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引发中日“文明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0:46
历史问题引发中日“文明冲突”?
2005年04月19日 11:20【文章字体:  】
● 赖洪毅
针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韩两国与日本的反应针锋相对。这似乎显示东亚国家因二战历史观产生了局部的“文明冲突”,这冲突为东亚未来的稳定蒙上阴影。
笔者之所以提出历史问题引发“文明冲突”,是因为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许多日本人与亚洲近邻甚至是国际社会的认识,差距很大。这种差距植根于东亚,特别是日本的现代历史与文化,成了东亚民族主义冲突的导火索。
日本的认知与邻国大相径庭
日本人对二战的认知,深受历史教育的影响。而日本教育部门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则是审定教科书的基准,大致反映日本教育中二战历史的内容。《要领》对日本历史上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详尽的指导意见,但在关于二战前后的部分仅写有几句话:“要使学生看到从昭和年代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我国的政治、外交动向、我国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以及欧美国家的动向,了解经济混乱和社会问题的发生、从军部抬头到战争的经过,同时要看到当时日本国民的生活。另外,要使学生了解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的惨难”。
《要领》根本不提要让学生了解日本发动的战争性质、责任和侵略罪行。其强调二战前日本国内政经纷乱,有为日本发动二战而“稀释”责任之嫌。1982年,日本政府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规定,“在处理与近邻的亚洲各国之间的近代历史事件时,基于国际理解与国际协调的见地,有必要加以照顾”。但是,最近教育部门批准虽仅有少数学校使用的美化日本侵略暴行的教科书,反映日本已不太顾及亚洲近邻的感情。
据笔者局部了解,日本人大多认识到日本二战行为的错误,但不少人并未认真了解与深刻反省日本对邻国犯下的战争罪行。有日本教师在教学中匆匆介绍二战部分,考试略微提起。
据说,有日本人刚到新加坡时,根本不知道日军在新加坡杀害过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对日军在东南亚的暴行了解很少。不少日本人在看待二战历史时,更多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如称美军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国民在海外被长期扣押,造成了平民生命与自由的重大损失。对日军二战前和二战期间对邻国平民的暴行、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破坏,则不太愿意深入描述。这种对战争罪行的简单认识、对自己民族黑暗面缺乏深刻反省的态度,肯定是邻国所无法接受的。
错失肃清军国主义流毒的良机
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重组战后政治。但是,出于政治的功利性考虑,美国在肃清右翼势力、端正日本人对历史的认识方面,远不如在战后德国清算纳粹遗毒那样彻底。美国错失了良机,酿成了后患。二战末,美国为了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借用日本国民对天皇的盲目崇拜,让他劝导日兵弃械投降。之后,美国从未触动天皇的精神地位。一些日本人便错认为,日本青年响应天皇号召参加二战,是为国捐躯。美国战后虽然对一批战犯进行国际审判,但对军国主义的整肃却草草结束。美国重新起用许多右翼官僚政客,抗衡苏联。
其次,战后出生的日本新一代,虽然就历史做出过一些反省,但认为二战罪行与他们无关。他们往往认为,亚洲邻国针对日本历史问题提出的抗议是“翻老账”。日本影响较大的一家媒体和不少日本人认为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与普通士兵灵魂,是日本文化不分死者身份观念的体现,邻国不应指手画脚。这与德国深刻反省纳粹暴行时所体现的基督教忏悔态度、强调人的生命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形成鲜明对照。日本的确有相当部分人有正确历史观与强烈正义感,但在民主体制下,在主流民意的压力下,他们越来越孤立。
近年来,日本政坛、特别是自民党内,右翼势力上升。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新生代人物掌握了政治大权。他们号召“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以参拜靖国神社、拉拢右翼和保守选民与势力,提升因最近十年经济低迷而萎靡不振的国民情绪。
历史成为东亚和平的死结
对中韩两国最近爆发的抗议示威活动,日本国内不以为然。日本媒体大肆渲染中国个别示威者投石砸碎日本驻华使馆窗户等过激行为,对数万和平示威者的行为却轻描淡写。日本政界大多数(恐怕包括朝野政党)认为,中国民众示威抗议是错误行为。日本政府更是召见中国驻日大使,提出抗议,要求道歉。
日本官方不少人认为:中国官方长期反日宣传,让中国人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不少中国人对国内情况不满。这些人拿日本作替罪羊,发泄不满,日本也认为已对历史作了彻底反省,不需要改变立场。日本并不认为在历史认知上与亚洲近邻的重大差异,是引发近邻反感与抗议的主要原因。
在执政的自民党内,小泉的未来继任者,在历史问题上恐怕比小泉更右。如自民党继续执政,日本很可能会因历史观问题与领土纷争,与亚洲近邻陷入政治冷战和对立。
针锋相对的历史观,可能会成为东亚和平、和谐格局的死结。东亚会难以像西欧那样,成功摆脱近百多年来相互敌视状态,从而握手言和。
·作者是在从事学术研究的中国学者,本文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