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学术乌鸦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8:37
李逊达:我们需要学术“乌鸦嘴”
金羊网 2007-08-27 09:15:25
',1)">
李逊达
因为在年初提出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由剩余转向稀缺等观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似乎一直陷于争论的旋涡之中。采访一开始,他就笑称“这都是被你们媒体的断章取义报道给 ‘陷害’的,再经过网络的放大,我成了中国著名的‘乌鸦嘴’经济学家。”(据 8月20日《中国经营
报》)
日常生活中,若被人称为“乌鸦嘴”的人,那一定是个喜欢乱说、瞎说、烂说、不负责任地总往坏处说的人。这种人无疑是不受众人欢迎的,甚至有的人一见到他们,似乎见到了天煞星,害怕听到那些不吉利、不爱听的丑话,总是躲得远远的。这样的“乌鸦嘴”是必然令大家厌恶的。
然而,在学术探讨中也有一些心直口快、口无遮栏的人,他们也会被误认为是“乌鸦嘴”。持有这种性格的人,在中国总会遭到非议和不幸,特别是过去常搞政治运动的年代时,他们总是被斗争的对象。
大量的历史记载让我们不得不地感到,“性格决定命运”的名言是有其必然性。特别是那些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人,似乎都具备“乌鸦嘴”的基本条件,心 里想啥就憋不住藏在肚里,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要掏出来,有的还要摇笔杆子,不管你受得了还是受不了,他们就是要把他们看到的或者发现的事实说出来。
但“离我们最近的是事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这句外国箴言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事实并不一定是真相,而要揭开真相的更需要深入研究和大量的考证。这就要求搞学术的人不仅要具有敢说的性格,还要有耐心去研究的意志,最后的结论一定要由事实的真相来支持。
所以在学术界被称为“乌鸦嘴”的,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当得了的。特别是当今,千万别再轻率地给他们乱戴上这样的“歪帽子”。他们常常是既有个性又很有见地的改革先驱者。新问题、新观点、新结论、新思想往往也总是首先从他们嘴喷射出来;正因为咄咄逼人,与众不同,所以总不讨某些权力者或权威的喜欢。若被逼急了,就骂这样的人是“乌鸦嘴”,企图封住他们的嘴。
“乌鸦嘴”的可贵之处就是敢想敢说敢做,真因为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长期以来一直被压着无法去吐真言,才让一些学舌的鹦鹉小人在暗中使劲,在背地里耍阴谋,才会发生那么多的冤案假案错案,这样的悲剧不仅发生在政治领域里,同样在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都曾不断发生过。 如今变相出现仍有可能。
在中国当一名学术研究型的“乌鸦嘴”是很不容易的。中国习惯“鹦鹉学舌”的思维,从而对挑战旧观念的新思 路总持排斥。
然而蔡昉认为,今后“乌鸦嘴”型的经济学家会比“鹦鹉”型的经济学家更加受到尊重。
这是可能的,但却是不容易的。
来源:金羊网 (编辑: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