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软件:教师专业发展及网络教研的根据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1:15
作者:叶 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它将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点,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被摆在最为优先的战略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也必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而大家普遍达成共识的是:以反思实践和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动员和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正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主要途径。以校为本、联片教研、城乡互动的网络教研模式,以其内在的需求为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和应用铺平了道路。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网络教研,其主要优势是即时性的交流和互动。网络教研的核心要素依然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QQ、UC等即时通讯软件的介入,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疑难和困惑问题,与同行研讨,向专家请教。在教学经验交流、热点问题的研讨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实现互动、交流和对话,不仅带来了教研活动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还创新了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范式,从而在个体需求上有效支持了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网络教研,其主要特点在于有效支持了观察研究和课例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研修,必须以课例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现实的遗憾是,具有引领作用的课例研究,往往难以吸引和容纳所有的教师参与,难以对教学进行全程介入。而通过UC专业聊天室和空中课堂播放视频,与名师面对面,聆听讲座,看课堂实录,则是引导城乡教师进行了一种草根式的观察研究。从备课、说课、观课到评课的全程介入,特别是针对课例中的问题,即时或课后进行多方互动,加上专业人员的点评和引领,即构成了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课例研究,在能力需求上有效支持了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网络教研,其最大的效果是教师学习型组织构建。网络教研从本质意义上就是组织和帮助教师学习。听中学,做中学,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即学、习、行动和反思——这是教师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这种方式只能在合作学习中实现。QQ、UC、MsN的共同优势——群和房间,能够利用群组聊天功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现教师随时进行分组交流和协作。这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研社群,就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雏形,在解决教师“听”(缺乏学习资源)、“做”(缺乏专业支持)、“说”(缺乏话语权)的困难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教研社群里,教师们以反思文化促进个人心智模式的转变,用彼得·圣吉的话讲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打开了教师思想互联的窗口,营造出以人为本、互相关爱的教研文化,从而在集体需求上有效支持了教师专业发展。
从功能上讲,即时通讯软件目前还只能是网络教研的一种有益的补充,需要与其他载体相互配合。当前,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已经创新出许多整合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包括IM)开展网络教研的好形式。例如,在省域范围内,湖北省教科所利用QQ教研社群,组织教师研制、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包学习网站,整合了QQ群和资源网站。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在线”活动,则整合了网络论坛和UC空中课堂的功能。黄石市的中小学教研社群,利用博客和QQ共享展示课例和教案,在QQ群和论坛中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使用uC空中课堂进行说课和在线互动交流。宜昌市中小学的教研社群,把学习共同体的研修内容分为了两大类,一是预设性的学习资源,以网站和教师博客方式提供;二是生成性的学习资源,利用QQ群组开展即时性的教研,以及利用UC教育类房间进行展示和研讨。将QQ群组、UC课堂、教师博客、教育论坛、学校网站等即时交互和错时交互等不同形式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使参加网络研修的教师既有共同交流的平台,也拥有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吉林省松原市提出的“四位一体”的区域性网络研修模式,以QQ为互动群组、以博客为个人空间、以UC为研培基地、以教育论坛为研修中心,形成以学科团队为主体、以解决学科问题为主题、以多元统一为教研主线的四位一体的区域性网络研修格局。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3G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即时通讯软件在支持网络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必将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案例:湖北省恩施州的UC网络教研活动(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龚道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地区。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畅,农村中小学离其所属县城平均距离65公里,离恩施州城平均远离120公里。若举办相对集中的州(市)教师培训会议,教师花在路途的时间一般都需要两天,培训成本高。
自2004年12月份,恩施州实现“校校通”,村级以上(包括村级)中小学基本上以ADS、光纤等方式接通了互联网。恩施州教科所趁课程改革的东风,正式在全州倡导并推行义务教育学段的网络教研活动,引领了全州中小学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为了搞好网络教研活动,州教科所创建了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站和恩施教师博客,开通了UC视频房间。网站主要用于发布网络教研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引领性文章及课例点评、教学反思等文章;教师博客主要为全州教师提供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的平台;UC视频主要为全州教师集中讨论课例,解决疑难问题等,提供面对面交流、引领的教研和服务。
网络教研活动的主要采用“上传课例→教师观课→网上评议→总结反思”的模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均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提前1至2周将课例上传到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各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准备交流评课材料,然后分学科利用每周三、四晚上集中到事先申请的uc房间进行交流,并将整理后的活动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要求各发言人或者没有轮到发言的教师,将自己的评课心得写进自己的博客中。据统计:在2007~2008年间,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品与生活(社会)等学科,以课例研讨方式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达108次,有近100位教师提供了研究课例视频,近600所中小学(农村学校占80%以上)近3万人次参加了以uc即时通讯软件平台为主要裁体的网络教研活动。
恩施州集中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过程分为“主题确定、个人学习、集体讨论、个人反思”等四个阶段。
——主题确定阶段。每个学期初都进行活动主题征集,将教师们反映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网络教研的活动主题,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全州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主题,确定本校网络教研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