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运行机制 确保参合农民得实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9:29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运行机制 确保参合农民得实惠

   自2003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我们坚持以参合农民得到最大实惠为目的,把新农合工作纳入卫生工作全局,立足县情,大胆探索,试点工作健康稳步推进,连续三年参合率均在95%以上,去年全年补助住院患者7692人次919.85万元,人均补助1195.9元,补助比例达到总医药费用的51.3%,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表彰奖励,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推广。为全县经济突破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坚持把新农合作为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是以新农合试点带动卫生工作全局。我们把试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品牌工程来谋划,坚持工作重点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全县干部齐心抓。各定点医疗机构正确处理经营管理、医疗服务、业务经办三者之间关系,积极服从大局,服务于新农合试点工作。
    二是努力为新农合试点稳步推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新农合列入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府工作会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全县八大惠民工程之一,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监委会、管委会负责人,使这项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各级干部认识统一,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工作上配合;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标语、展板、宣传资料、座谈等各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新农合政策宣传,努力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参与和多部门支持,营造良好的试点氛围。
    三是切实加强合作医疗管理经办机构和队伍建设。2003年11月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正式组建成立后,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合疗办调入6名业务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同志。各乡镇卫生院也设立了经办机构,确定1-2名经办人员。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县卫生局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政策倾斜,为合疗办优先解决办公用房,优先配备车辆、优先考虑评定先进、优先保证经费与工资。通过“四个优先”,有力的调动了全县新农合经办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始终把运行管理作为新农合试点工作的关键
   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县几十年中,几起几落,除政策性原因外,关键是没有运行管理好。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做好新农合作试点工作的关键。
   一是认真开展基线调查工作。试点前期,在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情况下,在全县卫生系统抽调30名业务骨干,深入30多个县、乡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统计,全面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制定实施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科学设计运行方案。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导,汲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医疗机构管理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设计出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不仅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且极大方便了参合农民看病就医和费用报销,同时降低了运行和监督管理成本。         
    三是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政策措施。为把医药费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镇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镇安县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关于违反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处罚规定》等政策规定,卫生局与县内29个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书》,要求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制定了不同的起付线和补助标准。以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非单病种日均费用限额实施为重点,建立并完善了《定点医疗机构动态管理制度》、《报销比例控制制度》、《医药费用通报制度》、《费用跟踪监测制度》、《基本用药目录制度》、《用药合理性评审制度》、《费用超标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四是不断完善运行监督机制。在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以及非单病种日均限额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封闭安全的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高效便捷的“直通车”报销程序、透明有效的三重监督机制等,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平稳、健康开展。结合运转监测结果以及基金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扩大单病种范围,提高补助比例,启动门诊慢性病补助,有效扩大受益面和补助强度。2006年全年补助住院患者7692人次,比2004年的4689人增加了3003人次;人均报销1195.9元,比2004年的人均880.45元增加了315.45元;补助比例达到总医药费用的51.3%,比2004年的37.62%提高了13.68个百分点。2006年补助门诊慢性病患者1293人次23万元,人均补助177.9元;农村贫困医疗救助349人31.35万元,妇女病普查和宫颈癌筛查32655人。
    三、加强管理,把医疗机构建设作为搞好新农疗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要使得参合农民得到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搭建好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自2004年以来,我们经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努力,利用国债项目建设、灾后重建、自筹、借贷等多种形式,共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添置医疗设备,培养技术人员。新建业务用房面积21000平方米,25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县疾控中心办公大楼、县传染病区、县医院急诊综合楼、县妇保院、县中医院业务大楼等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县、乡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已基本实现小伤小病不出村,常见多发病不出乡镇,疑难重病不出县的目标。
    二是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在全县医疗机构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从医德医风建设、重点科室建设、服务质量改进与提高、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与严格执行、病人权益保障、医疗文书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2006年,制定下发了《镇安县医疗机构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技术分级与分类管理参考规范(试行)》等规范性管理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遵照执行。经过努力,医院管理不断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加大行风治理整顿力度,严肃查处开单提成、拿药品回扣、开大处方等行为;加强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严格按核定项目和标准收费,严禁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严格落实医药费用控制的相关规定,加强医药费用监测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实行超费用通报和处罚制度。试点三年来,我县医药费用没有因推行新农合而不合理上涨。2006年,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参合住院患者人均住院费用2244元,比2004年的2455元下降211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政府赢得了威信,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发展。三年共接待上级领导视察调研20余次200多人,外地考察学习80余批次600多人,中、省等各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30多次。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集体。我们决心以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当好政府参谋,发挥职能作用,完善管理制度,探索长效机制,切实将新农合试点工作做的更好,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又快又好的发展,为经济大突破、社会大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