过劳死 梦魇笼罩下的IT精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9:58
2006年2月25日,东软集团嵌入式软件事业部大连开发中心副主任张东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6岁。消息传出,业界哗然。并不是惊叹一个心脏病人的去世,而是唏嘘“又”一个IT人士的英年早逝。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2005年月12月15日,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由于突发心肺衰竭去世,享年46岁;2005年9月18日,38岁的网易公司代理CEO孙德棣因病辞世;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54岁的总裁杨迈在健身室猝死 ;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公司总经理胡凯心脏病突发……
IT人的短命让博客网CEO方兴东尤为感慨,一时发出了“人生如狗”的感叹。他引述国外某书的说法:“互联网的时间尺度是以狗年来计算的,我们的1年相当于普通人的7年。”他呼吁,应该警惕互联网快节奏的冲击,因为“使命和理想很重要,但是生命依然高于一切”!
程序员:会写代码的牲口
午夜,小苏用手枕着头,睡不着觉。他是上海启明软件的一名员工,一年中难得在家呆几天。一个月前,公司的销售前脚在深圳签下一张大单,小苏和一名同事后脚就拎着行李箱上路了。一人负责现场实施、一人负责开发,直到项目完成才能回家。
小苏心里很烦,白天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早上8点,小苏刚到客户公司,同事就过来找他了,说客户又提出了新的需求,要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完成。这已经是客户1周内第3次变更需求了。每改1次就涉及近万行的源代码,让他几天疲于奔命。怎么又改了?小苏立刻找对方IT主管交涉,但对方正眼也不瞧他一下,侧着头说,你们销售经理已经答应我了,你们照做就对了。没办法,销售随便一句,小苏和同事就要忙上几个月。
小苏打开笔记本开始工作,时间紧急,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他尽可能多用快捷键,不用鼠标,因为他觉得把手从键盘上移开的这0.01秒也是一种奢侈。每到心烦的时候,小苏总习惯挠头,他发现自己的头顶日渐透亮。
中午,为了抓紧时间,小苏让同事帮忙订一份盒饭,他关照一定要订大排饭。根据他的经验,像编程这样费脑力的活,一定要用大荤来补充营养,否则到下午脑子就不好使了。这个习惯导致了他的将军肚脂肪肝。
14:00,调试屡屡报错,却怎么也看不出代码错在哪里,小苏感觉胃一再抽紧,这才发现居然忘记吃饭了。几个小时过去了,就是看不出哪里有问题。小苏额头冷汗直冒,感觉心脏在胸腔里越跳越快,一种极度烦躁不安的情绪在五脏六腑里翻腾。他很想抄起椅子把电脑砸了。
都说程序员是一门吃青春饭的活儿,年纪大的永远拼不过刚毕业的。30岁的小苏日益感受到这种危机,特别在这种被卡住的当口。“看来,我真的是老了。”小苏沮丧极了。
有时候,小苏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头会编代码的牲口,被老板随意派来派去,兰州、乌鲁木齐、云南……销售可以指挥你,客户也可以指挥你,程序员唯一能做的就是低头编程,换来颈椎病、肩膀疼、鼠标腕、眼睛发涩、白发早生。
来深圳1个月了,小苏都没时间上街逛逛。“我们没有休闲生活,晚上除了加班,就是学习,不学习就很快被淘汰。”在很多人眼里,程序员是“木讷”的、“毫无情趣”的。小苏说:“我们唯一谈得上放松的活动就是打游戏。我不知道目前流行什么,除了优盘、MP3,我不知道什么还可以当礼物送给别人。”
有一天晚上宾馆停电,不能用电脑了,他就好像离开了水的鱼一样,不安、焦虑,无所事事,这让小苏意识到自己除了电脑就一无所有。
现在,他写英文第1个字母总会大写,看见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就想用鼠标点击,碰上反悔的事情就想按Ctrl+Z恢复。小苏说,自己肯定是得了电脑强迫症。
23:00,小苏终于找到了那个该死的错误,其实是一个很低级的语法失误,而且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上,但就是耗费了大半天时间。小苏没有继续工作,因为感觉大脑已不听使唤。小苏把闹钟调到了5点,却睡不着了。枕着自己的手考虑再三,小苏决定在月底合同到期时,辞掉这份程序员工作:“我只想回到正常人的轨道上,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心理上。”
探病解读IT过劳症
IT人超负荷的工作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给过劳把把脉,我们应该开出怎样的药方?
过劳也符合“摩尔定律”吗
2006年2月2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刘漪对最近发生的92个过劳死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群居多。科教、IT、公安和新闻行业“过劳死”人群的平均年龄已在44岁之下,成为重灾区。IT阶层“过劳死”年龄最低,只有37.9岁。
IT业凭什么摘得这顶“黑色桂冠”?IDC华东总监张明认为,这是由IT行业产品更新快决定的。“听见过作家有过劳死吗?很少——因为他们写一部作品,会有很长的时间酝酿,有充分的时间劳逸结合。”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于1965年预言“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2个月翻一番”。多年后的事实证明,芯片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远高于摩尔当年天文数字般的预言。“不仅芯片的更新符合‘摩尔定律’,整个IT产业链都由它无形操纵,因为它们都围绕芯片展开。频繁更新是整个IT业的主旋律,当然会造成节奏快、压力大的行业环境了。”张明说。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的雇员福利计划中国咨询总监范志华则认为:“凡是高度依靠从业人员脑力资源的行业,都有更易过劳死的倾向,IT、科教、新闻等皆属此类。”
“并不是所有高精行业都容易造成过劳。如汽车和制药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通过投入资金改进生产线来达到产品推陈出新。”在他看来,像IT这类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依靠从业人员高度的脑力活动来发展,“人脑就相当于IT行业的机器,企业要想发展,只能不断鞭策员工人脑这部机器快速运行,过劳就成了必然。”
“行业和企业管理都是外因,人本身的内因更为重要。IT业从业人员的自我期许过高。”上海社科院亚健康中心副主任夏国美认为,“很多时候,是员工自己选择了超负荷的生活方式。”
人喘不过气来的工作节奏下,不少人甚至连看病的时间都没有。据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统计,在一些慢性病或是颈椎病的科室中,有将近10%的挂号者是代人看病的。找人代劳者大多是一些白领人士,特别是一些IT从业人员。因为他们找不出看病的时间,只好请人代述“病情”,胡乱抓药了!
IT业发展的特定阶段,也决定了从业人员压力过大。由于前两年IT业泡沫破灭,造成风险投资对整个行业的观望,使得现在的IT企业运营资本比先前吃紧很多。企业在今天没有更多的钱雇用员工,常常是一个人顶两人用。
自中国几家网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表现不俗以来,“上市”俨然成为众多IT企业的终极奋斗目标。每3个月就要交出1份漂亮的成绩单,这使得上市企业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同时也把经营压力分解到每位员工头上。51job的CEO甄荣辉说:“先前,为了赴美上市我把自己弄得很痛苦;但成功上市后,我更痛苦了!”
你的员工离猝死多远
员工压力过大,健康状态堪忧。企业如何防患于未然?
“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日前所做的一份关于园区员工生活的调查显示,12.6%的员工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运动)很差,44.7%的员工有时不好,加上工作压力大,造成亚健康状态普遍。而身体不舒服时,46.5%的员工自己买药,18.5%的员工回家歇一歇,咨询医生、看医生的比例仅占5.2%,这不仅说明了员工就医观念弱,也反映出企业并没有方便就医的环境和条件。在残酷的优胜劣汰面前,企业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为员工的健康提供保障。
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的企业文化中是以‘加班多少’作为衡量员工是否努力的标准,许多人的工作时间都大大超过法定的8小时。国内企业大多不设加班工资。美世咨询范志华认为:“企业自身面临的竞争程度、企业整体实力的小环境,以及国家法规建设、民族文化等整个大环境,造成了国内企业比国外企业差、民营企业比大型企业差的现象。”
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健康问题,特设了健康辅导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如百度的首位健康辅导师日前已经上岗,但员工往往会有隐私方面的顾虑。由第3方EAP(员工帮助计划)机构来担任这一工作,既专业又能最大限度地打消员工不必要的顾虑。除了一些跨国企业在华机构之外,不少大型国内企业,如联想,也已经在几年前引进了EAP计划。而刚刚发生张东猝死事件的东软集团,也表示将适时引进该计划。
过劳早逝 企业如何善后
员工猝死事件必定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处理善后,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情商。
今年2月25日,东软集团张东在周末加班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据集团高级公关经理杨喜文向记者介绍,东软已经按照集团内部标准应急程序处理了张东的身后事宜:1、事发后,立即组建由员工所在部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紧急处理小组; 2、了解事实,迅速通知死者家属(死因请医生或法医鉴定);3、通知相关保险公司,同时尽快落实公司相关的抚恤政策;4、组建治丧委员会,举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5、做好死者家属的接待和抚慰工作,妥善处理和答复其家属的意见,保持与他们的长期联络并关心其生活。注重身后事,一向是中国人的传统。东软等国内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能够基本处置到位。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妥善处理员工身后事宜。原戴尔公司员工郑杰加班时突然倒地,50多天后因胃癌过世。其家人与戴尔因为赔偿争议,最终对簿公堂。此事经媒体披露后,戴尔的强硬态度引发社会争议。虽然戴尔始终没有在郑杰事件上松口,但事后公司增加了一项“员工新福利”:每年全部体检。而原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华,也已跳槽离开。
不过,很多IT人在血的教训中已经开始觉悟,开始选择趋向健康的生活——尽管生活还是以工作为中心,但他们已经看到了健康的威胁,这就是进步。
2001年9月,如果重病初愈的孙德棣选择休整,婉拒网易代理CEO的帅印……
2004年4月8日夜,从沪回京的杨迈如果在家中沙发上看一会书,而非无视舟车劳累在健身房里飞奔……
2006年2月25日,如果东软张东选择跟家人踏青,而不是周末加班……
如果他们当初没有选择“拼”,他们的事业也并不会因此走向没落。活着,就有了无限的希望和机会。
“毕竟整个IT行业要靠‘人’来推动,‘人’才是最基本的关键因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可不必急在一时。” 美世咨询的范志华说,“有时候要懂得自我释放,对个人和企业皆如此。”
IT业是一个创造无数神话的地方,但是别忘记,创造神话的主角是“人”。没有了主角,神话就变成了一幕幕悲剧。不要做下一个倒下的IT人,这是一句忠告,也是祝福!
http://hi.baidu.com/vivi%5Fsino/blog/item/0195e819cceb3d78dbb4bd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