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01:35
(Consideration on School-run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摘要】高职教育探索,即探索一种介于中学和普通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同样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应注重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而课外教学则要大量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等技术讲座、科技报告及科技创新、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高职   办学   思考
高职,即指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包括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些年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却一直在探索过程中。在此,我想结合自己20多年来曾从事过中小学、技校、中专、函大、电大、高职等多层次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对高职办学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一、中学和普通高校教学比较
高职院校的师资虽然大多数没教过大学,但都上过大学,读过中学,我们都知道普通高校老师和中学老师是怎么教我们,我们对大学、中学老师的教法并不陌生。概括的讲,任何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无非是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两部分,即学校的专业教育和文化熏陶。而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有别于中学和普通高校的,她毕竟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一种介于中学和普通高校之间的教育模式,一种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此我们首先就中学和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做一比较:
序号
中  学
普通高等院校
1
科目少、课时多
科目多、课时少
2
课内知识容量小
课内知识容量大
3
教师讲为主
培养自学能力为主
4
教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概念、定义、定律、公式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讲要点、重点
5
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讲的多,以灌输为主
6
课上精讲多练    ,题海战述
课上讲的多,练的少,课业负担较轻
7
理论为主,实验为辅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工科)
8
对学生进行课上、课下严格的管理
管理较为松散,自我支配时间多
9
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学习知识上
有着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见多识广
10
单纯应试教育,同奔“独木桥”
全面素质教育,提倡个性发展
11
职业中学:重点
以技能教学为主
高职院校:理论(够用)+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针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教学体会
1、中学:紧扣升学大纲精讲多练,培养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2、技校(中专):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结合实践和生产实际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为最佳,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函(夜)大: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考试一般自行命题,管理较为松散,故面授时只讲重点、要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
4、电大(原):考试统一命题,生源质量又较差,所以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全面剖析重点、要点、难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做练习,并引导自学,使其较全面的掌握知识体系;
5、普通高校:课堂上主要就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进行剖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而高职院校则应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生源分析
大家知道,我们的高职生源大多是统招落榜生或是在专科二批录取的,他们在高中期间的文化基础课学的确实不够扎实,但他们毕竟是初中生中的佼佼者。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数为农村生源,其中不少是因本地教学质量不高或贪玩影响了升学成绩,总之,他们大多属于基础较差但智商不低。根据对我院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大都有较强的上进心,自尊心。在参加的几次学生座谈会上我也深刻感觉到了同学们的进取心、求知欲和对前途的关心与茫然,比如不少同学对专升本和自学考试很感兴趣,但对自己作为高职毕业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和定位均感迷惑。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视以及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广阔发展前景,是我们高职院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四、高职院校要引进先进教学设备,解决 “无米之炊”。
实训设施设备是高职学院重要的硬件条件,是高技能训练的物质基础。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训设施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教育教学、生产示范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要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按专业建设与技能实训的需要,完善、更新校内实训场所的配备,提高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水平,必须保证实训教学设备领先于行业技术进步和实训基地的行业先进地位。彻底改变当前校内实训教学落后于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
五、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的符合度
职校是鱼,企业如水。与当地企业紧密接轨,拓宽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们学校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努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支持,建立各个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第一个层次是校企联办,通过与企业直接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多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把其中的部分基地,建设成为校外实习示范基地;第二个层次是校企协作,发挥行业协会的间接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第三个层次是临时挂钩,根据校企双方需要临时协商,形成临时实习基地。
总之,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毕业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当前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根据教高[2006]16号同时要求“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等文件精神,在要求企业积极配合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因此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应予以弥补。但该精神目前各地各级政府基本未得到落实,希望引起各级政府,尤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六、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解决“无妇之炊”。
目前,高职院校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日臻明确,各高职院校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人力、财力以及政策上有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培养了一部分“双师型”教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其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 。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势必影响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办好高职院校没有精良的教学设备不行,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不行。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如何办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建立好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问题。高职院校如果没有精良的教学设备,那是“无米之炊”,没有精良的教师队伍,则是无“妇之炊”。可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精良的教学设备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之关键。建议政府:一、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扶持,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二、开通高职院校引进专家型人才的绿色通道,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需要。三、是要建立教师到企业调研、派教师下厂挂职的长效机制,使我们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四、政府在组织企业承担重大专业技术的攻关中,吸收高职院校的老师参加,一方面发挥他们的才干,另一方面让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接受新技术,提高新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五、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师资问题更为严峻,建议政府尽快取消对民办学校的一切歧视政策。
七、高职院校应尽量多的聘请国内外专家、技术能手来学院就当今世界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讲学,拓宽师生视野,创造学院浓郁的科技氛围。
八、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应尽量多的开设文化艺术类选修、辅修课;广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如文学、书法、美术、音乐、电影、棋类等;不定期举办企业文化、社交礼仪、各类跨专业知识或技能短训班。全面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
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它主要包括学校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1)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园的景观、设施等各种物化存在所体现出的文化意义。它是人的思想(包括哲学、伦理、美学等)的外化。比如在适当位置建设晨读公园,辅以著名文人雕像、警言警句、石桌石椅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立大型文化橱窗,对学院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学院文化、学院风光等进行集中宣传;集中建设科技信息窗,用以张贴报纸、学生作品、各类海报、科技信息等。
(2)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即行为规则、行为要求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是对校园文化某种价值观的具体化、规范化。
(3)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
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需要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