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卒中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10:45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 ,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具有诊疗规范和明确治疗目标的医疗综合体。它是可延伸到恢复期、后遗症期 ,针对卒中病人的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社区医疗、家庭医疗以及各个收治机构。
     卒中单元主要是以神经内科和NICU为依托,针对脑卒中患者制定规范和明确诊疗目标,由神经内科、急诊医学中心、神经介入治疗组、康复科、神经外科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卒中单元不是一种具体的疗法,而是针对卒中病人的科学管理系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以及多学科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

    急性期“卒中单元”的运作模式: 主要医疗目标是挽救脑损害、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死率、NICU治疗时间3-7天、联系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主要运作流程包括:
    1、急诊医学中心护士:
     1)接诊--通知神经科住院总医生;
     2)开辟静脉通道,采取血标本;
     3)生命体征监测;
     4)严重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者:送入重症抢救室。
    2、会诊神经科住院总医生:
     1)采集病史;
     2)生命体征及一般检查;
     3)神经系统评估:确定是否为卒中;卒中发作时间(发病<6h的缺血性卒中可溶栓治疗);意识水平:根据Glasgow昏迷量表;卒中类型(出血或缺血);卒中定位(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卒中严重程度。
     4)鉴别诊断
     5)卒中急救常规治疗
     6)卒中处理流程:出血性卒中: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缺血性卒中:进入卒中单元后的处理。
    3、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处理:
     1)临床常规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2)24小时内(大部分在6小时内)完成病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和监护包括:头颅CT/MRI、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监测,并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危重症病人以及溶栓、颅内支架和栓塞术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辅助呼吸支持、颅内压、心电、脑电、中心静脉压、血压监测以及血气分析、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4)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科神经康复组(言语康复、肢体康复)即介入患者康复治疗,心理医生并同时给予积极地心理治疗,营造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
     5)医护人员针对同一个病人,制定相应的医疗护理计划。
     6)每周科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讨论,检验上一周计划实施效果,制定下一步目标的计划。

    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卒中单元主要体现康复性卒中单元的运作理念,目的是让患者最大可能地回归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预防为中心,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保护机体各项功能相对稳定,并且使其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以达到理想的医疗效果目标。   原文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717458.htm
 

脑卒中单元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目前对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4种治疗方法,分别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
  一、什么是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并非是一种药物或一种技能,它是一种管理脑血管病的新模式。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如卒中病房中,组织神经专科医生与专职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医师、语言康复师、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卒中病人或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以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并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续到出院之后的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卒中单元的特点
  卒中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过去那种单纯以药物为主体的治疗模式改为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整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因此,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除了神经科医师和护士外,还需有一支接受过医学院校专科训练的、以功能康复治疗为主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营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三、卒中单元的作用
国际上至今没有一种被公认的药物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卒中单元通过科学而规范的诊治操作流程,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和系统的监护设施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护理,有利于防治并发症,使之顺利度过急性期。哥本哈根一项权威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试验证实: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比较,住院期死亡的危险性降低了40%,尤其严重卒中病人可降低86%,丧失生活能力的危险性降低50%,严重患者达83%,并且缩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2周。  
  四、病人在卒中单元中如何进行治疗
病人进入卒中单元后,经过常规体检、辅助检查(大部分在6小 时内)后,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一支以辅助治疗为主体的医疗队伍即参与病人早期积极创造、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状态的治疗计划的制定。它强调病人早期活动,早期营养支持。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都要求病人在24小时内离开病床,对中度以上昏迷的病人采用"良姿位",心理医师积极引导和心理支持。一般情况下,药物的应用不再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工作比较完善的卒中单元里,还指导病人以及家属共同参与整个治疗计划,为病人出院后在家里自我训练、或病人转到社区医疗中心、护理院做积极准备。
  五、卒中单元优势:
  1、集中风急救、药物治疗、功能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更科学、疗效更好、恢复更快。
  2、药物治疗规范化,康复治疗个体化,服务措施流程化。
  3、健康教育深入人心,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中风的认识水平,既可防病,又可治病,预防复发。
  4、心理治疗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更利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5、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原文链接:http://www.zgno1hos.com.cn/jkjy/zzdy1.htm  
卒中单元的概念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 (200081)   卒中单元定义: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一个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具有诊疗规范和明确治疗目标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治疗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疗法,而是一种针对卒中病人科学的管理系统。卒中单元并不需要多大规模,但需要诊疗的系统和规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提倡多学科的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里,卒中单元的规模、形式都不完全相同。   “卒中单元”是一种理念:营造药物不是卒中治疗的唯一手段。让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卒中单元”是一种医疗模式:有规范、有目标、有计划地针对卒中病人选择适合的治疗,包括早期接受以康复训练为主体的综合性治疗。卒中单元是对我国现行卒中医疗模式的挑战!   卒中单元的组成标准包括 1. 评价系统:包括医学评估和诊断,包括CT扫描,早期的护理和治疗的评估。 2. 早期处理:早期治疗,早期活动,预防并发症,治疗低氧血症,高血糖,发热和水、电解质平衡。 3. 早期康复:康复综合小组协调,为回归社会需要早期制定计划、评估。 如何建立卒中单元? 医院的医疗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式,改建病房结构,组建卒中小组,制定标准文件,标准工作时间表,选择合适的模式。卒中单元的模式包括有: (1)急性期卒中单元:急性治疗< 1 周 (3-7d); (2)综合型卒中单元(包括急性和康复):急性阶段+康复几周/月; (3)康复性卒中单元:卒中发生后1-2周入院; (4)移动性卒中小组。卒中小组的人员组成:神经科医师、专业护士、营养师(Dietitian)、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职业训练(Occupational Therapy)、语言训练(Speech Pathology)、神经心理(Neuropsychology)、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等。   制定标准文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包括有:临床指南、急诊路径、监护规范、操作程序、评定量表、健康教育。 “卒中单元”的工作目标:为已经发生的卒中提供最有价值的、正确的医疗服务。减少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 “卒中单元”是卒中中心的基础。 卒中中心是把卒中单元的理念、方法贯穿到卒中病人的院前、院中以及院后的整体医疗服务中。 1. 院前教育和服务:快速识别和处理卒中体征,立即使用急救医疗系统服务。公众教育认识中风的症状体征,从出现症状至急救部门到达时间,急救运送中的时间以及准确运送到能够治疗卒中病人医疗机构。 2. 院内诊疗:在医院快速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出院后连续性治疗:家庭、护理院、康复医院,科普教育。    一、急性期“卒中单元” 目标是挽救脑损害、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住院时间3~5 d、联系社区医疗,主要建立在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学医院,收治急性期病人。急诊护士的要求:接诊后通知神经科医师,开辟静脉通道:扎套管针:需溶栓者肘静脉穿刺(22G)采取血标本:血常规+血型,血糖(末梢 血糖),凝血象(PT、APTT、FIB)、BUN、电解质。查ECG,严重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衷衰者:送人抢救监护室。急诊神经科医师的要求:采集病史,生命体症及一般大体检查,神经系统的评估包括以下6点: 确定是否为卒中、卒中发作时间(发病<6h的缺血性卒中需溶栓治疗)、根据Glasgow昏迷量表评定意识水平、卒中类型(出血或缺血)、卒中定位(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卒中严重程度评估,进行鉴别诊断,卒中急救常规治疗,卒中处理流程:出血性卒中转入神外,介入;对缺血性卒中进行相应治疗。进入卒中单元后的处理: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处理:溶栓已经从ICU 转移到 SU;必要时进行通气、应用呼吸机,进行血压、颅压、心电、水电解质监护,低温治疗,必要时支架和栓塞术。进入卒中单元后的基本处理:病人进入卒中单元后,神经科医师除了临床常规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外,在24 h内(大部分在6 h内)完成病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和监护包括:头颅CT、心电图、血压、血糖、电解质、心肺功能,并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师参与病人的治疗计划,给予合理的营养配备,要求病人在24 h内离开病床。心理医师积极提供心理支持, 营造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每个医护人员从自己的专业角度,针对同一个病人,制定他们专业范围内的医疗计划。每周有科主任带领大家对每一个病人进行讨论,检验上一周计划实施效果,制定下一步目标的计划。卒中小组会内容:早期康复计划、营养状态、语言交流、情感、意识水平、吞咽功能、认知缺损、褥疮危险性。卒中小组每周工作时间安排:2次门诊随访,1次小组讨论会,1次科普教育。   二、康复性卒中单元 针对发病1周以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最大可能地回归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预防为中心,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保护机体各项功能相对的生理状态,并且使其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制定医疗效果目标。康复性卒中单元具体工作内容:营养支持;主动活动: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职业训练(Occupational Therapy)、语言训练(Speech Pathology)、神经心理(Neuropsychology)、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治疗。并发症的控制和处理。   三、综合型卒中单元 收治急性期病人,住院时间延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完成急性期的诊断、治疗和监护的要求。也具有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设施。 是比较适合我国卒中病人的一种模式。德国“卒中单元”的现状在过去的40多年里,德国发展了神经病学重症监护病房(NICU),由神经病学专家主持临床工作。同时向医院提供全面的ICU相关设备,包括保护通气和侵入性的多项监测。德国神经病学ICU发展的数量比较普及,在大学附属医院有30个,另外54个设立在其他较大程的医疗的机构。现在神经病学重症监护病房成了建设“卒中单元”的基础。美国“卒中单元”的现状在美国中风治疗的组织化工作也刚刚起步,中风治疗仍很不系统、完整。 1998年美国卒中协会(ASA)启动卒中(Operation Stroke)项目运作,目的是通过系统性方法提高卒中病人生存质量,促进初级卒中中心的建立。2000年6月,美国脑中风联合会(BAC)启动了BAC倡议(BAC Initiatives)项目,目的是建立和评价初级中心(primary stroke center)。2003年前,美国66%的医院没有中风草案,82%的医院没有快速治疗急性中风的统一方法。 有77%的医院符合基本卒中中心推荐的标准,但是只有7%的医院实施了所有推荐的内容。有44%的医院已能提供大多数的急性中风服务,但是没有被组织规范化。2003年BAC(Brain Attack Coalition)再次提出:在美国完善卒中中心建设的概念。美国政府也通过,Paul Coverdell国家急性中风登记处及2003年中风治疗和预防行动,来进一步地支持这些理念。由此可预想:在未来十年间,这个国家在卒中的组织化治疗中将看到的前景。   中国建设卒中中心的基础: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已经具有卒中中心建设的设备条件。专科医护技术人员从观念到具体实践有待规范培训。康复工作者和临床神经科医师的密切合作有待加强(应该用一种机制)。 2004年4月28日在中国北京启动,我国的工作较国外启动晚了将近50年, 但是我们是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的。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原文链接:http://www.icu.cn/Article/senj/200602/Article_52779.html    
卒中 ,中医又称脑中风 ,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 ,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卒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虽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有了许多进展 ,但并无令人满意的突破。卒中单元 (也叫中风单元 )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模式 ,为病人带来了新的生机 ,成为目前中风病临床实践中的一个亮点。

  卒中单元概念起源于 20世纪 60年代 , 20年后才提出卒中单元的治疗模式。近 10多年来 ,欧美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卒中单元。实践表明卒中单元能显著降低病人死亡率 ,减少神经功能损害 ,并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卒中单元是一个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营养、康复、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病区 ,是一种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在卒中单元中卒中病人被集中收治 ,这里除了神经科医师和护士 ,还有一支经过专科训练的以功能康复治疗为主的医疗队伍 ,他们以卒中小组治疗为核心 ,将各种医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 ,将治疗、康复、生理和心理结合起来 ,对中风病人实行系统管理。

  卒中单元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进行多学科合作和整合的医疗计划 ,不仅提供药物治疗 ,还注重护理营养、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 ,这种以人为本的关怀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高度一致的。证是中医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的综合认识 ,辨证论治强调要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不同病理变化而确定治法。中医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 ,也提倡要认识疾病全过程的规律和重视某一症状 ,即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卒中在病因、病理、类型、时间、病变部位以及器官功能、并发症、年龄、体质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用单一或统一的方法来治疗卒中是不合理的 ,也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卒中单元在强调整体配合的同时 ,十分重视个体化、阶段化、动态化和最优化 ,在不同阶段根据病变过程中的实质和突出问题 ,给予最佳的干预措施 ,这与中医的辨证不谋而合 ,也体现了中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的思想。在我国 ,引入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卒中的诊断、治疗、康复 ,将是一个治疗卒中的最佳平台 ,成为中风病人的生命绿洲。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石学敏院士的带领下 ,从 19 72年就开展了针刺治疗中风的探索 ,历经 30余年的实践 ,已建立了以针灸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成为国内最大的中风病治疗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自 19 9 8年建立中医脑病中心以来 ,参照国外的卒中单元模式 ,结合中医学的特色 ,创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 ,为卒中病人的抢救和康复创造了条件。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 ,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卒中单元医疗服务 ,有效降低了卒中病人的病死率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初步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优势。

  一、建立绿色通道

  卒中起病急 ,变化快 ,卒中发病后的分秒延误都可能影响病人病情的变化和预后康复 ,所以卒中病人就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卒中单元从卒中病人的就诊、CT诊断、外科血肿清除术或静脉溶栓治疗 ,到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早期康复 ,都是分秒必争 ,为病人羸得了宝贵的手术时机和溶栓时间窗 (起病 6小时内 ,最好 3小时内 ),形成了从急诊、门诊到病房 ,从诊断到治疗 ,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一条龙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

  卒中病人入院做CT等有关检查和诊断后 ,经过神经外科、内科等治疗后 ,进入重症监护治疗时 ,中医药要适时介入。尤其在早期康复阶段 ,可采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和传统康复、现代康复手段 ,如针灸、穴注、拔罐、药枕、敷贴、外洗、灌肠等。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说 ,保障中风急救绿色通道是治疗中风的关键。

  这其中包括经验丰富的中风急症临床医生、CT、RM室、检验中心、功能监察科、介入中心、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等多方面的配合。接诊医生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 ,将病人按病情迅速分流。如对于中风有溶栓指征者立即转介入中心治疗 ;有手术指征的转脑外科治疗等。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脑病中心副主任黄燕主任医师介绍说 ,为了适应绿色通道需要 ,该中心通过跟师名老中医、国内外进修及人才引进等方法 ,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的医疗队伍。在设备配置上 ,充分利用医院的先进设备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为急危重卒中病人的监护和治疗提供了硬件保证。

  二、发挥中医特色疗法作用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针灸为主的卒中单元 ,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体 ,多学科综合治疗为辅助 ,形成了全方位治疗体系。其“向脑开窍针刺法”的规范操作、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总结 30年临床实践研制的系列中药 ,对中风及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坚持突出中医特色 ,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对卒中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 ,采用综合救治措施。急性期以活血化瘀、痰瘀同治、通腑醒神为主 ,急性期后重视益气活血与肝肾同治的原则 ,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他们还在总结历代中风治疗文献的基础上 ,选取点穴、穴敷、灌肠、外洗、药枕及药帖等中医传统外治法 ,如通腑醒神灌肠法治疗卒中病中脏腑属阳闭者 ,热痹膏、寒痹膏敷肩三针、曲池、阳池、合谷及足三里等治疗卒中后肢体关节麻木肿痛者 ,清脑枕或活络枕治疗卒中后头痛、眩晕等 ,还采用了头针治疗卒中后精神障碍 ,眼针治疗中风偏瘫 ,刺络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等特色疗法 ,既提高了卒中临床疗效 ,又突出了中医特色。

  在卒中的治疗中中西医各有所长 ,要优势互补。如定位手术血肿清除术 ,配合脱水疗法等能较好地缓解血肿的占位效应 ,在挽救生命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不能完全解决由于出血所带来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次级损害 ,而且还可因麻醉和手术创伤影响机体的康复和生理功能 ;脑缺血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但亦难克服再灌注损伤。使用中药整体调理 ,可减少手术的次级损伤 ,调整紊乱的生理功能 ,减轻再灌注损伤。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加强卒中治疗的专方专药开发 ,研制了脑脉Ⅰ号、Ⅱ号胶囊、复方北芪口服液、通腑醒神胶囊及防治卒中后并发癫痫的益脑安胶囊等 ,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三、及早介入康复治疗

  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卒中病人的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康复治疗就是恢复病人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精神活动、工作能力及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对不同类型的中风病人 ,从入院开始就由康复医师制定出相应的功能锻炼处方 ,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训练 ,其家属也要接受一定的康复保健知识 ,这就要求有一支专业化的康复医学队伍。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 9 0年代开始 ,先后派人进修康复医学 ,引进康复医学人才 ,成立康复科 ,组建康复锻炼大厅等。为了提高卒中病人及其家属对病后功能恢复的认识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成立了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 (QC)小组 ,确保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认识和掌握程度达 9 5%以上 ,而且经康复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及QC小组成员讨论 ,把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纳入岗位责任制内容 ,加强康复质量控制 ,进行康复质量评比。心理治疗是卒中单元的重要内容。中风病人心理变化程度比其他疾病病人更为严重 ,会出现震惊、抑郁、对抗、愠怒、焦虑等心理改变 ,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 ,必须高度重视。卒中单元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应不间断。一般医护人员可进行一般心理辅导 ,心理医师对严重心理障碍的病人进行系统心理治疗。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制订“主动服务措施” ,营造一切为病人的环境和氛围 ,建立医患“连心卡”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可减少病人的情绪波动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语言康复和饮食治疗有利于病人的社会角色恢复和降低复发率 ;开展卒中防治的健康教育 ,提高卒中病人的康复意识和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知识 ;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诊 ,继续加强指导作用 ,也是卒中单元的重要内容。

  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 ,一些中医院引入现代卒中单元的模式 ,创建了有中医特色的卒中单元 ,为卒中病人得到及时、最佳的治疗提供了保证 ,为卒中病人的优质生存和迅速康复创造了条件 ,为探索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卒中的新途径作了初步的尝试。   原文链接:http://www.gerbbs.cn/zuzhong/zuzhongdanyuan___zhongfengbingdeshengminglvzhou_2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