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教育:开辟特色办学之路的“引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8:44
科文并举打造素质培养“百花园”立人成材智绘健康成长“路线图”立人教育:开辟特色办学之路的“引擎”(附照片)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办学理念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把高中办学架构在“立人教育”上,这是莘格基于现实和未来的明智选择,也是特色办学的基色亮点。莘格原来地处闵行区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转化为市民的农民子女,现在尽管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由8年前的“城乡结合部”发展为“高度城市化地区”,但由农民转化为市民的家庭文化背景对转型后市民的子女仍有不少影响,他们对自身要求与定位比较迷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将制约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莘格从办学之初提出“科文并举、立人成材”到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确定的“立人教育”及其深化,旨在探索学生学业成功与做人成材的完美和谐,探索学生立人与教师立业的和谐匹配,探索师生立人与优质立校的匹配完型。
    莘格于2006年提出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目标,2008年顺利通过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验收。作为“实验项目”的“立人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以抱重病而仍然默默奉献的张凤兰为代表的“立己”教师群体的涌现和以舍身救人的汪洋为代表的“立人”学生的出现,正是“立人教育”取得成效的典型事例。
    “立人教育”,在莘格不仅成为富有深刻内涵的办学理念,而且成为具有教育灵魂的生动实践。
   
六个维度:“立人教育”的“形神兼备”
    “立人教育”在莘格有着自己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诠释,立意高瞻,指向明确,切实可行。
    可塑之材的“定形”
    莘格在“科文并举、立人成材”的办学思想引领下,通过反复讨论和提升认识,对“立人教育”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立人教育”就是通过莘格三年的实施,“把莘格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民族精神与国际情怀相融的未来社会需要的可塑之材”。
    莘格经过8年办学,尤其是3年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办学思想逐渐明晰、丰富、并被全校师生认同和践行,初步行成了以“立人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包括办学思想,校训、校歌、教风、学风、校风、学校精神等。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校探索出“多维的立体的立人教育”的模式,并提出了“立人教育”的六个维度,即: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
    六个维度,从不同的侧面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充分关注师生人格与能力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可塑之材。
    拓展渠道的“形宽”
    莘格在创设学校环境和实施教育教学中,把“立人教育”作为统领性的“魂”,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使之有形有神。
    形成科技、心理两大特色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先后成为区、市科技特色学校,学校建立了上海市唯一一家中学生DIY理工学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是它的宗旨,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经历,崇尚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团队合作的体验,追求的是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的价值。
    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教师“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通过音乐疗法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校把科技和心理纳入到整个“立人教育”的体系中,拓展了育人的渠道。
    打造人文教育环境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栏、焦点论坛、文学之窗、德育长廊、教学视野、科技天地、心理世界、美术展区等校园文化窗口的导向作用、汪洋精神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细化和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文化立人、环境立人。
   
立己立人:“立人教育”的“示范引领”
    “立人教育”在莘格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律”,让学生立人,教师首先“立己立人”。立教师的模式是:管理立教、服务立学、文化立魂。
    以德立师的“形象”
    “立人教育”的原则是“学诲同进,师生共立”。教师的立首先要“立在师德”上。除了引导教师认同、践行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教学文化,倡导包容、欣赏、悦纳等风气外,学校还强调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先后组织了“师德模范”评选等活动。10位师德模范和10位师德先进分子的评选产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不能倒下,我还有学生,我得坚持……”这是一位患有重病的张凤兰老师在每一次手术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有好几次,手术之后,理应住院休养的她都偷偷出院,又站在那让她魂牵梦绕的讲台上……”她的行动为“立己立人”作了最好的示范。她被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金牌老师”、“上海市模范教师”,最近还获得了闵行区“最可爱的人”的提名奖。
    以能立师的“才华”
    学校以“立己立人”的实验课题为抓手,采取“专家引领、骨干先行、全员参与”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促使教师专业能力更快发展,使教师产生工作的幸福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张东华老师对师能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说,语文教师常常整日埋头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的事务性的活动当中,每天在重复的教学劳动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新鲜度和理论深度,逐渐趋同于权威对教材的认知和看法,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观点。每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这种可怕的死水微澜意味着什么。“因此,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抓住有限的时间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行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不能使自己埋没于日常事务当中,丢掉了教研这只可以让自己飞翔的翅膀。教师要做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所谓的教育者就是有理想、有思想、有追求、有科研能力的教师。”
   
经典镜头  坚守中的“特殊符号”
    2002年,闵行区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建成了坐落在闵行区腾冲路上的一所新高中。
    校舍有了,生源是闵行区的中等学生。究竟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在升学的独木桥上“随波逐流”,还是在育人的阳光道上“另辟通途”,面对崭新的校园,面向有学习进步愿望的新生,校长高彩霞思绪万千。
    有着丰富办学经验的高校长明白,简单的升学教育,并不是高中教育的全部价值,在高考竞争中提高几个百分点,也并非文化办学的最大追求。
    “教育之道在于立人:立学生,也立老师,从而立学校。”此刻,高校长蕴集于胸的办学思想顿时明亮起来,“立人之道在于提高素质:提高科学素质,更提高人文素质”,一条清晰具体的办学思路也在拓展延伸。
    于是,“科文并举、立人成材”这八个大字,不仅成为高校长的办学方略,也渐成老师的育人共识。这八个大字,后来被高高地悬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中央,当人们一踏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科文并举、立人成材”,这成为莘格的“教育灵魂”和“特殊符号”。
    高校长认为,对教育的坚守,最终目的是立人成人。
   
感言  “立人教育”还原教育本原
    高彩霞
    教育是什么?也许答案无穷,但教育的本原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教人成人。
    我校提出“立人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探索实践。我认为,“成人”的个体呈现是千姿百态的,但是“成人”抽象出来的共性却是同质的,即他们在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具有健全的人格。
    对于学校来说,教授学生知识进而形成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自觉,是教师“本能”的教学行为,但是知识本身仅仅是由人类使用的工具,因此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来掌握知识时,知识才变得有价值。
    所以,要真正达到“立人成人”的教育目的,需要的是校长和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的是校长立足于自己的学校,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在传承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让知识的积累服务于人格的塑造,最终把人塑造成人。
    显然,把手头的教育工作“本职”还原为教育的“本原”,莘格追求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放大效应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持续效应。
    (作者为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