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戴铐跳舞」怎对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58:09
「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这样的骇人之语,在没有香港高校参与内地招生之前,大概祗有疯子才能说得出口。然而,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了一所香港大学,因为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异常火爆,所以,在如火如荼的高考招生季节,人们开始替北大、清华担忧。旅美学者薛涌率先惊呼﹕「北大、清华当一流名校的日子屈指可数。」中新社评论说,今年,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以香港大学为例,计划招收三百名内地学生,但报考人数超过一万。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优势不祗是能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从学制上来说,香港的本科是三年制,港生可比内地学生提前一年毕业。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内地高校要求学生学习很多与其专业毫无关系的「公共课」,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更加「以人为本」。另外,香港高校多用英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水平绝非内地高校所能及。评论认为,正是经过这样的对比,许多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舍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高校。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流的生源,谈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香港几所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数量祗有一千人左右,这对北大、清华祗是带来心理上的冲击。按照薛涌的观点,如果这个数字扩大几倍,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以现在的形势判断,香港高校在内地扩招是必然的。另外,与北大、清华多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相比,香港高校的宣传攻势也不容小觑。它们不惜巨资抢夺优秀学生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会使它们在与内地高校的竞争中确立品牌优势,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面对香港高校的竞争,北大、清华未必真如其外表所显示的那样无动于衷。问题在于,北大、清华并不具备香港高校那样的完全独立地位,「戴著镣铐跳舞」,很多事情学校不能自己做主。例如,有人认为,去年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被清华拒收,而香港城市大学将其招至门下是「救英雄于困厄」。事实上,按照内地招生政策,李洋属于「高考移民」,清华不能违背政策招收他,而香港高校则不受此限制。人们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这两所学校长期占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同时,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有一个细节引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应该引起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