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GM)食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9:53

转基因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就是透过生物技术,将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创造一种新的人工生物。例如,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体内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于是将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内,制造新品种的耐寒蕃茄就是一种转基因生物。含有转基因生物成份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具有外来的基因,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品种,若释放到环境,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生物会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并和其近亲品种杂交,从而使得外来基因在自然中以不可控制方式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

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的标准,比如美国或 OECD 经合组织国家,在 1993 年就提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就是说看这个转基因生物是不是安全,要看它与传统的非转基因产品的区别及比较。如果食品的成分大体上跟传统的食品基本相同,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个原则发生质疑,认为不仅仅要对主要的营养成分来评估,而且需要对所有的常量的和微量的营养元素、抗营养元素、植物内毒素、次级代谢物以及致敏原等基本浓度都要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够说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实质等同原则还是值得怀疑的。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许多专家做过很多的研究,研究转基因生物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大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风险的来源。一是毒素,基因破坏了或者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三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四是,转基因生物目前还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主要原因,一个是资料不全,或者未知因素比较多。有些生物技术公司认为要保护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提供的资料不全,因此评价本身就不全。再一个是方法问题,目前探寻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受限制。还有检测手段限制以及短期性,现在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风险问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测定,不是几年就能决定的。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在过去这几年当中,已经发生了不安全的事件,下面介绍几个事件。
      
  一个是巴西豆过敏事件,这个事实是没有质疑的。 1996 年,把一种巴西豆的基因转入到大豆里面,导致部分人过敏反应,后来这个计划就放弃了,不再做下去了。 1998 年英国进行转基因的土豆实验,用转基因的马铃薯连续喂大鼠之后,大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在当时轰动全球,但是到 1999 年的时候,也有不同意见,说有些方法以及统计方面是有问题的。对此提出了质疑。 2002 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 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有 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的小肠肠道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入的基因 DNA 残留。由于在转基因的时候,是用抗生素做标记的。所以认为如果吃了含有这种标记基因的食物,可能使肠道细菌或者是口腔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一种抗性。对此也提出疑问。
      
  还有几件食品的污染事件。较著名有美国的星联玉米, Star link 玉米事件。这种玉米是 1998 年美国环保局批准商业化生产,当时批准是用作动物性饲料,不是用于人食用,因为它对人体有过敏,可能产生皮疹、腹泻。但是在 2000 年,在市场上 30 多种玉米食品当中发现了这种玉米的成分,所以美国政府下令把所有的这种转基因玉米收回。另外,还有一个是美国的药用转基因玉米污染大豆的事件。一家公司它开发了一种给病人吃的药物玉米,而不是给普通的消费者吃的,是治病用的,也许对某种病,艾滋病或者什么病把这种转基因玉米当做一种药吃的。结果在上一年种了这种药物玉米的土地上没有根除。第二年接着种了大豆,在收获大豆的时候,把转基因的药物玉米也收在了一起,整个大豆就都被污染了。于是美国政府下令把仓库里面混装有药用玉米的所有的大豆都销毁,总计有约 100 万蒲式耳。这个事件说明污染是很容易产生,尽管某些转基因的生物说的很明确,不是用于人的,或者说是用于动物的,用于药用的。但是它很容易污染,很容易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存在隐患。
      
  除了对食品的污染还有对环境的影响。例如 1999 年美国的斑蝶事件。转基因的抗虫玉米的花粉撒在了马利筋杂草上面,而北美斑蝶要吃这种杂草,结果吃了这种叶子斑蝶,就毒死了幼虫。斑蝶蝴蝶是北美一种珍稀濒危动物,所以在当时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比较重要的,是 2001 年发现的一种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问题。还有《自然》 2001 年曾经发表文章,关于墨西哥玉米遭到转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哥本身不种植转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规规定不允许种植,但是它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用做饲料。结果可能是有些农民拿转基因玉米去种,种完之后就污染了当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如果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受到污染,本地的玉米遗传结构受到破坏,产生的污染问题是很严重的。这件事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现在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很有可能转基因的大豆会对中国当地原产的大豆,发生遗传污染。因此,现在国家对转基因的大豆控制还是比较严格,不允许种植。
      
  而对消费者来说,应该就给予消费者的食品知情权、选择权。现在没有定论,政府也不能说叫你吃或者叫你不吃,要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你应该知道你正在吃什么,你自己可以选择你愿意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应该让消费者来决定。

转基因食品风险的预防
      
  面对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的风险,采取预防原则,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标识,就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欧盟 15 国采取了强制性的标识制度,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 0.9% 必须要标识,并且欧盟制定的法规还有一个叫做 traceability ,就是可跟踪性。转基因产品在货架上的食品上面标签要讲清楚,从哪来的,转的什么基因,基因的供体、受体、载体么,都要讲清楚。从开始,哪来的,都有个系列,可以跟踪、追踪。很多国家,像挪威、瑞士等国家控制得比较严。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也要实施标签。南韩是亚洲国家,从 2001 年 3 月份开始标签,但是它的要求比较松,要求转基因的成分超过 3% 实行标签,如果不标签的话,查出来可以罚 1000 万韩元,或者是坐 3 年牢。日本也有标签制度,日本要求是 5% ,比较松,是全世界最松的一个标签。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有什么态度?日本 2002 年做了个调查,调查结果, 80% 的日本人对现在的标识不满,认为 5% 的标签太宽松,应该要严格一点。德国有 70% 的农民不愿意种植转基因食品,种了以后卖不掉,欧洲人不喜欢吃转基因的东西,所以不种。广州中山大学,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资助下,对广州消费者进行过调查, 87% 的消费者要求有知情权, 80% 人要求标识,表达了一种声音。但是有很多人,约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转基因食品,说明公众对转基因方面知识比较少。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
  
  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戴维·舒伯特教授发表论文,阐述了转基因食物的风险:他认为转基因技术对基因的干扰的潜在后果是产生出有毒或者致癌的生物分子,而且现在没有任何有效方式来预测这些后果。
  
  转基因作物的优势并不在于比传统作物更有营养、更能赚钱或者更健康。其实质是使农民更多地被种子垄断企业控制,买一些特定公司的种子和农药。一些作物被设计为对某种除草剂有抗性,而且农民每年都要向特定的公司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种子。
  
  自然生物毒素有可能“转入”新物体内,食品的有害作用包括急性中毒,如引起食物中毒;也包括慢性中毒,如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还包括引起过敏、营养不良和感觉不良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要求各环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生产一个转基因产品,所采用的生产原料很多,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特别影响的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基因的生物,另一种是提供基因的生物。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存在与繁衍,都不是以作为人类食物为目的的。它们按照自身适应环境,利于生存的需要和规律生长和代谢。 由食物生物本身产生的,或寄生在食物生物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天然毒素。目前已知的植物毒素约有1000余种,例如生物碱、酶类、过敏物质、天然致癌物等;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第二类为致敏成分。目前已知常见的致敏食物有蛋、鱼、甲壳类、奶、花生、大豆、核果类和小麦等8种,其他不常见的致敏食物有160种。第三类为病原微生物。
  
  基因改造过程中也可能“携毒” 基因操作包括基因改造、拼接和导入等程序。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影响最大的是这些外来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安全性。
  
  一方面,是外来基因本身的安全性。例如,外来基因有无毒性?外来基因会不会插入到食用者的基因组内?这些都是消费者经常问到的问题。其实,外来基因与食物中原有的基因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消化途径和消化产物也无不同。任何基因进入了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核苷酸单体,就像食物原有的基因一样。
       

         另一方面,是外来基因编码产物的安全性。其中调控基因只负责调节和控制编码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一般不产生对安全性有影响的产物;而编码基因产物是直接影响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以改变食品特性为目的的编码基因外,在基因工程中还常常导入一些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编码改变可使无毒物变有毒  在生物的培植过程中,编码基因本身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时会整个基因丢失,有时会丢失基因的一段,有时会丢失基因序列上的一个核苷酸,或有时会由另一个核苷酸取代了原来的核苷酸等。编码基因发生改变的后果就是编码产物的改变。这种改变经常导致整个产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可能使原本无毒无害的产物变成了有毒有害的物质。外来的基因重组体导入生物体,对生物体原来基因组的某些基因的运作也会产生影响。可能会使原本沉默的基因活动起来,或使原本活动的基因沉默下去。这种现象经常导致产品中某些重要成分的出现或消失。就是在外来基因和原来基因都正常的情况下,转基因生物还可能由于增加了新成分,特别是增加了某种数量较多的成分,而使产品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发生了改变,导致整个食物营养价值下降。
  
  加工环节同样能染毒  产品加工主要指转基因食品定型产品的加工过程,也包括在消费过程中的其他加工方式。适当的加工方法,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原产品中的某些危害因素。例如,动物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加热的方法消除,天然毒素可通过生化的方法降解,基因编码产物也可以在加工阶段从食品中除去。
  
  以上四个方面的安全性,是影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种植、养殖、培植、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中,也会受到来自环境、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污染。
  
  尽管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吃了很长时间的转基因食物而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不能说转基因食物就是完全健康的,因为正如吸烟影响健康谁都知道一样,可有的人就因此而得了肺病,而有的人却并未有什么明显的健康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王连铮研究员:“我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表示赞赏,但对其安全性感到忧虑。现在,不少人一般都存有这样一种侥幸心理,转基因大豆在美国已经生产七八年了,反正也没有出什么大事。其实,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王捷:“尽管截至目前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安全的,也许它的危害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目前来看,人吃了转基因食品还没有发现危害问题,比如肿瘤和其它疾病。但是,我们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它可以从量变到质变。比如,过去我们使用的四环素,当时认为很好,用了一段时间后,四环素牙就出现了;链霉素后来发现能导致耳聋。转基因食品也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但不能说绝对。也可能这种食品出问题,那种食品不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麻烦,因为它的遗传性可以影响几代。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物的态度
  
  日本 自2001年4月1日,所有的转基因食物都规定必须经过安全检验,针对转基因成份超过5%的食物,执行强制性标签制度。
  
  韩国 从2001年3月1日开始,实施转基因食物强制性标签制度,出售食物需要出示证明文件,显示转基因成分,任何公司被发现标签上有错误信息,将被判入狱3年,没有贴上标签者亦被罚一千万韩元。
  
  斯里兰卡 从2001年5月1日起,所有转基因食物都被禁止进口。
  
  挪威 挪威被视为全世界监管转基因食物最严格的国家,政府禁止数种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及制品进口,政府亦执行转基因标签制度。
 
  欧盟十五国 尽管某些转基因成分被允许在食物上使用,但当欧盟的法例收紧后,几乎实质上禁止了任何新的转基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