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彻查(新京报 2008-9-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1:13
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彻查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9-12 1:55:46 · 来源: 新京报

■ 第三只眼
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除了惩处可能存在的违法者,还应当环环问责,层层追究,给食品卫生产品的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补一堂质量课,并给公众一个交代。
在所有经济罪恶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是漠视生命。在2004年出现安徽阜阳百余名儿童因吃了劣质奶粉成了“大头娃娃”、多位儿童丧命的事件后,现在甘肃省又出现了14位不满一岁的婴儿集体患“肾结石”的悲剧,罪魁祸首还是奶粉。卫生部的初步调查显示,给婴儿带来灾难的是三鹿牌奶粉,“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的三鹿牌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石家庄三鹿公司昨晚也发布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并决定立即对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据9月11日新华社电)
在科技水平已经很高的现代社会。无论是食物成分检测技术,还是食品卫生检查技术,都可以比较轻松地鉴别出其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而且,对所有事关生命的食品药品等进行科学鉴定,保证制造、包装和运输的卫生,从而确保生命安全,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常理了。像奶粉这样的简单产品夺去婴儿的生命,恐怕不能仅仅用“管理不严”、“不懂得后果”来卸责。
之所以这样说,还在于有前车之鉴。就说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人命出了,犯罪分子抓了,监管部门的责也问了,血的教训都有了,按说不该在四年后出现类似的悲剧,而且还发生在具有很高声誉的现代化的品牌厂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在发达国家,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是经济生活中监管最严格的领域。相关的企业在获准生产前,要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核和评估,达不到卫生和安全标准的根本“入不了行”,不可能有“改善了再申报”的机会。当产品开始生产进入市场后,政府监管部门不仅要求企业定期报送检测质量,还经常“突然袭击”,检查生产环境及原料来源、成品品质,看各类成分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对于那些有质量问题的企业,会下令立刻停产,并通过媒体向大众宣布不要使用其产品,给予严厉的罚款。这种严厉的监管措施,让食品类企业根本不敢怀着侥幸心理去冒险,因为稍有疏忽可能会被永久踢出市场。政府监管人员同样不敢怠慢,因为出现伤害人或死人的事件,公众会认为有关官员不称职,所以政府官员也不敢松懈。
据报道,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已经采用了紧急行动,调查事故原因,加强了对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督检查,同时,卫生部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已将事件有关情况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通报”,这是对民众健康负责任的态度。
卫生部还表示,“有关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发布”。的确,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除了惩处可能存在的违法者,还应当环环问责,层层追究,给食品卫生产品的生产者、监管者、销售者补一堂质量课,并给公众一个交代。
□陈冰(广东 媒体从业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9-12/008@015546.htm
陈冰: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彻查(新京报 2008-9-13) 陶短房:追问“肾结石婴儿”事件(新京报 2008-9-13) “肾结石婴儿”事件扩大 卫生部紧急查处(《财经网》 2008-9-11) 刘京京:“肾结石婴儿”事件重创中国奶农(《财经网》 2008-9-22) 徐凯:志愿律师团为“肾结石婴儿”索赔“支招”(《财经网》 2008-9-13) 卫生部将严肃查处“肾结石婴儿”事件相关责任人 樊夫:结石奶粉事件:以人为本必然要求信息透明(新京报 2008-9-13) “小岗村伪造门事件”流毒深远必须彻查! “小岗村伪造门事件”流毒深远必须彻查! 全国多地同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财经网》 2008-9-11) 甘肃上报婴儿肾结石病例59例(《财经网》 2008-9-11) “肾结石婴儿”祸起三聚氰胺(《财经网》 2008-9-12) 奶农受三鹿事件影响忍痛倒奶(新京报 2008-9-20) 社论:奶粉事件:是“危机”,也是“契机”(新京报 2008-9-23) 必须彻查“少年集中营” 新京报:卫生部将彻查天价医药费案(2005-12-4) 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沈睿:权力腐败(新京报 2008-9-13) 社论:保护公民隐私 必须“监控”监控者(新京报 2008-1-17) 张经:个体户必须成为协会会员?(新京报 2008-7-15) 毕舸:“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2008-2-6) 社论:“虎照事件”完全可以进入“问责”程序(新京报 2008-2-22) 两起老虎事件,两种政府信誉(新京报 2008-3-26) 石嘉:家乐福事件:惩罚别人不能伤害自己(新京报 200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