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16:48
2007-04-26 12:48, 丁文平, 3759 字, 4/108, 原创 |引用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即行政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教师主导模式、专家主导模式。当前实际工作中较多的是采用行政主导模式;而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教师主导模式。本文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为胜任本职工作而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表现所进行的学习、培训、交流等各项活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主要有四种组织模式。
一、行政主导模式
行政主导模式,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主导,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行政主导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实践方式,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教师必须普遍参加的继续教育,包括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及其他如新课程改革等专题培训。
行政主导模式具有四大优势。首先,作为行政指令性的培训,行政主导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不得不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次,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下,行政主导模式是适合当前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任何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没有政府重视,肯定是难以推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第三,行政主导模式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政府的政策制度支持、经费保障以及培训机构的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第四,行政主导模式覆盖面广,参与培训的教师数量多,培训效率较高。
但是,行政主导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足。第一,行政主导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培训模式,在组织方式、培训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弊端,如内容比较陈旧、枯燥,培训方式单一,仍然是知识传授为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教师并不喜欢参与集体培训式的继续教育。第二,行政主导模式忽视了教师的内在需求。行政指令的培训对于教师来说毕竟只是一种外在要求,而不是教师内在自主、自发的诉求。继续教育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培训方案的草拟,均把教师排除在外。第三,行政主导模式可能使继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从而为保障工作岗位创造条件。第四,行政主导模式自身改革的力度不大。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承担继续教育的部门和机构缺乏革新的动力,满足于现状,从而可能使继续教育走向僵化,这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不满意的重要原因。第五,行政主导模式强调培训的统一性,而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专业发展更主要是一个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过程。
行政主导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机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主要是政策和制度的管理以及经费的保障。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教师培训机构单一的局面,改变只能由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培训工作的状况,允许大学、研究机构、甚至民间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工作,谁的培训方案更加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谁就承担培训任务。如此,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式的创新、培训人员的优化、培训机构的自我完善等等问题,均可以迎刃而解。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由教师所在学校主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有关制度,制定有关方案,组织和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当前中小学广泛推行的校本培训,即是典型的学校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与行政主导模式相比较,校本培训具有五大优势。首先,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密切结合,既可以缓解工学矛盾,又有利于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弊端。其次,培训目标明确具体,直接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培训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有政策与理论的学习,更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探讨、身边鲜活经验的交流与借鉴。第四,培训形式灵活。校本培训可以与校本研究结合起来,使培训克服了单纯知识讲授的方式。在听课观摩、问题讨论、实践反思、观点交流等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渐得到发展。第五,由于教师只是在学校场景中参加学习与培训,不需要外出,因而培训成本较低。
学校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培训资源的有限性。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其次是专业发展的经验性。校本培训更多的是注重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教师专业发展仅仅停留在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层次上,忽视对经验的提升和对教育规律的总结与归纳。
三、教师主导模式
教师主导模式,是指教师具备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专业发展由教师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实践、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总结的过程。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和强调的一项工作,在政策制度、方案设计、目的要求、活动组织等方面均是行政部门和学校来负责完成,教师只是专业发展和培训方案的接受者和执行者,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主导的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实施行动研究、开展叙事研究、坚持教育写作等几种形式。综观当前中小学的现状,教师主导的专业发展模式并未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的足够重视。教师主导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组织模式,一些名师成功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小学必须大力推广教师主导模式,引导教师走自主发展之路。
教师主导模式并不是排斥与他人的合作。教师在自主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寻找专家的引领,要主动建立与专家的稳固的联系,经常得到专家的点拨;教师要与同伴共同思考,经常交流,形成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教师专业发展还要寻求学生的支持,应该吸收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专业发展寻求努力的方向。
四、专家主导模式
专家主导模式,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由专门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教授牵头组织和实施的方式。相对于以上三种组织模式,专家主导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发展学校。是以学校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由高校专家主导,由高校与中小学共同研究和组织设施,既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专业支撑,又为高校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实验平台。 2、项目合作研究。主要表现为专家教授领衔的课题研究,开始注重吸收中小学教师的力量,从而形成专家主导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格局。 3、民间学术活动。即民间力量组织的学术培训或学术会议。近年来,民间组织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这些民间组织包括民办(含事业单位所办)教育机构、民间教研机构以及民间学术团体(如各种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围绕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培训班,邀请中小学教师参加。
专家主导模式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无论是项目研究还是学术会议,都选择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为主题,使研究或研讨的主题明确。二是具有非强制性。专家主导模式并不强求每个教师都要参加,合作研究或参与会议都是教师与专家(或机构)双方自愿的结果,因此教师的主动性较强,参与比较积极,收获也比较明显。三是具有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基础以及学校和个人实际情况,从各种学术信息中选择自己愿意参与的活动。这种模式符合教师专业素质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专家主导模式容易受到场所、时间以及经费的限制,大多数教师没有条件参与。
(原载于《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版2007年第3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