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中“度”的把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4:26:16

高职课程改革中“度”的把握

www.jyb.cn 2009年03月20日 作者:安秀芳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职课程改革中“度”的把握

安秀芳[1]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88)

 

【摘要】随着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开展,高职教育课程实行全面改革。本文针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际、实践教学与学科知识、评价与资源的适度问题与广大学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适度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随着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开展,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国外经验,引入能力本位观念,引入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手段,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并普遍推广。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质疑也开始出现“本科压缩型”,“中专放大型”等论调的出现,表明高职课程改革要适度,需在在“度”的把握上下功夫。基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从课程改革实施过程出发,针对课程改革实际中几个需要适度把握的问题进行商榷。

一、高职课程改革教育理论有待发展使用要有度

课程改革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焦点,也是中外许多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成为各位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前沿。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性、独创性、前沿性、科学性、全面性、基础性的特点。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可能代表以往经验的总结、前沿发展的大胆预测、全局性的统一规律等等,但理论观点与构想往往并不完全吻合实践中的实际存在,各种理论往往是在运用中发展。现代科学研究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证实需要放到社会环境中验证。我们只能说某些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或说明时是否“合理”、“有效”、“有解释力度”。理论必须有事实作为依据,必须与特定的使用情境相联系[[1]]。高职教育专业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而为课程改革专门做研究的却是少数,他们更愿意研究或是更熟悉于研究本专业的前沿课题。教育专家与学者,虽然有一定的教学体验,但仍然希望能够从专业教师的课程中找到支撑理论的实例。另外教育理论更需要研究人员在自然状态下进入课堂进行研究,给学生以话语权,而在课程改革研究中这样学者专家太少,专家结论多建筑在间接了解和经验基础上。深入课堂才能了解课程改革的实际,作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在自然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程改革的基础,具有引领作用,理论就像是一盏灯,开关掌握在专业教师手中,专业教师适度运用,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实效。教育理论的发展要看在实际课程中的合理性、有效性,在教学中更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不是让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达到某一个理论要求的高度,或是为完成某一个教育家的设想而工作,而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加以灵活运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基础,也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资源,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方面量体裁衣。在教学改革中必然出现教育理论以外的新情况,这样才能促进理论发展,才能更切合实际,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取得实效,才能最终达到双赢。

二、正确理解行动导向,保证基础适度而行

当一些新颖的课程理念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时候,人们便不再满足于这些理念,或是粗浅层面的课程体系调整,而是希望这些理念能带来全新的课程形态,以至彻底转变高职课堂[[2]]。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尽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急于求成过于追求形式也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相一致,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职业工作任务贯穿教学环节,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3]],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中被普遍接受和采用。目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使高职课程改革走在教育前沿。高职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中更加注重实践。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课堂上运用的最多,并且已经得到认可但在工作中一些教师还是缺乏深入理解。作为一线教师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将教学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单独使用,多数情况下是综合运用。过度的使用和过度的强调已经让部分教师忽略了行动动向教学只是一种方式和方法,并不能代表整个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另外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排斥科学理论,学科本位教学和科学理论有本质区别,那种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就要抛弃理论讲解的作法是过于偏激的。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实践只有在学生正确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才可能更好的开展。课程改革强调“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其最大的目标是在教学中应当最大限度的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应当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4]]。行动导向的初级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更高目标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中形成学习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迁移能力”“设计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而这些都是离开不开知识体系的。

三、课堂体验评价要有度,课程资源需要充分利用

首先,课改评价上“受益人缺席”。学生作为一种重要课程资源在高职课程改革中是缺失的。可以这样说在课程改革启动前,学生就不同程度被隐性缺席。高职课程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领域课程,尽管在课程改革的准备阶段,也通过部分手段对学生进行内心体验与需求的调查,但是学生的工作体验、个体认知、思维方式并没有成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没有相关专家或是专门研究人员深入到课堂中进行有关的体验与调查,更没有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内心需求做真正的了解。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主体在课程改革中得到了体现,但又有谁能在自然状态下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感受?课程改革的最大资源是学生,对学生感受了解的隐性缺失,使课程改革的适切性很难保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实证研究”已经开始,表明学生的主官感受也应当受到关注,对高职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不如让学生在不计名的自然状态下进行评课,那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另一个视角下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再次,教学设施的利用率还没有进入课程评价中。教学设施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展的依托,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来看,课程改革使得教学环境得到了全面改观,学生已经可以不同程度的实现在工作环境中学习。很多高职院校教室就是实训车间,如模具制造车间、设计室、电路安装调试车间等,教室内可实现全网络覆盖,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课堂中分设学习角,学生可以在学习角中阅读各种必要的工具书、理论著作、案例等获得各种必要信息。一个实习车间、一个实训教室的建设动辄十几万上百万,一个试点班的学生一般在十几个、二十几个不等。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意味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依靠实训、实习,必然需要购买更多的教学设备,但不计成本的增加教具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教学设备不增加很难达到示范建设所要达到的课程改革效果。以课程开发资金投入和受益学生数来进行简单的经济效益计算,教学改革在大成本投入上还能惠及多少学生还能进行多久?教学改革中教学设施的适度利用应引起关注。

第三,课程资源的适度利用还体现在对教材的扬弃上。高职教育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所以在高职教育上同一专业在不同的地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需求。其教学上的针对性也是高职学生的就业法宝。在教材的选取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各院校基本上都推出了本校主编的专业教材。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教材的出版,发生了质的飞越。新出版的教材的评价现在还没有定论,但随着发展一定会修订的越来越完善,并推动课程改革。与此同时一批花费了大量教育者心血的老教材面临淘汰,课程改革中的实用、够用原则,使部分可以作为工具书的老教材只能在图书馆雪藏。好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改善和更新,图书资料的充实,教学参考书目的丰富等[[5]]。新老教材的交替以新代旧很有必要但要适度,切不可为了展现课程改革发展,过早的淘汰好教材浪费好资源。

学生主体学习要有度,教师教学方法更灵活。在大量的改革试点课程中,课程资源随着课改的深入淡出人们的视阙范围。高职课程改革的评价会在课程改革完成后的一定进期内有所显现。高职课程改革在经过了大量的试验与改进后一定会取得新成果,使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更具特色更有竞争力。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千万要注意适度把握,现代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亮点也会体现在“度”的把握上。

 

参考文献:



[1]安秀芳(198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321

[[2]]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4):124

[[3]]胡光辉、仇雅莉,高职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8月中旬第23):66

[[4]] F.劳耐尔(Felix 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6)4

[[5]]马崇明,论以科研促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