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9:58
[ 2004-7-8 ]
[摘要]近一年来国内外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的争论沸沸扬扬,给我国经济
政策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笔者认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着手研究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本文首先就国际货币的功能和特征作了简单介绍,
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并简要地评述了人民币国际带来
的负面影响,再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可能性作了阐述;最后,对人民币国际化战
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指允许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国内贸易机构可以接受出口货物
的人民币支付以及以人民币支付进口货物。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经
济体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发挥发展中大国
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的国际化而言,人民币国
际化只有依托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来逐步实现。由于我国特殊的国
情,人民币的国际化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大陆和
港澳台地区整合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四种货币可以融合为单一货币的进程而实现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壮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达到
了相当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人民币走向国际。中国经济
的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力的提高,人民币币值的持续稳定,还有中国政局的稳定
等,这些都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
为交易货币和清算货币,用来媒介其国内国际贸易流通。然而,尽管人民币已在周边
国家广泛使用,但其使用范围同中国经济整体规模的比例是不相称的;为此,我们必
须认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规律,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一、国际货币的功能和特征
国际货币和国内货币一样执行着交易中介、记账单位和价值贮存的功能。对应于
每种功能,国际货币都有它的官方用途和私人用途。
一般而言,国际货币及其发行国的特征主要有:在全球产出和贸易中占较大份额
,历史惯性,高度发达的自由的金融市场和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首先,如果一国在全球产出、贸易和金融中占较大份额,那么其货币自然而然就
具有优势。同样,对于那些具有较深化的、范围较宽的市场的经济体而言,由于它的
货币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样它就可以利用货币(作为公共物品)的规模经济和范
围经济。除此之外,单一货币的区域越大,该货币就更可能充当冲击的缓冲器。所以
关键货币总是由强国提供的。
其次,人们更倾向于运用已经被广泛运用的货币(历史惯性)。由于市场参与者
(出口商、进口商、借款人、贷款人和货币交易商)在他们的交易中很可能会追随其
他人的选择,这样该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运用就强化了它的用途。所以这一规模经济
对于国际货币的中介和记账单位功能是特别重要的。
第三,对于关键货币提供国而言,它应该具有范围较宽、层次较深的自由金融市
场。而这种关键货币的基础设施通常由国际金融中心(例如纽约和伦敦)提供。由于
具有多种金融交易工具并且具有范围较宽的市场,这样投资家可以在以同种货币表示
的各种有价证券(例如依据期限)间进行选择。层次较深的金融市场所拥有的高度流
动性应该归功于网络的外部性,能够使参与者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买卖。不受控制的金
融市场(特别是资本控制)也使得居民和非居民很容易参与其中。
最后,对货币价值的信心还取决于发行政府维持货币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能
力。当货币作为本币使用时,波动大而且程度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使汇率产生贬值和
不确定性,并且还会减少它作为国际货币在所有主要功能方面的吸引力。反过来,维
持货币价值的主要先决条件则是:不受政治压力约束的独立的中央银行、健全的国际
收支状况和政治上的稳定。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必将扩大,毫无疑问,人民币的国
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降低国际贸易的外汇风险,增加我国铸币税收入,
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等等。
第一,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
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
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
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
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
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
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
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
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
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避免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风险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和程
度的加深,对外经济往来,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步入空前的发展时期。由
于发展中国家“原罪”(originalsin)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
从国外市场上错款以及无法(甚至在国内市场上)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
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而言,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
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currencymismatch)和期
限错配(maturitymismatch)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
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借款者将不得不
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而汇率变动始终是困扰和制约开放经济的重要
因素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在外贸、乃至在其他经济往来中所占的比重越
是显著,我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一旦人民币完全实现国际化,我国的对外
开放和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增加铸币税收入
铸币税,指货币当局因发行货币而获得的收入。主权国家发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都是借助货币垄断发行权向持有者筹集资金的一种行为。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
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无偿从别国征收铸币税(seignior
age)。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这对一个急需资金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
要承担通货膨胀税,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流失。而人民币国际化以后,我国不仅
可以在国际交换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从而减少外汇储备,而且相当于间接地向其他
国家和地区发行人民币,获得铸币税收入。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其收益也会逐渐增加。
第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已逐
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全球化本身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由于我国经济脱胎
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我国金
融体制改革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货币国际化过程中所具有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强化
的动态特性,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我国金融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反过来
,金融体制的改革,又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五,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
行被动入市,外汇占款一度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
着,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广泛影响,但
是我国国内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所受到的影响相对很小。其次,我国作为关
键货币国不仅可以获得铸币税,同时还享有执行本国经济目标的高度自主权。一方面
铸币税可以在外国居民持有人民币时获得,实际上也就是我国获得了零利率的贷款。
另一方面我国在执行本国经济目标时,可拥有较多自主权。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
有利于我国摆脱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米德困境”问题,即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外部均
衡,必然牺牲内部均衡,如国内充分就业率,通胀率等。
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维持本币稳定的
成本提高;管理、协调成本增加;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的增大可能会引起伪币的增加
,使我国经济遭受损失。但就收益与成本对比而言,收益是主要方面。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可能性
近年我国发展情况也表明,实行全方位开放以来,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和投
资发展很快,人民币在边贸中实际已被广泛用作计价、结算和支付手段并受到普遍的
欢迎。我国政治平稳,人民币币值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在全球产出和贸易中占
较大份额。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
从1994年1月1日起,改变原来的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
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度。94年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下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1美
元兑换8.3元人民币水准(见表2)。由于94年一次性大幅度贬值50%,使得
人民币在中长期内都有升值的压力,由于中央政府的干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其结果就是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一直保持
坚挺势头。人民币可借助美元走向国际化,这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非常有利的。从
这些情况分析,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其汇率基本符合IMF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要
求。
第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强劲,据有关资料表明,1994-2003年中国GD
P年均增长率为8.88%,相比同期美、日、德三国GDP年均增长率指标高很多
。同期商品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并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见表2),名列世
界第二。就进出口贸易而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形势喜人,2003年我国进出
口贸易总额达81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7.1%,其中,出口额为4384亿
美元,较上年增长34.6%,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9%(
见表3)。从外商对外直接投资而言,近年来国外对华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投资
规模不断加大,就2003年来说,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081个,
比上年增长20.2%;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实际使用金额
535亿美元,增长1.4%。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及
对外贸易、物业投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
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达
2万亿人民币。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加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
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根据现有情况预测今后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
较快增长势头,这使人民币成为让各国放心的货币,可以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经济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使人民币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实施,消除了对经常项目的非贸易、非
经常性贸易的汇兑限制;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
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的障
碍;至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在历史性变革和
果断融入世界市场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将进一步增
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光明前景的信心。更有意义的是,我国正式引入了QFI
I(国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机制,即QualifiedForeignInstit
utionalInvestors)制度,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规范化市场
化调整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实施QFII制度,其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
境内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也不仅仅在于为国内市场引入了多少资金,而在于由
此可能引发的市场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制度的演进
讲求互补性和协调性,一个局部性的制度变迁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与之相关的制度
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看,QFII制度就具有这种促进资
本市场制度创新的作用。显然,QFII制度要顺利和平稳地运行,,就必然对中国
资本市场的许多基本制度建设提出调整和改革的要求,如要求与QFII制度相关的
制度要充分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主要包括市场监管制度、法律制度、会计标准和信
息披露标准、证券市场文化、自律制度等。QFII制度的实施本身就是人民币资本
项目走向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四,中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金融制度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
保障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形成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
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国家相继制定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
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
国家外汇管理制度逐步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实行经常项目外汇结售汇制,建
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进入以市场供求
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现由中
国银行独家经营外汇向大部分银行平等参与经营转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联
网运作,QFII制度的推出等等,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统一规范和稳健发展
的新时期,随后,又相继开办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
进入全国统一金融市场宣告成立,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时推出了人民币远
期外汇买卖,以上措施表明,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
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然而一些障碍性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民
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太成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实现问题,金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
四、人民币国际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国际化是人民币的必然选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
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根据
我国的国情及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粗略地来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遵循以下一
些基本思路。
第一,努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前提,一种无法自由兑换
的货币,其国际接受范围将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具有高度风险的货币。从我国目
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我国应在进一步深化经
济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在适当的时
机加快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为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化做好必要的准备。
第二,双边协议为手段,以边境贸易和投资为突破口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日元、马克国际化进程的研究和对国际贸易报价方式的
研究发现:一国货币在世界上的地位,与该国出口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份额有
直接关系,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
用。因此,要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这是带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的最重要力量。从近中期看,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
要阶段性目标,这就需要中国货币当局和周边经济体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双边协议
。鉴于人民币在这些经济体的流通和储藏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双边协议的难点可能
并不在于让周边经济体接受人民币及相应资产的输出,而是中国货币当局如何容忍和
开放这些境外人民币向境内的回流渠道,以及人民币境外持有和流动可能产生的巨大
风险。对于周边国家经济体对人民币的需求,货币当局宜采取默认态度,这可以保证
自己在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方面的主动地位,换句话说,可使自己避免在再一次可能
来临的全球性金融经济济波动中陷入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的被动局面。但默认不等于
置之不理,必须处理好国内潜在问题,防范人民币国际化的逆转风险。在国际经济对
人民币具有强烈需求时,默认等同于鼓励。
第三,启动“金融强国”战略
金融资产质量是一国货币国际竞争力的函数,而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金融市
场则因为能够迅速转换金融资产而给货币持有者提供一个规避货币持有风险的通道。
二者综合起来可增强货币持有者对所持有货币的信心和乐观预期。金融强国战略具体
包括:①消除国内金融业中存在的隐患,诸如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形成机制隐患和证
券市场机能错位问题。②加快国内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调节人民币需求
与供给的“流动资产池(liquidityassetpool)(钟伟,200
2)”,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③加快金融市场和国际化金融中
心的建设,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将使一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金融
市场的核心和枢纽,它不仅是一个国家货币进行国际兑换和调节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同时也是一国货币转换成国际清偿力的重要机制。④要加快全球化银行体系建设步伐
,具有发达的、遍布世界各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是保证人民币在海外存放、流通和转换
的经营主体,而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具有十分积极作用。⑤适时推出Q
DII(境内合格投资者制度,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
titutional investors),QDII有利于推动内地券商走向
国际市场,有利于引导国内居民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境外证券投资,有利于提升中国企
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有利于引导国内证券市场逐步缩小泡沫。
第四,保持人民币的长期稳定,积极参与和推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
尽管维持人民币的稳定,无论是升值压力下还是贬值压力下维持其稳定,都需要
成本,但货币稳定的长期收益大于成本(R.A.Mundel,2002)。一方
面,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花费了巨大成本树立起来的信誉,不应该在周边国家经
济复兴过程中遭受削弱;另一方面,要让周边国家经济体认识到,尽管中国目前在亚
洲经济运行中的角色只是平衡力量,但在国际经济关系上,中国与东南亚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放弃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必然给自己带来不利。对中国
来讲,一方面可以从人民币“强势”中获得货币发行收益作为人民币稳定的成本补偿
,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稳定反过来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因为东南亚是中国的主要
贸易合作伙伴。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首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与我国经济联系紧
密的东南亚国家。中国应继续承担起亚洲经济复兴的责任,由此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威
望,积极参与和推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
第五,应把整合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置于当前首要任务
由于共同的族群和历史文化背景,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经济联系非常密切,事实上
,外推到东南亚各国,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圈
”。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外汇储备都排在世界的前茅。尤其是大陆和香港的经济已逐
渐整合在一起。根据“引力模型”(thegravitymodel),地理位置
接壤、双边贸易比重的增加等要素将使共同货币成为可能。随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成为强大的经济统一体,在条件成熟时,四种货币完全可以
融合为单一货币:中国元。
[BT]
[09]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作者:刘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