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资料辑录→社会→宁波医院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4:45
宁波医院史话 吴元章     宁波于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根据所订立的南京条约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舶来品大量向宁波倾泻进来的同时,帝国主义以设教堂、办学校、开医院为工具的文化侵略也相继接踵而来。特别是号称“慈善”事业的医院,更容易迷惑人心,最适宜于开展其宗教愚民活动,例如乘病人病情严重时或施行手术前,祈祷上帝保佑,劝诱病人及其家属信教,以发展其所谓“友谊”。因此,先后出现了美国浸礼会的华美医院、英国循道公会的体生医院和英国圣公会的仁泽医院。
    1843年,美国浸礼会派遣传教士马高温在宁波北门附近开设诊所,并出售西药。1847年又派遣白保罗医生前来主持诊疗业务。至1883年才在北门江边建造浸会医院,以兰雅谷为院长。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植医生。中国人首任院长的是该院出身的任莘耕医生。1926年向国内外募捐经费,利用当时拆除城墙修建马路的部分条石和城砖盖起了四层楼正院舍和三层楼护士学校各一幢。抗战胜利以后建两层门诊楼。1949年宁波解放后,遭蒋机轰炸,损失严重。
    当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时,一些不学无术的犹太人医生也来华美医院谋生。有个名叫葛立治的内科医生,由于技术拙劣,医疗事故多,民众称他为“割立死”医生。该院在宁波沦陷期间,曾一度改名为华华医院。解放后,于1951年10月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接管,修复断垣残壁,兴建职工宿舍,自此院务犹如枯木逢春,更名为宁波市第二医院。以后又新增门诊部,扩建住院部,病床从原来的93张增加到350张,并且添置了不少新颖设备,成为浙东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技术水平较高的一所医院。
    英国循道公会则派遣燕乐拔医生在江北岸石版行跟设立体生医院,初具规模。至1922年该医生回国,后继乏人,医院势将停办。吴莲艇医师闻讯深为惋惜。他早有在桑梓自立医院为病人服务的宿愿,乃于1923年春毅然辞去慈溪保黎医院院长职务,来甬租赁该院,继续开诊。几经苦心经营,诊务蒸蒸日上,以至原有院舍不敷应用,遂向亲友借资购置该院,并扩建院舍,更名为天生医院。以后又添置X线诊察机、深浅X线治疗器、长短波透热电疗机、人工太阳灯、热光灯等,其理疗设备在二十年代末为全省之冠。1951年10月为响应政府关于社会开业医参加公立医疗机构的号召,该院停办。一度改为机关干部疗养院。
    英国圣公会也派遣外号为“素火腿”的英籍医生在孝闻街建立仁泽医院,与杭州广济医院有联系,系同一个教会所办。1927年初停办,房屋成为现在宁波市中医院的部分院舍。   
    此外,还有鄞县县立中心医院、仁济医院、普仁医院、慈溪保黎医院和传染病院等。
    鄞县县立中心医院(宁波解放前称为鄞县)设于县学街,创建于1913年,原名鄞县公立医院。由于不少医师留学日本,成为宁波医务界的德日派,与以华美医院为首的英美派相抗衡,明争暗斗,相互攻讦。宁波沦陷时期该院为日伪霸占达四年之久。在过去旧社会里,霍乱几乎年有发生,尤以1946年盛行一时,该院曾借隔邻孔庙为附设临时时疫医院。1947年又附设高级护士学校。1950年更名为省立宁波医院。1951年再改名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扩建院舍,充实设备。病床从原来的100张增加到400张,是全省门诊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
    仁济医院位于新马路,于1932年由旅沪宁波巨商集资兴建。该院设有时疫病门诊部。后于日寇入侵宁波前内迁。该院旧址现用作宁波市第四中学部分校舍。
    保黎医院在慈城镇(原为慈溪县城),于1911年由当地士绅集资建成,是全省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设备较完善、技术水平较高的一个医院。病人来自邻县各地,曾名噪一时。解放后先后更名为慈城医院、宁波市第四医院。至1982年恢复原名。
    普仁医院于1911年由江东区的士绅集资建设于江东的缸甏弄水仙宫原址。曾数度遭受敌伪的侵占和摧残,但仍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解放后改为江东区卫生所。
    传染病院于1946年利用孝闻街的育婴堂而成立,比较简陋。解放后经过大力整顿、扩建和充实。1982年迁至北郊路,有现代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新造院舍。
    另外,社会开业医为了招徕病人,也把私人诊所称为医院。根据卫生署的规定,凡是有领得证书的医师两名和药剂士(生)一名的才可称为医院,而实际是私人诊所却充作医院的就有金鉐医院、公济医院、泽民医院等。这就引起了西医内部的派别之争。一时有鄞县医师公会和新医学会两个组织。
    解放后,宁波市总工会在药行街成立工人保健院,专为全市工人服务。后由卫生局接管,更名为工人医院。旋因适应城市医疗预防网规划的布局,迁至江北岸,称为江北医院,后改名为宁波市第三医院。
    另外,曾在江东大河路建立江东医院,市县划分后,改为鄞县人民医院。
    沧海桑田,几番变迁,爰追述梗概,聊作新旧社会对比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