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打不死的韩寒,解不散的作协(东方早报 2008-1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4:57
早报自由谈 |
打不死的韩寒,解不散的作协
2008-10-7 2:55:50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杨涛
前不久,关于韩寒与作家谈歌的话题在网上形成了一阵口水战。其源于韩寒曾戏说:“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中国作协。”而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则认为这是扯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也可以说,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大家都瞎说,没意思。”不过,很多评论家却根据谈歌的话断章取义,大加讨伐,有诸如《要“秒杀”韩寒的作协主席很可怕》、《作协主席们没必要太起急》、《打死韩寒算什么本事?》、《就算“打死韩寒”也要“解散作协”》等等评论出现。
人家明明只是用这种话表示事情不可能发生,评论家却由此认为,作协的代表谈歌真要对韩寒动手,这就有些南辕北辙了。不过,我并不想由此指责评论家的不是,其实,要论起真来,尽管这次谈歌并不是说真要从肉体上“打死韩寒”,但作协里面的人对韩寒看不顺眼已是由来已久了。这些年来,对于谈歌们来说,韩寒的“大逆不道”的观点也真是太多了,比如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这些在圈外人看来不过是一家之言的观点,在作协的某些人看来却可能是严重罪行,因为对“大师”的批评完全动摇了作协的根基;再比如与白烨的论战,炮轰诗坛等等。此次,韩寒称“如果我当作协主席,下一秒就解散中国作协”,不过是新添一个罪证而已,因此,以我“小人之心”揣测,谈歌并不是要从肉体上“打死韩寒”,但作协的谈歌们未必不想从精神上“打死韩寒”。
换在几十年前,作协要从精神上“打死韩寒”真是易如反掌,作家别无他技,唯有文字糊口,如果作品出版不了,那么不但思想无法传播,更兼生活难以维续。那时的作协基本上就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打死韩寒”就不会只是一句口号。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社会利益分化的三十年,是思想多元化的三十年,也是出版更加自由和开放的三十年,不再满足于一元化的文学作品的读者,希望有适应自己的阅读,出版商就会顺应这种市场需求来运作各种不再整齐一律的“作协作品”的出版。于是,韩寒们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打死韩寒”就开始成为一种作协的谈歌们难以逾越的高峰:首先,多元化的市场,让韩寒们的观点有了拥趸,他的观点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其次,他的书籍能得到自由出版,他不必仰赖于作协。所以,韩寒的离经叛道的观点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但他却毫发未损,他的发言完毕,照样去玩赛车,留下作协的谈歌们干瞪眼。
今年5月,我在参加一次评论作者会议时,与会的一些学者们在赞扬韩寒的自由精神同时,也感叹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韩寒,一种能相对独立写作的环境造就了韩寒。换一句话说,没有今天的时代,韩寒可能还是桀骜不驯的韩寒,但不会是公共人物意义上的韩寒,不会是通过公共平台发声的韩寒。当然,即使韩寒真当上了作协主席,他也不可能做到“解散中国作协”。
我们生活在一个作家需要作协这个“精神导师”,同时却不时冒出韩寒这样的“坏小子”的时代,这是一种双轨并行的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韩寒“打不死”、作协“解不散”的时代。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我们的社会会朝着文明法治,朝着思想更解放继续阔步前行。(作者系江西检察官)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120791.shtml
杨涛:打不死的韩寒,解不散的作协(东方早报 2008-10-7) 东方企业家:“打不死的”郭台铭 打不死的吉人相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张鸣:韩寒的无欲则刚(东方早报 2010-4-7) 打不死的三聚氰胺 外国摄影记者眼中的平壤(东方早报 2008-2-27) 邱兵:给埃蒙斯的口信(东方早报 2008-8-18) 工会主席的任职条件(东方早报 2008-8-22) 夏佑至:律师的抵抗(东方早报 2010-1-10) 杨涛:如此律协选举是社会的不幸(东方早报 2008-6-25) 杨涛:下载淫秽视频被罚与公民自由的边界(东方早报 2008-9-20) 杨涛:维权律师的“丧钟”为谁而鸣(东方早报 2008-9-26) 杨涛: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案我们的刑事诉讼进步在哪里?(东方早报 2010-5-10) 沈彻:香港的“一把手”将如何接受监督(东方早报 2008-7-7) 长平:成都豪华办公楼的“新仇旧恨”(东方早报 2008-7-20) 杨耕身:网络新流行语里的世道人心(东方早报 2008-7-4) 羽戈:含泪劝告私藏黄片的公民(东方早报 2008-10-13) 乐若鱼:声称性自由的巡警在保护谁(东方早报 2008-10-13) 郭宇宽:解决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东方早报 2008-10-15) 冰启:比起学术造假,大学丑闻观才是真正的丑闻(东方早报 2008-10-17) 陈一舟:官员出国考察不归的流言与失语(东方早报 2008-10-22) 冰启:当“领导找我了”成为教授的荣幸(东方早报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