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年壽不永相關史料之探討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5:22
昭明太子年壽不永相關史料之探討史料,太子
《昭明文選》係我國最早之文學選本,榮膺《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之首,吾人研究文選學,為論世知人故,亦應研究編者昭明太子蕭統之生平。蕭統生於齊中興元年 (501 A.D) ,梁中大通三年 (531 A.D) 薨,得年三十一。本文係依據《梁書》與《南史》所載,分析蕭統早逝之原因。
一、母丁貴嬪薨,哀傷過度,長期減食與偏食,導致營養失調
《梁書》記載曰:
〔普通〕七年(526 A.D)十一月,貴嬪有疾,太子還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帶。及薨,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高祖遣中書舍人顧協宣旨曰:「毀不滅性,聖人之制。禮,不勝喪比於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毀如此!可即強進飲食。」太子奉敕,乃進數合。自是至葬,日進麥粥一升。高祖又敕曰:「聞汝所進過少,轉就羸瘵。我比更無餘病,正為汝如此,胸中亦圮塞成疾。故應強加饘粥,不使我恆爾懸心。」雖屢奉敕勸逼,日止一溢,不嘗菜果之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每入朝,士庶見者莫不下泣。
此段《南史》載曰:
七年十一月,貴嬪有疾,太子還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帶。及薨,步從喪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輒慟絕。武帝敕中書舍人顧協宣旨曰:「毀不滅性,聖人之制,不勝喪比於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毀如此。可即強進飲粥。」太子奉敕,乃進數合,自是至葬,日進麥粥一升。武帝又敕曰:「聞汝所進過少,轉就羸瘦。我比更無餘病,政為汝如此,胸中亦填塞成疾。故應強加饘粥,不俟我恆爾懸心。」雖屢奉敕勸逼,終喪,日止一溢,不嘗菜果之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每入朝,士庶見者莫不下泣。
文字大同小異。二書均謂蕭統喪母之後,哀傷過度,初時全斷飲食,及後奉父皇敕令強進飲食,於下葬日以前,日進麥粥一升,葬後不過每日一溢(通鎰,二十兩),且不嘗菜果之味,一直到喪期終了。母喪期間為三年,三年不嘗菜果,或因缺乏維他命,導致營養不良。
二、丁貴嬪墓厭禱事件,慚慨以終
此部分《梁書》並未記載,而獨見於《南史》:
初,丁貴嬪薨,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將斬草,有賣地者因閹人俞三副求市,若得三百萬,許以百萬與之。三副密啟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於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市之。葬畢,有道士善圖墓,云:「地不利長子,若厭伏或可申延。」乃為蠟鵝及諸物埋墓側長子位。有宮監鮑邈之、魏雅者,二人初並為太子所愛,邈之晚見疎於雅,密啟武帝云:「雅為太子厭禱。」帝密遣檢掘,果得鵝等物。大驚,將窮其事。徐勉固諫得止,於是唯誅道士,由是太子迄終以此慚慨,故其嗣不立。後邵陵王臨丹陽郡,因邈之與鄉人爭婢,議以為誘略之罪牒宮,簡文追感太子冤,揮淚誅之。邈之兄子僧隆為宮直,前未知邈之姪,即日驅出。
此段是說,為了丁貴嬪墳墓風水的事,蕭統父子之間,受到小人之挑弄,而發生嫌隙。
中國自東晉郭樸 (276-324 AD) 造《葬經》之後,便有堪輿之學,至梁朝歷二百多年,已經普遍為國人所接受。丁貴嬪死後,蕭統先求得一門好風水,準備就緒,即將下葬前,有一位太監俞三副,受到他人賄賂之期約,偷偷稟告梁武帝,謂蕭統所得之墓地於帝不吉,武帝信之,便改換墓地。葬後,一個道士又說,新墳於長子(即太子)不利,便為太子做厭伏法。
此處,《南史》並未詳載,發生之時間,亦未交待,可能發生在葬後數年之間。厭伏法,應係指魘伏法或魘制法而言,謂制煞之術也。大約道士所施之魘伏法,會對武帝不利,因此武帝知悉之後,很不高興,原本想要追究到底,若是如此,恐怕蕭統也難逃干係,或者重演漢武帝時代的巫蠱之禍亦未可知。幸好事端並未擴大,道士服誅之後,似未影響武帝與蕭統父子之情感,然而蕭統自己,卻終身感到慚愧與感慨。
事件之本末,未詳於史籍,或許蕭統自責,不應為了自身利益而答應道士作魘伏法,以致引起父親的不悅。總之,這是讓他追悔終身的事件。喪母、與父親的嫌隙,再加上長期的營養失調,蕭統身心兩方面皆受到重大的衝擊,使他抵抗疾病的能力急遽降低,種下後來一病不起的遠因。
三、溺水罹疾,永絕人圜
《南史》又記載:
〔中大通〕三年(531 A.D)三月,游後池,乘彫文舸摘芙蓉。姬人蕩舟,沒溺而得出,因動股,恐貽帝憂,深誡不言,以寢疾聞。武帝敕看問,輒自力手書啟。及稍篤,左右欲啟聞,猶不許,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因便嗚咽。四月乙巳,暴惡,馳啟武帝,比至已薨,時年三十一。帝臨哭盡哀,詔斂以衮冕,諡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寧陵,詔徒左長史王筠為哀冊文。朝野惋愕,都下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甿庶及疆徼之人,聞喪皆哀慟。
而《梁書》僅記載:
三年三月,寢疾。恐貽高祖憂,敕參問,輒自力手書啟。及稍篤,左右欲啟聞,猶不許,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因便嗚咽。四月乙巳薨,時年三十一。高祖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袞冕。謚曰昭明。……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師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聞喪皆慟哭。
並未記載沒溺得出之事。照理說,《梁書》成之在前,應比後來的《南史》有更多的史料來源,卻不載太子的死因,顯該是有意的省略。《南史》雖成之於後,但太子沒溺染疾之事,何等重大,當非無根而載。
蕭統於中大通三年三月,與姬人蕩舟,游後池摘芙蓉,不慎溺水,雖然得脫,卻因此罹疾。溺水的人會染上什麼疾病呢?很可能是肺部細菌感染。因為有水生植物的池塘,水中率皆有大量的微生物,溺水之人肺部吸入池水,極易併發細菌感染,古代醫學不發達,沒有抗生素,細菌感染之後,引起壞血症,終於無藥可治,奪走太子的生命。太子三月溺水,四月上旬即病歿,從時間來推測,細菌感染的可能性的確很大。
附帶一提的是,有關蕭統之死,《梁書》與《南史》之撰述風格,有決然之差異。《梁書》嚴謹,不涉怪異,似有意為賢人隱。《南史》除了以大量的篇幅書寫帝王家的難堪事之外,又記錄童謠讖語,謹錄於後,供讀者一併參考:
先是人間謠曰:「鹿子開城門,城門鹿子開,當開復未開,使我心徘徊。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鹿子開者,反語為來子哭,云帝哭也。歡前為南徐州,太子果薨,遣中書舍人臧厥追歡於崇正殿解髮臨哭。歡既嫡孫,次應嗣位,而遲疑未決。帝既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業,又以心銜故,意在晉安王,猶豫自四月上旬至五月二十一日方決。歡止封豫章王還任。往謠言「心徘徊」者,未定也。「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復還徐方之象也。
此段謂昭明太子薨,先前即有人謠曰:「鹿子開城門,城門鹿子開,當開復未開,使我心徘徊。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謂「鹿子開」,其諧音為「來子哭」,讖記太子之薨也。又言,「逐歡歸去來」,讖記蕭統之嫡子蕭歡,未嗣其位也。說種種讖記之事。然而讖記之事,或有牽強附會者,或有後世偽造者,史家未盡查證之事,即信以為真,記入正史,與稗官野史、小說傳奇無所分別,固非史家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