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9:17
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urses
(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2年6月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发布
目 次
1 概述 ................................................................. 3
1.1 范围 ........................................................................ 3
1.2 目的 ........................................................................... 3
2. 规范性参考文件 .................................................................... 4
3.定义 ............................................................................. 4
4. 规范体系 ....................................................................... 6
4.1 总体框架 ..................................................................... 6
4.2 界定方式 ...................................................................... 6
5.评价规范正文 ................................................................ 7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难以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导致了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工作,不利于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本规范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概述
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网络课程,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的一般性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网 络课程的质量 特性 。
本规范所针对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产品用于教学或培训的潜在价值为着眼点,评价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功能特性。但本规范不具体规定网络课程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
本规范所针对的网络课程是基于 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它是基于 Web 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
本规范针对的是网络课程,它也可以部分地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网络课件通常是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 用于训练或教学的网络软件 。本规范中的大部分内容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但单个网络课件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
本规范针对的是基于 Web 的课程( Web-Based Courses ),是以 Web 作为主要传输途径而实现的网络课程,而不是以课堂教学或其它途径为主、以 Web 作为辅助工具实现的网络增强性课程 (Web-Enhanced Courses) 。对于后者也可以部分地参考本规范进行评价,但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
本规范不具体评价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成熟度,不具体规范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
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网络课程的评价,它适用于在网络课程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另外,本规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包括定义网络课程的质量需求、评价网络课程规格说明在开发期间是否满足了质量需求以及描述已实现的网络课程的特征和属性(例如用户手册)等。
本规范可供获取( acquisition )、开发( development )、使用( use )、支持( support )、维护( maintenance )或评审( audit )网络课程资源的人使用,具体包括:
•  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需要依据本规范,定义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需求,并同时考虑所要满足的特殊需求,设计和开发出能很好地满足教育需求的网络课程。
•  学习管理系统( LMS )和学习资源著作工具 (Authoring Tool) 的开发者: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资源著作工具的开发者应熟练掌握本规范,并在产品中支持和体现网络课程的质量规范,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应了解本规范,以便更好地选择、购买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更好地保证投资的合理性。
•  教师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参照本规范,结合自己的具体需要,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使用。
•  管理与评审机构:与网络教育有关的管理机构和评审机构可以依据本规范,结合所面对的特定需求,对有关的网络课程资源产品进行测试、评级、评估和鉴定。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下列规范中的条文。
•  GB / T16260—1996 idt ISO / IEC9126 : 1991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  Academic ADL (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Co-Laboratory ) — 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
•  The ASTD (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 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 ( ECC ) Standards
以下定义是和 CELTS-2 ——“术语”规范相一致的。
(Course )
( )
(Course prerequisite )
(Course structure )
(Courseware )
(体系) (Curriculum)
学习难度 (Educational difficulty)
学习对象对学习者而言的难易程度。
教育交互水平 (Educational interactivity level)
学习者与教育资源互动的程度。
典型学习时间 (Educational typical learning time)
一般学习者所需花费的时间。
( )
( )
学习内容 ( )
学习环境 ( )
学习管理系统 ( )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 )
课 ( )
平台 (Platform )
是指使用某对象的软硬件的环境。
软件质量特性( Softwa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
规范体系
总体框架
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基本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属性。
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本维度来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 1 )课程内容:指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核心要素;( 2 )教学设计: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色性维度;( 3 )界面设计:指对学习者与网络课程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课程内容维度有 7 条指标,用以评价了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 14 条指标,衡量了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 9 条指标,评价了影响网络课程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 6 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 36 条评价指标。

图 1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的基本框架
本规范从以下 5 个方面来界定评价规范的每个指标:
•  名称 :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
•  约束性 :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网络课程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程不合格。建议指标在网络课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
•  描述: 对每个指标的简要解释;
•  具体说明 :说明了各个指标的含义的具体要点,也就是每条指标所针对的测评点;
•  备注: 对于各指标的关键内容进行举例或补充说明。
维度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科学严谨,课程结构的组织和编排合理,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编号
名称
Name
约束性
描述
具体说明
备注
1.1
课程说明
Course Description
M
说明整个课程的目标,说明课程所属领域范围、所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
•  提供课程目标说明;
•  课程目标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对该课程的基本要求;
•  课程目标适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深度、难度适当;
•  说明课程所针对的学习者群体、课程所属领域范围、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
判断课程的目标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主要考虑:
•  学习者的年龄范围;
•  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
•  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包括课程前需知识的具备情况;
•  学习者的需求;
•  成人学习者的职业背景,等等。
1.2
内容目标一致性
Content-Objective Consistency
M
课程内容与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
•  课程内容能涵盖课程的各项学习目标;
•  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课程的学习目标相适应;
•  课程的重点突出,主次详略得当。
1.3
科学性
Academic Quality
M
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适当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  内容科学严谨,没有思想性、学术性、表述性错误;
•  资料来源可靠;
•  能适当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容不严谨、不可靠可以表现为:
•  对概念、原理等的解释不准确,有科学性错误;
•  对重要观点的介绍存在偏见,或者断章取义;
•  对来自他人的观点或成果没有注明作者及出处;
•  表述混乱不清,或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文字错误,等等。
1.4
内容分块
Defining Content Object
M
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页面主题明确,每个段落意思集中。
•  学习单元或模块的划分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  学习单元或模块大小适当;
•  每个页面主题集中,长度上不超过 3 次翻屏就可以看到最底部的信息;
•  各个段落意思集中,不把多层意思堆积在一个很长的段落中。
1.5
内容编排
Content Sequencing
O
针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按照各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  课程中各大部分的顺序编排合理;
•  各部分内的小单元编排顺序合理;
•  内容编排能够清晰地反映该学科或领域的基本结构;
•  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  为了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组织结构,可以采用目录表、结构示意图、概念图、标题列表等策略。
•  为了便于学习者对各项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各个单元中说明学习该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或前提性知识。
1.6
内容链接
Hyperlinks
O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建立页面间的链接;互相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
•  在各单元之内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链接;
•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跨单元的链接;
•  所建立的链接应该是有意义的,能促进学习者的理解。
提供跳转链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直接将核心概念术语做成超链接;
•  在页面下方或侧方注明与该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或单元,提供相应的超链接。
1.7
资源扩展
Resources Extension
O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
•  提供充分的相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
•  所提供的资源出处准确无误;
•  所提供的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  相关网络课程;
•  专业学科网站;
•  相关网上图书与杂志;
•  著名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主页;
•  相关的政府网站,等等。
维度 2:教学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良好,教学功能完整,在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策略以及学习测评等方面均设计合理,能促成有效的学习。
编号
名称
Name
约束性
描述
具体说明
备注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M
各学习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  各学习单元有学习目标说明。
•  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准确、具体。
这里的“学习单元”是指课程中的模块、篇章、课、或者 SCORM 组块等,不包括课程中的辅助性成分,如前言、术语表、附录等。

目标层次
Levels of Learning Objectives
O
各主要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有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要求。
•  各主要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高层次的目标。
•  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学习者灵活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
高层次的目标常常要求学习者:
•  应用新知识解决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
•  对知识进行明辨分析;
•  对知识加以综合、整合;
•  对观点或方案进行评价,等等。

学习者控制
Learner Control
M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控制学习进程,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
•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
•  学习者能控制学习的步调和进程;
•  学习者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学习者控制包括但不限于:
•  内容控制( Content control ):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内容的顺序。
•  步调控制( Pace control ):学习者控制从一屏到另一屏或从一页到另一页的运动,或者控制学习的时间。
•  显示控制( Display control ):学习者可以选择某些显示内容,选择反馈方式。
•  环境控制( Context control ): 学习者可以选择背景及其它环境要素。

内容交互性
Learner-Content Interactivity
M
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
•  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充分的交互活动机会;
•  这些交互机会能够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
促进内容交互性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经常提出问题,促使学习者深入加工信息;
•  提供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
•  提供模拟、交互性实验或教育性游戏等活动;
•  提供笔记工具,以便可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做标注。
•  时常要求学习者做出某些操作,而不只是翻屏或翻页。

交流与协作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
结合主要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要求,讨论交流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而实现。
•  在主要的课程内容上设计让学习者讨论或协作解决的问题;
•  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讨论价值;
•  对于讨论交流的方式、过程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
•  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包括: BBS 、聊天室、 FAQ 、留言板、列表服务等。
•  开放性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观点多元、没有明确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

动机兴趣
Maintain Motivation and Attention
O
采用适当策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采用适当的策略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  所采用的策略要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
•  所采用的策略能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保持学习的兴趣。
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  小故事、案例、小幽默、动画
•  游戏、模拟
•  问题、真实性任务
•  矛盾、冲突
•  挑战性、趣味性的活动
•  说明所学内容对学习者的意义和重要性
•  恰当控制学习的难度,不太难,也不过于简单

知识引入
Elicit Relevant Knowledge
O
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  采用各种策略来激活学习者的相关知识;
•  或者补充相关知识;
•  这些策略应适合对所针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  提问题
•  故事,阅读材料,熟悉的场景
•  类比、比喻
•  练习、预备性测试
•  概念图
•  同伴讨论

媒体选用
Use Media
M
适当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
•  课程中综合利用了不同的媒体形式;
•  而且所采用的媒体能最佳地表现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各种媒体有各自的优势,比如:
•  利用视频媒体可以压缩或放慢某过程的时间,表现 某 种运动,增加趣味性,演示复杂的程序或过程,表现真实事件,传达感情等;
•  利用动画可以表现某种运动,让学习者集中注意某个过程或程序中的某些 关键 侧面,表现抽象的变化过程或者难以用视频表现的事件;
•  利用直观可视的媒体来使 抽象概念 、原理、过程具体化。

实例与演示
Show Examples and Demonstrations
M
针对主要课程内容提供有关的实例和演示,在需要时提供多种变式,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课程应通过充分的实例和演示等来说明、解释主要的课程内容;
•  实例和演示应是恰当的,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理解。
•  在需要学习者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上,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种不同的实例或演示,通过变式反映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
•  对于较复杂的实例和演示,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不断提问、任务分解等策略来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
10
学习帮助
Learning Helps
O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获得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  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
•  这种指导和帮助应有作用、有价值;
•  学习指导和帮助应是适应性的,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具体情况而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
•  建议、提示、小技巧
•  指导、训练
•  专家意见
•  不同观点的比较
•  FAQ
•  讨论
•  教师信箱
11
练习
Provide Application Practice
M
课程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习者应用新习得的知识技能。
•  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的练习;
•  练习中包含有高层次的远迁移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  远迁移练习要求学习者对知识加以灵活变通,以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真实任务。
•  综合练习要求学习者对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
12
练习反馈
Provide Feedback
M
•  练习有反馈信息;
•  而且所提供的反馈有助于学习者改正错误和增进理解。
•  在学习者回答后提供关于回答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信息
•  无法判断对错时,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或解法
•  提供答案列表,让学习者自己判断
•  提供典型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  针对学习者的错误操作,显示这种错误将导致的后果
•  提供帮助性的解释、提示、建议
•  提供再练习的机会
•  与专家意见进行比较
•  辅导教师通过同步或异步交互来提供反馈意见
13
追踪评价
Tracing
O
追踪记录学习过程,包括各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形成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的报表。
•  能记录学习者对各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进度;
•  能根据各单元的练习或测验结果记录学习者对各单元的掌握情况;
•  提供可以随时查看的报表,用来分析和评价学习过程。
•  是否曾访问过各个单元;
•  对各个单元内容的访问次数、学习进度;
•  是否曾进行过单元测试或练习;
•  各单元的测试成绩及掌握程度分析;
•  总体学习次数及时间,等等。
(追踪评价功能可以借助于教学平台而实现)
14
结果评价
Assessment
M
给学习者提供关于各单元和整门课程的测验,测验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  提供各单元的测验;
•  提供整门课程的测验;
•  测验质量高,能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
•  客观测验题能够自动评分。
注:“约束性”栏内 M 表示“必需”指标, O 表示“可选”指标。
维度 3:界面设计。 指界面风格统一,协调美观,易于使用和操作,具有完备的功能。
编号
名称
Name
约束性
描述
具体说明
备注
3.1
风格统一
Style Consistency
O
课程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避免给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分心或认知负担。
•  风格统一包括页面格式、风格以及语言风格等;
•  整个课程在风格上应具有内在一致性;
•  各个单元、模块应具有内部一致性;
•  不会因风格的杂乱而给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分心或认知负担。
影响风格的内在一致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屏幕功能分区(如页面标题区、基本功能按钮区、页面信息区等);
•  按钮、图标、热键的风格;
•  背景以及各类文字、插图等可视元素的色彩;
•  各类文字(如各级标题、正文、重点内容、插入性文字、反馈或等)的大小、格式;
•  整体的语言风格。
3.2
屏幕布局
Layout
O
屏幕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等可视元素搭配协调得当。
•  整个课程的页面简洁美观;
•  页面上的文本、图形等可视元素搭配协调得当,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3.3
易识别性
Legibility
M
课程中的 文字、图形等对象的大小合适,颜色对比适当, 在 800 × 600 分辨率下清晰 易 辨。
•  文字、图形等均大小合适;
•  颜色对比适当;
•  在 800 × 600 分辨率下均 清晰易辨。
3.4
导航与定向
Navigation and Orientation
M
学习者无需特殊帮助就可轻松地操作导航路径,自如地访问课程的各个模块,并能确认自己当前的位置。
•  课程的导航系统直观明确,简便易用;
•  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访问课程的各模块;
•  有明确的定位标记,标明学习者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
导航装置包括但不限于:
•  课程地图( Course map ):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地说明课程的各个部分,学习者点击自己想访问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内容。
•  导航框架( Navigation frame ):显示课程的各个模块,指引学习者穿行于各模块之间,进行访问和浏览。
•  内容框架 (Content frame) :指引学习者访问课程的各部分内容。
•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方便地访问课程的各个部分:
•  应尽可能提供一种以上的导航方式,以便于转换视角;
•  无论当前在什么位置,学习者都应可以很方便地回到刚才访问的位置,回到课程的首页,或者退出课程。
3.5
链接标识
Links Labels
O
链接明显易辨,有明确的标签,学习者在打开链接以前能知道所指向的主题内容。
•  链接明显易辨;
•  链接有明确的标签,在打开链接以前能很容易地知道链接所指向的主题内容。
•  当链接所指向的是本课程以外的网址、或者需要出国的网址时,应该给予明确说明。
3.6
电子书签
Electronic Bookmarks
O
能标记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当学习者再次登录时能自动定位到上次结束时的位置,并允许学习者对特定内容做标记。
•  有电子书签功能,能标记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
•  在学习者再次登录时自动定位到上次结束时的位置;
•  并且允许学习者对特定内容做标记。
3.7
内容检索
Content Search
O
能通过关键词检索到以各种媒体形式表现的有关内容。
•  有检索功能;
•  能准确地检索出课程中以各种媒体形式表现有关内容;
•  而且点击检索到的结果即可直接进入相应的内容。
3.8
操作响应
Responsiveness
O
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反馈,利用视觉效果变化或听觉提示等表明操作已经生效。当连接或下载需要较长时间时,在屏幕上提示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或所下载文件的大小。
•  利用视觉效果变化或听觉提示等表明学习者的操作已经生效;
•  当连接或下载需要较长时间时,在屏幕上提示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或所下载文件的大小。
3.9
操作帮助
Operational Helps
M
针对课程的操作使用方法提供明确完整的指导说明。
•  针对课程的操作使用方法提供帮助说明;
•  帮助说明应该明确、完整、有效。
注:“约束性”栏内 M 表示“必需”指标, O 表示“可选”指标。
维度 4:技术。 所采用的硬件、软件技术能支持网络课程的可靠安装、运行和卸载,适合网络传输。
编号
名称
Name
约束性
描述
具体说明
备注
4.1
运行环境说明
Technical Requirements
M
向用户完整、具体地说明课程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要求、网络配置及软件名称和版本。
•  在网站上或产品说明书中有完整的运行环境说明;
•  向用户详细、具体地说明课程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要求、网络配置及软件名称和版本;
•  并在需要时提供下载所需软件的网址。
说明运行环境要求的方式包括:
•  在网络课程中有专门的页面说明运行环境要求;
•  在产品使用手册或说明书上列出所有要求;
•  在产品(离线版)包装上列出所有要求。
4.2
安装
Install
M
课程无需安装,或能自动安装,或者学习者可以按照提示顺利安装, 无须专门技术帮助 。
•  课程无需安装;或能自动安装;或者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上的提示顺利完成安装过程;
•  在课程安装上无须专门技术帮助 ;
•  安装 后能够顺利启动课程。
4.3
可靠运行
Reliability
M
课程能正常、可靠运行: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
课程能正常、可靠地运行,包括:
•  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
•  各功能按钮能正常工作;
•  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
•  没有其它明显的技术故障。
4.4
卸载
Uninstall
O
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提示或使用标准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中的“添加 / 删除程序”来卸载课程, 无须专门技术帮助 。
•  学习者可以按照屏幕提示顺利卸载课程;
•  或者可以使用标准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中的“添加 / 删除程序” 顺利卸载课程。
4.5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ology
M
课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格式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适合网络传输要求。
•  课程中使用的多媒体素材都符合相关标准;
•  媒体格式适合网络传输,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中能顺利传输。
这里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 CELTS-17 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标准规范以及 CELTS-31 。
4.6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M
课程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 LMS ),符合关于网络课程的互操作性的规范。
•  课程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中顺利运行;
•  符合关于网络课程的互操作性的规范。
这里的相关标准主要指:
CELTS----
注:“约束性”栏内 M 表示“必需”指标, O 表示“可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