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海本地股重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54:57

关注上海本地股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 17:36  《理财周刊》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个股点评栏目,仅为证券咨询人士对相关个股或板块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该股的准确信息,请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

  (提要)上海本地股重组,从来都是上海股市的一大热点,可以说每年都会引爆数次,但真正进入大规模操作阶段,却是近两个月的事。本地股重组之所以由“题材”越来越演变为“实质”,在笔者看来,乃是形势使然。

  贺宛男

  本周四,上海本地股锦江股份(22.79,0.00,0.00%)、上海医药(12.18,0.00,0.00%)、上实医药(19.33,0.00,0.00%)、申能股份(11.92,-0.85,-6.66%)以及央企上海电力(5.37,-0.33,-5.79%),一齐发布有关重大重组和战略合作的公告。其中,锦江股份正与控股股东酝酿重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8 月6 日起停牌;有媒体分析,锦江集团很可能将锦江之星等股权置入。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因策划重大重组股票已于6月18日停牌,其中上实医药提到,公司控股企业广东天普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增资事宜,已经获得广东省外经贸厅审核批准。一外资股东以5元/股的价格,认购广东天普定向增发2000万股股份,后者由8000万元增资至10000万元。申能集团与央企中电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申能股份和上海电力不仅将携手共建燃气电厂,还将“共同探索在能源服务、金融等其他领域加强合作”。

  上海本地股重组,从来都是上海股市的一大热点,可以说每年都会引爆数次,但真正进入大规模操作阶段,却是近两个月的事。本地股重组之所以由“题材”越来越演变为“实质”,在笔者看来,乃是形势使然。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1%,经济复苏迹象已十分明显。但同期上海GDP增长仅为5.6%,增幅位列全国各省最末,系1992年来最低;在三大产业中,仅第三产业增长(增14.2%),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0.5%和3.6%。第三产业14.2%的增长率,主要来自金融和房地产业,其中金融业增长27.2%,商品房销售增长27.9%。

  再来看资本市场,市场上被称作上海股的共约150家,合计市值约3万亿元,若剔除宝钢、交行等央企,120余家本地股市值约2万亿元,不足两市总市值(约23.5万亿元)的十分之一,以上海经济之实力,以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之雄心,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本地股重组,实际上是国企重组。因为“上海模式”从来都是由政府主导,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尽可能的有效配置。粗加分析,本地股中国企控股的大概可分为三大块、约70家上市公司:即“二产”八大集团(电气、上汽、华谊、纺织、仪电、上实、建材、光明);“三产”八大集团(上国投、百联、久事、城投、锦江、地产、上港、机场);区县国资控股,尤以浦东国资控股6家最多。这三大块中,最有希望重组的或是以下几个板块:

  (1)、金融板块。本地金融股实际仅三家:浦发、海通和爱建,太保第一大股东为宝钢集团旗下华宝信托(17.4%),二股东为申能集团(16.6%)。从申能集团与中电投拟“战略合作”,以及金浦基金由上国投和中金公司各投资50%看,上海要做大金融极有可能与央企或外资合作;在海通证券(16.71,-0.38,-2.22%)成功借壳后,上海的其他券商和金融企业借壳上市可能性很小,因为有关部门目前已基本不受理金融企业借壳上市,尽管本地股中壳资源还不少。如此看来,占有较多金融资源的如申能集团颇有机会。

  (2)、产业交叉或不清晰者会逐渐厘清,某些不适合做上市公司的也会逐渐退出。前者如上实集团,有迹象表明将主要从事医药和地产,百联集团旗下第一医药(8.17,-0.52,-5.98%)很可能与之重组;纺织控股旗下两公司申达和龙头(包括大电气控股的中纺机和二纺机(7.81,0.00,0.00%)),纺织业基本已不成主业,很有可能“让壳”做别的(如地产等,因为纺织厂拥有大批地皮)。后者如申通地铁(8.92,-0.52,-5.51%),作为公共交通,巴士股份(8.24,-0.39,-4.52%)已改做汽车零部件,申通地铁也有这个可能。

  (3)多子女家庭。如仪电集团,旗下有大小飞乐、金陵、自仪等,仪电集团力量并不强(要不然广电电子(5.66,-0.39,-6.45%)和广电信息(6.03,-0.26,-4.13%)当初不会让给上汽),很有可能会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