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替:施明德美好一仗打完后的余热(南方都市报 2009-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5:51
施明德美好一仗打完后的余热
日期:[2009年1月10日]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媒体思想之安替专栏

 

  正在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和陈水扁无法切割、国民党政府又治理乏术而痛苦和郁闷的时候,传出了李登辉于去年12月中旬亲自去看望施明德、两人深谈了7个小时“台湾的未来”的消息。媒体立刻猜测,这两位政坛昔日敌人和对手今天联手,是否意味着第三势力再起。

 

  虽然施明德和李登辉两人生日都是1月15日,但两人却分别是革命者和体制改革者的典型。他们两人第一次同时出现在新闻事件中是1980年1月8日。“高雄事件”事发之后,整容逃脱的施明德一直被国民党以暴力主嫌名义通缉,终于在当日在台北的汉口街被军警捕获。当时李登辉还是台北市长,他知道施被捕后,“内心至感高兴”,还代表台北市民向军宪致敬。之后,施、李走上完全不同的路:施明德微笑着走入美丽岛大审,被判无期徒刑,牢中绝食4年7个月,被国民党强迫插管灌食3040次,拒绝各种形式的特赦和减刑;李登辉之后官拜省主席、“副总统”、国民党主席,终于在1988年成为“总统”。1990年,李登辉宣布“美丽岛大审”判决无效,政治犯施明德才英雄凯旋般出狱。

 

  施明德在1994年成了民进党的主席,视李登辉为第一敌手,是“黑金大统领”和威权党国代表,因此不惜和意识形态迥异但也恨李登辉的新党喝“和解咖啡”。与后任许信良、陈水扁比,施明德和李登辉政治关系算是最差的。即便2006年红衫军时期,李登辉代人传话想“王见王”,施明德都避嫌不予相见。

 

  但李登辉毕竟是一个体制内权力运作的大师,蓝绿游走、拿捏稳妥,目前也是两党都反,尤其痛恨陈水扁。而施明德是一个以革命为生活唯一目的的人,自然心中也没有个人恩怨,认为目前民进党和陈水扁捆绑、国民党独大颟顸,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社会,或者说“人民”,应该有所表达。共识在此,旧时恩怨在互相赞扬下一笑了之。

 

  至于是否会重组第三势力,施明德明确告诉媒体,“非第三势力”。其实自从2006年施明德带领百万红衫军倒扁之后,每每有人问起他是否会组党或是带领“第三势力”,他的回答总是,“反贪腐倒扁运动很成功,我已经完成人生最美好的一仗”。既然仗已经打完,那么“王见王”深谈七小时台湾未来做什么,所以,《联合报》嘲讽这种说法,说“非马”也是马,“非第三势力”也是势力,施明德依然政治有所图。

 

  不过,媒体的这种解读却是轻看了施明德。他毕竟是“台湾现代民主之父”,当年他作为党外运动的首领,明确认为,只有组党才能对抗威权的国民党政府,在无法组党的时候,他和其他核心干部,以《美丽岛》杂志为外壳,组成“没有党名的党”,行组党之实。之后,台湾政治剧烈转型,如今已经是准两党政治框架,两党吸纳了社会的大部分政治资源,再无所谓政党外政治存在空间了。对这点,施明德应当是心知肚明,因此红衫军运动过后,并没有借此组成任何政治组织,而是随即解散。

 

  由于对蓝绿两党的失望,再加上台湾台面上没有左倾的政党,媒体和民众的确存在对“第三势力”的迷思。但因为“立法院”“单一选区两票制”选制的原因,再无任何新的政党存在的空间。虽然现实很残酷,但的确组成有效第三势力的难度大大超过改革国民党或者改革民进党的难度。

 

  笔者认为,施明德人生最美好的一仗的确已经打完,是他逼迫陈水扁把数亿现金紧急搬运而导致东窗事发。他和李登辉的深谈,最大作用就是提醒国、民两党,不要不知好歹,只要两党不好好做分内之事,人民永远存有放弃他们的权利和愿望。施明德在泛蓝和中间民众中的影响力,虽然不足以推翻和置换国、民两党的地位,但足以让蓝绿支持者反思、让政治人物自省。这也算是施明德的余热了。(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1/10/content_682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