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的“道”与“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50:47
办学的“道”是什么?我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对“人人可教”的信念的坚持、对教育理念的执着。总之,“学校是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的地方,教师的价值在于培养更有价值的生命。”
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须经常带上三样东西:一是梦想;二是思路;三是办法(或者叫策略)。
校长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某种意义上,校长决定着所在学校的命运。角色特殊,校长肩负的现实使命和历史使命,就是要对师生进行精神引领与思想指导,以“思想引领教育行动、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智慧成就非凡事业、个性凸显突出特色和奋斗抵达特殊境界”来实现自己的道与路。作为校长,应该多一些思想,多一些行动,从而使师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二年,经历比较复杂,算是一份财富,走过有学校历程是初中(完中)——高中(完中)——重点高中——民办高中,从事的工作教师(班主任,五年)——教导处副主任(五年)——副校长(九年)——书记(副校长,三年),其中有十二年是当校长(副)的,而今天我想将这十二年(最主要是近三年)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刚到嘉高实验中学时,角色没有完全从省一级重点中学(嘉兴高级中学)转换过来,对学校的定位不够明晰。三年来,我对办学之道思考得较多,曾多次反复,最后选订了“端品行、务实学、健身心”,选择这个校训并不是因为我的高明,而是从《上海教育》一篇文章关于张之洞办学思想的影响,“端品行、务实学”是张之洞办学思想的综合,“健身心”是我加进去的,它不只对同学勉励,还是对老师有所提醒,这就是我校的“道”。当把校训演绎成学校的方针时,我以八字注释之,即“学生为本、教师治校”。对“学生为本”的理解会随着不同阶段、不同认识而变化。初创时,我的理解是要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为出发点,因为我校的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主要是“三大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我认为“教好学生”就是“学生为本”,即办学校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这就是“品行”。近来我的想法又有变化,我认为“学生为本”除了是让学生有较全面和较大空间的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有能力走自己的路,有些老师并不相信学校能做到,但我则相信学校能做得到。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家长又无能无力却希望高远,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要提高,困难是可想而知。我们坚持的做法是从学生的起点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活动的成就感,改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态度,让学生自信有能力改进。。
有了“道”,到达目的的“路”有很多,而我要努力的方向是“教师治校”。“教师治校”有三方面:第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因为若没有这方面的话,学生的路会很难走;第二,学校给教师的赋权,只有透过赋权,教师才会觉得他所做的是有意义、有效能和对学校有归属感;第三,教师并不是靠地位来治校,而是要发挥他自己的品行和学识精神来治校。在知识和价值观不断变化的社会里,不能过度依赖外界,教师最能控制的是自己,能教导学生的是靠自己的品格和求学的态度,这是永远有效,亦是教师能够做到的事。
学校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在考虑存在和发展的道。假期中,我重点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要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阶段目标;第二,仅仅是严格管理是不够的,还要营造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欣赏的协作文化,教师是集体主义光环下的个体劳动者,常觉得自己与其他教师不同,因此很少从自己的缺点看别人的优点,故此互相欣赏到互相尊重的协作文化对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第三,我们还要追求这样一种氛围,就是教师会(要)自觉进修和重视专业成长,并与学校发展挂钩,这会产生双赢局面和为累积的宝贵经验提供升华的机会。
办学的“道”与“路”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但我们不可忘却的是,不管这些路是怎样走出來的,不管是平坦或崎岖,不管是沿途湖光山色,最终要问的是它们能否带引我们到目的地。我真希望老师在暑假中也能反思一下,我们每天孜孜不倦地工作,不停地开路,有没有稍稍停下來,问一问,我现在是往目的地走,还是在走歪路,甚至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