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误区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4:42
作者:李建欣 方仲民
摘要: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涉及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课堂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影响了教学效果。误区主要缘自教改实施者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只有在实际操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有序开展并收到实效,否则,极有可能演变为华而不实的“表演”。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误区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纷纷成立。这些高职院校拥有一大批年轻教师,他们充满激情,追求课堂教学的活力,成为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力军。但由于这些年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够。同时,高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了高职院校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课堂教改的局面,使得高职院校的课堂教改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规范。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在课堂教改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误区,为课堂教改提供参考。
误区一:一味强调创新与
规范的对立,忽略二者的统一
事物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获得发展。在教改进行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打破原有教学规范的同时存在着失去依托、缺乏章法的现象。创新是对原有规范的突破,但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创新者必须深刻了解原有规范,对原有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内容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如何进行改进建立起清晰的思路。成功的创新会在突破原有规范的同时形成新的规范。换句话说,在任何情况下,课堂教改的实施者都应在一种合理规范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而并非无章可循。
误区二: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
基本功及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把握
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成,由于受到传统的“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理论”的倾向影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改往往缺乏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忽视对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例如,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将一些和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笑话带入课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都应该有章可循,毫无章法的教改往往使教学处于失控状态,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由于不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堂教改中往往过多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教学的基本功,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奇,片面强调兴趣,缺乏对教学基本功的掌握。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其内在规律,一次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授课教师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深层次地把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语言的使用、节奏控制,还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节课堂气氛、管理教学秩序等。如果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尚没有足够的研究,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的新奇,就会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都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运行。
对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而言,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左膀右臂”。专业知识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教育理论则要解决“如何教”。教师应学习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研究和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改革只有在操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有序开展并收到实效。
误区三:强调学习方法,忽视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改实施的过程中,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种认识导致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忽视了对专业内容的深层把握,不愿下工夫研究专业知识,给学生造成“只需掌握学习方法,不必认真学习现有专业知识”的误解。
有人做过调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仅仅是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小部分。但是,并不能因此忽视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否则,所谓的掌握学习方法就成了空谈。试图把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割裂开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总是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的延续性上看,先进的知识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学会了使用DOS系统,再学习Windows时就比较容易。另外,从知识发展史的角度理解新知识,有助于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把握。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既有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应在认真学习现有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误区四:对课堂概念的认识片面
年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改时,往往只立足于改进课堂教学形式。由于对课堂的认识仅局限于教室,导致教学思想受到制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公路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时,设计了大量的图例介绍“甩挂运输”概念,可谓用心良苦,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一概念的实质。如果转换教学思路,让学生亲自到现场参观,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可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对实施教学的空间、地域、背景应有更为广泛的视野,不应只局限于教室,应当建立更为广泛的课堂概念,尤其要重视生产现场的实践教学。
误区五:注重课堂教学环境,忽略课堂教学主体
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只强调改变教学环境,运用现代技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要素——教师和学生。
为改变教学环境而实行校企合作、将工厂作为教室的做法,以及为加强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的做法,虽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的理论表达能力和对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也应得到重视。显然,这一重要素质在目前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中被忽略了。
在教改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首先应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生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这种求知欲的培养既是课堂教学内容,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目前,高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把学生厌学的原因单纯归咎于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够,很容易产生改革的非本源性。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合理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在注重课堂教学环境改进的同时,仍需强调提高教师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误区六:强调学生自我探究,忽视教师讲授
在否定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许多年轻教师试图采取探究式等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代替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进步。然而,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习者将会由于知识匮乏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对问题的探究和对知识的吸收应同步进行。
教师的放手是有前提的,这种前提就是学生必须清楚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是以丰富的知识背景为前提的。因此,强调吸收与强调自主探究同等重要。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课堂环境。就专业课学习而言,学生要想进行探究,应借助一定的工具,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解决相关疑问。在教室里进行探究,要求教师对探究的问题具有清晰的思路。然而,以目前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工具并查阅相关资料,以满足探究式教学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对于教师的讲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有的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能够横跨东西、纵贯古今。讲授本身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范本,授课者对问题正确的处理思路会直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授课水平。因此,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水平,认真研究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所需的课堂环境及相关条件十分必要。
误区七:对学生情况缺乏了解
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存在的误区:一种认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不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忽视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长期以来,我们在强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误区八:教材处理上
“放”得太远,“收”得不够
名师讲课往往不看讲稿与教材,年轻教师纷纷效仿。名师讲课脱稿是有前提条件的,大多数名师对授课内容已烂熟于心,其见解甚至超越了教材。然而,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难以旁征博引,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是联结“教”与“学”的理想媒介。对高职学生而言,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是凝聚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依托。注重教材使得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授课内容和核心,使教学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改不应以放弃教材作为标志,应注重教材,依托教材,拓展教材,改进教材。
误区九:多媒体使用上的盲目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多重刺激改进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当前,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着为使用而使用的认识误区。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努力寻找能够使用多媒体的内容,忽略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甚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将一些不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内容强拼硬凑成一段录像或几张图片。多媒体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教学手段,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首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对教学内容各个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安排,然后选择最佳讲解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种创新,在突破旧有规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去章法的现象。本文对课堂教改中存在的主要误区进行了剖析。随着课堂教改的逐步推进,新的误区将会不断出现,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受教育基本规律的支配,教改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使课堂教改沦为华而不实的“表演”。
参考文献:
[1]陈晓冬.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性推进[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2]刘红霞.根据高职高专学生需求创新教师教学角色[J].教育与职业,2007,(2).
[3]云连英.高职院校数学教改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蔡泽寰.浅析高职教育的创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26).
[5]宋晓梦.语文教改谨防矫枉过正[N].光明日报,2006-08-30.
作者简介:
李建欣(1971—),男,河北无极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