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六连号”申购资料均造假(新京报 2009-6-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8:18
武汉“六连号”申购资料均造假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6-24 2:08:08 · 来源: 新京报

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适房资格,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武汉中心城区一处申购比达40比1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在摇号时,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了。这一结果随后爆出一起经适房申购中严重弄虚作假的黑幕:这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民政部门为已婚人开未婚证明
经适房“六连号”事件发生后,武汉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调查发现,这6名当事人的申购资料都存在造假。
在硚口区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的六连号当事人均非硚口区居民,他们在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时用的是伪造的户口复印件,直到在硚口区房产部门获得了经济适用房资格证明后,才赶在6月2日余家头经济适用房上市前夕集体突击迁入硚口区。其中2人转入硚口区长丰村2户居民家中,户主均不知此人;2户转入户籍地址为硚口区常码头1号,调查发现该户外挂户籍竟多达50余人;2户转入硚口区解放大道121号2楼1号,但这里不见一栋房屋,是一片施工工地。
6名当事人在原户籍地均有住房,其中两人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接近武汉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的1倍。6人的收入证明也明显存在问题,其中3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中,虽然就职单位分别为三家不同单位,但单位联系人居然是一个人,联系电话也都一样。另外3人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地址、电话或不存在或存在明显错误。
更蹊跷的是,6名当事人提供的婚姻证明显示均为未婚,而实际上罗智玲、陶毅2人已经结婚,不过硚口区民政部门仍为他们出具了盖有公章的未婚证明。
专家认为幕后策划者是追责重点
经过街道办—区民政部门—区房产部门三道“关口”,仍然发生“六连号”事件,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目前,武汉市国土房产局住房保障中心已责成硚口区房产局立即取消6人摇号资格,收回房源。
经济适用房旨在保护城市低收入阶层和住房紧张群体的利益。“六连号”现象破坏了社会公平,损害了一部分群众利益,形成了一种诈骗。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伍华军说,在“六连号”的利益链条中,伪造资料只是初始环节,“成功摇中”才是真正核心。目前仍藏身幕后的组织、策划者应是追责的重点。
新华时评探讨为何卡不住六连号
昨日新华社发表时评认为,看似严密的层层关卡,为什么卡不住明显存在造假嫌疑的“六连号”?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玩忽职守;二是利益纠葛。
第一种情况不大可能,因为环节、人员众多,如果没有“共谋”,很难出现大家在同一件事上玩忽职守的现象。第二种情况就值得深究了。虽然迄今还没有证据证明是谁参与了“六连号”造假背后的利益分配,但有媒体调查显示,“六连号”中标的6名当事人曾向相关中介公司支付了7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中介费”。而在武汉经适房市场上,一些房产中介近年来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公开兜售所谓的“包办证、包登记、包摇号”“一条龙服务”。有关部门应当循此线索追查下去,让“六连号”事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综合新华社电
(相关评论见A02版)
■ 新闻背景
六连号几率 千万亿分之一
6月12日,武昌中心城区余家头小区三期经济适用房电脑摇号结果出台,5000多名申购者有124户获得购房资格。但市民很快发现:“申购房型确定名单”中,持武汉市硚口区房产局“硚经房00811号”到“硚经房00816号”登记证的6位市民依次被摇中。
此次“六连号”现象引起了武汉市民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据推算,摇出“六连号”的概率为千万亿分之一。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intime/2009/06-24/008@020808.htm
http://news.qq.com/a/20090624/000244.htm
武汉“六连号”申购资料均造假(新京报 2009-6-24) 社论:重庆公布造假考生名单究竟有多难(新京报 2009-7-6) 武汉经适房造假事件升级 不断有造假者曝光(长江日报 2009-6-21) 重庆拒绝公布其余身份造假考生名单遭质疑(新京报 2009-7-3) 王琳:不公开造假生名单,理由牵强(新京报 2009-7-8) 王刚桥:请重庆招办公开造假成年责任人名单(新京报 2009-7-9) 重庆涉黑案造假律师李庄被曝收取代理费150万(新京报 2009-12-25) 新京报:拒绝公开造假考生名单应负法律责任 新京报:“拒绝公开造假名单”应负法律责任 社论:“六连号”事件:弄虚作假为何一路绿灯(新京报 2009-6-24) 新股民如何申购新股 5中国留加学生造假证被捕(新京报 2007-4-16) 李增勇:三警察造假陷害政协委员(新京报 2008-3-27) 平江假虎案记者:拍虎造假后我曾想逃走(新京报 2008-4-1) 石家庄女官员被指为争遗产造假身份(新京报 2010-2-10) 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再起波澜 富商遗产不翼而飞(新京报 2010-4-23) 武汉试水公款吃请公示制(新京报 2006-12-11) 港校武汉在读女博士买题获刑(新京报 2006-12-16) 最高检举报网紧急“升级扩容”(新京报 2009-6-24) 王琳:“12309”网被点瘫的正常与不正常(新京报 2009-6-24) 沈彬:“国家赔偿”应反映民众的合理期许(新京报 2009-6-24) 蔡定剑:怎样防止基层贿选(新京报 2009-6-6) 元氏城管以罚代法被撤销(新京报 2009-7-24) 公众舆论的作用(新京报 200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