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资料辑录→文史→清末民初宁波的职业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6:33
清末民初宁波的职业学校 胡审严

    19世纪后期,随着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职业性质的学堂已在各地萌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实施学制改革,使各类不同层次的实业学堂正式纳入学制体系。在是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强调,“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计为本,最有益于邦本”,令各地从速办理。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壬戌学制》,将清末高等实业学堂改称为专门学校;原中、初两等,改称甲、乙种实业学校。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一批以培养教育、政法、金融、工商业技术管理人员为主的职业学校应运而生。其中最早的要数创办于清末的宁波府师范学堂和宁波法政学堂。其次为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的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和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宁波市区八所中等学校中,就已有上述四所职业学校。
    宁波府师范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士绅张美翊、陈训正向知府俞兆藩建议创办,地址在湖西月湖书院(现宁波月湖饭店址),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所师范学堂(比杭州女子师范学堂和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分别早一年和三年)。学堂完全科设修身、教育学、中国文学、算学、博物、理化、习字、图画和体操等,修业年限五年;简易科减少读经、讲经习字等课,修业年限一年。学生无庸交纳学费,毕业后若不肯尽教职的义务,则勒交在学时应交的学费。民国元年,改为宁波师范学校,次年改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民国12年,“四师”并入省立第四中学(现宁波中学),设师范科。民国21年,省立四中师范科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结束停办。建校(科)27年共毕业师范生457人。
    宁波法政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地址在北大路孝廉堂旧址(现解放北路市政协大院内)。该校旨在“培养立宪人才”,课程有人伦道德、民法、刑法、宪法、商法、国际公法、世界史和算学等,学制三年。民国元年改为四明专门学校,陈法政科外、新设商科、银行科、注重英文,以便应用。民国3年,四明专门学校改为商业学校,后又更名为宁属县立甲种商业学校,先后设有初高商科、高级银行科和银行专修科,并开设了实习商店。解放后,称宁波市立财经学校,后迁校至建德县,改名为浙江冶金工业学校(今为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
    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由宁波临时军政分府创办于民国元年,校址在江北岸泗洲塘。学校先后开设机械、土木、水利,汽车道路等科,修业年限本科三年,预科一年。所用课本,本科除国文外,均用英文原本教材。每周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四个下午时间实习劳动。后改称浙江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3月,迁往杭州与杭州高工等校合并,改为浙江工业干部学校。该校在宁波办学38年,是一所有影响的职业学校。
    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由宁属六邑人士创办于民国元年,校址在月湖竹洲,原辨志精舍和真隐观旧址(现宁波市二中)。民国16年先后改办中山公学中学部、市立女子中学。次年,女中增设高级师范科。民国29年停招师范科新生,成为完全女子中学。
    此外,民国初期宁波还有私立宁波女子职业学校、幼稚师范学校(均创办于民国11年)、私立华美高级护土职业学校(创办于民国14年),四明女子工读学校(创办于民国16年)、省立宁波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省立宁波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均创办于民国24年)和宁波国医专门学校、国文专修学校(均创办于民国26年)等一批职业学校,当时亦都名扬浙东。抗日战争爆发后,宁波职业学校没有新的发展。
    这批宁波早期的职业学校,师资力量较强,多数教师执教严谨,教学工作注重实际,着意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了一批为发展民族经济和科教事业的专业人才,如叶毓芬(童第周夫人,著名生物学家)就是宁属县立女子师范的高足。 同时,不少青年还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挺身宁波早期的革命活动,从而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如鄞县的沙文汉,于1925年4月在宁属县立甲种商业学校求学时,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浙江省省长。宁波府师范学堂的裘古怀(1928年曾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后牺牲),宁属县立女师的陈逸仙(修良,沙文汉夫人)等,亦都投笔从戎,参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