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量论笔记-佛教的知识论[精英网 开启人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3:52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教
天主教
佛教研究
佛教总论
佛教常识
佛教人生
佛教生活
佛教人物
素食与佛教
佛教典故
参禅论道
佛教大学
佛教格言
佛教历史
佛教故事
佛教经典
禅宗专辑
华严专集
净土宗专集
法华专集
般若专集
金刚经专集
菩提道次第
唯识教理
显宗
密宗
佛七讲话
金生金世
为人处世
水木年华
观世音菩萨
地藏菩萨专集
佛典故事
因果报应录
禅宗故事
净土故事
感应故事
其他故事
智慧故事
成败故事
情感故事
菩萨的故事
圣者的故事
佛经的故事
佛典寓言故事
百业经的故事
救人善报类
杀人恶报类
孝顺善报类
不孝恶报类
不淫善报类
邪淫恶报类
杀生恶报
放生的善报
淫书恶报
其他因果
禅宗开悟
禅宗公案
禅宗大德故事
禅宗小故事
净土往生
净土大德故事
净土小故事
释迦牟尼佛
西方阿弥陀佛
东方药师佛
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
修行小故事
佛门人物故事
名人与佛教
佛教爱情故事
轮回实证
悟性时光
金玉良言
另类思考
资治通鉴
滴水藏海
逆境顺转
亲情故事
友情故事
爱情故事
基督教研究
伊斯兰经训研究
伊斯兰信仰学研究
伊斯兰宗教研究
伊斯兰信仰与实践
伊斯兰法研究
伊斯兰教史研究
伊斯兰文化史研究
中国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哲学研究
伊斯兰近现代思潮
伊斯兰与当代世界
穆斯林学者及其思想著述
伊斯兰比较宗教学
伊斯兰教与社会
穆斯林文化
阿拉伯教育教学
阿语教学研究
道教思考
道教研究
道教经典
教会法典
圣人布道
教会史书
中国教史
公教教史
归敬为量利诸趣,示现善逝救护者。――陈那菩萨《集量论》
本文以宗喀巴大师著,杨化群先生译的《因明七论入门》[5]为中心,结合其它经论及讲义,侧重对集量论进行一些整理与思考。错漏之处,恳请指正!
因明的作用
在佛陀时代,舍利弗尊者就以大辩才,摄服无数学者修行者归入佛门。当时的辩论理论,还没有形成专门的一门学问。
[5]在宗喀巴大师传中记载:过去西藏地方讲授七部量论及陈那集量论者,仅知它是一种论述辩论方式的著作,以为其中没有讲到成佛证解脱的理路。他以纯洁 犀利的智力,通观所有“因明”论著,特别是观察到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等,把大乘和小乘的一切修行次第,都正确地归纳进去了,因此,他对陈 那、法称崇奉异常,从他在书跋中写的一首诗中,就可以看到他出自肺腑的景仰和赞颂。诗云:“三类所知诸事物,悉由三量予抉择,能立能破以语诫,正理二主稽 首礼。”
又据《夏坝活佛讲因明》:“学因明主要为了三项:一、驳斥别人的邪见,比如不信佛法的人,对佛法反感的人等,要能说服他。二、摄受弟子,能给他讲明道理。三、为了自己能够通达一切教证二法。”
现在是科学时代,大众相信科学,而因明学正是最讲究思辨的。我以为,因明论正是很科学的辩论理论。所以,佛教徒和佛学研究者都有必要多多学习因明论和集量论。
因明论与集量论
[5]“因明”一词,藏文原为“量(tshad ma)”。在汉地,似乎因明论偏重因明逻辑,而集量论更侧重知识论。关于因明逻辑,汉地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对于集量论,汉地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侧重于集量论这一方面。
[12]量,梵语叫“巴日玛那”,就是用尺“量”(发音为二声)长短的量的意思。“玛那”是“量”,“巴日”是首先,从新,更新的意思,量,必须是新的认识,不是已知的认识恢复记忆,是从新认识的,量到的,知道的。
量的定义:重新真切地认识自境之心。1、如果是已知的认识恢复记忆的不是量。2、没有一点虚假和偏见,是实实在在的真切的认识。3、必是意识认识事物的思维,心就是意识。4、所认识的对象叫自境。
量,分两种,现量和比量。
关于“境”与“有境”的翻译
杨化群先生分别把“境”与“有境”翻译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