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缺失在教育的哪一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3:15

生命缺失在教育的哪一环?

作者:童大焕 提交日期:2009-12-28 9:42:00 | 分类: | 访问量:69日前,山东潍坊临朐县五井中学初一学生张纪鑫晚休后被同学逼着外出买东西,出门时被值班老师发现,老师“打了他几下,并让他在宿舍外面罚站”,随后这位老师去喝酒了,忘了张纪鑫还在罚站,最终这名只有14岁的男生冻死在零下十度的寒夜里。而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说出“死得很舒胆”这样灭绝人性的话。
悲剧发生,问责必不可少。学校和老师的责任首当其冲。学校的事后辩解,诸如老师没出去喝酒,“孩子是在夜间休息时,自己翻墙出去买东西吃才出的事”等等皆无助于其减轻一丝一毫的责任,很简单啊,如果没有老师的惩罚,孩子既然能够翻墙出去,就不会再翻墙回来?逼张纪鑫外出买吃的那位同学,其家长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但问责挽不回只有一次的生命。令人骇异不已的是,这本是一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真实地发生了,只要孩子有那么一点点的独立自主和反抗意识,只要同宿舍的同学有那么一点点的生命意识,只要当事老师眼里还有人的生命安全,三个环节只要有一个,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然而,张纪鑫同学宁愿忍受着零下十度的刺骨寒冷,也不敢对老师的罚站有任何反抗或求情,最后采取的措施居然只是趴到下水沟里御寒。在这里,有没有遵从老师的命令,被现在的教育视为最严肃的大是大非问题!老师就是说一不二的神!这样的绝对权威绝对服从,不仅在葬送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自由灵魂,竟至于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在无情葬送着孩子们的生命!
  至于其同宿舍孩子的生命意识,同样让位给了这个说一不二的“纪律”二字。报道说,宿舍里有人两次逼张纪鑫半夜去买吃的。据张继鑫的另外几名室友介绍,第二次离开宿舍后,张继鑫很长时间没有回来,有人担心出事,便让这位逼他的室友出去找找,但对方只说了句“不用看,准是让老师罚站了”,随后便睡了过去。不能说孩子们心中没有天生的生命意识,但这样的意识刚一出头就被“纪律”之类的东西给扑灭了。也就是说,他们一开始也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危险,但一方面可能想被老师罚站也许还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出去寻找则可能同样被老师惩罚。在生命安全和逃避惩罚之间,他们最终集体选择了后者!而一句轻描淡写的“不用看,准是让老师罚站了”,则活脱脱描绘出该校对学生的体罚实乃家常便饭。
  类似在生命安全和逃避惩罚之间选择后者的,眼前的例子绝非孤例,媒体早有报道,有孩子偷偷外出野泳,结果有同伴溺水,其他孩子不是选择呼救,而是赶紧逃跑并订下“攻守同盟”!
  呜呼!在我们的教育理念里,我们对纪律的敬畏居然要远远超过对生命的敬畏!这到底是教育的伟大成功还是教育的彻底失败??生命意识,个体的独立意识,到底在教育中应当居于何等位置?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克拉玛依大火中几百位小学生秩序井然英勇扑死的“让领导先走”,想起了刚刚结束的“12·7”湖南湘乡育才中学造成8人死亡的踩踏事件,12月8日中午,出事地点血迹刚刚擦净,空气中的血腥味还没有完全褪去,记者在事发地点,看到孩子们蹿上跳下,看到记者拍照,孩子们笑着闪避。“在问到事发情形时,多名学生都挂着轻松的笑容,比划着人群推挤嚷骂的情形,仿佛在讲述刚看过的一场灾难电影。”(12月19日《新京报》)
  前这样的教育成果,让人倒吸着一口口凉气!
  教育的最终成果是人格。诚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然而,当我们成功地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和纪律机器以后,我们最终又将收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