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的作用(新京报 2007-6-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55:25
公众舆论的作用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6-24 0:08:45 · 来源: 新京报

美国不是没有禁止“仇恨言论”的法律条文,也常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仇恨言论”事件。但解决这类事件的场所,几乎都是社会,而不是法庭。法律禁止仇恨言论,直接针对的不是言论内容,而是言论后果。
今年4月4日,美国著名广播主持人艾莫斯在其节目中,与其制作人谈到前一天在美国大学女篮锦标赛中败北的罗格斯大学队。该球队大多数是黑人球员。艾莫斯说,她们是些粗女孩,身上有刺青。制作人应声说,一些不折不扣的妓女。艾莫斯接着说,她们是卷发妓女。卷发是美国非洲裔的特征,而美国许多人则又把刺青看成是妓女的标志。
艾莫斯的这番话,当时在美国就引起轩然大波。艾莫斯几次道歉,都不能平息风波。他主持的节目被MSNBC电视台和CBS电台停播。之后,罗格斯队表示接受艾莫斯的道歉,此事遂告一段落。但是,日前,美国《新闻周刊》封面再次刊登了艾莫斯和罗格斯球队的照片,并对事件作了专题讨论。于是,艾莫斯事件再度在美国引起关于“仇恨言论”问题的不同看法。
艾莫斯说,他当时只是想滑稽有趣,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开玩笑开过了头。为艾莫斯说话的民众认为,艾莫斯的言论固然不当,但不应停掉他的节目,因为他本不是提倡种族仇恨的人。艾莫斯在新墨西哥州为瘟疫和血液病儿童设立艾莫斯牧场,其中10%的儿童是非洲裔。然而,民权牧师曼普顿表示,艾莫斯做好事,并不能为他的种族歧视言论开脱。
在艾莫斯事件中,始终没有人提出要动用国家机器,用法律来惩罚艾莫斯。这使我想起,国内曾有人要制定《惩罚汉奸言论法》的事情。在一个公众意见可以得到充分表述,公共价值和是非受到普遍重视,舆论压力能够有效产生作用的社会里,出现了错事,法律不干涉,社会照样也能正确对待和纠正这些错事。
美国不是没有禁止“仇恨言论”的法律条文,也常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仇恨言论”事件。但解决这类事件的场所,几乎都是社会,而不是法庭。法律禁止仇恨言论,直接针对的不是言论内容,而是言论后果。“仇恨言论”指的是那些对社会有危害作用的言论,如歧视、侮辱、暴力、仇恨等。只有在言论的危害作用和后果证据确凿时,法律才能给言论者定罪。但是,公民社会可以拥有比国家法律更高的正义标准。即使某些言论并没有明显的社会危害作用,社会舆论仍然将它视作为不能接受的“仇恨言论”。艾莫斯事件就是例子。
因此,重视群体价值的公共社会,比动用苛法严刑的国家机器更能有效维护社会正义。美国著名作家巴特勒在《敏感言论》一书里指出,控制使用某些“敏感词语”,并无实质意义。即使人们不把某些敏感词语说出口来,难道就能改变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把本来可以由社会道德舆论公议的事情,当作必须由国家机器来惩罚的“罪行”,这其实是对公众是非判断能力和决心的蔑视。在公共生活中,个体公民“管好自己的嘴”,首先不是因为他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一件体面、正派的事情。
什么样的言论才算体面、正派,不是个别人说了算的。体面、正派的言论是和社会群体的价值共识和正义意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群体的道德共识愈强,个体公民行为的规范也就愈明确。每个社会都会出现不符合公共道德规范的事情,因此,每个社会都需要有公共舆论随时提醒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注意你的言行,因为你是公共的一员。
作者系知名学者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7/06-24/014@000845.htm
公众舆论的作用(新京报 2007-6-24) 公众舆论的作用1111(新京报 2007-6-24) 徐贲: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新京报 2008-1-6) 新京报:凭什么断言公众的批评是“别有用心”? 新京报:公众为什么追问“天上人间”的真相 王小韦:郭德纲还应该向公众道歉(新京报 2007-6-13) 笑蜀: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新京报 2006-1-26) 新京报: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2006-1-26) 曹林:摄像机在公众手中的监督会更可靠(新京报 2006-7-11) 邓聿文:公众的“审计疲劳”从何而来?(新京报 2006-9-13) 曹林:发布真相者永远是公众的福星(新京报 2008-2-27) 新京报:凭什么断言公众的批评是“别有用心”?--观点--人民网 新京报:民警不是“公众人物”(2006-1-5)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叶匡政:“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公众舆论的法庭 叶匡政:“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公众舆论的法庭 郑飞:公民组织与“黑工厂”的博弈(新京报 2007-6-24) 林达:无解之解:美国新的移民法草案(新京报 2007-6-2) 新京报:舆论不应对富人进行道德强制(2006-1-19) 高一飞:法院如何对待“负面舆论炒作”(新京报 2009-5-14) 新京报:一年10万人死于车祸危及公众安全感(2005-11-18) 奚志农:“虎照”是在挑战公众智商-新京报新知周刊 - 新浪BLOG 舆论:深圳新条规防“裸官”外逃作用有限 裸财裸权方可治本 王琳:“12309”网被点瘫的正常与不正常(新京报 200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