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42:49

长武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


长武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一、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角,东邻本省的彬县,南、西、北三面与甘肃的灵台、泾川、宁县、正宁县相望。全县辖14个乡镇(5镇9乡),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 万人,耕地31万亩,农业平均纯收入1.76 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贫困人口3.69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6% ,是我省土地面积最小、水资源贫乏、人均耕地最少的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二、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农村能源结构情况
照明全部以用电为主,冬季取暖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用火炉烧块煤取暖,日常生活、做饭以烧煤为主,兼烧苹果树枝、秸秆。
2、乡镇企业污染情况
全县乡镇企业21 家,其中砖瓦厂13 家, 料石场3 家, 水泥制品厂5 家,除料石厂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较大破坏外,其余对环境污染较小。乡镇企业中砖瓦厂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水泥制品和料石厂集中分布在芋元、昭仁两个乡镇。
3、农药使用及污染
农村主要农药品种有杀虫剂(功夫、灭扫利)和杀菌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两类,年施用量124000公斤,主要用于7.4 万亩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兼少量小麦、玉米拌种。年施用农药的耕地面积共计18.2万亩。(其中果树7.4万亩、夏粮5 万亩、秋粮5 万亩、瓜果蔬菜8000 亩)。每年由于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万元。
4、化肥使用及污染情况
主要施用的化肥种类有氮肥(包括氨水、尿素、碳铵)、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其他肥料五种,年使用量共计3.05 万吨, 其中氮肥1.38 万吨、磷肥0.7万吨、钾肥0.15 万吨、复合肥0.3万吨、其它 肥料0.52 万吨;年施用化肥耕地面积23.6万亩,每年因施用化肥造成土地板结、污染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5 、农膜使用情况
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75.1吨,其中地膜使用量617.117公斤,地膜覆盖面积12647 公顷(合18.97万亩)。年平均残留率30%。
6、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本县农村农作物秸秆主要有麦草、玉米秆、高粱秆和豆类、油菜秸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的耕作方式的影响,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水平很低,除少数用于家畜饲料外,大部分用于烧炕和做饭,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1、土地利用情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852384.9 亩,其中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8.3% ;基本农田224000亩;水浇地34268亩;园地91246.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7 % ;林地 24525.5亩,占土地总面积28.8%;草地28887亩,占土地总面积3.4%;未利用土地面积13177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5%;25 度以上坡地面积 4442.3 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截至 2007年底, 全县节水灌溉面积6000亩, 退耕还林还草11814亩,其中15—25度坡耕地10052亩,大于25度退耕还林还草1762 亩。
2、水土流失情况
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42 平方公里,流失比率96%,平均土壤侵蚀量达150 万吨,目前, 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98平方公里,保存率仅35% ,致使生态资源承载压力逐年加重。
四、 生态示范县、乡、村建设情况
1、示范县建设情况
自从去年初省、市把我县确定为建设生态示范县之后,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展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一年多来,我们按照长武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规划和长武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的要求,一是依托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和林业日元贷款、天然林保护两个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2 平方公里,其中新修“四田”2.73 万亩,新栽水保防护林16503亩,杂果经济林2.4万亩,新修窖池1108 眼,新增节灌面积3000亩,完成了4000亩退耕还林和8000亩荒山绿化任务。二是以点带面,抓川丰沟流域治理和寨子沟、武家沟淤地坝建设,完成小流域治理32.5平方公里。三是认真实施“三五”杂果兴长工程,积极栽植大枣、柿子、仁用杏,引进推广美国扁桃、红地球葡萄等新优品种,新建杂果园1万亩。四是以33个河滩村为重点,发展精细菜、反季节菜、食用菌、无公害食品、绿色蔬菜,培植了一大批专业村和专业户,积极建设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截止目前(200 7年),全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8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由2645吨/平方公里降低到2100 吨/平方公里;累计造林140 .7平方公里,草场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 ;建成集雨窖灌和节水灌溉工程8266处,新打机井眼13 眼,保护饮用水源地6处,建成农村沼气池 2600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生态示范县工作起步良好。
2、示范乡、村建设情况
2005年以来,按照省市创建生态示范乡村的总体安排,先后在王东村、上孟村、李家胡同村、柴厂村、坳贺新村等五个村庄开展了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生态示范村村庄面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示范区群众环保意识得到显著提高,生态示范村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同恶劣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栽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黄防”工程,渭北旱塬农业综合开发,方田林网等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对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通过这次调查,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生态环境脆弱。我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县,农业罗豪的主要原因正是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全县土地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42平方公里,流失比率高达96%,目前仍有44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衰退。
2、林草久植不保,林草覆盖率低。造林保存率仅35%,林草覆盖14.6% 。
3、土地利用不尽合理,亟待还林还草。全县总土地面积85万亩,现有荒山荒坡2.8万亩,坡耕地15.4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2.7%和耕地面积的46.3% 。大量的荒山荒坡没有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低下,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4、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表水造成污染,致使土地板结,地力下降。
5、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的管理措施及激励机制不完善,不配套,按规定应退的还没有退出来,即使退出来的也没有按规划种上草,栽上树。
6、治理方法欠科学,已治理的生态建设项目较脆弱。部分已治理的工程,如林地、草地等经不住干旱、洪涝灾害的考验;有些项目没有按科学规划进行治理,山坡地质修路,不治水;荒山荒坡、荒沟、荒硷及退化的林地面积治理时采取全面开挖的方法,修成只见黄土不见林的高堤、宽埂,没有起到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7、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群众尚处温饱状态。全县农业人口16 万人,贫困人口达4万人,造成生活水平不高,加上历史形成原因,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的秸秆被当作生产、生活燃料使用,不仅造成日常生活烟熏火燎,还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8、近年来,群众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农村绿色食品及基地建设正处于初创阶段。
9、宣传教育不到位,干部群众意识差。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治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含义,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治理,而是被动应付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