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误区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8:15
郭崇勇
原文载:http://guochongyong.blog.163.com/edit/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整个教育界刮起一股强劲的沙尘暴,从目标教学、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清”,再到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模式”一路走来,虽然每次改革最终都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大批特批或因水土不服等原因影响不了了之或以失败告终,但每一次的反复折腾却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教师和学生无一不承担“实验品”这一角色,成为最终的受害群体。其实静下心来回过头看我们走过的路子,不难发现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都只是在一种误区中摸索前行。
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似乎所有所谓的成功“教育家”、“改革家”都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对过去教学方法的颠覆,全盘抛弃,重组一种新的方法,要改就要改的面目全非。于是便开始了“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壮举,破坏原有的教学秩序,将师生置于被动地位。
二、改革的盲目性,改革缺乏审美。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存在“一股风”现象,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流行的改革方案,教育者成为盲目的追星族,今天说洋思,全体学洋思,明天杜郎口热,丢掉洋思又去追杜郎口,然而在追的时候没有选择,失去判断,真正成为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从本质上讲借鉴别人改革的成功经验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加判断盲目借鉴就未必是一件幸事了。另外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于缺乏理论支持,一味模仿别人,却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便出现照猫画虎的景象。如近年来许多学校兴起学习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热潮,在还没有对小组合作这一概念充分认识、理解、消化的情况下,仓促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改革的模式化。古人云:“教无定法”,意思是说:教学没有一个可以固定的方法,简言之因人而议、有的放矢。这句话目前没有受到任何专家学者的质疑或是批判,相反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所以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一条真理。这时,我们再回头看一看我们的改革。
1、目标教学:展示目标、讲授新课、达标测评等环节;
2、洋思:学生预习、教师释难、反复演练等环节;
3、杜郎口:学生预习、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等环节。
上述这些列举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改革都呈现一种模式化经营,都试图给课堂教学定制一副模板,然后操作者:教师、学生只要依照模式按部就班就足以“高效”、“出色”地完成课堂教与学的任务,但是细细想想先人们“教无定法”的真理,不难发现两者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所有的呆板、僵死的模式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改革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四、改革的形式化。许多学校在改革之初由于没将改革方案与学校实际挂钩,更有甚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搞所谓的“想象”教育,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挫伤了师生教、学的热情,导致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差,形式化严重。许多老师为了配合整体改革工作,强拉硬拽的组织课堂教学,遇到听课、检查,大肆做课、演课,蒙混过关。例如某些学校为了营造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应付各种检查、指导,要求教师每天一篇教学反思,每周一篇教学论文,更有甚者还要把反思、论文张贴在楼道内,供人参观。还有一些学校学习杜郎口“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竟然不加思索的要让刚刚入门学习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自主学习。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出现偏差。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但是时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工作领导者急功近利,认为不搞出点大动作就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试图把教育商业化,把自己变成商人,靠贩卖教育、贩卖“改革”换点钱、升个官、出些名,于是不顾及师生的利益,强加硬塞,更有甚者某些教改名校也大肆做课、演课,来为自己撑门面。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改革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如此,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无论是目标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还是情景教学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其科学性、操作性,但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仅仅一种。真正的教学需要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做到因课而议、因人而议,有的放矢,如果我们单独去打造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试图用单一的方法应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朝气蓬勃的学生,这种改革必将以结束告终。简言之,我们的改革应该建立在丰富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让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更是缓解了学生厌烦情绪,让师生领略不同方法的不同魅力,只有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