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小学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之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7:19

国民小学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之研究

                   ——以台南县国民小学为例

*曾国鸿 **陈荣宗 ***巫铭昌 ****罗希哲

*美和技术学院经营管理研究所

**台南县县立公诚国小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

 

,绪论

 

,研究背景与动机

「知识就是力量」,一语道尽「知识(knowledge)」蕴藏著不容我们小觑之能量,它虽然是无形的,其价值却远胜於有形资产,攸关企业存亡的利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一九九一年文告中曾宣示:「人类生产的决定要素,先是土地,然後是资本,到如今已移转到人类具有的知识。」(尤克强,1999)以此观之,知识系组织重要的资产,因而如何取得知识,运用知识,增益其边际效益,将是知识型社会中的个人,组织,企业,国家必须加以重视课题。在未来,知识将取代传统生产因素--劳力,资本和土地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故这也就是控制知识和通讯科技正在全世界逐渐加温的原因(Toffler, 1990) 综观当前各组织及其成员,莫不戮力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以确保其竞争优势,因身处高度不确定的时代里,惟秉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座右铭,不放弃任何一个师大学报:教育类民国93,49(2),65-88 曾国鸿,陈荣宗,巫铭昌,罗希哲 66学习的契机,系维系优势独占鰲头的不二法门。再者从营利性的组织大力推动组织学习获致傲人成绩的激励,流风所及,非营利性组织亦群起效尤,大力进行组织学习的运动;故以知识传承为职志的学校单位更无法置身度外。

 

揆诸上述,在学校中,教师可说是最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举凡教学资料的蒐集,教案的制作,教材的累积,教学现场的教学活动…等,所从事的都是知

识性活动(林珊如,2002),故教师若能有技巧的进行知识的取得,将更能掌握知识的脉动,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易言之,身处知识经济社会的教师们,仍然秉持「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一招半式行遍天下」的教学心态面临知识更迭快速的世代,显然无法永保不坠之境;故可直言,教育的先锋战士--教师,若无法自觉,自省,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习精神,随时充实新知策励自我成长,终将为社会所淘汰。

职是之故,教师们应不断自我调适,透过有效的知识取得策略,淬砺知识新陈代谢的速率,提升专业知识的素养,方可迎接风起云涌般的教育革新挑战。承上所言,探索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与障碍因素,系本研究的动机之一。惟不同个人背景变项(性别,教育程度,服务年资,担任职务)是否会成为影响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因素 实值得加以探讨。故探究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对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策略的选择和障碍因素之影响,系本研究的动机之二。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从国小教师个人特性角度,探讨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与障碍因素之现况与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国小行政当局及国小教师於日後进行知识取得的参考。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动机得知,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为:

()探究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

()探讨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建议,供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国民小学行政当局及国小教师做为日後进行知识取得相关工作之参考。

 

,文献探讨

在进行研究之前,务必先对相关文献进行蒐集与分析,以做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研究架构之依据,兹依知识的意涵,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与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等三部分进行探讨。

,知识的意涵

()知识的定义

「知识为何物 」自古以来便备受争议,一直无一定论。实际上,知识是很难明确加以定义与具体形容的,因为它属於直觉与经验,复存在於不同形式中,有些是我们无法消化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想像知识是什麼 也不知道知识是如何形成的(Alvesson, 1993; Demarest, 1997) 具体言之,知识可说是一多构面的概念,具有多层教师知识取得策略及障碍因素 67次的意义(Nonaka, 1994)。我们可将「知识」视为将资料为特定意义而进行转换的连续历程,其间包括了个人经验,归纳,解释,比较或关联等活动。另外,知识主要是来自於个人,群体或组织,也是协助组织进行决策与执行活动的主要能力(Davenport, DeLong, & Beer, 1998)。虽然资讯和知识经常被交替使用著,但是釐清资料,资讯与知识的相关概念,以及其所衍生出的关联性极其重要,因为将这些概念视为相似或相同意义,将阻碍对知识动态本质的了解与管理(Hunseok,2000)

因此,当资料用文字表现时便成为了资讯,而当资讯对某个潜在使用者在某个时间上产生利害关系时则转变为知识(Bailey & Clarke, 2000)。故一言以敝之,「知识」系为因应特殊目的所需而进行转换,转化後的资讯,以协助我们在复杂情境中,制定适切的决策,采行合宜的应变措施,藉以累积个人经验,增益智慧,奠定个人与组织的竞争优势。对国民小学教师而言,知识系教师蒐集各种素材後,加以统整,分析,归纳,去芜存菁後,并配合教学情境将知识以最适切的教学策略来教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成长。

()知识的特性与分类

时至今日,知识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故我们应充分了解知识的特性,方可采行适切的管理措施。综合蔡采芳(2000),Dewey(转引自潘品升,2000),Stewart(1997,1998)等人的主张得知,知识具有「递增性」,「创新性」与「时效性」。所谓「递增性」,系指知识不会因使用而有所损耗,相反的,其价值性会随使用频率而呈等比级数递增;「创新性」,系指知识於应用之际,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酌予调整加以创新活用,方可获致最佳效果;「时效性」,系指知识会随著时空交替而汰旧换新,「今日新知,未必是明日之竞争优势」为其写照。因此我们必须维系学习的动力,时时充实新知,摒除不合时宜的旧知识,方可确保知识优势立於不坠之地。

当前对於知识的内涵与分类,至今仍处於百家争鸣之态,知识贵在活用,组织及成员若能将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方可精益求精增益智慧;整体而言,知识活用的过程不外乎「内隐知识外显化与外显知识的内隐化」之交互作用的历程。诚如Hedlund(1994),Howells(1996),Nonaka and Takeuchi(1995),Polanyi(1962)等人依知识可表达的程度,将知识区分为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等两种。

所谓「外显知识」系指可以透过形式化,系统语言,电脑程式,图形等加以传递的知识,亦即可化诸为文字,语言,符号,图像等形式化的知识,此类型的知识具有客观的,具体可见的,易被模仿等特性,通常见诸於书面方式呈现。以国民小学教师而言,教案设计,教学演示,教学档案即属之。其次,「内隐知识」系指难以形式化的个人知识,具主观的,直觉的,抽象的等特性,常以特别的形式表达,如个体间面对面的沟通分享。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是,内隐知识须透过使用,实践与体验而学习获取。此种知识是需要被详述说明,否则无法被检验,改善与分享(Stewart, 1997,1998)。整体而言,内隐知识包括含个人的认知及技术两要项,亦可说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知识」,以国小教师而言,教师个人之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教学态度等即属於隐性知识。兹以国小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为例,其内隐与外显知曾国鸿,陈荣宗,巫铭昌,罗希哲 68

识可区分如表1所示。

1:国民小学教师的知识内涵一览表

外显知识(客观的)                           内隐知识(主观的)

1。教案设计                      1。教学技巧

2。教学演示                                      2。专业素养

3。教学环境的布置                3。班级经营

4。教具设计与制作                           4。教学态度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

()知识取得的意涵

知识取得系指教师能够进行知识的学习,冀以提升知识内涵。本研究依据国小教师专业知识的特性,将「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定义为教师能够以参加研习活动,学术研讨会,聊天,参与社群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等资料与资讯的获取,以增益自身之教学知能。

()企业界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

林韦如(1998)指出,在决定使用何种方法取得知识前,必须先考虑,了解并定义需要哪些知识,确定及探查所需的知识,然後去收集这些知识,拥有这些知识。综上所述,研究者综合Helleloid and Simonin(转引自曾凯瀚,2000),Leonard-Barton(1995,1998),王景翰(2001),郭素芳

(2000),郭雅盈(2002)等人之主张与研究发现,企业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分别为:

向外界厂商购买,经由非正式网路组织取得(即知识社群),个人经验分享,自行研发,相关产品发表会,向他人学习(标竿学习),透过资讯科技如电子邮件,网路,相关网站等,由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学术机构获得。

()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

融合组织内外部资源,系建构知识取得管道的可行策略之一,依此,将教育实务上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可分成个人化,社会化与系统化等三大策略(综合Hansen, Nohria, & Tierney, 1999;Housel & Bell, 2001;O‘Dell & Graysn, 1998;Wardlaw, 2000;王如哲,2002;张荣嘉,2002;曾国鸿,陈荣宗,2001;锺欣男,2001;锺瑞国,郑曜忠,2001;罗希哲,曾国鸿,2001;陈荣宗,2003):

1。个人化策略:

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可运用的个人化策略

首先为参与研习活动,教师藉由参加各类演讲会,学术研讨会或研习活动,取得所需的知识;

其次为研读书面资料,教师可藉由阅读诸如期刊(如教育研究集刊,师大学报,国教月刊…。等)与书籍(如教学原理,资讯概论,)等文字性资料,补充新知;

再其次为进行晤谈,教师藉由访问相关人士以获取所需知识。如对於九年一贯课程编订的问题,可至各学术单位向学有专精的学者们请益。最後亦可采行参观的策略,教师经由校外参观或教学观摩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尤其是难以言喻的内隐知识,效果最为显著。

2。系统化策略:

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可运用的系统化策略其一为建立教学资源知识库,一般而言,书面文件,电脑档案的建立有助於知识的外显化;因此学校可将教师的教学档案资料汇整置於各科办公室或图书馆,将有助於教学资料与教学经验的传承与扩散。其二为进行线上学习,教师可藉由校园内部网路(intranet)与网际网路(internet)从事学习教师知识取得策略及障碍因素活动,如各类攸关於教育类的网站,线上资料库,校内资料库,各相关单位的网站均可获得所需的知识。因利用网路科技创立与资讯来源联结的大型知识库形成资源网络(resources networks),可协助教师透过多元方式来实施课程。

3。社会化策略:

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可运用的社会化策略为成立教学协同成长团体:教师可针对问题导向议题(如班级经营,教材教法)成立协同成长团体,如课程发展委员会,教学研究会,经由成员间的互动过程,以获得他人知识,经验,充实自身教学知能。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或班级经营时,时常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必须依专业知识做出专业判断与专业决定,而教师为了做好自己工作任务,就必须持续不断的学习(吴清山,黄旭钧,2002)

因此,知识必须经过学习方可日新又新,同时,透过学习除了具有帮助个人更新知识的功效之外,更可藉由他人的观点给予创造新知的动力(曾国鸿,陈荣宗,2001),故透过以上各种媒介进行学习,系教师取得知识的可行策略之一。

,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

()企业界进行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

知识系组织不可替代的资产,累积愈丰厚,差异性愈高,竞争优势则愈强;因此有远识的企业莫不雷厉风行进行知识取得相关措施,以奠定企业永续生存的利基,惟企业及组织成员在知识取得构面将面临一些障碍,包含(综合林韦如,1998;廖盈升,2000;王景翰,2001;Alavi & Leidner, 1999):因知识传递者与接受者之知识落差造成无法建立交集,导致沟通无效;再者,拜网路科技

发展之赐,资讯的取得可说是信手拈来垂手可得,惟部分知识的正确性,却值得商榷,导致欠缺判断力的人士常汩没於知识洪流之中;再其次,他人内隐知识不易取得等皆为障碍因素。

()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

与企业界相较之下,学校较没有营运绩效和盈亏底线的压力,复加上班级教学环境具独特性与孤立性;以此观之,欲策励国小教师主动进行知识取得,似乎将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狭径,兹将造成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胪述如后:

1。研习内容缺乏完善规划:

参加研习活动为当前教师最常作为取得知识的管道,惟观察现阶段学校的进修方式,有的是为了配合新政策,才紧急举办训练活动;在时间不足之下,并未能有完善的规划,遑论有实质的学习效果(吴毓琳,2001)

2。教师无法确认自身所欠缺的知识:

学校是一重要的知识社群,透过学习来取得知识是学校的一项根本目标,却鲜少对有助於达成学校学习目标之教师与行政人员知识加以关注(Hargreaves, 1999)。此外,学校教师经常忽视了存在於本身之间的知识,结果无法分享并利用此种知识。同样的,教师也可能不清楚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亦即无法指认出所需要创造的新知识(王如哲,2000,2002)

3。应用资讯科技能力不足

运用资讯科技为当前进行知识取得的利器,虽然教育部近年来积极推动资讯教育,但教师在资讯运用方面的知能与素养仍有待加强,例如电子邮件,网际网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吴清山,

黄旭钧,2000),故应用资讯科技能力不足,系造成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障碍因素之一。

4。资讯设备的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诚如张荣嘉(2002)所言,学校推动知识管理中取得知识时,所遭遇的问题多半是资讯科技软硬体设备不足的难题。所以除了前一项加强教师的资讯素养之外,学校更应克服经费的窘境,使资讯设备能符应科技的变迁,方不致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憾事。

,结语

时至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已与土地,资金等有形资产并驾其驱,甚至有凌驾其上之势。复因当前资讯科技发达,造成知识半衰期大幅缩短;故不论是组织抑或个人,欲保有领先群伦之态,惟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方可竟功。惟由文献探讨发现,进行国小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障碍因素的论说与研究并不多见,故研究者拟以企业界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障碍因素为借镜,再以教师访谈为辅,以建构本研究之内涵。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小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研究者为确立研究向度能与国民小学教学现况相契合,立基於国小教学场域进行教师访谈与问卷调查,以进一步抽取分析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的相关面向。 研究架构依研究目的,相关文献蒐集加以分析,佐以专家谘询及教师访谈结果编制问卷,以国小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与障碍因素为依变项,教师个人背景变项(包括性别,教育程度,服务年资与担任职务等)为自变项,探究分析国小教师於教学情境中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障碍因素及其不同背景变项间的差异。其所要考验的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一 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包括性别,教育程度,服务年资与担任职务等)的国小教师,对「知识取得」层面的可行策略的看法有显著差异。

假设二 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包括性别,教育程度,服务年资与担任职务等)的国小教师,对「知识取得」层面的障碍因素的看法有显著差异。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采用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为主。研究者以立意取样的方式选取4位具代表性之国小教师作为受访对象,访谈内容聚焦於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之相关内涵,也作为问卷设计与撰写研究之基础。问卷设计依访谈结果确立相关因素,并进行预试与信效度分析,以釐清国小现职教师在知识取得构念,其可行策略与障碍因素的发展实施关键。

()访谈样本

本研究选择四位访谈对象,第一位老师自印刷传播系及研究所毕业,於业界服务後再进入小学任教,具业界实施知识管理的经验;第二位老师资历丰富,曾担任级任,科任教师,现兼任资讯组长,并具候用主任资格。学历方面具工业科技教育系硕士学位,为国小行政人员并具人力资源管理之学术素养;第三位老师於美国夏威夷大学国贸系毕业,返国後进入小学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迄今,具企业领域学识及国际视野;第四位老师教学服务达15年的「资深教师」,曾担任级任教师13,目前在学校兼任教导主任的工作,其自师专毕业後曾至师院进修大学学位,惟因家庭因素而暂缓继续进修的计划;由上可知,本研究所选择的四位受访个案,依业界资历,行政人员代表,新任教师及资深教师加以选样,并考量性别比例。

() 调查样本

本研究为提高问卷回收率与有效填答率而采行立意取样方式选取调查样本,共计选取750位国小教师作为施测对象;选样条件以年资达3年之立意方式,依学校大小每校约58位专任教师或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师填写问卷,总计问卷回收716,剔除无效问卷47,有效问卷共669份。但因本研究仅针对台南县国民小学教师进行研究,故在结果的推论上有其限制。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研究工具为「国民小学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问卷量表;次要工具为教师的访谈题纲。

首先,研究者立基相关文献分析,依国小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二个构念拟订访谈题纲,并由五位国内知识管理的专家进行题纲内容谘询,以进行意见蒐集与内容修正,确定访谈纲要。

其次在「国民小学教师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碍因素」问卷量表方面,参酌文献分析与教师访谈结果加以编制,并函请学者专家提供修正意见。。预试问卷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教育程度,服务年资,担任职务等四个构面;第二部分为知识取得可行策略向度,共六个题项;第三部分为知识取得障碍因素向度,共五个题项。

预试问卷采 Likert 六点量表方式,由受试者在每一题的六个选项填答最适切填项。

计分方式依六个选项:从极同意,很同意,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很不同意,极不同

,分别给予6,5,4,3,2,1 分。得分愈高者代表受试者愈同意该分项叙述;反之,得分愈低者,则代表受试者愈不同意该分项之叙述。

预试问卷编制完成後,为求问卷的可行性,乃立意选取 175位台南县国民小学教师为预试样本,以考验问卷的信,效度,共计发出175份预试卷,回收175,剔除无效问卷5,有效率达9714 %

预试问卷回收後,即以SPSS套装软体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

针对不适合的题目加以删除,修改。项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考验以检定每一题项是否具有鉴别度,做为选题之依据;并接续进行Cronbach α的信度考验,以检测问卷题目的同质性。另外,为求得预试问卷之建构效度,研究者将项目分析所选取的题项采因素分析法,抽取因素的方法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Va r i ma x)进行正交转轴(orthogonal rotation),选取特徵值大於1的因素。

在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问卷量表可行策略向度预试结果方面,其项目分析各题项均达显著差异(p=000<001),因素分析之累积变异量为57378%,信度考验α系数。8731,预试题目6题全部保留;在障碍因素向度方面,其项目分析各题项均达显著差异,唯题项1,3二题相关系数低於。30予以删除,因素分析累积变异量为54712%,信度考验α系数。7848,预试题目保留5题为正式施测题目。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方面

本研究中,研究者为提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访谈和分析过程皆采用三角测定法(triangulation) 在来源部份,研究者先将访谈结果转译成逐字稿,请受访者针对不详尽或不清楚,错误等处再次补足或修正之。

在文本分析结果方面,依本研究目的,拟定最主要分析类目-「可行策略」与「障碍因素」;再将访谈後的逐字稿和录音带送交研究者及两位现职国小教师三位不同分析者独力分析,并比较其异同以综合归纳。本研究访谈文本编码的信度分析结果,三位编码员的平均相互同意度为08141,编码信度为09293,足见编码归类的信度良好。 在引用文本编码原则方面,资料编码方式共分为四码,均於引出文本後,以括弧"()″加注。第一码表示受访者代号;第二,三码表示该受访者被引用的文本编号(流水号),依其回答的次序编码;第四码代表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或障碍因素(1 表示可行策略;2表示障碍因素)。例如#1011表示第一位受访教师被引用的01号文本,而该文本属於知识取得的可行策略访谈内容。

()问卷调查方面

正式受试样本的调查结果及其资料分析方法分述如下:

1。问卷调查内容:

含个人背景变项(性别,学历,年资,职务等),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可行策略与国小教师进行知识取得障碍因素等三部分,而後两者的填答方式采Likert六点量表方式填答(1代表极同意,6代表极不同意)

2。资料分析方法:

 以次数分配,百分比统计,t考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Scheffe事後比较(系针对符合变异数同质性假定且达显著差异的资料)等统计方法。

,访谈结果分析

研究者依访谈资料分析方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共归纳得「知识取得可行策略」6,「知识取得障碍因素」5;因限於篇幅所限,仅就将访谈内容中较具意义的部分胪述如后:

,在可行策略方面

()参加研习会等活动与至学术单位进修:四位受访教师皆有志一同的指出,参加研习活动,学术研讨会为国小教师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诚如第一位受访教师所言:

藉由参与学术研讨会,研习活动,听演讲等活动来取得所需的知识外,…收听广播(如空中英语教室,教育广播电台)以及收看电视节目(discovery与国家地理频道)或一些教学光碟等视听设备,亦为取得知识的另一管道。(#1011) 此外,第四位受访教师亦指出,教师为掌握知识脉动,应在教学岗位工作一段时日後,利用机会再回到校园进修,充实专业知识,方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其更进一步指出,至社区大学进修亦不失为良策: 到学术单位进修,是教师充实专业知能的不错方式,当前教师进修的管道相当多元,各大专院校广开在职进修专班(学分班或硕士学位班),,像台南县还有南瀛社区学院,县政大学做为进修管道,,所以老师们应多多把握进修的机会,充实专业知识。(#4031)

综上所述,教师为充实自身教学知能,扩展知识涵养,除了参加研习会等活动来取得知识外,亦可至各学术单位或利用视听设备进行多元学习。

()商请专家等人力资源的协助:

教师在教学上遭遇困境时,如课程编辑或教材编排有所质疑,可寻求在该领域学有专精的教授,学者,家长协助,以将问题顺利解决。

第三位受访教师认为寻求他人的协助,为教师取得知识的管道之一: 向专家(学者,教授,家长)请益,不但可帮助教师解释疑难,更可充实相关领域的知识;具体而言,该领域知识系由当事人付出相当心力所习得,,很多是无法在经书典籍上寻得。…。(#3061)

承上所述得知,知识的浩瀚无涯,纵然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一窥全貌,再者,「业有专精,术有专攻」,以个人有限的能力欲掌握全部知识的脉动无异是缘木求鱼,故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益,不仅可大幅节省尝试错误的时间,更可获得最正确的知识。

 ()组成社群组织:

社群组织成员间的互动,不论是问题讨论或是经验分享,都可帮助教师取得所需的知识。如参加读书会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更为正确更加客观的知识,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尽相同,

同样的,针对书本内容的解读亦可能因人而异。故经由彼此的心得分享与讨论,让彼此有个回旋运思的空间,以领悟知识的真义。诚如第一位受访教师所言,诸如读书会此类的知识社群系教师取得正确知识的坦途: …老师们也可以经由筹组读书会的方式,藉由群策群力的方式,共同掘取书本知识的精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其思考盲点,读书会的功能即具有弥补这个缺陷的功用在。(#1041)

因此加入社群的行列除了具满足教师心理需求的功能外,更可因成员间的互动而具知识交流的成效,成为教师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聊天:

就如第二位教师所言: 平时课馀闲暇时的闲聊,我们常会将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以寻找较佳的解决之道,…。(#2061) 由此可知,平时看似论人长短,穷极无聊,虚掷光阴的聊天,在彼此的问题讨论,经验分享的互动中,深具获致知识的成效。

()阅读:

教师可藉由专业性书籍(如教学原理,资讯理论…),报纸,期刊杂志(师友月刊,小牛顿。。)的阅读,取得所需的知识。第四位受访教师就认为阅读系教师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经由专业性书籍的阅读,也是老师们充实教学专业知识的方法之一。然而专业性书籍较理论取向,所以老师除了专业知识的精进外,也应多多阅读报章,杂志等,充实生活资讯,以随时能掌握时代的脉动,跟上资讯变化的脚步,…。(#4021)

综上所述,「阅读」不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为求知识能够兼俱深度与广度,故不论是理论性书籍,期刊的阅读,抑或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报纸,杂志等文字性资料均应多加予涉猎。

()网路蒐寻:

利用网路蒐寻的功能至相关网站寻找资料,系教师取得知识最便捷,最快速的方法。第一位受访教师即明白的指出,网路系取得知识的捷径之一: 现在网路科技发达,在网路上蒐寻资料

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以利用入口网站的蒐索引擎输入关键字,不消一会儿工夫,就算远在地球另一面的美国网站内容,马上浮现於眼前,这在十年前可是「天方夜谭」哪!(#1031)

因此,在网路科技深入人类生活之际,它提供了教师取得知识的另一选择,其不受时空限制,让我们不受时间与距离所限均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的资料;具即时互动,让我们可以与知识提供者进行立即回馈;具快速查寻功能,透过蒐索引擎的快速查寻功能,只要几秒钟的时间,我们所需的知识即呈现眼前。由此可知,教师利用网路来取得知识,真可说是「秀才不出门,即知

天下事」。

,在障碍因素方面

()研习会供给面与需求面有落差:

第三位受访教师认为理论化与个案化的研习课程,系无法提高教师参与研习动机的因素

之一: 当前大部分研习内容过於理论化或个案化,,此无法学以致用的课程,系导致教

师参与研习意愿低落的重要因素。」(#3172) 因此过於理论取向的研习课程,是无法提升教师参与的动机,因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需求的是实务经验的习得而非华而不实的崇高理想;因此理论与实务兼容并蓄的课程系最符合教师需求的研习活动。

()进修受到一些限制:

第四位受访教师认为国小教师进修之路仍有重重困境亟待克服: 在到学术单位进修而言,……。比较有问题的在日间部的进修方面,虽然政府有条件的同意老师以部分办公的方式作为进修的模式之一,但为顾及学生受教的权益只得设定比例限制,成部分老师因学校内部进修人数逾越上限而无法如愿;另一方面,课务调整困难也是导致老师无法进修的原因之一。

(#4122)

因此,虽然重回校园再拾书本学习,系众多老师们的梦想,惟美梦成真的只是少数,究其原因除了时间不够,动机不足外,以部分办公进修方式而言,进修门槛限制与课务调整不易就是教师们所面对的最大难题。

()学习时间,机会有所不足:

第二位受访教师由学习时间不敷使用的角度指出: 老师们的工作负荷算是相当繁重,因此在处理教学工作,家庭事务之馀已无多馀时间去做知识取得的工作。(#2212)

第四位受访教师则从学习机会不够的角度指出: …以台南县为例,为顾及不影响教学,

目前研习活动大都尽量安排在周三下午,大部分老师皆需上课至1240,研习又在130分开始,50分钟的路程其实没有办法跑多远,所以部分老师因距离太远而不得不割爱,(#4142)

因此,时间不敷运用造成教师无法好好学习充实知识,此起因於国小学童生活自理能力尚不足,需教师协助打理之处不胜枚举。

再者,教师虽然在学校有空堂课,但利用这些时间来处理行政业务与批改作业仍嫌不够,更有甚者尚需带回家挑灯夜战,好不容易大功告成却早已筋疲力竭,学习动机自然低落。复次,参加研习会是当前教师取得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政府为撙节代课人事费,只给予参加研习会的教师公假,但课务则需自行调整,这对教师而言系一大难题;综上所述,大部分教师只得放弃。

教师知识取得策略及障碍因素

()部分专家学者有喧宾夺主的现象:

第三位受访教师以亲身经验指出,部分专家,学者因过於热心而有干涉教学现象: 寻求专家协助时,有时会遇到喧宾夺主的现象,因其要实施某个专案计画而要求老师配合调整教学方向,造成困扰。(#3221) 所以有时学者教授,专家会因主观因素或研究上的需要,主导教师教学方向,甚至要求教师配合,徒生困扰。故为避免干涉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对有些专家,学者只好

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系增益个人知识的不二法门,然而动机不足系阻碍教师取得知识的障碍。第一位受访教师以读书会运作失效为例指出: 虽然读书会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无误的吸收知识,但是有些人会因为惧於担任读书会中专书报告的责任,而打退堂鼓。…(#1162) 由此可知,惧於额外的负担系教师不愿参与知识社群的重要因素,此心态将造成教师错失自我成长的契机。

()知识涵养不足:

第四位受访教师剀切的指出: 在自我进修时,对书上的专有名词无法获得即时解答,甚至找不到人请教只得放弃;更有趣的是,可能因如同「差不多先生」不求甚解的求知态度,用「直译法」-从字面上直接解释,往往造成误解而闹出不少笑话。……(#4112) 故个人知识涵养不足,系无法理解书上的专有名词或理论的关键因素,造成教师取得知识的障碍。同样的,讯息接受者与传递者间的知识落差,亦会造成知识传递失败。

()电脑硬体设备过时或不足:

诚如第二位受访教师所言,电脑硬体设备的不足或陈旧过时,系造成教师应用电脑蒐寻资料

的障碍: 在网路蒐寻方面,虽然网际网路具有蒐寻资料便利的特性,但电脑硬体设备的过时

或不足,,而造老师们使用网路蒐寻资料的障碍。(#2112)

揆诸上述,运用网路蒐寻资料具有快速,无时空限制等特性;惟随著动画科技的精进,每个档案的规模亦日益庞大;故欲以最省时的方式下载档案,则必倚赖较先进的设备与宽频网路才行。但於政府财政困窘之际,校园电脑设备自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脉动,或者数量不足将产生使用上不甚便利的窘态,长久为之,教师自然只有放弃一途。

()判定正确资讯能力不足:

目前出版业与网路科技蓬勃发展,人们取得资讯的管道增加了;因此对教师而言,知识取得是

件唾手可得的事,惟第一位受访教师则认为知识氾滥的世代,教师得克服资讯过量的难题:

在网路上所取得的资讯可说是琳琅满目,……,我常发现能力未迨的人,如同无头苍蝇般摸不著头绪,最终迷失在资讯的土石流里。(#1142)

综上所述,假使教师欠缺对正确资讯选择判断的能力,在面临资讯过量时,对适当资讯是否能正确抉择,将会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自处,甚至衍生知识误用的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