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得实惠 医院得发展 政府得民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57:49

  当记者于日前走进元春生家里的时候,他的女儿元丹(化名)正头发蓬乱、神情木然地坐在被窝里,手里摆弄着电视遥控器。元春生是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陈下口村村民,他告诉记者,女儿今年18岁了,去年突然患上了脑结核,四处求医,到目前已经花费了近6万元,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参加了新农合,女儿的医疗费一共报销了9700多元。“你说,即使像原先一样,一分钱不报销,咱还不照样得给孩子看病?报一分钱是一分钱。”元春生说起来颇为感慨。
  汤阴县地处豫北,农业人口占80%以上,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是河南省确定的2003年首批新农合试点县之一。县卫生局副局长朱孝明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几年地努力,汤阴县新农合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民参合率已达99%以上,新农合的支付率达到85%以上,远高于河南省71%的平均支付率。截至2005年底,全县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农民达41.46万人次,发放补助金1771.3万元,其中享受3000元以上的大额补助共2.28万人次。  
  构建人性化、贴心式新农合服务体系
  能够取得这一成绩,主要原因是该县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一系列人性化、贴心式服务体系,使参合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作医疗的好处。
  汤阴县曾先后三次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报销比例、补助范围作出适度调整和完善。朱孝明告诉记者,原先参合农民到乡卫生院住院费超过300元才报销,到县医院则要1000元以上。如今,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不设报销起付线,哪怕花一分钱也报销;并且凡报销费用在1000元以下以及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原则上可以不执行用药目录。县医院报销的门槛也降到了300元。原来一些不报销的项目,像生小孩、意外伤害和医疗耗材也能报销了。报销也越来越顺当了,县里还实行了“一证通”制度,农民小额报销只需凭借合作医疗证就可以到指定地点领取补助金;在外地打工的参合农民工,只要在当地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治疗,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新农合办公室报备的,也予以报销。
  “一增设、二限时、三送款”的贴心服务更是为参合农民提供了方便。一增设就是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增设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对小额应报销部分当场兑现。二限时就是对补助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应报销部分即时兑现;补助金额在2000元以上者,限两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三送款就是每周二、周三由工作人员将大额补助专人专车送到患者家中。   
  对于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医疗费用控制是新农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新农合的长期健康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朱孝明介绍说,该县2004年起开始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报销”管理模式。县里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概率、就医方式、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筛选出50余种适合单病种管理的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组织专家进行相关费用测算,确定付费最高限价、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并制定单病种的入、出院标准。今年他们又将单病种限价管理的病种扩大到100种。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再加上不断加强的整顿医疗药品行业商业贿赂的行动,使相关病种的人均医疗费用与之前相比,平均下降30%。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新农合政策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汤阴县还将全县新农合每月的各笔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制成公示榜,在各村张贴。单病种限价制度等新农合政策的“明白纸”也发到了每家每户。
  在新农合工作中,地方财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县财政局社保股负责人介绍,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县里拿出200万元对新农合基金进行配套,并全力保障新农合机构的工作经费。
  该县由于出色的工作,今年1月被国家八部委评为全国64个新农合先进试点县之一。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记者走访的群众和干部特别提到,这两年的政策越来越宽松,门槛不断降低,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以前冷冷清清、萎靡不振的乡镇卫生院也焕发了生机,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瓦岗乡卫生院院长李宪武告诉记者,过去病人人均住院费700多元,如今个人只需负担300多元。在实行新农合前的2003年,他们院的住院人次为100人,去年增长到了700人次,业务收入从每年18.7万增长到了2005年的55万元。从2006年9月份乡镇卫生院取消报销起付线后,业务收入增势更快,到目前短短5个月已经达到了28.7万元。
  “以前农民小病扛,大病拖,不敢看病住院,我们这个人口大镇的卫生院2003年收入才40万元,职工月收入四五百块,还不一定能及时拿到,人才流失严重。”任固镇卫生院院长冯书林打心眼里感谢新农合,“三年来住院人数和医疗收入都实现了翻番,职工平均工资也涨到了800元左右。今年预计突破100万元没问题。我们准备拿出十几万元,购置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照这样发展下去,几年后我们院的面貌就会有很大改变,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从全县看,获得医疗补助的农民人数不断上升,获补助费用从2004年的85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236万元。农民和医疗机构都对此赞誉有加。
  对于目前新农合制度尚无法充分解决的一些问题,汤阴县也在积极地想办法。如对于治疗费用较高、家庭困难的参保农户,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县里今年还准备在民意调查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患大病、重病参合农民的集体商业保险二次补偿,这样,报销封顶线有望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1.5万元。鉴于农村很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难以享受新农合政策的实际,县里也在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为防止定点医疗机构开“大处方”、“假处方”,县里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越来越细化,等等。如此费心费力不为别的,正像该县县委书记李苏庆在给有关材料中的批示中说的那样:“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07-04-17 【字 体: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记者于日前走进元春生家里的时候,他的女儿元丹(化名)正头发蓬乱、神情木然地坐在被窝里,手里摆弄着电视遥控器。元春生是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陈下口村村民,他告诉记者,女儿今年18岁了,去年突然患上了脑结核,四处求医,到目前已经花费了近6万元,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参加了新农合,女儿的医疗费一共报销了9700多元。“你说,即使像原先一样,一分钱不报销,咱还不照样得给孩子看病?报一分钱是一分钱。”元春生说起来颇为感慨。
  汤阴县地处豫北,农业人口占80%以上,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是河南省确定的2003年首批新农合试点县之一。县卫生局副局长朱孝明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几年地努力,汤阴县新农合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民参合率已达99%以上,新农合的支付率达到85%以上,远高于河南省71%的平均支付率。截至2005年底,全县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农民达41.46万人次,发放补助金1771.3万元,其中享受3000元以上的大额补助共2.28万人次。  
  构建人性化、贴心式新农合服务体系
  能够取得这一成绩,主要原因是该县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一系列人性化、贴心式服务体系,使参合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作医疗的好处。
  汤阴县曾先后三次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报销比例、补助范围作出适度调整和完善。朱孝明告诉记者,原先参合农民到乡卫生院住院费超过300元才报销,到县医院则要1000元以上。如今,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不设报销起付线,哪怕花一分钱也报销;并且凡报销费用在1000元以下以及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原则上可以不执行用药目录。县医院报销的门槛也降到了300元。原来一些不报销的项目,像生小孩、意外伤害和医疗耗材也能报销了。报销也越来越顺当了,县里还实行了“一证通”制度,农民小额报销只需凭借合作医疗证就可以到指定地点领取补助金;在外地打工的参合农民工,只要在当地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治疗,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新农合办公室报备的,也予以报销。
  “一增设、二限时、三送款”的贴心服务更是为参合农民提供了方便。一增设就是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增设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对小额应报销部分当场兑现。二限时就是对补助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应报销部分即时兑现;补助金额在2000元以上者,限两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三送款就是每周二、周三由工作人员将大额补助专人专车送到患者家中。   
  对于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医疗费用控制是新农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新农合的长期健康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朱孝明介绍说,该县2004年起开始探索“单病种定额付费报销”管理模式。县里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概率、就医方式、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筛选出50余种适合单病种管理的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组织专家进行相关费用测算,确定付费最高限价、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并制定单病种的入、出院标准。今年他们又将单病种限价管理的病种扩大到100种。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再加上不断加强的整顿医疗药品行业商业贿赂的行动,使相关病种的人均医疗费用与之前相比,平均下降30%。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新农合政策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汤阴县还将全县新农合每月的各笔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制成公示榜,在各村张贴。单病种限价制度等新农合政策的“明白纸”也发到了每家每户。
  在新农合工作中,地方财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县财政局社保股负责人介绍,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县里拿出200万元对新农合基金进行配套,并全力保障新农合机构的工作经费。
  该县由于出色的工作,今年1月被国家八部委评为全国64个新农合先进试点县之一。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记者走访的群众和干部特别提到,这两年的政策越来越宽松,门槛不断降低,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以前冷冷清清、萎靡不振的乡镇卫生院也焕发了生机,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瓦岗乡卫生院院长李宪武告诉记者,过去病人人均住院费700多元,如今个人只需负担300多元。在实行新农合前的2003年,他们院的住院人次为100人,去年增长到了700人次,业务收入从每年18.7万增长到了2005年的55万元。从2006年9月份乡镇卫生院取消报销起付线后,业务收入增势更快,到目前短短5个月已经达到了28.7万元。
  “以前农民小病扛,大病拖,不敢看病住院,我们这个人口大镇的卫生院2003年收入才40万元,职工月收入四五百块,还不一定能及时拿到,人才流失严重。”任固镇卫生院院长冯书林打心眼里感谢新农合,“三年来住院人数和医疗收入都实现了翻番,职工平均工资也涨到了800元左右。今年预计突破100万元没问题。我们准备拿出十几万元,购置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照这样发展下去,几年后我们院的面貌就会有很大改变,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从全县看,获得医疗补助的农民人数不断上升,获补助费用从2004年的85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236万元。农民和医疗机构都对此赞誉有加。
  对于目前新农合制度尚无法充分解决的一些问题,汤阴县也在积极地想办法。如对于治疗费用较高、家庭困难的参保农户,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县里今年还准备在民意调查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患大病、重病参合农民的集体商业保险二次补偿,这样,报销封顶线有望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1.5万元。鉴于农村很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难以享受新农合政策的实际,县里也在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为防止定点医疗机构开“大处方”、“假处方”,县里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越来越细化,等等。如此费心费力不为别的,正像该县县委书记李苏庆在给有关材料中的批示中说的那样:“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