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是中国的耻辱 - 黄祖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8:45

希望工程是中国的耻辱

作者:黄祖斌 | 原创 | 2007-01-18 11:10 | 获4票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教育 希望工程 

有不少人看了标题,可能会想:“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希望工程是中国的一个光荣才是。”没有错的,希望工程真的是中国的一大耻辱,更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耻辱。理由如下:

    1、一个有希望的家庭,不一定是重视教育的家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却一定是重视教育的民族。

    拿犹太人来说,犹太人是比较倒霉的。约2000年前的大起义,被罗马人的优势兵力镇压,从此犹太人不得不在世界各地流浪,到处受到排挤,在希特勒时期达到最高峰。可是犹太人并没有象一些民族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反而越来越强大。这和犹太人重视知识,重视教育有关,犹太人有个传统:“把女儿嫁给学者。”而不象一些短视的民族一样把女儿嫁给有钱人,或是嫁给当权者。于是有了象马克思、弗洛依德、巴菲特、索罗斯、格林斯潘、基辛格、爱因斯坦等,无数的智力型伟人,从人数并不多的犹太人中产生了。这是重视教育的必然结果。拿日本来说,明治维新之后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小日本国内民众的素质普遍比较高,所以能在日俄战争中,以10多万的兵力战胜俄罗斯的100万大军。当时就有人说:“这是日本小学教员的功劳。”

    不多举例了,因为熟悉我文章的人知道,我举起例子就没完没了。反正大力发展教育是国家兴旺的必要条件几乎是共识。只要重视教育,再穷的国家,一两代以后就能富强,再富的国家,不重视教育,贫穷是必然结果。象瑙鲁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有些只会挖石油的国家,石油越挖越少,却不大量投入教育,三五十年后,全国大半的人要全世界去讨饭了。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这一天。

    那么中国对教育的财政拨款,是多还是少呢?有个2005年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聚焦两会教育热点话题的报道中提到:“昨天,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今后各地将确保全年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争取2007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4%。 据了解,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2005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2.82,2007年可能实现吗?根据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54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也就是说,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只能升不能跌。可是网上搜索一下,看到“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6年的l6.23%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13.80%”。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33930.28亿元(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4.58%,比上年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那么是中国财政部违法了,还是教育部违法了?总有人违法了吧?既然实际执行情况与法律规定不符。那么,这么多年以来,教育拨款一直不足,有没有人为此承担过责任?也许是有的,不过没听说过。有没有人为此引咎辞职?也许是有的,同样没听说过。伟人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失败或是说没有足够重视的是中国的教育。可是指的主要是拨款不足。2005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2.82。可是据一项国际比较研究,巴西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偏低,1998年仅约3.0%,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中国2005年的水平,还不如1998年世界平均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