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8:47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高效的工具和全新的可能,而自从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评估条件中强调了“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网络辅助教学更越来越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全世界2,900多所院校采用的美国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于2003年底进入了中国,短短一年半时间,就赢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等80多家中国用户,并为来自这些用户的超过1,000名教师提供了平台应用培训。平台软件的“舶来品”如何将来自全球各地教育领域的经验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如何与中国教育者携手探索更有效的新型教育模式,推动网络辅助教学的成功实施,尽可能地发挥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赛尔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方案顾问吴薇。
记者:听说最近的一年半以来,您已经为超过1,000位高校老师做过了平台的应用培训。为什么老师们会一下子对e-Learning产生这样浓厚的兴趣呢?
吴薇:其实老师们也不是“一下子”就对e-Learning产生兴趣的。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高校作为新思想和新科技的发源地,也早就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e-Learning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前几年一提到e-Learning这个字眼,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远程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学院,跟高校院墙内的正规教育似乎沾不上边。而近一两年来,随着教育部的名师评选、精品课程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这三项质量工程的开展,使e-Learning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技术真正应用于教学,网络技术正在加速传统教学的变革。
要适应这样的变革,就对高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IT技术,一方面是教学法和教学模式。跟这些要求相应的培训,自然就成为了学校的选择。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那么老师们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要求呢?如果有,这些要求是来自学校,还是来自对e-Learning的兴趣?
吴薇:老师们对e-Learning有兴趣,他们的热情恰恰是我一年多来的最大感受。
我想这种兴趣首先来自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迫切需要。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查文献可以用搜索引擎、电子期刊,教学答疑可以用电子邮件、BBS,各种工具不一而足。我们的应用培训则带给了老师们一个简单好用的e-Learning集成环境,将这些零散的应用和知识整合在一起,帮助老师们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提高以后,老师们就会考虑到工作质量的改进。e-Learning可以带来新的选择,带来更多的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按照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规定,高校的生师比至少应该达到18:1。但是即便如此,有的科目,比如英语,一名老师面对全班同学,要负责读、写、听、说、译的训练,确实很难面面俱到,也不能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交流和练习机会。引入网络手段以后,在线交流就可以成为非常有益的补充。
当然,加强交流只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从长远来看,网络辅助教学还可以帮助老师实施一些与以前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国外的很多高校已经把e-Learning平台视为类似于实验室、机房这样的基础教学设备,供师生根据需要选用。
还有一点,现在的教师面对的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同步。他们从小就习惯用电脑和网络进行交流和游戏,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没什么事是不能在网上做的。那么他们会有一个很自然的要求:能不能在互联网上学习?高校的老师已经开始、而且会越来越多地面对这种来自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产生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
记者:听说你也曾经在高校任教,你对e-learning的兴趣也是这样产生的吗?
吴薇:非常类似。
我相信很多对e-Learning感兴趣的老师都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一开始只是对e-Learning产生了直接的、朴素的想法:既然有高效率的技术手段,为什么不用呢?但是一旦开始采用这些手段,就可能想要改变自己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想要在教学法上作一些探索和研究。我就是这样逐渐对教育技术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选择了攻读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NextPage###
我在跟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的时候,也了解到很多方面的疑虑。比如,尝试新方法带来的工作量是否能得到学校和现行考核制度的承认。这些疑虑的解决确实需要整个教育界的重视,需要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支撑。但是从我的经历来看,e-Learning其实是一个改变的契机,不仅改变了课堂,对自身发展来说也有很多的收获和改变。我觉得e-Learning完全可以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另辟蹊径,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大环境改善以后,问题和疑虑也会更容易得到解决。
记者:我们对e-Learning实施当中跟老师有关的话题讨论了这么多了,那学生呢?学生跟e-Learning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吴薇:刚才我们其实也提到了学生,现在高校的在校学生都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会很自然地想到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并且,在e-Learning环境中,学生和老师更容易接近“教学相长”的状态。师生双方都成为学习者,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恰当采用技术手段而提高。此外还能得到更广阔的信息来源渠道、体验更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帮助。
目前,已经有很多老师和教育技术从业者在e-Learning的环境中尝试一些新兴的教和学的模式,如情境教学、协作学习等等。这些尝试也会给学生——学习者带来益处,比如学习的过程会得到更多的重视,知识体系会以更合理的方式得以建构。
当然,传统的课堂里,由于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学生自己不需要太多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甄别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和学习材料的有效性,而在e-Learning环境中,情形将会相对复杂。我们也一直在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怎样在e-Learning平台上提供充分的导航和分类信息,配合传统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益处。
记者:您在教育技术这个学科领域里进行深造,一定也了解了不少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另外听说您还参加了一些国际学术交流和相关的会议,您认为国内和国外的高等院校在e-Learning的实施推广方面有什么区别?
吴薇:其实教学的本质是一致的。我在国际学术交流场合结识的外国同行,对e-Learning发生兴趣的起因跟我们国内的高校老师其实一样;教育技术学界研究、关心和探讨的主题也非常类似。
当然,从宏观上看,国内外高校可能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普及程度等具体层面上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向国内的同行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e-Learning的发展的确比国内要成熟,那么今天我们碰到的问题,美国的高校很有可能在前两年或者前五年就遇到过、解决了。把他们的经验放到本地的情境当中,就可能少走弯路。
国内外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这些的确会对e-Learning的整体实施和推广战略产生影响,然而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实施和推广e-Learning的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个基础出发,最后的解决方案也就殊途同归了。
记者:您说到国外的e-Learning发展比国内成熟,具体有哪些体现?您认为e-learning近5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又会怎么样?
吴薇:这种成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国外的高校一般在实施e-Learning以前,都会制定比较完善的整体方案,包括投资、可行性、效果预期、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各方面的分析,以保证后期的实施效果。而国内高校在建设e-Learning项目的时候还往往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再比如,国外的e-Learning平台和资源都很强调标准、强调开放性,国内对这些方面重视得就不太充分,觉得符合标准是将来的事,现在暂时顾不上。国外教育技术界的一些研究热点对国内来说也显得超前了一些,比如怎么样利用教育技术帮助残障人士的学习,等等。
但是,这种成熟也是相对的。从与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的共同工作经验中,Blackboard总结了一个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即e-learning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基本上都会经过五个阶段:探索阶段、院系支持阶段、全校战略阶段、必不可少阶段,最后引起或推动技术和教学的改革(参见附图: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图)。如果说部分国外的先进高校已经达到了变革阶段,那么一年多以来,我则是亲眼见证了许多国内高校在曲线的各个不同阶段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教育界从政府到学校管理层,到在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对一切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e-Learning得到的关注也因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跨越式的发展应该不是难事。我对e-Learning在国内的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