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6:04

课程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概念

教育的含义正在发生变革。1997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个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在这个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里边,把教育定义为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简单地讲,教育已经变为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教育报告,叫德洛尔报告,现在中文的翻译叫《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但是英文原文的教育并没有用“Education”而是用的“Learning”。所以,国际上认为教科文组织把21世纪的教育直接用Learning来表示,就表明21世纪的教育正在变为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会引起教育上一系列的变革。所以,我们也应该从学习化社会、知识社会教育的这种本身的变革来考虑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在全球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远程教育在我国也有几十年的经验和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已有、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理论、政策、技术、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机制等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研究。教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将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定义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德国(蒂宾根小组,The Tubingen Group)的学者多曼(Dohmen)、彼得斯(Peters)、以及美国的穆尔(Movre)和瑞典的霍姆博格(Holmberg)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给出了对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学》P19).

1980年基更(Desmond Keegan德斯蒙德.基更)发表<<关于远距离教育定义>>,提出了远距离教育的6个基本定义要素:

*教师与学生分离,以此与面授教育区别;

*教学组织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区别;

*技术媒体的使用,通常以印刷教材为主,把学生和教师联系起来并传递教学内容;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从中受益或启发对话;

*为教学和社会目的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

*参与教育工业化形式(如果承认这一条,工业化形式就把远距离教育与教育家族中的其他形式区别开来)。

1983年基更定义,变成了五个要素,定义:远距离教育是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式:

*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授教育相区别);

*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教计划相区别);

*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或计算机媒体的使用—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并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

*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结果人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为了教学和社会两方面的目的,有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

在1986年出版的《远程教育基础》〉一书中,基更重申了这个修正后的定义,并在1990年出版《远程教育基础》第二版时维持不变。

我国对远程教育概念的定义及其阐述是从国外引进开始的。中国学者丁兴富1988年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一书中给出了远程教育的如下五项描述性定义: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

该定义明显保留了基更定义的基本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远程教育学》P97-103)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12月24日)中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六大工程之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明确提出: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

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示范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提高主干网传输速率,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通信资源,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现有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建设中央站,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进行部分远程办学点的联网改造。要动用优秀师资力量和现代手段,把教育电视节目办好,重点满足边疆、海岛、深山、林牧等地区的教育需求。

改变落后、低水平重复的远程软件开发制作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利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要重点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个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同时注意引进国外优秀现代远程教育软件。

教育部对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归口管理,负责制订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实行短期国家支持、长期自力运行的发展策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水平。为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并依法对境外捐赠设备、进口设备的关税给予减免。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继续教育基地。要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向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课程。要发挥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优势,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

在以上的表述中,现代远程教育包括卫星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包括卫星视屏传输系统。

1999年11月,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指南》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这表明教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定位定性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为辅助)

教育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 ]10号 )明确提出:网络教学还要与卫星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活动等传统远程教育相结合,推动传统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通报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基本情况中进一步强调: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网络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尤其是无法到校园内学习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教育部门今后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在国际上,这种先进教育模式也不过起步才几年时间。发展网络教育是因为它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2)高等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可以借助网络教育的形式,突破校园围墙的限制,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3)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大趋势,网络教育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它还可以让无法到校园学习的人们满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关于网络在21世纪教育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极端的主张认为,网络会取代现在的学校,这个观点是很有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的,他认为未来会出现一个世界教育体系,这个世界教育体系会使学校消亡。马里兰大学校长兼前任全美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副主任唐纳德·兰根伯格预言:“信息技术革命将使很多大学要么进行根本性的自我革新,要么接受自动消失的命运……有些大学将变成突破地域限制的,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托夫勒,“网络革命—21世纪的教育革命”序言:建立一个全球学习社区) 1996年《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登了一篇文章叫“虚拟大学”。这种观点也认为,虚拟大学会代替现在的大学。

 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一种翻版,或者说是一种扩展,一种移植。如果说现代远程教育仅仅作为传统教育的移植,就失去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本意。它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有人研究Internet对人类文化传递的影响,称作是第三次人类文化传递的革命。第一次是文字的发明,第二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现在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文化传递和教育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对教育的影响,是一次革命。所以,要从整个教和学方式上的革命性变革这个角度来构建我们的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或者我们统称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还在起步和探索之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在教育上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新技术来加快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所以,很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用新的信息网络技术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国中西部和东部之间教育差距的逐步缩小,很大程度上也应该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所以,推进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要用这样一种新的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教育发展,必须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教师队伍。如果新的技术掌握在那些传统观念很强的人的手里,在传统的非常严密的制度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网络教育的创新目的的。所以,应该用教育创新的理念来推进现代网络教育

  专家建议:建设我国的“西部虚拟大学”,提升整个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我国目前的网络学院之间还处于各自为战阶段,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同时地处西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还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建设“西部虚拟大学”,可以把西部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也可以统一引进东部发达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避免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做到资源的真正共享。“西部虚拟大学”可以同时为校内开设课程,供校内学生选修。将国内的名校、名师、名课传到西部,让西部的大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一流的教学,解决西部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西部虚拟大学”的课程还可以以当地的特色专业为依托,培养能够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永久型”人才,形成西部地区人才“造血”机制。同时,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要大发展,目前的学校容量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只能更多地依靠远程教育模式。

  “西部虚拟大学”的建设不是凭空起家。据教育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已经完成)西部地区高校校园网建设计划、“校校通”工程是整个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关专家提出,建设“西部虚拟大学”,需要政府倡导、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以大学为龙头,带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从政策上给予创办“西部虚拟大学”的倡导和支持,尤其是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向学校提供优惠的电信方面的政策。建设资金可以由政府投入一部分,也可以由政府监督,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在技术上,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天网(卫星)、地网(互联网)和人网(传统教学的组织结构)相结合。在办学形式上,可以以非学历的在职教育为主,西部所有高校都可以成为虚拟大学办学的服务支持场所。

但正如许多专家提到的,未来的远程教育并非是完全电子化的教学形式,远程教育的最佳方案在相当时期依然是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只有充分利用呈现各种不同技术特征的媒体优势,才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切合实际需要的、灵活的学习资源

2. 历史和发展
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远程教育经历了由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以网络教育为主)三代:
  第一代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度是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始源。1836年, 伦敦大学在新大学运动(New University Movement)的潮流中建立后,为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冲破宗教和传统教育(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代表)的束缚,1849年在世界上首创校外学位制(External Degree System)。由于这种学位制度主要采用函授手段,19世纪40年代以后,便出现了“函授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这个名称。而后,剑桥、牛津大学也开始进行此项工作,剑桥大学在19世纪60年代首先倡导大学推广运动(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为校外学生开设扩展课程教育,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开始仿效,使函授教育迅速发展。1938年在加拿大维克多组成的“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标志着远程教育的初期阶段。
  我国的函授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蔡元培先生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该会成为我国函授教育的始源。辛亥革命后,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创设函授学社,成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函授教育的发展与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东北实验学校所设函授部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北京创办的函授师范学校,属于函授中等师范教育。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函授部并招生,标志着高校函授教育的开始。
  第二代广播电视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以英国开放大学、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英国开放大学建于1969年,是英国目前最大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第二代远程教育最有影响的代表。在1994 年英国开放大学创办25周年时,其在校生已超过130,000人,到1998 年已达到200,000人。经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科教育质量排名第10位,其科研水平排名第27位。而其开支只是其它大学的50%。

在我国,作为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正规学校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电视网的建立,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市相继办起了城市广播、电视大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展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1960年春,我国第一所电视大学——北京电视大学创办. 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除西藏、台湾)28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自2月8日起,中央电视台通过微波通信网正式向全国播出课程,从此揭开了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建立20年来,已形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4所省级

电大、841 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和1742所县级电大工作站组成的远距离教育系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代远程教育是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式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进步及其与认知科学的综合导致新一代知识或智能媒体的发展,使得以网络大学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有独立设置的开放大学,也有在普通大学中开办远程教育;还出现了各种学校在竞争中分工合作,走向网络化,结成联合体的模式。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支持本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为21世纪做准备。

1999年,,美国政府宣告,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将分别投资5千万和5亿美元,以加速第二代因特网的建设。通过这个计划与美国122 所一流大学一起,构筑一个教育和研究的专用网络,使全美的计算机网络以比目前快1千倍的速度实时传送声音和活动图像等媒体信号,为现代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灾害预测提供综合服务。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美国公民8岁应会读写,12岁应能上网,18岁接受高等教育,成年后接受继续教育。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的中心之一。

    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国内外经验表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将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它将进一步扩展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它以覆盖面广,全方位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它也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普通学校在校生近2.5亿,加上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的在校学生,总数近3.3亿,教育规模大、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应对这种状况,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网络教育,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到2004年,教育部陆续批准68所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开设8个大类51个专业,组织了300多门课程和一批素材库、案例库,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已达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骨干网,其核心网的业务传送能力、业务配置效率、信息流传输交换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均比目前的网络高出许多。其网络将具有更好、更快、更方便、更便宜、更安全、更智能的业务支撑能力。尤其是可以广泛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式网络数字电视、虚拟主题公园、共享网络计算/存贮/数据等分布式资源的虚拟超级计算机、智能化网上教育、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虚拟现实游戏及虚拟超级市场等一大批新型高带宽要求的多媒体新业务。专项的实施将有利地促进我国下一代信息通信网核心层面“三网融合”目标的实现。

 

二.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基更对远程教育理论探索的归纳(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第4-6章)

1960年,霍姆博格(瑞典)的《函授教学方法》(On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by Correspondence)问世,堪称这一领域的国际性著作。穆尔(美国)、彼得斯(德国)、德林(德国)、魏德迈(美国)、巴斯(瑞典)、丹尼尔(加拿大)、史密斯(澳大利亚)、和西沃特(英国)等人在理论研究上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基更的贡献是把远程教育的理论探索归纳为三类:

1.   独立和自主学习理论—这方面的贡献是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曼福德·德林、查尔斯·A·魏德迈和迈克尔·G·穆尔。

2.   工业化理论—主要代表是奥托·彼德斯(Otto Peters),他在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工作包括整个60年代的比较研究和70年代初的理论概括。80年代末和90年代,彼德斯的理论被密克·堪培奥(Mick Campion,澳大利亚)、格伦维尔·鲁姆勃尔(Greville Rumble,英国开放大学)等人及彼得斯自己发展了。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关于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理论;后工业化时代和后现代社会的远程教育形态的理论;远程教与学的技术化、信息化理论。

3.   交互作用与通信理论-是由巴斯、霍姆博格、丹尼尔、西沃特、史密斯等人提出和发展的。

(1)巴斯—双向通信

(2)霍姆博格—有指导的教学会谈

(3)丹尼尔—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

(4)西沃特—关注的连续性

(5)史密斯— 一体化模式

4.   基更的教和学再度综合的理论

远程教育是以学的行为和教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为特征的,因此,远程教育的理论应对教—学行为的重新综合进行论证。基更认为,对远程学生来说,教—学的重新整合必须通过人际交流来实现。人际交流不只限于面授辅导,电话辅导和其他双向通信技术都能提供人际交流。基更还认为,印刷教学材料也可以设计包含许多人际交流的特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李盛聪,《现代远程教育研究》P156)         

(三)丁兴福对远程教育理论的概括和划分(丁兴福,《远程教育学》第三章)

1.  远程教育发展动力基础“五原理”说—丁兴福本人的贡献

2.  对远程教育理论的划分

(1)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

(2)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

(3)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