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耕:从张铭清在台湾挨打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15:09
10月21日张铭清在台湾挨打之后,媒体一片谴责之声,大陆官方更是恼羞成怒,威逼台湾方面要公开道歉,严惩凶手云云。那些一贯鼓吹武力解放台湾的人士,更是趁机借助互联网进行战争动员。面对媒体一边倒的局面,我当然不能出来为张铭清被打叫好。打人永远是不对的,包括中国古代官府里那些职业打手根据官员命令“合法”打人的行为在内,都是应该严厉谴责的。难道对张铭清被打事件,人们除了愤怒、谴责、声讨,就无话可说了吗?相信每个知道“打张事件”的大陆民众,都会在心里对张氏被打问个为什么。
那么,张铭清在台为什么被打?“打张事件”发生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
事件已经过去两天,张氏也已黯然离台返京,提前结束行程。相信亲历被打事件的张氏本人,对事件的体会一定不会像中共媒体舆论所表达的那么简单。是的,现在是时候来反思挨打事件背后的东西了。
大陆民众通过中共媒体所得到的资讯,仅限于台湾人不知好歹、粗野无礼。中共媒体刻意强调张氏的学者身份,以突出台湾民众行为的不可饶恕。但透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的资讯,就会发现,台湾民众之所以不欢迎张氏访台,是因为张氏在台湾公开宣称“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这种言论当然不是单纯的学者观点了,这是真正的官方立场宣示,也是中共的一贯立场。张氏也不只是学术交流,实际上担任着“赴台宣御”的任务。在北京隔岸宣称这种观点和在台湾面对民众近距离宣称这种观点,相信台湾民众的感受迥然不同。你在河对岸喊打喊杀是一回事,跑到人家厅堂里喊打喊杀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张氏正是中共海协会副会长,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指出海协会是一个穿着民间外衣的官方机构。而事发后中共刻意强调张氏学者身份,就是一个心虚的掩饰动作,一个绝妙的拉扯自己衣襟的动作。
事发前,无论中共对张氏访台的报道,还是台湾方面对张氏访台的接待安排,强调的都是副会长身份,只是事发后中共为了“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才改口强调张为学者。事实上率领民众向张氏表达抗议、要求中共对毒奶粉事件给台湾民众造成的伤害进行道歉的台南市议员,也的确是把张认作中共官员。有意思的是,根据中共媒体报道,张氏被打之后,请来按摩治疗的医师,也把张氏称作“张高干”,而张氏还和蔼的回答“我没有那么高”。从另一个方面看,大陆访台人员每年以数十万计,其中有官有学,官员也好,学者也好,在台湾都未遭打,甚至连文明的抗议都很少听说。就连本月早些时候,率领中共出版团队到台湾进行出版交流活动的中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更早时来台湾考察旅游的中共旅游局长等真正的高干,都未有民众抗议,更未遭遇拳脚。上述事实表明,张氏访台时若不以官方身份公开宣称“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扮演宣御使角色,可能就不会发生本月21日的“打张事件”。
中共官员在台湾被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通过这件事,让大陆民众清楚的知道,台湾不欢迎中共。不管中共在大陆如何威风,不管中共在大陆营造出多少海峡两岸的“和谐局面”,不管中共如何宣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把台独的责任归咎于一小撮台独分子,借以掩盖大陆坚持专制导致台湾民众不愿实现统一的事实真相。但这次“打张事件”,给中共多年精心营造的假象当头一棒。相信在这次“打张事件”过后,大陆民众在从最初的愤怒中平静下来后,一定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当大陆当局十分肉麻的把送台熊猫取名“团团”、“圆圆”时,就有人在网上反讽,台湾也可以回赠大陆两只台湾小鸟,一个取名叫“民主”,一个取名叫“自由”,看大陆中共是否会坦然接受。网络上的反讽,清楚表明,台湾缺少的不是团团和圆圆,而大陆缺少的是民主和自由。
当然,在我看来,这次张氏在台湾宣称“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时,其实民众不应回敬以拳脚,而应该用“坚持专制就是逼我独立”来回应。由此来看,张氏只是一个替人挨打的可悲角色。台湾民众愤怒的拳脚,本来是对着既不推进民主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又对眼见民主无望而被迫选择独立的台湾威胁以战争的中共的,但不经意间落在了他的身上。张本来是一个知识分子,本应保持独立,显示知识分子的应有气节,但卖身投靠,为官方驱使奔走,这次终于在台湾吃点苦头,也不算是冤枉。我的老家有一句民谚:“挨打要记锤窝子”,意思是不能好了伤疤就忘疼。张铭清这次在台湾的遭遇,应该提醒每个知识分子,以张为鉴,要坚持独立身份,不要投靠权力,为权力驱使奔走。
话题回到打人上。打人当然是不对的。张是否是首位在台湾被打的大陆人,我不得而知,但大陆人在台湾遭到比殴打更严重暴力对待的案例已有不少。如几年前蛇头遇到警察巡逻时,把多名计划赴台卖淫的女子推入大海淹死的案例,政治流亡者在台湾被长期野蛮关押的案例,大陆配偶遭到台湾丈夫暴力对待的案例等等。这些暴力事件发生时,人们听不到官方声嘶力竭要求公开道歉、严惩凶手的声明;就是在大陆,每年又有多少无辜民众遭到暴力殴打,如传说杨佳去年10月在上海被打,上访民众遭到殴打,就是像张铭清一样的学者,也有不少曾遭暴力对待。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人们未曾见到官方公开表示愤慨,也未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要求严惩凶手。这次官方对“打张事件”异乎寻常的反应,的确令人纳闷,难道就是因为张并非真正的学者?
不管张是什么身份,总之他在台湾的挨打经历,对计划于11月3日访台的更高官员陈云林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这就是中共官员到台湾后,不能自我膨胀,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放下架子,友善待人,从内心把台湾民众当作自己人看待,摈弃“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的粗暴逻辑,倾听台湾人民的心声,反思自己的专制,虚心学习台湾民主。为此,两岸之间的隔阂才能早日消除,统一才有希望。
20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