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资料辑录→文史→奉化溪口武岭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6:03
奉化溪口武岭学校 毛翼虎

    引  言


    奉化溪口武岭学校,是蒋介石所创办的一所中等学校。后来一直由他自己领衔任校长到解放为止。校舍建筑雄伟,学校规模较大,教师队伍亦较整齐,当时国民党军政要人大多到过这所学校。毕业学生由于学校有专业,加上当时蒋氏政治上的影响,分布各地,有所作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我是奉化人,老家邻近溪口,担任过奉化县教育会理事长多年。抗日战争期间,1941年4月宁波、奉化相继沦陷,该校停办,当地人士为收容沦陷区的青年学子,筹谋恢复奉化县立中学,任我为校长。在这段时期,也收容了武岭学校的部份学生。1943年原武岭学校校务主任张恺从四川回到奉化,曾来找我并对奉中师生讲话,称赞奉化中学肩挑重任,兼收武岭中学学生的重担。我对武岭学校也因此比较了解,很有感情。解放后,我曾和张明镐(武岭学校首任校长)、梅自强两先生并征求原武岭学校校董毛懋卿先生(蒋经国的亲娘舅)的意见,写成《奉化溪口武岭学校的创办和解体》一文,以存史实。这篇文章有二个缺点:一是现在武岭学校已经恢复,没有写出该校的全过程,二是在当时“左”的政治路线影响下,观点和提法上有不妥之处。曾想以事实为依据,尽可能比较客观地来重写该校,未尽此责,心里总觉得象欠了一笔债似的。
    现在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对于地方志、校史的编纂,蔚然成风。宁波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嘱我重写武岭学校校史,欣然应命。乃参考旧作,特别得到原武岭学校毕业生,长期在奉化工作、熟悉武岭学校校史的董振丕(高级农艺师)、杨良杜(全国人大代表)两同志的大力支持,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还有现在武岭中学的中共党组织和校长室提供当前武岭情况的资料,以衰颓之笔,勉强写成这篇《奉化溪口武岭学校》。其中必有遗漏,望知之者补充。错误之处,希读者指正。

    武岭学校的创办经过


    一、武岭学校以前,溪口的经济教育情况
    溪口位于奉化西北乡,距离奉化旧县城约15公里,距离宁波市区约36公里,是宁波通新昌、嵊县必经之口,也是四明山南麓的吐纳口,乡镇经济,比较发达。自1930年鄞奉公路通车以后,所有进出货物由船筏、肩挑改为车运,市面更加兴旺,商业日益繁荣。据1930年调查,溪口全镇居民包括工商业在内,共约830多户。因为商务上关系,从外地迁来的客户很多,这样溪口就成为一个五方杂处的市镇。其中一向居住在溪口的,要算蒋、周、毛、任四姓最多。这四姓居民约占溪口居民80%以上。
    当时溪口的教育情况:1923年以前,蒋姓居民在武山庙设有武山小学。周姓在溪西庙设有溪西小学。毛姓在毛家祠堂设有西河小学。任姓和其他从外地迁来杂姓子弟,没有自己创办的学校,只好在以上三校就近附读,这样学生缴纳学什费的标准,就要比本姓学生为高。至于“武山”、“溪西”、“西河”三校办学经费,都是依靠庙、祠、众产收入和学生学什费收入来维持的。这三所小学的行政,也由蒋、周、毛三姓庙祠众干事来决定的,彼此不相联属。
    二、武岭学校的诞生
    蒋介石童年时代,奔走于溪口、葛竹、榆林、畸山下、岩头等地私塾求学,深感就地乡村儿童求学困难,在他踏上仕途之后,就想在家乡溪口办一所较为像样的完全小学。1924年,他返回溪口时,就向“武山”、“溪西”、“西河”三校负责人提议,将三校合并。这时蒋介石在广东已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三校负责人自然赞同这个主张。协商结果,决定在新校舍未觅妥建成前,暂时先在蒋介石旧居丰镐房前面,利用原作当铺的五间楼房为临时校舍,成立“禽孝区立完全小学”,推定蒋介卿、毛文望、毛颖甫、周星垣等任校董。1925年春,三校合并(当时武山小学有学生128名,溪西小学有学生63名,西河小学有学生28名,规模不大)。三姓族众的原有学田,全部归属区校。各族每年再出银洋100元,奉化县政府每年拨给500元,其不足之数,全由蒋介石负责解决。聘原武山小学校长陈志瀛为校长,毛庆安、丁安洋、毛宗旦等为教师。北伐胜利后1928年9月12日,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到禽孝区校视察。这时校长已改由张葆元担任,教师10人,学生增至300多名。蒋氏夫妇看了甚为满意,但认为还不够,决定要办武岭学校,校址设在武山之背旁。武山之头,面临剡溪,古木葱茏,拱桥碧水,风景宜人,是学习的好地方。
    1929年春把禽孝区校改为私立武岭学校,但校舍仍借用丰镐房老屋。蒋介石亲自写下新校舍的奠基石,并在此前已聘少年时同窗好友张昌雷的侄子张明镐为校长。张明镐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在教育界有一定声望。乃收买武山西麓一片土地,负责筹建武岭新校舍。由工程师翁文涛规划设计。翁文波、毛宗陛等参加平面测量。由肖王庙人在上海开设的孙裕生营造厂承造。1928年12月开工,1929年底已完成礼堂和教室等主体工程。1930年1月,校长张明镐即率领全校员工将学校从丰镐房老屋迁入新校舍。同年3月22日蒋氏夫妇回乡时,视察了新校舍,并于24日对全校700多名师生讲话。蒋氏对武岭学校十分重视,以后每次回乡,都要到校巡视而且多次讲话。
    三、建筑规模、校董人选与经费来源
    溪口东南面有一座从北到南狭长形的武山,经过这座小山的通路旁,原有一所小庵,叫做武岭庵。现在所建的武岭门楼,就是武岭庵的原址,新校舍所建全部地方,就在武岭庵右旁后面。从1928年冬季开始,到1930年10月间全部竣工。
    武岭门楼与校舍,是既具有民族风格,又是钢筋混凝土和西式相结合的壮丽建筑。有可容纳600座位以上的大礼堂一座,有二层教学楼两座、四层宿舍楼一幢(下层为储藏室)、雨天操场与健身房一座,并有浴室兼洗脸室一座、食堂连厨房一座、医院一座、幼稚园一座、医院门诊楼一座、武岭门楼一座等;在农业试验场里亦造了各种畜舍、储藏室、玻璃暖房等。以上建筑都是在二年时间内完成的。全校建筑物连操场在内占地面积72亩。又农事试验场计占用水田加山地共35亩,两者合计共占地近110亩,这是开办时的学校范围。其后在四明山相量岗开辟了一所规模很大的高山农场,主要是造林和培育高山植物的。这所农场,离校本部约30华里,崇山峻岭,路途崎岖,交通很不方便。
    武岭学校建校全部费用,包括购置校基、农场用地、建筑校舍、添置文具仪器、课桌椅、图书、医药用品、器械设备、浴室设备、电灯装置、农场用具,以及购置植物优良品种等等,共计用去32万馀银元,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校园内保留原有古木如老樟、苦楮、苍松、翠柏等外,又新种广玉兰、罗汉松、龙柏、雪松、大叶黄杨、红枫、悬铃木和女贞等,还有花坛、草地。四季绿草如茵,幽雅宜人。后来蒋介石自题“武岭幽胜”四字,石刻于峭壁上,至今尚在。当时大礼堂内讲台上挂有孙中山写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楹联。讲台两侧有孔祥熙送的八幅湘绣挂屏,黑绸白字,是岳飞写的诸葛亮《出师表》。两旁还有大型油画,左为方千臣画的《蒋介石骑马像》,右为《同舟共济》,后又换为蒋介石在兵舰上侍立于孙中山身边的画像。礼堂两侧左右是楼房,楼下为校务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会客室、总务处和会计室;楼上则是宾客招待室。这里较多地表现了蒋介石个人形象,后来也一直是蒋介石返乡时接待宾客的场所。
    新的校董会于1930年成立,由蒋介卿、孙琴风、毛颖甫、竺芝珊、宋周运、毛庆祥、周枕琴、杨藩卿、周星垣、吴松林、陈果夫、蒋经国、蒋纬国、张明镐等14人。张明镐任校长期间,主要人员有:教务主任林世钦、训育主任毛庆安,总务主任周凤祥,农场主任有二位:一是毕业于日本仙台帝大兽医科的宋涛,一是农业专家朱敬夫;宋主持农场畜牧部份,朱主持稻、麦、蔬果、园艺部份。医院院长是毛炳第,出纳兼会计是周凤祥等。
    该校经常经费并不稳定。1920年,新校舍将完成时,曾由溪口原来三校主持人联名要求蒋介石指拨巨款,做学校永久基金。依照当时估计,全校各部事业经费全年约需5万元,就要求指拨50万元。结果蒋介石批饬四省农民银行陈果夫购买二五库券25万元。其不足之数,始终由蒋介石设法解决。张明镐任校长期间,是以丰镐房名义拨发的,有时向农民银行支借。张恺和施季言任校务主任和校务长时,初向联勤总部领的,后来向粮食部领。梅自强还记得有一次过年时学校款子不够,就将善后救济总署几十匹府绸拿到宁波卖给源康布店,窘相毕露。

    改办农业职业学校前后


    一、张明镐去职与蒋氏自兼校长
    1931年1月,张明镐辞校长职务去任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长后,该校规模,有所扩充。首先是蒋介石自兼该校校长,下设校务主任总管共事。校务主任下设农职部主任、农场主任、林场主任、医院院长、罐头食品厂厂长等等。农职部主任以下,又分设教务主任、总务主任、训育主任、实习主任,又有小学部主任、幼稚园主任。并设秘书一人,协助校务主任办理文书等事宜。
    首任校务主任王家骥(伯龙),江苏嘉定人,美国留学生,由宋霭龄介绍于1931年3月到校。此时在小学基础上增设农科,经政府批准命名为:奉化私立武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聘张恺(四川人,金陵大学农学士)为农职部主任兼农事试验场场长。学制四年,招收高小毕业生。起初三年除学习基础文化课外,着重学习作物、森林、园艺、畜牧、蚕桑、遗传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经济和农业加工等课程。每天下午多为实验实习或生产劳动;学习育苗、种植、扦插、嫁接、修剪、解剖、阉割或农产品加工等操作技术,并定期从事养蚕、造林等实践。最后一年分赴农场、牧场、园艺场或农业试验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学生除本地青年外,多来自鄞县、新昌、嵊县、宁海、象山、慈溪、余姚、上虞、诸暨、天台、定海,也有来自外省的,范围甚为广泛。
    1934年,王家骧离去,改派留美学生刘藻为校务主任。因与当地士绅关系不洽,一年后即请辞他去。
    二、邓士萍上任
    王家骧、刘藻等相继去职,皆因与当地权绅意见不合,工作无法开展的缘故。蒋深知此意,乃于1934年派留美学生当时任南京励志社副总干事的邓士萍继任校务主任,赋予特殊的权力,可以不卖地方士绅的账,仅听命于蒋氏。这才使学校打开局面。这一年,将初级农校改为高级农校,校名经呈请政府批准,亦改为:奉化私立武岭农业职业学校。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前四年学习文化、专业课,最后一年是生产实习。学校进一步充实设备,使学生在实验课时,每个学生都能有一架显微镜,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还添办植物标本园,种有大王松、雪松、和接骨木等稀有珍贵植物。1935年1月,蒋介石返回溪口故乡,亲自为该校手书“礼义廉耻”四字,作为校训,悬挂在大礼堂讲台上孙中山照相的下面。
    三、校内活动种种
    校内除重视文化、专业、实践课程以外,也很重视其他活动,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甲、童子军训练
    那时教育部规定,初中学生,要受童子军训练。武岭学校学生被正式编为中国童子军第1111团,教练有俞堃如等。武岭童子军的配备,也比较整齐:举凡童军服、呢帽、半统黑皮鞋、万用刀、绿色篷帐、炊事用具、警笛、绳子,一应俱全。1936年10月8日,在南京举行全国童子军第二次大检阅,由校务主任邓士萍亲自率领全校童子军前去参加。以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受到好评。当时,蒋介石担任全国总检阅官。在检阅前一天,他以武岭学校校长身份亲自到孝陵卫学校武岭农校童子军营地视察,非常满意,慰勉有加。
    乙、体育运动
    武岭农校的体育运动相当活跃。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董振丕同志还记得当时蚕桑教师戴礼澄的标枪十分出色,学生陈朝舜屡创标枪记录。1932年10月,宁波地区中学生首届运功会,武岭农校获得冠军。在1935年浙江全省运动会中亦有多项破全省记录。1937年4月,学校运动会时,适逢蒋介石夫妇回乡,宋美龄兴致勃勃地为优秀运动员发奖。这里值得一提的,武岭学校还有别开生面的农事运动会。农事运动会是为适应农事需要而开设的,项目有肩挑、整地、插秧、割稻等,颇多实用价值。
    丙、校刊、墙报和展览会
    董振丕同志还提及当时武岭农校的学习空气也较浓厚,每年都有《武岭农职》校刊的出版,内容主要是农业科学研究和实习报告等。1937年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现任美国亚商会长、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常务理事陈学明博士,就是武岭农校的学生,当时亦为《武岭农职》刊物编辑之一,我陪同他访问武岭学校时,就曾谈及此事。此外,武岭农职学校学生自治会出版墙报《武声》,亦甚热闹。学校为推动学习,奖励先进,每年还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1935年1月6日,蒋介石夫妇返乡到校参观该校学生成绩展览会,看到学生胡匡一、陈观沧、余起福等中国画,十分高兴。宋美龄发给他们名贵的画册,以资奖励。胡匡一的一幅《鸦柳图》被蒋氏夫妇选入他们住处“文昌阁”内悬挂,胡后来曾任母校艺术教师现任余姚市书画院的副院长。

   抗战期间的武岭农校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了。当时一切服从抗日战争需要,校务主任邓士萍奉调至“战时服务团”工作,所遗校务主任一职由农职部主任张恺代理。不久张被任命为正式校务主任。农职部主任一职则由浙江大学农学士洪长铭接充。从那时起,武岭农校也和其他学校一样,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规定时间,参加军事课程、实弹射击等。1939年秋,在鄞县高桥举行宁波区中学军事训练检阅中,武岭农校获得了第一名。
    1939年12月12日下午2时左右,日本侵略军飞机六架,首次轰炸溪口,蒋氏夫妇住处文昌阁被炸毁。蒋介石老家丰镐房亦是轰炸目标,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罹难,蒋经国闻讯从江西赶回溪口,痛哭甚哀,曾亲书“以血洗血”四字,勒石为碑,以图雪耻。此碑现被保存在蒋经国读书处小洋房内。当时武岭农校校园后面亦落弹数枚,幸未伤人。为求安全计,决定将农校高年级暂迁至雪窦寺上课,低年级迁至相量岗林场黄石岩地方搭造草房以为临时校舍,小学部学生则分散在附近农村学校就读。
    1940牛9月16日上午,敌机又滥炸溪口,学校第二幢楼西首被炸毁。同年12月,毛福梅周年祭时,蒋经国再从江西专程赶回,曾到雪窦寺法堂一一武岭农校高级部临时礼堂,召集农校全体师生讲话:慷慨陈词,听者动容。最后他愤怒地说:“……中国的敌人第一个是日本,第二个是日本,第三个还是日本”。
    应该补述1940年4月间,雪窦寺内武岭农校师生五人被土匪绑架而去。后一人遇害,四人脱险。学校受此挫折为便于警卫计,于1941年春,将雪窦寺部份农校师生,全部迁移集中到黄石岩。除在山顶建茅草平房四座,呈回字形作为宿舍外,又在山岙新建两层楼房一幢作为教室。同年4月19日,日军大举进犯浙东,21日宁波陷落,溪口告危,农校被迫解散,少数师生由教师洪长铭带领去江西。只有相量岗林场,因地居高山僻壤,在溪口失守,武岭农校解散后成为学校唯一留守处,但维持一段时期后也结束了。
    宁波、奉化相继沦陷,其他邻县中学亦多因陷落无形停顿。其时各县沦陷区学生,都不愿在沦陷区受奴化教育,纷纷跑向未沦陷的山区,有的去延安,有的去重庆,更多的是彷徨歧途,无所适从。当地人士,有鉴于此,筹谋恢复奉化中学,以资收容。推毛翼虎为校长,先设校本部于奉化连山区柏坑地方,(后添设泰清寺、方桥、西坞和庙后周四个分部)因陋就简,开始上课。1942年上半年,张恺自四川返奉化,专程到柏坑看望毛翼虎,曾对奉化中学师生讲话,对收容部份武岭农校学生,为“武岭”挑担子表示感谢。
    武屿农校先后有六届毕业生。1935—1936年两届为“初农”,1938—1941年四届为“高农”,共有毕业生200余人。有部份在海外及台湾,如前述陈学明博士及教师黄寄慈等就在美国。在台湾人数较多,为人所熟知的有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宋时选等。但更多的人留在大陆,参加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而且作出了相应贡献。如现为沈阳农学院土壤教授的王方维,江西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余名琴,参加早稻“南特号”培育的梁品兰,还有高级农艺师王维灿、周瑞稼、董乐韶,高级畜牧兽医师袁恩祥,高级工程师陈观沦、王灿成,创办上海植物园的庄茂长,中国棉花学会会员竺清逸,中国农学会会员董振丕,全国人大代表杨良杜等等。

    抗战胜利后的武岭学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从重庆回到南京。同年秋开始筹备武岭学校的恢复事宜。
    这次武岭学校的恢复,在人事组织上、学校性质上都有改变。首先是校董会经过调整,组成新的董事会,由宋美龄、毛懋卿、蒋经国、蒋纬国、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孙表卿、毛颖甫、夏禹钧、毛庆祥等担任董事。校长仍由蒋介石自己兼任。校务主任改名为校务长,由施季言担任。施,江苏海门人,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留学法国,担任过东吴大学附中教师,后升为东吴大学的总务主任,是蒋纬国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后来他又在蒋经国主持的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担任过总务主任,得到蒋氏父子的赏识。
    其次,学校性质的改变,在筹备恢复期间考虑到武岭的后台、校舍、设备、影响各种条件较好,想设立农、工、商多学科,以后发展成为武岭大学。这个打算,因政局的不稳,没有实现。1946年春招收新生时,实际上仅招普通中学初一、初二和补习班共100多名学生,不是农职学生。从此武岭农业职业学校改变为普通中学。以后只招收普通高、初中学生。浙江省政府教育厅于1948年1月23日以中字第439号指令,把武岭农业职业学校改为奉化溪口私立武岭中学,并颁发了校钤。
    复校后的武岭校舍,由于日本军占领时期一度将该校校舍作为关押抗日英雄的魔窟,蹂躏以后疮痍满目。在汽车房的墙壁上,尚可看到抗日志士所刻划的“做鬼也要当新四军去”,可见当时人心之所向。校舍经整修后,基本上保持原状。同时,小学、幼稚园、图书馆、农场、林场、医院、公园、电厂和民众教育馆等附属机构也都相继恢复。唯雨操场因破坏过份严重,改为露天篮球场。
    当时人事安排是这样的:秘书邵彤轩,交际秘书李x x,总务主任薛建宗、蒋孝佐,农场主任潘克勤(施季言的女婿),林场主任施之常(施季言的侄子),教务主任朱孔容(江苏海门人,施的同乡),英文秘书李骏然(东吴大学毕业生,施的学生),小学部主任朱国兴(江苏海门人,施的同乡)……显然形成了以施为中心的领导班子,也可见蒋家对施的宠信。
    同年秋季又招收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八个班级,共有学生352名。1947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四班,全校学生增至520名。1948年秋又招收初一新生四班,至此全校共有学生680名, 蔚然又成为当时—个规模较大的中学。
    该校因条件较好,师资较优,基础知识和校风亦较好。1947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和1949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多考入国内各大学和附近中学。其余学生在宁波解放时,有少数去台湾,多数转学他校,继续升学,以后大都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作出了贡献。据1987年初步调查,在350名武岭学校校友中,有中、高级知识分子职称的就占40%以上。

    武岭学校的新生


    解放以后,武岭学校一直没有恢复。直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恢复武岭学校之议。经过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士的多方努力,并得到了中央和省政府的重视。其间我受地方委托也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郑重提出恢复武岭学校的提案。经过这样多方努力,在政府的重视下,于1988年春正式恢复武岭中学。校牌题字是由我通过陈舜礼同志请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同年5月19日在武岭中学大礼堂隆重举行了复校典礼,我应邀特地从宁波赶去参加,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武岭学校老校友与各级地方领导、来宾和全校师生,欢聚一堂,气氛热烈。学校领导郑重宣布,要把武岭中学在中国共产党教育路线指引下,办成一个“有特色、有影响、高质量、第一流的新型学校”。
    现在的武岭中学,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原有校舍已整修一新,又增添了一幢四层教育楼和一部分宿舍楼。校舍比前扩大,如今建筑面积已达1.53万平方米,又修筑一个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也即将竣工。
    武岭中学复校之初,是以解放以后新办起来的溪口中学全体师生为基础的。1988年,全校有13个班级,共有学生1089名,比1948年的680名,增加58%以上。教职员工94名,其中专职任课教师66名。同年,首次职称评审中,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8名,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21名,占教师总数的44%,依照目前一般学校师资情况看,也还是差强人意的。使人高兴的是他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为办好武岭中学在不懈努力。

 

 

                                                   (1989.6.10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