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京:“肾结石婴儿”事件重创中国奶农(《财经网》 2008-9-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5:35
“肾结石婴儿”事件重创中国奶农
《财经》实习记者 刘京京    [09-22 14:19]     共有0条点评

奶农普遍“有奶无处卖”“卖不出”,如果此种状况不改变,奶农“杀牛”弃养势不可免,原料奶市场危在旦夕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刘京京】“肾结石婴儿”事件发生后,“问题奶粉”的主要制造商——三鹿集团已全面停产,蒙牛、伊利等国内奶制品企业的部分产品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作为结果,国内奶制品企业纷纷减少或停止收购鲜奶,这使中国奶农面临“有奶无处卖”“卖不出”的困境。作为奶业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如果此种状况不改变,奶农“杀牛”弃养势不可免,原料奶市场危在旦夕。
奶农“倒奶”普遍
自“肾结石婴儿”曝光后,中国奶制品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由于公众减少或停止消费,奶制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为降低,收购原料奶越多就赔钱越多。由于奶制品企业减少或停止收购,中国奶牛养殖户发现,鲜奶很难卖得出去,即使能卖出去,价格也低至每斤两毛钱,比纯净水还便宜数倍。这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9月19日指出,在重灾区——三鹿集团所在地河北省,奶农每天都在倒奶。据初步统计,从9月14日至9月16日,短短三天内,河北全省就损失生鲜奶5936吨,过去平均3000 元/吨的鲜牛奶,除了少量以200元/吨的价格贱卖,绝大多数牛奶都被奶农忍痛无奈地倒掉,而且这种局面还在“发展蔓延”,有愈演愈烈之势。
9月20日,《财经》记者来到河北省鹿泉开发区南新城村的奶牛养殖小区。在这个养殖小区的挤奶厅,已经少了往日的繁忙。一个吴姓奶农提着两桶鲜奶,正满脸无奈地从走出挤奶厅。她告诉记者,这两桶鲜奶要拿回去给邻居喂猪,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不如送给邻居,还能落个人情”。
正是这个挤奶厅,其经营者马某自2007年11月后就多次在收购来的鲜奶中掺加三聚氰胺,然后卖给三鹿集团。目前此人已被河北省警方逮捕。但由于三鹿集团全面停产,不再收购鲜奶。9月12日前后,奶农们接到通知称,应给奶牛“减产”。这位吴姓村民家里养了十多头奶牛,本来每天可产500多斤奶,现在靠少喂饲料,降至每天300多斤奶,但依然卖不出去。“如果实在没人要,就只能倒了。”这位吴姓奶农告诉《财经》记者。
据记者了解,这个养殖小区中,共有17户奶农,400多头奶牛,日产鲜奶约3吨。三鹿“出事”后,奶农每天至少有1.8吨鲜奶失去了销路。而由于周边的挤奶厅也停止收奶,一些奶农只能把奶倒掉或者喂猪。除了鲜奶卖不出去,对奶农而言,还必须赔上每天的饲料钱。由于奶牛很“娇气”,每天必须挤三次奶。如果停止挤奶,牛的乳房就会发炎,奶牛就“废”了,因此,奶农明知挤出来也卖不掉,也只能按时挤奶。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并不是个别地区的问题,而在全国各地都相当普遍。这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农业部官员警告,如果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中国2006年从“倒奶”到“杀牛”的悲剧极有可能重演,而如果奶农失去养殖积极性,中国近年来正在成长的奶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同时影响中国上千万奶农的生计。
奶农“入不敷出”
近年来,由于粮价和饲料上涨,原料奶价格偏低,中国奶农的日子并不好过,获利甚少。而突如其来的“肾结石婴儿”事件,更使奶农的处境“雪上加霜”。
河北一位孙姓奶农给《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此人养有30多头奶牛,除了幼牛和等待配种的牛,能产奶的大约有13头,每天可产500多斤奶。三鹿“出事”前,当地挤奶厅的收购价是每斤1.05元,每天毛收入约为600元。但是,这30多头奶牛每天的饲料、草料,就要花费五六百元。这还不包括奶农的人工费和用机器铡草的费用。
近年来,饲料涨价异常迅猛。据《财经》记者了解,奶牛的饲料中,玉米要占60%。2007年,玉米每斤0.70元,目前已涨到0.83元;而在饲料中占15%的棉饼,由2007年的每斤0.70元涨到目前的每斤1.30元;奶牛饲料中占10%的豆类,由过去每斤1.25元涨到了2.50元,涨价近一倍。
但是,与饲料涨价不同,鲜奶的收购价并未随之“水涨船高”。据奶农介绍,这两年间,当地挤奶厅的收购价最高曾达到每斤1.50元。但2008年3月以来,鲜奶的收购价一直徘徊在每斤1.05元。虽然8月的收购价曾涨到每斤1.15元,但奶农继续涨价的希望,随着三鹿和诸多奶制品企业的“出事”,一切化为泡影。据上述吴姓奶农介绍,她从2000年养奶牛,至今尚负债十多万元。即使把奶牛全卖了,也难以支付成本。
据业内专家分析,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环节的投入约占75%,加工占15%,流通约占10%。但从利润分配看,正好反过来,奶农、加工者、流通商的利润分配是1:3.5:5.5。正是由于目前奶农投入和产出的巨大悬殊,因此,只要奶业一出问题,首先波及的就是奶农。自2002年以来,中国就不断发生奶农倒奶事件,正是鲜明的写照。
农业专家指出,奶农倒奶,其损失并不限于奶农。如果鲜奶长期销路受阻,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奶农很可能会“卖牛”“杀牛”。这不仅严重影响农民的的养殖积极性,减少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奶业上游的饲料加工和下游的乳品加工,都会“元气大伤”,最后必将影响整个奶制品的供应。如果相关方面对此重视不够、应对不力,中国奶业甚至将“倒退”很多年。
面对上述局面,9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协调”原料奶价格,要求“规范原料奶收购价格秩序,防止原料奶价格大起大落”。首先,综合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并“由奶业协会定期公布,作为原料奶交易参考”。其次要“规范原料奶交易行为”,由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会同省工商部门制定统一规范的原料奶收购合同,明确原料奶交易的数量、质量要求、价格、计价标准和违约责任。
9月21日,农业部再次表示,中国政府将出台“救助奶农补贴办法”,各地政府也应“研究制定扶持企业增加生鲜奶收购数量的补贴政策”,重点解决因部分企业停产减产给奶农造成的销售困难。但上述这些政策能否解决奶业的深层体制问题,能否有效救助奶农,依然面临考验。■
《财经网》既往相关报道:
专题:肾结石婴儿事件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9-22/110014671.html
刘京京:“肾结石婴儿”事件重创中国奶农(《财经网》 2008-9-22) “肾结石婴儿”事件扩大 卫生部紧急查处(《财经网》 2008-9-11) 全国多地同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财经网》 2008-9-11) 甘肃上报婴儿肾结石病例59例(《财经网》 2008-9-11) “肾结石婴儿”祸起三聚氰胺(《财经网》 2008-9-12) 徐凯:志愿律师团为“肾结石婴儿”索赔“支招”(《财经网》 2008-9-13) 陶短房:追问“肾结石婴儿”事件(新京报 2008-9-13) 陈冰: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彻查(新京报 2008-9-13) 卫生部将严肃查处“肾结石婴儿”事件相关责任人 震撼中国·经济篇:交通:“生命线”重创之后(《财经》 2008-5-26) 李虎军:世卫组织详评中国“毒奶粉事件”(《财经网》 2008-9-26) 甘肃卫生厅调查14名婴儿同患结石病(《财经网》 2008-9-10) 国务院调查组认定三鹿奶粉事件迟报责任(《财经网》 2008-9-22) 央视报道69批次婴儿奶粉含三聚氰胺(含名单)(《财经网》 2008-9-16) 央视报道69批次婴儿奶粉含三聚氰胺(含名单)(《财经网》 2008-9-16) “肾结石婴儿”祸起三聚氰胺 王晓林:广东首位“结石婴儿”起诉三鹿(《财经网》 2008-10-8) 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婴儿|肾结石|奶粉-兰州晨报 “《财经》事件”凸显中国媒体尴尬生态 “《财经》事件”凸显中国媒体尴尬生态 刘京京:江西“博雅”药品致死事件调解争议(《财经网》 2008-11-4) 王欢:“毒奶粉事件”堪比当年纽约泔水奶丑闻(《财经网》 2008-10-8) 美国游客遇袭事件追击(《财经网》 2008-8-9) 王欢:三鹿奶粉事件震动外界(《财经网》 20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