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应以“限权”为坐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3:04
公车改革应以“限权”为坐标
时间:2009-08-28 14:58  作者:张贵峰  新闻来源:国际在线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日前表示,目前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中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据悉,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 因此,王元慎表示,公务用车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超编制和超标准配车、运营成本高、行政成本开支过大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公车开支过大,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并由此滋生公车私用等各种腐败问题,这一直是公众关注公车改革的主要焦点,为此,时下各地在力推公车改革时,一般也将“节约开支”作为论证车改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本坐标,这一车改价值取向,当然非常紧要,也不无积极的节俭功效,但笔者仍然以为,它未必是切中车改肯綮的思路。因为,在我看来,制约或者说压缩公车泛滥背后的权力,而不仅仅是节省行政开支,才是车改真正应该确立的价值坐标。

  诚然,没人能否认,车改能带来巨大的财政资金节省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省费用反过来就是推进车改的最终目的——公车为什么总是成为浪费公共资金的黑洞,症结在哪里?显然,从买车到用车,缺乏制约的权力,才是背后的罪魁祸首;换言之,公车浪费的实质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权力问题,资金糜费只是果,而权力滥用才是根本之因。因此,要真正使公车改革能彻底进行下去,就不能只盯在公车浪费的后果上,而要追本溯源,穷究其权力源头——在公共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等问题上,行政权力的自由度是否太大,而公众相应的监督、规制力量是否太过薄弱?

  近年来各地进行的车改尝试不少,无论是“取消公车,按职务级别发车补”,还是“自购公车,公家补助”、“集中各部门公车,统一调度”等等,之所以公众的评价普遍不高,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由于这些车改措施没有产生节约效果,而在于,这些改革总是一个由行政部门在自操自办过程,发车补也好、自购公车也罢,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权力本身——车补怎么发、发多少合理,如何自购?公众实际上都并没有多少参与、置喙的权利。这种背景下,公车改革沦为一种变相的特权赎买,事实上成为增加公务人员福利的游戏,或者干脆推行不下去,乃至走回头路。

  所以,我认为,除非我们抓住了权力规范这个关键,从公共资金使用、监督等制度源头,“套牢”行政权力寻求自我服务、自我利益化的冲动,否则公车改革的前景就难言乐观,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想,不仅有助于公车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且也是化解其他类似行政成本问题——比如公款吃喝、旅游等等的根本。

责任编辑:郝传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