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 农 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42:31
吉安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稿源: 撰写时间:2008-07-14 【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有效组织形式

——吉安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吉安市委农村工作部

  

  近年来,我市从实际出发,立足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农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场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的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我市迅速积极行动,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其中种植业102家,种植面积84.9万亩;畜牧业54家,养殖规模5295万头(羽);渔业12家,养殖水面11.8万亩;农机9家;其它行业6家。入社社员16118人,入股资金17678万元,联系带动农户13.76万户。综观近几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兴办主体多元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主体来看,形式多种多样。有依托购销大户,利用其在流通渠道方面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如泰和县的三都肉牛养殖合作社,由运销大户康海令发起组建,有会员268人,肉牛饲养量43000头,去年创利46.4万元;有依托农村专业大户、种养大户,联结分散农户,利用其生产、经营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如万安县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由种植大户肖东华创办,有社员23人,种植面积230亩,创利40万元;有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如峡江鑫海鮰鱼专业合作社,由江西鑫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创办,有社员10人,带动农户1100户,户均增收3500元。不管通过哪种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它们的主体都是专业农户。个体的专业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并在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实现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区域分布产业化。从调查情况看,围绕特色产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合作社,依托主导产业组建、做大做强合作社是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农业主导产业20多个特色产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形成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专业性生产经营活动。如永丰县的鸿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吉水县的螺田腾达生姜大蒜产销专业合作社、永新县的蚕桑专业合作社、安福县的油桐产销合作社等都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组建起来的,其产业分布非常明显。这种区域产业化十分有利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有利于促进“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3、合作空间开放化。调查发现,我市近年来组建的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打破农村区域、行业等局限,形成跨县、跨行业的合作社,消除了地方分割和行业、部门垄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吉安县的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其社员分布于本县19个乡镇及泰和县、青原区、吉水县、峡江县等周边县市的10多个乡镇,社员总数160人,联结农户5000余户,种植面积1.7万余亩,农户种一亩葡萄纯收入达7000余元,实现了“一亩葡萄十亩稻”的良好收益。其运作方式集葡萄生产、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包装运销和社员活动等于一身,合作空间更加宽广,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4、服务领域全程化。总体上来看,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从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实现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增值,并形成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等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体系。如吉州区的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从良种、饲料、防疫到销售的全程化服务格局;青原区的新圩炉下农机合作社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机耕机收、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对全村931亩耕地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施肥、喷药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深受合作社社员和其他农户的欢迎。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介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青原区天玉流坊花卉苗木合作社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发动村民以土地合伙入股连片规模经营,经过几年努力,建起了近5000亩的吉安景天花卉苗木基地,发展社员120人,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500户农户,人均年增收500多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分散土地与规模生产的矛盾,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市紧紧围绕生猪、肉牛、水产、蔬菜、金桔、葡萄、茶叶等优势产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培植壮大“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如遂川县依托当地的金桔优势产业,通过建立金桔合作社,带动了9个乡镇,15万农民发展金桔产业,2007年金桔产量2800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74.7%;永丰县龙岗畲族乡川泉油茶专业合作社以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社员87户,基地1.3万亩,形成了“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吉水八都富民养鸭合作社与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西煌上煌有限公司建立经销关系,带动了103户养鸭户,2007年饲养量达900万羽,加工板鸭3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加220万羽和100万只。合作社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的弊端,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万安四海水产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赣乐”牌商标,发展社员120人,养殖水面5.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万安水产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生产技术标准20多个,先后荣获12个无公害产品、7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原产地标识认证,注册商标20件,3个产品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保护农民的自身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较好地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无缝衔接。新干县桃溪乡农民在成立香菇合作社之前,都是单家独户采取不同技术模式生产、保鲜、闯市场,这样不仅生产、销售等环节成本很大,而且由于生产技术标准不统一,一直卖不出一个好价钱。2007年新干县永安香菇合作社成立后,坚持“四个统一”:统一香菇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统一供应香菇原材料,统一冷藏保鲜,统一对外进行销售,每斤香菇价格比上年增加0.2元以上。去年香菇销售收入达2030万元,利润总额1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48%,年终分配盈余160多万元。合作社的建立既保护了农民的自身利益,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如泰和县井冈红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30人,辐射带动农户2150户,连片大规模种植井冈红蜜桔8000余亩,去年销售“杨小26”鲜果410余万斤,销售额520余万元,盈利二次返还社员3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5100元,高出全县平均数的23%。调查显示,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15.6亿元,实现利润12689万元,有61家合作社实行了盈余返还,二次利润分配6756.87万元,社员收入高出非社员8767元,人均纯收入一般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0%左右。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贯彻省农业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农字[2007]49号文)精神,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宣传培训为基础、以典型示范为突破、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合作覆盖面,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力争到2010年,特色产业突出的乡村基本上“村村建社”、生产经营大户基本上“户户入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本上“企企联社”,入社的农户占全市从事相关产业农户总数的60%以上,带动农户80%以上,8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通过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收入有明显提高。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典型示范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水平;着力实施“百社示范”行动,大力推进102个列入省“双千”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全市每年重点抓好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培植示范样板,形成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功能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农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