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2:32

古诗词中的“唐标铁柱”

黄志忠(云南日报)

“唐标铁柱”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是漾濞古代史中辉煌的篇章。虽然事件距今已近1300年,但是由于影响深远,历代文人墨客在经过漾濞时,都关注这一历史事件。他们或寻幽思古,或探寻遗址,写下了大批诗词文章。

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蜀布和筇竹杖前,起源于四川成都,通向缅甸、印度直至西亚、欧洲的古道蜀身毒道(被史学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在亚洲大陆南端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古道大理至保山段因过博南山又被称为博南道,穿越漾濞县境70多公里,且从今漾濞县城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印度、缅甸到大理再到中原朝拜进贡的使者、东西来往的商人、官吏、军人和文人墨客,被中原王朝流放、发配、贬谪到蛮荒边地的没落政客,都沿南方丝绸之路从漾濞经过。见于记载,比较知名的有唐代征伐洱海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高骈,明代因上书“大礼议疏”顶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保山的杨慎,明代征战陇川的邓子龙,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这些人遗存的诗词中,涉及“唐标铁柱”的很多。其中有3首专门对这一事件进行描述。

“杨门(杨升庵)六学士”之一的明代举人张含,经漾濞赴保山途中,写下3首著名的诗歌。其中一首《兰津渡》:“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真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鱼梁鹊架得未有,绝顶咫尺樊梧桐。”诗人到澜沧江岸古兰津渡(今澜沧江上霁虹桥附近)时想起了发生在这一段路上最为有名的两个历史事件。诗中谈到,根据传说,这条古道是三国蜀汉诸葛亮开辟的,诸葛亮征南中,为云南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事实上,三国以前这条道就已开通了,诸葛亮是否到过大理及大理以西地方尚在争论。另一件大事就是“唐标铁柱”事件。当时还有人在传说唐九征在漾濞败吐蕃立铁柱纪功的故事。古兰津渡也是唐九征千里追击吐蕃军队所经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必经渡口。这是“唐标铁柱”在漾濞的一个佐证。

清末至民初云南著名诗人、书法家赵藩经过漾濞时,写下了《漾濞望点苍山渡黑潓江即景抒怀六首》,其中一首:“吐蕃饮马气无前,节度何曾扼剑川。跷绝铁桥标铁柱,唐臣功让九征先。”黑潓江是漾濞江古名之一。赵藩渡过漾濞江,站在江岸望点苍山,想起一千多年前唐九征在漾濞胜吐蕃立铁柱的往事,仍感慨万端。赵藩是著名书法家,现存大观楼长联就是他的墨迹。他对“唐标铁柱”的遗址所在非常清楚,到漾濞唐标铁柱遗址附近有感而发。

清代诗人韩锡章经漾濞时也作了3首诗。其中《道经漾水求唐九征之铜柱处》:“丁酉之秋经漾水,木屐芒鞋蹈荒址。唐家御史略滇西,铜柱森森插天起;武侯南征铁柱标,伏波铜柱留交趾;六诏峰烟几劫火,御史芳踪知谁是?中溪求之不可得,我来一任山童指:湍溪之南绳桥侧,汉求蒟酱实缘此。古今胜迹烟芜中,凭吊空山偕鹿豕。苍茫独立地天宽,古木寒鸦啼不止。”诗人路过今漾濞县城时,感慨古道沧桑和漾濞历史变迁,想起云南历史上的的四根铁柱:汉代马援征交趾胜利后建的“伏波铁柱”(或马援铁柱);诸葛亮征南中建的“武侯铁柱”(或孔明铁柱、诸葛铁柱);唐九征败吐蕃纪功的“唐标铁柱”;南诏第十一代王世隆所建弥渡南诏铁柱。刚好走到其中之一“唐标铁柱”的遗址所在,便沿漾濞江畔寻找“唐标铁柱”的遗址。在诗中说,李元阳没有找到,而他在当地山童的指引下找到了遗址:“唐标铁柱”的遗址在“湍溪之南绳桥侧”。“湍溪”为今雪山河,“绳桥”的位置据《徐霞客游记》载,为今河西镇下街村古吊桥,这就可以判定,铁柱遗址的位置在漾濞县城附近,雪山河东南方向下街村北部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

摘录自2005年9月8日《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