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索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4:59
来源:东航金融 时间:2009-01-06 12:43
【编者按】东航金融综合报道:近日,国务院会议近日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就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失衡,很多经济体被动遭受冲击。只要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变,中国只能被动地承受危机。只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才能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为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奠定基础。
粤港澳试点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迈重要一步
降低贸易交易成本
12月24日,中央政府提出总共14项支持香港发展的措施中已经透露了相关内容:中央允许符合资格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并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有需要时为香港提供资金支持。
在此之前,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在对外贸易中只能用美元结算。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称,此次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后,意味着进行贸易的企业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两个试点地区的贸易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规避因美元贬值所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在香港使用范围广,但香港企业从内地进口则只能用美元结算,香港企业需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之后再与内地企业结算,而内地企业还必须结汇,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人大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在外贸交易中选择一个有贬值预期的货币风险很大。目前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这笔资金囤积在金融机构中,一旦危机结束,这些美元释放出来将造成美元的大幅贬值,而以人民币作贸易支付即可以减省用美元或港元收款的汇兑成本,企业还可灵活地应对汇率变动。
香港或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近一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学者提出,原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有所改革,一部分观点甚至认为,包括欧元、人民币在内的货币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郭田勇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试点地区和辐射地区,首先逐步将香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中心,再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建立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并最终实现国际化。而对于香港来说,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加强香港金融体系处理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人民币现状』
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超95%
云南省是我国较早实行边贸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地区之一,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边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并享受退税政策。为探清边贸人民币结算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动情况,记者专赴云南调查采访。
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云南省边贸结算中95%以上通过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已成为边贸双方自发选择的最主要结算工具。同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估计目前在越南、缅甸、老挝三国留存的人民币总量已经达到200亿元左右,人民币已然成为广受周边国家居民欢迎的“民间储备货币”。
三大渠道
在云南省瑞丽市、河口县等多个边境城市,记者访问的23名周边国家居民及参与边境贸易人士均表示,大量涉外贸易都是通过人民币结算完成,同时,几乎所有周边国家居民都喜欢以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这也证实了云南省商务厅及有关金融部门的官方说法。
据了解,2005年至今,云南省边贸出口中90%以上是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整个边境贸易往来中通过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达到95%以上。一个例证是,记者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与缅甸接壤的部分地区了解到,这些地区98%以上的商品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缅币结算极为少见。
云南省从2004年10月开始实行对边贸出口人民币结算全额退税政策试点,正是这一政策加快了人民币作为边贸结算工具的速度。2008年上半年,云南省边贸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8.79亿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7.7%。央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相关数字显示,云南省主要的边贸对象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中缅边贸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最高,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中越边贸次之,这一比例为75%左右,中老边贸采用人民币结算的仅为40%左右。
贸易成为人民币大量流向境外的最主要而非唯一的渠道。
综合云南省多家银行介绍的信息,记者发现,大量人民币通过边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算、对外投资、出入境人员携带现钞、“地摊银行”及地下钱庄等途径完成跨境流动。其中,贸易结算、出入境人员携带现金和“地摊银行”、地下钱庄,是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三大主要渠道。除此之外,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重要渠道还包括走私、赌博、洗钱和贩毒等非法途径,以及劳动承包工程等。
央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报告》2007年披露的数字显示,2007年云南省周边人民币跨境流入、流出量达到66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近50%,其中流入量为337.92亿元,流出量为331.94亿元,净流入5.98亿元。经推算,2007年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的人民币存量规模已经超过150亿元,至目前为止,估计已经在200亿元左右,相当于2004年的4倍。而据央行昆明中心支行的调查,2008年上半年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老街市支行留存的人民币大约为600万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在境外主要留存在民间。
人民币目前在周边国家大量流动和滞留,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稳定升值状态,而相邻的国家情势迥异。以越南为例,从2008年初开始,该国的金融形势持续动荡,越南盾急剧贬值。在此背景下,越南本国居民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到保值办法,常见的办法是将其本币越南盾转换为黄金或者外汇。
来自越南老街省的商人胡国生(音)向记者介绍,他们不仅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完全通过人民币完成结算,即使在他的家乡,许多当地居民的日常购物都大量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因此,他希望人民币能够持续坚挺。
“民间”倒逼
记者在云南省采访时发现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几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或者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士愿意正式向媒体细谈人民币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流动的现状。记者通过与相关人士私下交流获知,回避的后面有着尴尬的现实。
尴尬来自于在边境地区长期存在的“地摊银行”、“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体。据了解,云南边境地区较大比例的中越双边贸易结算通过“地摊银行”等民间金融体完成。
“地摊银行”基本采取流动过境的经营方式,从而使得货币兑换十分灵活,其融资功能不断拓展。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始终由民间自发形成,“地摊银行”基本上操纵着边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
2004年起,云南省对边境地区的“地摊银行”等民间金融业态进行了清理打击,这类机构随之大为减少。但根据央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统计,目前云南河口地区至少仍有17家“地摊银行”;在云南的瑞丽约有40多家类似于“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的机构从事边贸的结算和人民币兑换、金融借货等。
河口县广龄街原是“地摊银行”的集中地之一,一街之隔的河边街便是河口口岸联检中心的所在。但记者日前在此发现,之前公开经营的“地摊银行”已经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转为相对隐蔽的方式。记者在整条街上发现了11处进行人民币和越南盾等货币交易的摊点,但大多已经是以个人形式出现,交易双方通过口头议价,快速地完成不同货币的交易。据向导介绍,这些人多数只是充当“招牌”的角色,其后面还有规模较大的“地摊银行”,小额交易当街完成,一旦承揽到“大单”,则转到隐藏在不远处的室内“柜台”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完成交易。
记者通过向导与广龄街上从事货币兑换的越南人阮克从(音)交流获知,一般“地摊银行”每天的交易量按人民币计算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地摊银行”中有的规模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人民币。
长期以来,“地摊银行”等金融体在边贸结算中起着主导作用,并由此成为人民币大规模流向境外的先导力量,但同时为洗钱、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为金融监管带来隐忧,也导致国际收支统计误差增大。
“但要彻底清除(‘地摊银行’),目前还不是时候。”农业银行河口县支行有关人士私下坦言,由于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在目前双边货币政策环境下,更多人愿意选择通过“地摊银行”进行结算。
按照他的理解,“地摊银行”等民间机构的强大,倒逼着国有银行不断进行改良和调整,这实际上将加速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的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借助这类渠道来推动人民币的流动,政府金融机构要做的就是加强监管,引导资金自动回归到国家金融机构的正常渠道。”
在目前人民币与越南盾等周边国家货币尚无法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地摊银行”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国试图改变,而且必须改变,要使人民币通过正规的银行途径在周边地区实现良性流动,因为如果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人民币流动的主导渠道,就很难真正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央行昆明中心支行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行至半程
对于本币结算,很多对俄贸易公司并没有很积极地响应。虽然本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损失,但仍不足以让他们改变已经和很多老客户形成的美元结算的习惯
更大的障碍还是相关的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如现在制度上仍不允许银行拥有卢布头寸
冬至前后的满洲里寒气袭人。商场内、大街上相比之下也冷清了许多,不过仍有俄罗斯客商间或出现。另一边,以中俄边境贸易为主的贸易公司也在年底前继续忙碌地工作着。
麻晶也在忙碌着。作为满洲里唯一一家可以进行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农业银行满洲里口岸支行分管国际业务的副行长,麻晶要在今年的年终总结中着重提一下今年做得不错的本币结算业务。
本币结算银行仅一家
满洲里是一座毗邻俄罗斯的小城,又是中俄双边贸易的最大口岸。根据满洲里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年满洲里口岸对俄贸易总额达8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对俄出口9.9亿美元,增长96.1%;自俄进口74.4亿美元,增长21.4%。
而就在这个最大对俄贸易口岸,目前却仅有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一家可以进行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农行满洲里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行目前在满洲里业务量是最大的。就国际业务来看,仅口岸支行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占据了满洲里的半壁江山。而这或许也是该行被选为满洲里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试点银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来,该行进行了10笔人民币汇出业务,共汇出约166万元人民币;同时,有20笔卢布汇入业务,折合成美元共汇入约120万美元。2008年已经完成的本币结算业务,与2007年相比,有了幅度很大的增长。。
尽管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的本币结算业务仍在有序推进,但与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相比,本币结算仍微不足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本币结算,很多对俄贸易公司并没有很积极地响应。虽然本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损失,但仍不足以让他们改变已经和很多老客户形成的美元结算的习惯。
正在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办理业务的一家以出口劳务为主的公司员工也比较懊恼地表示,2008年他们与俄方签订的是卢布结算合同,但2009年不再签了。由于卢布的贬值,这家以出口为主的公司仅因此就出现了很大的损失。
“对于本币结算,很多客户的反应都不是很积极,尽管我们在开展这项业务时一直在向他们推介。”麻晶告诉记者。这也是本币结算业务目前规模还非常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贸易公司比较看重通过美元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满洲里鑫源贸易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李新就表示,如果可以通过人民币对外支付,他们是非常愿意的。但他同时表示,并不愿意接受外方以卢布支付,除非对方愿意承担卢布贬值所产生的损失。
除了客户尚不习惯本币结算外,在口岸支行负责这项业务的领导和大部分员工均认为,本币结算业务的拓展还有一些制度障碍需要解决。
“半个”本币结算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中央银行在2002年就已经签订了《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贸易结算协议》,约定中俄边境地区内的中俄两国银行可以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付款。
并且双方也一直在努力推进这项业务。据相关媒体报道,就在2008年12月4日,中俄双方还就加快促进两国在贸易中使用本币进行结算进行了进一步磋商。
不过,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一位负责本币结算业务实际操作的人士认为,目前的本币结算业务相当于只开展了一半,仅保护了进口方的利益,使其免于承担汇率风险。但对于出口方,仍需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据麻晶进一步介绍,如果用美元进行结算,进口方首先须将进口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后进行支付,而出口方也在收到美元后再通过银行兑换成出口国货币,双方都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而如果以目前的本币结算模式进行,进口方可以直接用进口国货币进行支付,不需承担汇率风险,而出口方则需要将收到的货币通过美元折算成出口方货币,因此其仍将承担汇率风险。
不过,对个别较为强势的贸易商来讲,实际情况可能还有不同。满洲里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出口商合元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韩敏就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曾经做过一笔以卢布结算的出口业务,但对于可能产生的汇率风险,当时就已经约定由对方给予补偿。
但对于麻晶所在的银行来讲,更大的障碍还是相关的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如现在制度上仍不允许银行拥有卢布头寸。“如果对方支付卢布过来,原则上必须在当天要求客户兑换成人民币。尽管目前来看,由于卢布贬值,保留头寸到第二天可能会给银行带来收益,但银行不会为此承担风险,还是把安全性放在首位。而当天结算的话,时间也非常紧张,这边上午已经上班,俄罗斯那边还在睡觉,只有等到下午对方把折算后的报文报过来,我们才可以通知客户进行结算。”
人民币在俄流通难
在三年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表示,将鼓励在双边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而这也被业内解读为管理层希望人民币能更多地发挥区域影响,稳步地跨出国际化的步伐。
但通过农行满洲里口岸支行去年以来的本币结算情况来看,人民币的汇出数量却远低于卢布的汇入数量。相对应的,在中俄双边贸易中,进口规模却是远大于出口规模。
而从现钞的实际流通情况来看,据当地调查发现,多数商场销售商品均接受卢布现钞,甚至当地很多商品在价格标签上直接以卢布计价。但在俄罗斯,人民币却并无基础,仍很难实现流通。
农行满洲里分行的一位副行长告诉记者,在蒙古国,当地居民几乎已经把人民币当作十分普遍的流通货币,其地位甚至超过美元,但在俄罗斯,即使是边境地区,人民币也几乎是不被接受的。
一位在满洲里工作的俄罗斯员工也证实,在俄罗斯是不可以用人民币来购买商品的。而满洲里一家贸易公司董姓负责人说,即使进行可以用现金交易的小额贸易,他们也要首先将人民币换成卢布后,再到俄罗斯进行交易。
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冷遇,与满洲里当地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使用卢布交易,形成了鲜明对比。
满洲里一家商场的一位商户告诉记者,无论人民币还是卢布,都可以接受,主要看客户方便。而他之所以接受客户使用卢布交易,是因为他随时可以把收到的卢布兑换成人民币。即使兑换时有一些损失,也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比如1000卢布,可能出现的损失也只有1元人民币左右。
而在满洲里当地,虽然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银行都不能够进行人民币与卢布现钞之间的直接兑换,但除了银行外,却随处可见“¥->$->P”的兑换标志和兑换点。
一位专门从事这种兑换服务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会不时到商户那里去收卢布,或者也有商户直接到他这来兑换。而换来的卢布也不愁换不出去,很多去俄罗斯的客商或者游客会到他们这里来兑换卢布。
按照部分当地银行人士以及从事对俄贸易的公司负责人的看法,之所以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流通规模非常小,一方面可能有文化差异的原因。另外,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不够。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我国境内,也仅有满洲里等少数边境城市才可以接受卢布的流通。
广东出口企业:用什么结算还看客户需求
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上涨,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首度破“7”进“6”。7月底开始,人民币单边升值结束,处于盘整态势。
广州一家发动机配件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吕先生说,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一些订单会采取远期锁汇以锁定汇率风险,但在2008年上半年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远期锁汇合约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而广东汕头一家玩具公司负责人陈先生也说,2008年秋交会期间,由于欧元的贬值,使得他们做的一笔欧元结算订单遭受了10万元的汇兑损失。 “如果出口结算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层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日前有消息指出,中国已经跟周边8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协议,出口业务实现人民币结算距离外贸企业越来越近。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部分广东外贸企业对这项试点措施的反应却较为平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境外人民币兑换困难,客户在贸易中仍然优先选择美元结算。
吕先生说,公司目前跟香港地区的贸易量大大下降,主要出口中东、东欧和俄罗斯等国家,与这些国家的客户的贸易一般都只能采用美元结算。在广交会的时候曾经尝试与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但客户不同意,因为人民币在他们的国家很难兑换。
佛山一家陶瓷企业出口业务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该企业出口一般都是用美元或欧元结算,其他货币几乎没有,也很少跟客户讨论用人民币来结算。理论上用什么货币都可以,这主要取决于客户是否接受以及境外客户银行是否有充足的人民币供应,但客户反映在境外兑换人民币极其困难,所以基本拒绝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道路还很漫长。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加利事业部总经理钟浩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该企业在第104届广交会上的订单85%以上是用美元结算,大约10%用港币结算,5%以欧元结算。
钟浩森说:“之前出口是为了储备外汇,所以结算时几乎都是用美元,假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可以考虑用人民币结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专家封小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首次尝试,内地与港澳地区已有CEPA协议,与东盟也已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原先已有的自由贸易区域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这些区域间企业节省外汇结算成本。
目前出口形势不乐观,加上美元汇率波动比较大,相当部分企业和机构有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封小云认为,要实施这项措施并不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在最近几年与港澳地区以及东盟等地区更加紧密经贸合作过程中,内地旅客到这些地区消费时也已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而且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迅速推动人民币结算的能力。
据了解,粤港贸易过程中,目前以人民币来结算属于极少数,主要集中在一些小数额商品交易中。在广东从事服装生产及贸易的港商王毅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目前与境外客户主要还是以美元或港币来结算,主要是目前对方客户兑换人民币来支付比较麻烦,将来是否采取人民币来结算,将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人民币开放时』
在外汇市场感受人民币开放进行时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开始走出国门的时候,外汇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一方面外汇市场为国内外的企业和居民提供货币兑换和交易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市场交易行为可以使得不同货币的兑换价格得到更为真实的揭示。
“当结算货币规模越来越大,对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功能的要求就会增加,这就涉及到人民币的定价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但与成熟的外汇市场相比,无论从开放程度还是从市场化程度,我国的外汇市场的完善程度都还较为有限。而随着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被越来越多地作为结算货币来使用,人民币的国际化开始显露出“头角”,这也对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开放进行时
“自从人民币汇率管制放开,增加了做市商制度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兴业银行外汇交易员周启亮说。
2005年7月21日的汇改,不但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还标志着我国以一篮子货币做参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的正式实行。2006年初,央行为银行间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并实施由做市商银行报价加权计算而形成的中间价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可以感受到每年这个市场的交易量都有很大的增长,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中。” 虽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不再对外公布有关外汇市场成交量的数据,但周启亮可以感受到这个市场在迅速发展中。
询价交易在推出后很快超过原来竞价的交易成为市场主流的交易方式,做市商的日趋成熟和积极的做市行为也使得场外市场交易日趋活跃,目前场外市场的交易量约占到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
市场的发展伴随着做市商及普通市场成员的日渐成熟,“原来交易手法比较单一,对于风险敞口的管理不像现在这么精细,做市商也没有那么强的做市意愿,但现在大家对于各类产品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市场深度也更加了解,做市商也可以尽量放开去做了。”
此外,参与到外汇市场的成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中,一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每年都在增加中,其次,随着我国对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的不断放松,使得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范围进一步拓宽。
市场化程度存差距
不过与成熟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在国际成熟的外汇市场上,除了进出口商收付汇及套期保值需要外,投机性的需求占了绝大部分。而在我国外汇市场上,这种投机性需求则很少。
“目前来看银行间市场主要还是一个银行对客户结售汇头寸平盘的市场,交易性需求很少,”另一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说,“主要是交易主体远不够多元化。”
根据中国货币网的信息,目前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已增至265家,但其中除了中石化、上海电气等少数几家大型国企的财务公司外,其余均为商业银行。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主体结构意味着大多数市场成员的交易目的趋于一致,交易一方可能面临着找不到交易对手的窘境,一些避险交易无法进行。另外,真实的市场价格也得不到揭示。
“从真实价格的发现机制来看,一定要引入投机的力量。”孙立坚说。不过他进而指出,投机者的进入会引起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资本流入的加剧,这也是目前我国仍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的原因。
在这样严格的外汇管制下,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是难以形成的。在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框架下,外管局同时也规定了每日人民币汇率波幅的上下限。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外汇市场上对于人民币预期出现了180度的转弯,从升值预期急转为贬值预期。而在这一预期的引导下,银行间市场盘中连续多日美元交易价格触及到了涨停板。
“这说明随着客盘的增加,市场的交易要求已经超出了原来波动幅度的限制了。” 周启亮说。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于一个国际性货币而言,市场化和灵活性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汇率更加灵活和及时地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否则一国的货币体系就可能面临货币危机的风险。 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化显然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孙立坚认为,人民币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作为结算功能,要成为国际货币,还需要发展储藏货币的功能,而这需要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在进一步放开外汇管制之前,中国需要做的是“修炼内功”,将金融市场“做大做强”。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期已到
对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专家们争论很多,看法很不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是需要一点大智慧的时候。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对而言,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损害较小。为什么损失比较少呢?不少人认为是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国际化。我认为,这个看法过于片面,对我们正确应对危机会产生误导。
国际货币:世界财富分配的工具
世界商品市场是一个世界财富(比较利益)分配的市场。这么多年来,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上是有所获益的。当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和成本: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过低,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资源价格很低,环境保护的成本没有体现在产品价值中等等。但是我们也有收获:GDP增长很快、外汇储备很多,企业管理、技术进步得到发展。中国GDP占全世界的比重从不到2%提高到6%。虽然GDP不是绝对的经济指标,但至少可以说在这段时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或者说我们在世界商品市场上,比过去获得了更多的份额,这个份额主要来自于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抢过来。
再来看看世界货币市场。无论是外汇储备,还是结算货币,国际货币都是一个世界财富分配(缴纳或取得铸币税)的工具。这里所说的货币市场不是狭义的货币交易市场,而是指全世界货币储备和结算所沉淀的所有外汇总量及其交易变化量的市场。
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没有国际化,所以我们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在世界货币市场上,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我们把实际的财富送到美国去,然后从美国换来大量纸币。这些实际财富是美国人在享用,美国给我们的是“铸币税”。我们用实际财富换取美元,而美元还在贬值,也就是说今天送出去的财富,明天用同样的美元却买不回来。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黄金。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作为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时,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一盎司黄金价格是35美元。这个期间,欧洲、日本等国借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恢复和发展被二战摧毁的本国经济。归还美国借款时,一盎司黄金只能解除35美元债务。到7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成为债务国,尼克松政府果断地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比价关系。当债权国用美元购买美国的黄金时,用35美元买不到美国的一盎司黄金了。美元开始了贬值的历程,现在黄金已是700多美元一盎司,最高到过1000多美元一盎司,用同样的黄金美国可以偿还更多的美元债务。但可以想象,美国从世界货币市场上总计获得的铸币税必是天文数字。
所以说,世界货币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世界财富分配的领域。在这个市场上,如果没有人拿你的货币做外汇储备,没有人用你的货币做结算工具,你要用别人的钱,就得给别人缴纳铸币税。这么多年来,中国在世界货币市场上,是缴纳铸币税较多的国家之一。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选择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我们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向美国、欧盟及其他一些国家缴纳铸币税。我们增加外汇储备的过程、用美元等外汇做结算工具的过程就是向这些国家缴纳铸币税的过程。而美国获得巨额铸币税是凭借二战的贡献,在欧洲向美国缴纳了巨额铸币税之后,随着欧元的发行,减少了向美国缴纳的铸币税,开始逐步地获取铸币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实力的增强,使我们有权在世界货币市场上取得应有的份额。
可以像欧盟一样,一方面减少向别人缴纳铸币税,一方面逐步从别人那里获取铸币税。这是中国国家利益所在。所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绝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中国购买美国金融衍生工具这样局部的领域,而应该从二战以后世界货币市场发展的角度,认识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问题。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肯定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在世界货币市场上获取中国利益的条件,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自由兑换,我相信很多国家可能会将人民币至少是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一些与中国做生意的企业,甚至是不直接与中国做生意的企业也会愿意用人民币做结算工具。这样的前景就在眼前。
对此,首先要改变“只有人民币不走向国际化,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理念。我们已经决定要继续在全球化道路上迈进,而最重要的下一步,就是要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对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种担心,认为我们现在没有国际金融人才,因此也没有监管能力。这当然是个现实问题,但是过去我们下决心进入世界商品市场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世界商品市场的人才,也确实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是,在世界商品市场上我们总体上是成功者。在世界货币市场上也一样,中国必将付出代价,也必然取得成功。
当前,我们需要有一点大智慧,要有历史的、战略的判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是中国国家利益要求我们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必须作出的选择。否定这一选择或者延迟这一选择将使中国国家利益付出难以弥补的代价。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12月初,布什在任的最后一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大部分媒体都还是过多关注人民币问题,“允许外资法人银行代客买卖人民币债券”的协定却几乎没有引起关注,但在我看来,这一协定才是本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取得的最大成果。
实际上,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的分支机构早已有资格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人民币债券,但关键在“代客”二字上。“代客”意味着境外居民或机构未来可能不必拿到人民币后就兑换成本国货币了,他们将有渠道持有人民币资产,外国央行甚至也可将人民币债券资产作为储备。这使人民币成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人民币“国际化”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出已近5年,但一直没实质性进展。这是因为,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非常高,资本流入凶猛,央行高比例的对冲仍然难以制止中国经济过热的势头,若那时再允许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则央行对冲过多流动性的压力势必加大。而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是,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资本大量由新兴市场逃离,中国周边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几乎消失,此时打开一条外资流入的渠道,恰逢其时。当然,笔者认为这一渠道需严格的管理,可使用类似QFII的额度管理模式,以减轻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是十分实在的。铸币税的好处尚可不提,单是汇率风险大大降低的好处就已十分显著。以国家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美国的汇率风险最低,这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可看出来,其资产(各种证券及货币黄金)是以美元计价,负债(主要是发行在外的货币和财政存款)同样是以美元计价。而中国和其它大部分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是以外币计价,负债则是以本币计价,资产负债币种的不匹配给其金融机构、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新兴市场容易发生金融动荡的原因之一。一旦人民币被广为接受,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就可更多地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汇率风险也将由交易对手承担。
但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带来新的问题。由于被广泛接受的货币必须有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这就要求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的货币,金融市场上可能充斥着来路不明的资金,处理得不好中国就要走日本的老路了。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量有近一半都是外资完成的,若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沪深指数恐怕将会如沧海浮萍一般,在汹涌的资本风浪下隐现于浪尖与谷底。而人民币还没被广泛接受时就已被疯狂的投机者挟持,试想若人民币汇率没有了中间价的限制,则或许目前5元人民币就能换到1美元了,中国出口企业一年赚来的5%左右的利润一瞬间就将无影无踪。
金融市场是残酷的,一个长期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对实体经济是一剂慢性毒药,日本“失去的十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元该段时间处于偏离基本面的过高水平。目前中国金融资产不足美国1%,盲目开放金融市场无疑将沦落到“空城计”被识破的下场。
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得循序渐进,而中国恰有一块试验田,那就是香港。香港有开放的金融市场,且这一市场独立于大陆,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长期存在着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优势无论是上海还是天津都难以比肩。
12月中旬,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30条中,明确政府将允许香港非金融性企业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周边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规模。对香港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中心,原有的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区存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将向香港聚拢,而未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将结束仅有的不可交割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人民币债券的加入将大大提高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尽管目前在港人民币存量较低,大规模发行人民币债券在近期还不现实,但随着未来美元由强转弱(笔者预计2009年6月前美元将趋势性转弱),港人持有人民币的热情将复燃。届时,香港的人民币资金将不再成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香港必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同时,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也将帮助香港巩固已被新加坡和上海觊觎多年的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将是储备化,即国外机构和个人可以把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这实际上这是外国资本流入的途径之一。中国拥有庞大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即是国内无法利用的储蓄的输出方式,人民币的储备化会使得国内无法利用的资本更多,从而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更大,人民币升值的动力更强。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家只需对照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与CPI的变化就能知道,二者的同步性表明人民币升值根本不是用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工具(美元兑日元汇率从360升至88,而日本的贸易顺差至今还存在。),而是用来调节外需从而为国内经济降温的工具。真正要降低贸易顺差必须对外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信贷,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步。“30条”中也提到了“研究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这种所谓的“熊猫债”就是一种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本流出,这会减轻国内储蓄过剩的程度,从而减少以贸易顺差形式输出的资本,减少我们以前必须购买的美国国债。
中国原本作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卖方难以有选择结算货币的权利,但人民币的坚挺使得几乎全世界的买方都愿接受人民币。若今后人民币资产可被外国机构和个人储备,并拥有流动性较好的二级市场,那更多的国际大宗交易将会更多以人民币结算。当我们看到中国与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会议桌旁,周小川行长身旁出现了我们的商人时,就意味着中国在当今全球衰退的环境下并不只是盯着自己口袋里的四万亿了。实际上,美国在大萧条时也是这么做的,当原来的市场缩小时,我们就必须拓展新的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美元“水落” 人民币“石出”
随着次贷危机的升级,美元的“坠落”时代似乎依稀可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饱受诟病,要求重构世界货币体系的呼声空前高涨,在打破货币失衡的过程中,人民币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呼声四起
“大家认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大问题,由一个超级大国握有国际货币发行权,却缺乏足够的约束,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很大。”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博士胡志浩说。
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在呼吁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替代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严重下滑,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可是目前的国际金融体制无力应对危机,已经到了建立下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
亚洲金融危机让不少东亚国家开始反思固定汇率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迅速调整本国货币金融体系,并且增加外汇储备。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近日就指出,在重构新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东亚经济体可以相互盯着对方来制定汇率政策,事实上形成一种亚洲的“货币蛇形曲线”(Asian snake)。
“实际上这就意味着亚洲的货币彼此保持相对汇率稳定,或者小幅波动,但均可以对美元实现更大幅度的波动。”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在这一轮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中,包括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提出自己的诉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时称,应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成为国际货币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关于一国的货币从本币走向国际货币,一般来说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首先,该货币币值要具备稳定性。其次,获得该货币要有一定便利渠道。不仅如此,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还要能创造机会使该国货币持有者能有投资渠道和风险规避渠道,这又牵涉到该货币是否实现了可自由兑换。此外,还要有广泛深入的金融市场。
“不过,从美元的表现来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并未满足保持币值稳定这一条件。在汇率稳定性上,有时候美元反而不如欧元。”鲁政委提出怀疑。他认为,一种国际货币要有足够的国际公信力,其次该货币的汇率要能够完全由市场决定。
“现在货币的特点就是信用货币,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这个国家的信用要能为其他国家所接受。”胡志浩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货币发行都有贵金属作为价值支撑,包括当时美元都是和黄金有固定的比价,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已毫无约束。
胡志浩认为,这种货币还要具备相应的金融资产,以美元为例,美国的金融市场具有丰富广泛的金融资产。
依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从汇率来看,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至1月5日,人民币名义汇率中间价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7%,但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由市场决定。
其次,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经常项下可兑换,资本项目下只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但人民币完全自由流通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不仅如此,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深度,投资渠道有限,投资品种单一,避险功能不足。
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作计价和结算货币,我国已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应让人民币加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且人民币完全具有这个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迈步加快
近几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内部机构设置的变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央行决定在内设机构中新设汇率司,而汇率司的职能之一是“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协助有关方面提出资本项目兑换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迈步近期突然有加快之势。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建立,我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中韩本币互换协议。此外,中央还出台了十四条措施支持香港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允许合资格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有需要时为香港提供资金支持。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不过,货物项下人民币结算的具体支持配套措施还在讨论和制定中。一家股份制银行国际部人士认为,在过去的边境贸易和香港地区少量人民币结算的基础上,人民币结算在贸易中的运用将会更加宽泛和灵活。
近期外汇局就人民币货物项下作为结算货币试点开展了调研,具体政策制定央行还将召开会议。调研的范围涵盖一系列议题,包括试点企业的选择、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测算、国际收支的监测和申报、金融机构相应的融资业务支持、风险管控等各个方面。
『探寻国际化之路』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人民币引发金融海啸?
其实若追究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很可能是助推器之一。人民币改革滞后并非是在加固防火墙,更非中国经济的长期福祉,相反,它是经济过热的助推器,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2008年12月初的四个交易日,在中国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近年罕见的连续四个跌停。市场对此议论纷纷,做出过不同解读。而我在不同场合坚持这样的判断:所谓人民币将进入贬值通道的预期是站不住脚的,人民币每单位相对所含的劳动力价值仍然被严重低估,因此中长期升值趋势不会改变;所谓中国政府利用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甚至通过突然的大幅度向下波动加大对美对欧的贸易谈判筹码的分析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人民币不是“政治货币”,更不会给深陷金融危机的欧美国家提供贸易保护主义的口实。我认为,人民币突然的大幅度波动既有技术面的原因——需要跟随世界大多数货币对美元下跌一点(完成补跌);也有市场预期改变的原因——人民币不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时独善其身,仍然持续大幅度地升值;更有改革的需要,很可能是改革加速前的一次测试,测试一下若人民币的市场交易更充分,定价更加市场化,波动区间再进一步扩大之后,商业银行、进出口企业和大陆居民对美元的需要量到底有多大?
果然,四个跌停板后,人民币汇价被迅速地拉起,在12月上半月余下的交易日里,人民币(价格)又恢复了往日稳定和坚挺的形象,连续多日升值。我更注意到,在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申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停止。显然,测试的意图明显,未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改革将是主趋势。我预计,人民币2009年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扩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汇(人民币)市场参与度,提高人民币由市场定价的比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有意识地让更多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选择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鼓励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兑换市场;加大人民币波动区间,由目前的每日0.5%扩大为每日1%。
为什么要加快人民币改革?
人民币是不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币不改革是不是能够为中国带来长远的战略利益?人民币不走向世界是不是能够自动地筑起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我认为,这类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一个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德、法、英的国家,一个经济增量(规模扩张)全球第一的国家,怎么可能在享受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好处时,却永远地拒绝货币的市场定价——由贸易和市场决定货币汇价,由货币单位中的劳动力价值含量决定货币的比价。
许多人喜欢引用近年来两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案例来反对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正因为人民币没有走出国门,没有自由浮动,才使国际金融巨鳄失去了攻击目标;而人民币一旦自由兑换,出口企业将大面积倒闭,我们的金融体系也将不堪一击等等。其实,所谓我们有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的观点已经不攻自破,目前来看,我们的虚拟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所遭遇的麻烦比全球任何国家未必能小多少,尤其是大量出口企业所遭受的损害可能比很多国家的同类企业更糟。而人民币是没有自由兑换吗?在贸易自由化已经非常充分的情况下,资金的进出国界已经非常自由——人民币实际已经是影子世界货币。所谓我们没有成为国际金融巨鳄的攻击目标的说法更难站住脚,许多进出口企业,能源企业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做反方向(期权产品),亏损巨大已是不言的事实。
其实若追究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很可能是助推器之一。已经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这场大灾难其实是源于经济失衡,而经济之所以失衡,流动性泛滥和经济过热是祸根。为什么会经济过热?想一想为什么今年有那么多企业亏损倒闭,半年前这些企业家还对未来充满希望,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并加大库存,但当时汇率没有向它们发出任何经济可能突然转冷的信号。而为什么汇率信号失灵?人民币没有市场化是最大原因。
所以,我们追究全球货币体系紊乱的源头,追究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过热的源头,不能只盯住美国,盯住次级债。我甚至以为,本轮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不完全是因为美国的次级债,不完全是因为雷曼、贝尔斯登等金融巨鳄的破产以及众多金融企业的巨额亏损。如果粗算这些国家和地区难辞其咎:美国借拥有世界货币地位而狂印钞票,日本10年来的近零利率政策,这两个国家带头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向全球市场输入流动性,导致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欧元取代美元的野心被市场利用,演绎了其对美元日元的疯狂上涨,助长了流动性泛滥条件下的市场疯狂;而全球虚拟金融市场在流动性泛滥背景下的疯狂炒作各种金融商品,为美国人向全世界兜售次级债提供了可能;在人民币的没有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过于廉价。一方面是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一方面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廉价商品,使通货膨胀诱因被通货紧缩所抑制,迟迟没有发出通货膨胀的预警信号,使流动性泛滥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更加肆无忌惮,直到崩盘。而从我们国内看,正是因为人民币的价值信号长期扭曲,使经济预期过热,企业才敢盲目地铺摊子,上规模,结果一遇风吹草动,立即出现生产过剩,泡沫破裂,大量企业被动调整——出现大面积亏损甚至倒闭。因此说,人民币改革滞后并非是在加固防火墙,更非中国经济的长期福祉,相反,它是经济过热的助推器,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莫要错过人民币改革的战略机遇期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失衡,是货币信用的丧失。想一想美元7年多的暴跌;想一想原油怎么能够冲上147美金;想一想中国股市为什么能从998点一步迈入6000点,又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被打回到1600点;想一想在过去几个月中全球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幅度调整——一律暴跌——哪一个产品不是大起大落;想一想最近美元突然出现的狂跌,10天跌去15%左右。哪一个市场不是大起大落,惊心动魄。这都是为什么?货币体系出了问题,金融市场出了问题,许多国家的信用出了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地点是在欧美各国,尤其是虚拟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是:欧美的金融市场已经失去信誉,欧美国家的货币也被广泛地质疑——所谓世界货币,所谓可以稳获收益的各种虚拟金融资产是不是一堆垃圾!可以预见,由于在对抗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采取了“以毒攻毒”的短见方式,未来全球的流动性将更加泛滥,货币市场将更加动荡,甚至不排除一些国家的货币会大幅度贬值。而在这个时候,中国有没有机会,人民币有没有机会,这就是我说的战略机遇。
显然,中国的经济也在遭遇困难,但相比欧美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受损害程度最低的恰恰是它们受损害程度最高的,这就是货币的信誉。人民币虽然也经历了跌停四天,但没有像欧洲货币、商品货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那样“一落千丈”。而人民币在随后的交易日中能够稳步攀升,也说明人民币仍然是被全世界最看好的货币之一。
因此说,所谓战略机遇期是相对的:在人家不稳定时我们稳定,在人家出现信誉危机时我们坚挺。而一切都是相对的,如果美元出现急剧下跌,再次进入贬值通道,我们也很可能因此丧失战略机遇。进一步分析,如果欧元日元过于坚挺也不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前者是因为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来自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和出口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双重打压,加快人民币改革将成为“双刃剑”,而且对中国经济短期的损害将稍大。后者是因为,人民币未来的竞争对手不是美元,而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老二老三,它们过于坚挺,人民币相对就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因此说,从人民币改革的战略机遇和大环境分析,我们不希望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同时也不希望这场金融危机过早结束。从各方面观察,2009年将是关键年。
接近2008年年末,备受经济危机煎熬的世界各国都在看着中国——能不能率先走出经济衰退阴影,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前行的引擎;备受金融危机煎熬的世界货币体系也在看着人民币——能不能成为自由兑换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关键一员,为摇摇欲坠的世界货币体系垫起安全运转的柱石。而我的总体判断是:这两个问题从金融的层面看,其实是一个,中国经济要彻底地摆脱大起大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加快改革,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一员也要加快改革。如果判断全球金融危机不会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逆转的话,如果相信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继续高速发展的话,人民币改革一定是未来总体改革的突击队。所谓抓住战略机遇期讲的就是怎样抓住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优势条件,能不能将相对优势的条件充分挖掘,充分利用,而这只能依靠加快改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寄希望于2009年。
罗伯特·蒙代尔:人民币首先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冲击。而作为当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在大幅贬值之下,令全球持有巨额美元的国家相继蒙受损失。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较早就曾提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货币体系,打破美元的“单一制”。
人民币是否可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此,蒙代尔表示,人民币完全可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首要条件是它必须先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强势,市场对于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寄予较大期望。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透露中国已经与周边八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协议。而近期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也正是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所做的一系列尝试之一。
蒙代尔说:“据我所知,现在确实已经有一些国家在民间持有部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但由于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所以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主流,不过这样的趋势已经有了。”
蒙代尔认为,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应该逐渐放开外汇管制,让人民币逐渐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一旦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地位将会迅速提高,成为世界重要兑换货币。在人民币刚刚实现自由兑换时,可能短期内的成交量不会很大,但我肯定,人民币将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并在未来某些时候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他表示。
早在2000年,蒙代尔就曾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将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最好时机”。蒙代尔表示:“我现在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奥运会结束之后是人民币向完全自由兑换逐步迈进的好时机。”
蒙代尔分析了三方面原因: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有1.8万亿美元,而整个欧盟外汇储备才约5000亿美元,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其次,目前国际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全世界很多地方现在都很需要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非常好的条件。第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企业如果拥有大量外汇,就可以去其他市场投资、购买原材料或进行分销,帮助促进企业成长。
人民币开始走出国门 国际化条件仍不具备
《香港商报》发表颜安生撰写的文章《人民币与美元此起彼伏》指出, 金融海啸虽然冲击了中国经济,但也的确给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会,可以预见,今后,在中国和其它一些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中,选用人民币计价将会越来越被接受。香港如果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方面成事,势将为其它国家和地区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
文章摘录如下:
人民币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受到欢迎和重视这已不是什么新闻,马来西亚于2005年就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耻,转而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之一。菲律宾更是于2006年签署总统令,要求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而在越南、柬埔寨、蒙古、缅甸等亚洲国家,人民币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成为与美元等量齐观的硬通货,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日常经贸活动的最重要结算工具。
近期,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较大影响,但人民币的地位不降反升。人们见到,正当美国受金融海啸重创而美元不断出现贬值之时,人民币正在加速其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早在今年10月30日,中俄两国总理在签署的一系列金融合作协议中,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是,双方同意双边贸易逐步使用本土货币进行交易,减少以美元结算。
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此举使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韩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能够与中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表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已经上升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紧接着,12月19日,在北京述职的特首曾荫权给香港广大市民带来好消息,中央给予香港14项支持措施,其中就有人民币和港币的两地货币互换措施。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从上述新闻事件中可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对人民币产生需求。人民币何以开始走俏?根本原因在于,这次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以单一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及当作储备的缺陷越来越大,经过是次金融海啸的冲击,所有持有巨额美元储备或大量美元债务的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美国政府手中无粮,美国正通过大量的货币发行进行次贷危机的救援,为未来美元泛滥留下了极大的隐患。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且有着强大的中国经济作为支撑,尽管中国亦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今次金融海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人民币前景看好,特别是有些国家和地区因为持有了人民币而大大缓解了痛苦,此种效应正在全世界发酵。
金融海啸虽然冲击了中国经济,但也的确给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会,可以预见,今后,在中国和其它一些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中,选用人民币计价将会越来越被接受。因为从中长期看,美元处于贬值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更愿意选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计价、结算。香港如果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方面成事,势将为其它国家和地区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仍需时日,人民币最终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或许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如果真要实现自由兑换,中国将面临国际金融市场随时出现的对中国金融业及整体经济的冲击,从而极大地增加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同时,亦加大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构建金融基础设施,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仍缺乏深度与广度、债券市场落后、资本项目也尚未完全开放、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还未完成,中国金融改革还没有结束,中国的银行体系也不健全,人民币国际化的许多基础条件仍不具备。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09年中国布局更娴熟
从过去的第十几位发言,到如今在G20上的第二位发言,中国的地位的确是提高了,我们也觉得有面子。历来只许富国俱乐部出席的联储主席早餐会,中国人也成了座上宾。一位出席了20国集团会议的央行官员在会后感慨。发言顺序上的小小变化,暗含了中国地位在2008年世界秩序格局中的重大转变。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身影
“2008年的中国是注定要被从旁听席推上主席台的,这不是中国的选择,而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2008年的中国地位做出了如此结论。
在G20峰会召开之前,世界舆论一时间充满了对中国力量的溢美之词,呼吁中国出手援助的声音此起彼伏。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美国前财政部部长拉里·萨默斯和现在的布什团队,都对中国实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认定,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将帮助全球摆脱目前的困境,中国在重建全球经济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来自外部的期待也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否该英雄救美”的大讨论。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为代表的专家们认为,鉴于中国经济与美国的密切联系,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自己,因此中国应该“兼济天下”参与全球救市,并且在救市过程中提出适当的条件,从而达到提升中国地位与扩大中国影响力的目的。而另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中国不减持美元资产就已经是在对美国负责。在美国经济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应该“独善其身”。
两种针锋相对的论调最终却融合成了中国有前提、有条件的出手“救世”原则。即在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提高中国话语权的条件下力所能及地承担起中国责任。
在中国承担责任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尴尬地位。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拥有的份额仅为3.997%,发言权为3.80%,排第6位,与中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实力极不匹配。相比之下,美国一家便占16.77%,IMF的许多重要决策都需要理事会85%的票数通过,这意味着美国在IMF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
在G20峰会上,中国为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维护其金融稳定、增加国际社会对其援助呐喊;中国针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支持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表达诉求;中国确定了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目标,按照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的态度。
G20:一个制衡美元的试验场
2009年4月2日,第二轮的G20首脑峰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以挑战美元霸权、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一系列重磅议题为伏笔的第二次峰会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出席下将会如何定论,决定着G20时代的基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下届G20峰会,还是在此后几年内,美元霸权都不会受到挑战。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美元受到影响,但在欧元受到欧盟内部制约,流动性不足,欧元本身区域化都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货币能真正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在这个情况下草率打掉美元是不足取的。尤其是中国,此刻挑战美元无异于是在挑战中国所持有的652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袁鹏建议,中国在此次世界货币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一个变革而不是革命的立场,起到一个建设而不是破坏的作用,发挥好协调性,对现有的金融体系提供有益的修补。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以来,美元的霸权其实从未被挑战。无论是上半年的美元贬值,还是下半年的美元升值,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只能是无奈接受。金融危机至今,汇率不仅没有下跌,美元还表现出了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上涨趋势。谭雅玲认为在2009年,美元“弱中强、强中弱”的趋势不会改变。
陈凤英认为,在第二届G20峰会上挑战美元霸权的议题最终有可能被进一步讨论如何“约束美元”所取代,加强金融监管才是最现实的话题。但同时陈凤英也认为,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必将是未来的趋势。在重建的过程中,黄金存量的有限和经济发展的无限制约了货币体系不能再次回归金本位制,而更加合理的是应该建立一个以“一篮子货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而一篮子货币的选择可以根据一国的GDP、贸易量、黄金储备等因素来确定。
袁鹏认为,由于G8所代表的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减少和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都已经使得G8领导世界的能力变得勉强,而G20这种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对话模式将会更为世界期待。因此中国要以G20为突破口,把其用好用足,广泛参与国际问题的讨论,突出中国在国际问题中的独特地位。
陈凤英还为G20提出了“瘦身计划”。“大集团虽然有代表性,但也难免臃肿和效率低下。因此G20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精简。而这种精简应该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所让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进行。”她强调,“最终无论G20集团精简为‘Gx’,都应该注意到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2009年中国的布局将更娴熟
“2009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这句多次出现在全球金融机构展望报告中的预言使得许多人对2009年的经济表现不敢乐观。但是失望并不代表绝望。
首先,中国在2009年的国际话语权将应该得到与之地位相符的提升。“在国际金融改革的关键年份,正好契合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话语权的上升将是一个必然趋势。”陈凤英说。
早在G20峰会召开之前,世界银行就已经承诺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股份比例提高到44%,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将获得更大的份额。“在未来全球格局由一超多强向多强一超的转换过程中,平等对话、共同决策将会成为主流趋势。”袁鹏说。
其次,陈凤英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中国更好地布局全球提供了契机。在资源领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为中国能源储备和能源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机会。中国应该把握好资源市场的此次供需转换,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对过去不合理的定价方式、结算方式等作出改变。在国际合作领域,危机已经使得全球合作的难度降低,以投资方式进入合作渠道将会更加容易被接受。
第三,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人民币汇率在2009年将可能表现得更为“合理均衡”。“所谓‘合理均衡’就是在2009年,人民币将会进入一个双向的有升有贬的通道。”谭雅玲认为。还有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均衡的参照物不应是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与中国大相径庭的美国,而应是与中国相仿的次发达国家,如韩印俄,这个参照物的确立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选择正确方向。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也面临危险的情况下,比照韩印俄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运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认为,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应该朝着将人民币推向更加国际化的方向进行。“2009年将成为在国际化战略下推行人民币区域化的绝好时机。”曹红辉认为。2008年12月12日中韩之间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已经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目前,中国已经与越南、俄罗斯、缅甸等周边国家签署了采用本国货币进行银行间结算的协议。在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曹红辉认为应该把握三个步骤,即人民币区域化应该首先从次区域地区开始,随后是实体经济区域合作,最后达到人民币大范围的区域化。而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完善、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以及金融监管等问题则成为人民币从区域化向国际化过渡中必须要克服的环节。目前的金融危机也提示我们,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也会遇到风险,货币的国际化将会对这个国家的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削弱国家对货币监管的能力。(东航金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