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 吕荧是一面镜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14:12
吕荧是一面镜子
傅国涌
一位当过20年右派的老师曾不无感慨地对我说,“在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至80年代初,在政治高压之下,知识分子可谓集体大变节,丢失了自我。……舒芜变节,冯友兰投机,梁漱溟委曲求全,熊十力卖论求生,杨树达、吴宓都不同程度地感冒,沈从文60年代也不甘寂寞,写了有愧于其文格和人格的诗……”闻敏的一篇《吕荧——惟一敢为胡风申辩的人》,让我感到震惊,在那个知识分子自相践踏、一败涂地的年代,吕荧的存在,为这个苦难的民族挽回了一点点尊严。吕荧这个名字将和陈寅恪、顾准、张中晓等人的名字一起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吕荧是一面镜子,在胡风被钦定为“反革命”、遭千夫所指的1955年,吕荧的作为照出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文人的嘴脸。即便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场者接受采访时的不同回答,同样在不经意间露出了各自的灵魂。
许觉民、涂光群、李希凡、蓝翎等众多在场者的回忆都提到了张光年,当吕荧发言:“胡风不是反革命,他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是政治上的。”话未说完,“张光年很凶的,高呼口号:‘不许为胡风反革命分子辩护!’”对此,张光年尽管不无轻描淡写(“我突然站起来,向正在发言的吕荧同志提出质疑。”),但也承认“整个儿是个人迷信,执行上面的决策。……吕荧同志我不熟,很对不起他……”。舒芜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称吕荧站出来“不过是个小插曲。蛮有戏剧性的。”显然带有“看戏”的心态。在场的文人无不认为吕荧是个“书呆子”,“离现实太远”。
在那些聪明人看来,随波逐流、见风使舵乃至落井下石才是识时务者,吕荧只是个“笨拙的”异类,是个不合时宜者,是个远离现实的“书呆子”,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惟一为胡风辩护的人。“胡风不是反革命,他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是政治上的。”1955年的中国,只有他公开说出了这句话。这不是什么学问,不是什么创作,但这句话的分量远大于吕荧作为学者、美学家、翻译家的全部作品,仅这句话就足以载入史册,激动后人。那是人格的力量,在历史的天平上,一头是吕荧一个人,他让另一头其他的文人失去了重量。我由此懂得历史往往不是“聪明人”书写的,中国不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聪明人”太多了,“书呆子”太少了,一个只有“聪明人”的民族是无望的,一个不会反省的民族是无药可救的。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曾亲聆吕荧发言一幕的知识分子们,仍鲜有人为自己当年的附和、沉默或助纣为虐感到羞愧、可耻,反而言语之间不无幸灾乐祸。吕荧的出现仿佛闪电撕破了无情的夜空,照出了一个可耻的时代、各色文人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