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学术造假需要制度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9:59:01

打击学术造假需要制度创新

张立伟 2010-01-14 23:57:10

《中国科研,发表还是灭亡》,这是久负盛名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在线版头条标题,1月9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也发表题为《学术造假:中国需要采取行动》的社论,指出中国要防止学术造假,应该重振科研道德规范,健全处理学术投诉的制度。可见,中国学者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造假行为在国际学界都成为一个问题。

根据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领导的团队在3年内进行的研究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内,中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l0亿元。这不过是民间力量试图将中国论文造假的规模量化

以引起重视的最新一次努力。在过去的若干年内,中国越来越多的论文剽窃行为被民间曝光,但仍挡不住它们的蔓延以至于形成产业并走向世界,就像“办证”一样成为中国社会的特色景观。如果说工业领域受商业利益驱动的“山寨”也是技术进步的阶梯,并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而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论文造假则属个人品德恶劣并因其泛滥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科学进步。

中国学者在科学领域大规模剽窃并以此获得晋升本身就是一项滑稽的制度恶果,而这种剽窃行为以及评审制度竟然无人制止则是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成为国际笑话。去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承认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这本杂志过去5年发表的20万篇论文半数来自中国。

中国的官僚制度应该为此负责,因为中国规定必须发表论文才会有晋升的机会,而晋升的审核则由行政官员决定而非同行对其论文与成果进行评议。这种制度鼓励了论文造假而且不会被官员发现。助长这一恶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被民间检举,造假人几乎得不到处罚,因为行政主管部门早就承认了这些文章,他们不希望追究下去而伤及自身。甚至,在过去被揭露的造假者中,有院士被通报后仍然去教育部担任了学位委员会的委员,这是一个主管学术评级的机构。

论文造假的泛滥并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制止与改变,说明在这个领域的改革陷入停滞,并被官僚风气与利益群体所主导。他形成了危害性的后果,因为学者曾被认为是道德楷模与进步的象征,学术造假让急功近利者的剽窃比专心研究的人晋升的更快,也能够申请更多经费。这是一项鼓励“作恶”的制度,让研究者不在崇尚公平正义,让他们不再有理想,让他们不再相信努力与认真能有回报;这项制度鼓励了投机,让人堕落,也让一个国家的科学事业面临毁灭。

现在,中国依靠要素价格优势获取发展动力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经济转型正在迫切的启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继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但是,中国目前越来越对自己强大的动员能力表现出自信,甚至愈加依赖这种能力。政府希望通过投入大规模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去开发新技术,并在行政治理上要求官员提高创新意识,以技术进步指标考核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研究机构,这仍是一项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安排。

现代史表明,制度远远高于技术。只有创设一项好的制度才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励人们不断的探索。从明治维新、彼得一世改革到普鲁士改革,无一不是体制改革先于技术的革命、经济的发展。对于已经崛起并正在转型的中国而言,制度改革是唯一的进步源泉,他将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并打击那些依靠虚假的东西就能收益的行为,在现有鼓励“作恶”的制度基础上的资源投入,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