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互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6:13
互动/陆海云 (2005年08月29日)点击数:154  

现时的网络课程自然是要标榜其具有互动性的,但大多数的所谓互动,也只是提供E-mail地址、聊天室、在线答疑而已,“只是青云浮水上,叫人错认作山看”。



   网络时代,“互动”被认定是新媒体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成为一个泛滥的名词,随时随处可见其踪迹。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互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现代远程教育借助于新媒体发展,自然要高举互动的大旗。许多教育和受教育者已经注意到,仅仅依靠网络资源不足以解决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许多在实行和推广之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亦不可能全赖于网络资源本身而得到深度呈现;更何况网络课程资源并不能保证学习行为一定会发生。互动,在这个时候成为网络教育之所以存在的重要理由,有甚者更认为网络教育的特色不在于教学资源本身,而在于其内容与学习者之互动。教与学者对话越多,学习者的回应也越多,课程的丰富程度也就越高,而每一个人的努力则都会有助于其他学习者的目标达成。邹景平老师所谓网络时代,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更应该是信息的提供者,也可看作是互动的最好诠释。

   互动,带给学习者的好处,首先是允许其自定流程步调,决定是否参与和花费多少时间来参与某一个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级层来阅读和回答问题。其次是建立关联和联想力,亦即帮助学习者就某个主题,做关联和比较,提示其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课程的精髓。再者便是促使其有效地整合信息,将随时可得的信息,或零散,或纲要式的,转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环境,从而在其间动态地做互动,并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现时的网络课程自然是要标榜其具有互动性的,但大多数的所谓互动,也只是提供E-mail地址、聊天室、在线答疑而已,“只是青云浮水上,叫人错认作山看”。

   技术的成熟,每个人都可以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自主地选择信息接受的时间、地点和媒体的表现形式,因而互动绝对是个性的。完全的互动设计应是在学习过程的任何一个需要回应的结点预先设计好响应功能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回应,这里所涉及的互动功能会有几十种或上百种之多,使学习者无需为了要使用某些互动功能而离开学习系统。做这样的技术架构已不是问题,但制作完全互动的网络课程则是需要大量智力和人力的,带有昂贵成本的色彩。在教学的实际中是否需要采用完全的互动抑或如何寻求内容、技术和人的运用之间的平衡,避免纯粹地为了互动而进行互动,以求达到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是难而又难的研究课题。

   一般认为,积极的互动首先是有内容的,要摒弃空洞无物的技术交互,这之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至关重要;其次是具有良好的问题反应能力,所有的提问都会得到最积极和及时的回复;第三是平等的意见表达及促进使用者之间的沟通联络的能力。当然,有效的互动还应传递给学习者以坚持和成功的信心。

   完全互动,尚待时日,但有两个思考点是目前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互动功能时值得重视的:

   第一,在任何高质量的互动开始之前,必须为其搭建一个资讯极大丰富、搜索引擎功能极度强大的支撑平台。网络的互动性之所以让任何其他媒体难忘其项背,其优势即在于它是以海量信息、便捷搜索和速度为基础的,因此,根据课程和学习者的需要建立好基础的支撑平台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唯此,互动的个性化特征才有可能得到尊重和体现,参与者才可有充足的通道获取文本、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网络学习系统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利用信息推送技术,提供信息的专门化服务。

   再者,应努力促成教师成为优秀的“版主”。提供讨论的区域可以说是网络学习系统中最大的互动空间,诸如课程讨论区,参与者的思维可以充分地在此互动和激荡。在此间的良好互动,必要有一个具备组织话题能力,能提出“优秀的话题”,并能把握话题,引导话题走向深入的主持教师,即版主。而目前大部分教师恐难以承担引领互动的重责,在“话题”的建立和引导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无法引发和促进持久和集中的互动局面的形成,这自然会影响到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系统更长久的注意力和忠诚度。

   互动也不是最终目的,由互动进而使互动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断交流,不断改进,使互动双方均有收获,并有效地促使学习者构建起基于网络的个人学习信息系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以及学习者各呈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分享,共同向学习的最佳境界迈进。网络课程的品质和魅力应该是会因良好的互动而提升的。

   如何互动,应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路问题。 (作者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