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注入”带动江苏区域共同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18:32
“性格注入”带动江苏区域共同发展后发优势显现苏北新价值    从近两年江苏区域经济增长曲线上,人们悄然发现,苏北板块翘起了势头强劲的“大阳线”。经济总量增幅从2006年开始历史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且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的增幅连续两年既超过省均,又高于苏南,多年期盼的全省区域均衡增长的好势头已见端倪。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苏北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已成为江苏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苏北的进位发力绝非偶然。苏北的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中,除了近年来政策扶持、大量的产业项目转移和投资之外,思想观念的冲击和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市场经济实践的摔打和新旧观念的撞击,苏北干部从未像现在这样自信而豪迈,他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精神振奋,有一种不改变面貌就寝食难安的历史责任感,这种精神力量的凝聚是苏北巨变的本质所在。
   
吴侬软语与江淮官话的语意迁延
    在苏南吴语方言中有句口头禅“蛮好的”,来形容做事情所达到的程度。与此对应,在苏北方言中也有句“差不多”语意相同。但是这字面上的一“好”一“差”,反映了南北地区对工作细节的执着程度。
    一位苏北干部挂职苏南地区,当天参加欢迎宴会。他看到桌椅、茶杯摆放横竖都是一条直线,打听之下,才知道会场布置都是“打线”的。“追求完美,而且肯动脑筋,摆桌子这样的小事都做到‘蛮好的’。同样的工作,要是放在苏北很多地方,‘差不多’整齐就行了。”这位干部感慨。
    “苏南苏北最大的差距不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是观念上的差异。”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苏北问题专家叶克林分析,“这其中既有经济的因素,同样有非经济的因素,浅层次上比如表现为重仕文化和官本位意识,更深层面上体现为价值评判体系的差异。”
    面对“南北差距”的考验,江苏提出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最初采用的向苏北送钱物的扶贫方式,调整为对苏北的帮扶从“引资”到“引智”,从“扶贫”到“扶志”。响应省委南北挂钩号召,一批又一批苏南干部带着苏南腾飞的未尽豪情,怀揣振兴苏北的美好憧憬,用甜润软柔的“吴侬软语”,在苏北土地上留下了科学发展的最强音。
    2006年以来,结合13个省辖市市级党委换届,江苏先后从苏南地区和省级机关选拔了一批干部到苏中、苏北地级市任职,而从苏南调往苏中、苏北县(市、区)一级任职和挂职的县处级干部达到百人以上。干部交流力度如此之大,前所未有。
    “蛮好的”与“差不多”的碰撞结果,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型和工作标准的更高层次要求。
    徐州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景观绿化就引入了苏南园林布局的理念,让几个想“差不多”完工的绿化公司最多的返工6次,使得最终呈现的绿地令市民惊喜不已。来访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惊异于徐州的变化,在他的力主下,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矿山生态环境项目落户徐州。
    从“差不多”转为“蛮好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它所带来的常常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观念冲击。
    南京新街口商圈竞争之激烈全国闻名,金鹰国际另辟蹊径北上徐州,把南京的夜市经济理念移植过来。徐州金鹰总经理邵勇说,几年前徐州市区商场晚上6、7点准时打烊,现在则普遍推迟到10点以后,节假日常常持续到12点,晚间消费额占比从初期的10%上升到了40%。最近徐州又提出了“月光经济”的概念,大力培育晚间业态形式,多个区域都形成了夜间消费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家企业催生了一种业态,这种业态又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消费习惯。
   
南北观念传递本身就体现创新过程
    走进无锡(新沂)开发区,记者有一个强烈感觉,这里不仅是一个工业园,更是一座现代化人居新城。在这里,制造业集聚区、商务商贸区、生态休闲区等五大功能板块分明,球场、游泳馆一应俱全,甚至还能买到高级别墅。
    促成这一园区迅速成长的新沂两任市委书记,都是从苏南过来的。亲历开发区发展的管委会主任邓泉明说,无锡新区建园之初,日本、韩国的企业来了许多,但一到周末,整个园区就空荡荡的见不到人。调查后才知道,这些老板和白领都跑到苏州和上海去休闲消费了。如今的无锡(新沂)开发区吸取了无锡新区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注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开发。“共建园区走的是跨越发展之路,而不是跟在苏南模式后面亦步亦趋。”
    曾经担任过昆山市委书记的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是“昆山模式”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苏南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发达地区工作经验。“如何借鉴昆山经验加快徐州发展,是我重点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问题。”曹新平告诉记者,“徐州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我们不能把‘苏南模式’照搬,不可能拷贝苏州,更不可能复制昆山,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徐州的发展路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模式。”
    近几年来,徐州“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工程机械制造领跑全国,光伏产业后来居上。2009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0.16亿元,增长13.9%,增速连续两年在江苏13个市中跻身三甲。同时,徐州作为江苏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8项主要经济指标7项位居江苏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有产业体系中国有企业占比过大的局面,民营、外资快速发展,徐州城市竞争力水平快速进位。在全球最具竞争力500座城市中排名325位。
   
苏北价值因发展因子激活后发优势
    不光是徐州一地,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从陇海通道到运河沿线,苏北有形的巨变更是提振人们信心:连云港亿元大港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临港产业正拔地而起;盐城汽车产业已具规模,船舶制造、电力建设方兴未艾;淮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已经凸起,打造千亿级盐化工、钢铁产业指日可待;宿迁产业集聚能力越来越强,众多新增长点呈爆发态势。散布在苏北大地上23个县(市)的一系列漂亮“转身”,让人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苦干、开放和理念,这是苏南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展三宝”。南北挂钩下,苏南人言传身教,苏北在学习,在改变。
    从张家港调任的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秦景安说,如今的苏北干部有点像当年的苏南干部,思变、求进的心态很迫切,都在拼命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也越来越多。
    在苏北5市采访,记者有一个强烈感受:苏北价值在提升。从中外客商“苏北有金可挖”的赞许声中,在政府官员写满自信表情的脸上,崭新的“苏北价值”凸现,一个自信的苏北,在世界的注目礼中快速成长。
    “以前都是我们出去学习,现在变成了学习对象。”新沂市市长赵立群说,今年以来,共接待了50多个批次的省内外政企代表团,有的来谈共建战略合作关系,更多的是商贸团签下一摞摞的投资协议。
    苏北人越来越忙,是因为苏北变的越来越重要。从前年9月到去年6月,两个关涉苏北命运的国家战略相继出台:长三角一体化指导意见第一次将苏北纳入长三角的规划版图;沿海开发则将苏北的区域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曹新平说,像当年苏南借力浦东开发一样,徐州要借力沿海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两个机遇”的叠加和“两个政策”的放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机遇太重要了!”秦景安感叹,京沪高铁全程4个小时,而徐州到北京和上海都是两小时。“能否成为第二个名古屋,关键就在我们抓机遇的能力。”
    推进南北挂钩、产业转移、观念更新,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苏北价值大大提升。粤、浙、鲁三省专门派出代表团,系统学习江苏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验;国家发改委在昆山建立培训基地,将南北挂钩经验推广到中、东、西部的合作。
    “苏北更主动、苏南更重视、政策更配套,南北挂钩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江苏省副省长徐鸣指出,苏北应利用转移效应,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链和产业板块,增强资源在市场配置下向苏北流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苏南要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鼓励更多的本土企业走出去。“关键就在于对苏北价值的再认识。”
    (张梅  陈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