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古都大同历史文化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6:49

聚焦古都大同历史文化热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大同晚报记者水复报道地处雁门关北部的古都大同,进入晚秋已经有了明显的寒意,人们心中却涌动阵阵暖流——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热,正在这座中国大古都澎湃。

 

                              名城风范带动历史文化热

      

东城墙游人如织


美丽的东城墙及护城河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庆黄金周的7天时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38.7万人次,同比增长33.62%。值得一提的是,多少年来对本土旅游缺乏兴趣的大同市民,好多人家男女老少一齐出动,一拨又一拨涌向“家门口”的景点景区,90余万人次的观光者,占到游客总数的65%以上。其中,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善化寺的接待人数,同比分别增长3.5倍、1.7倍、5.8倍,东城墙游客总数接近10万人次。毫不夸张地说,大同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关注,从未有过如此的激情。
      

                            
    从2009年12月16日开馆的大同城乡规划展览馆,成为市民和游客关注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哪些具体内容?自己家的房子古时候是什么场所?近期的古城保护和道路改造拆迁是否会涉及到自己?计划迁居的新住区将会在城市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人们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据保守统计,目前该馆接待的市民和游客人数,已突破40万人次。
                                  
    与市民本土旅游同样热度猛增的是,大批活跃在文坛和艺坛的大同作家与艺术家,对家乡题材的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部又一部力作赢得各界强烈共鸣。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开凿为背景,精彩展现北魏鲜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从对立走向和谐的原创音乐歌舞剧《云·冈》,2009年在北京和太原获得巨大成功;今年,集合大同文学、舞蹈、民俗、音乐精英打造的大型民俗歌舞系列剧《想亲亲》隆重上演;反映古都大同建国以来沧桑巨变,由大同人编创导演、投资拍摄、担纲演出并使用大同方言的纯本土电影《塞外有家》,9月23日首映以来好评如潮;知名作家曹杰倾多年心力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北魏冯太后》,向世人介绍了一位1500余年前的改革家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市文联主席聂还贵的长篇学术散文《中国,有一个古都叫大同》,近期在《大同日报》连载,并将于年底由中华书局出版。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来光顾大同考察采风的国内名流屡屡不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后六度莅临大同,为大同的古城保护和中国雕塑之都的打造,做出大量艰苦的努力。同样多次来同的,还有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为山,他不仅精心指导全市宫观寺庙建设,还主持创作了文庙、关帝庙“文武二圣”的主像和云冈石窟昙曜雕像,为古城大同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与此同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来了,艺术大师韩美林来了,美术史论家和鉴赏家金维诺来了,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丁明夷来了,全国知名学者余秋雨、于丹来了……拥有2000余年建城史、贵为京师和陪都400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成了全国专家学者的聚焦点。

 

                              城市巨变催生历史文化热

 

    关于大同近年来少有的历史文化热,有关人士总结了三大原因:
                                  
    一是“一轴双城”的城建理念,赋予了古城强大的生命力。建国以来,由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就在古都范围内和城市周边展开,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顾此失彼,互为矛盾。一度时期,一片片饱含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摧毁,众多国保、省保级文化遗存,沦为“文化孤岛”和“文物碎片”。
    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借鉴郑振铎、梁思成先生“避开文化遗产建设新城区以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提出并实施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城市发展战略。如今,全长1800米的东城墙已经雄姿重现;占地60万平方米的云冈大景区,让中外游客尽情领略北魏皇家寺院的恢弘景象;恒山大景区建设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使之重新找回中华北岳的雄奇与自信;以“五寺一宫”为核心的宫观寺庙修复,让古都的历史风貌得以精美展露;近百条新建拓建道路的竣工投用,让御东新区和大同古城畅行无阻。中国古都学会的专家认为:大同的创造性做法,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堪称城市建设的“大同模式”。
                                  
    二是文化生活环境的改善,赋予市民莫大的自信心。过去好多外地人评价大同“有历史没文化”,可是,曾经面对支离破碎的古迹遗存和长期落后的文化设施,有心为故乡做些辩解的人们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又缺少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近几年,大同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将长期隐迹于寺庙和企业办公楼的图书馆、博物馆迁到当时的地标性建筑“红旗商场”外,随后展开的道路拓宽改造和旅游景点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也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的渗透。从清远街、武定街等一大批古街名的恢复,到沿街100多个景观游园的建设,从云冈石窟配套北魏文化陈列馆和演艺中心,到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华严寺广场,原来更多地考虑历史古迹保护的旅游景点,普遍增加了面向普通群众的文化艺术宣传与辐射功能。
                                  
    大同图书馆仿照央视的《百家讲坛》,推出本地专家学者主讲的《平城讲坛》,内容涉及国学、历史、文化艺术各领域,至今已举办150余期,听众数以万计。用馆长管学功和市古建所所长白志宇的话讲:“现在的大同,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味和书卷气”。
                                  
     三是城市发展的突飞猛进,赋予了创作者神圣的使命感。市文联主席聂还贵认为:2008年到现在,是大同的作家艺术家创作最多、成果最丰硕的几年。给了大家高昂激情的,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外,更为突出的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巨变。当一座城市每天都在你的脚下如凤凰涅■般脱胎换骨时,无论你是文学创作者还是艺术工作者,都没有理由保持沉默。
                                  
    《塞外有家》编剧胡传阁和制片人李立芬介绍说,该片拍摄过程中,好多历史街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恢复性拆迁。好多时候,一些老房子刚刚拍完镜头,施工队伍马上就实施拆除。那种一日三变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发自心底的震撼。

                              历史文化热舒张古城之未来

                                  
    一座城市少有的历史文化热,如何继续保持热度并使之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常态?对此,大同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举措。首先从古城保护来讲,继东城墙和以“五寺一宫”为核心的文物古迹十大经典工程先后恢复后,更加雄伟的南城墙正在加快修复,北魏名堂遗址公园、明朝代王府、大同古代民居等知名景区,也加快了修复步伐。
                                  
    与此同时,御东新城的建设,更是充分注重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纳入迁址计划的“三大馆”到计划新建的大剧院,从横跨御河的4座大桥到每一个造型别具的公共场馆,都倾注了国内外设计大师的灵感与心血。
                                  
    对于“一轴双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市长耿彦波不只一次这样诠释:把传统的记忆放在古城,把现代的记忆放在新区,一古一新就会产生强烈对比,继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强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魅力,这种魅力震撼你的灵魂,给你带来深刻的思考和绚丽的想象。
                                  
    可以预见:在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指引下,刚刚荣获“中国雕塑之都”殊荣并跻身“中国大古都”行列的大同,必将以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持久的文化魅力,不断赢得世人关注,大同的历史文化热,一定会持续发展并热力不减。

 

聚焦古都大同历史文化热 古都大同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样板(11P)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大同赋》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中国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文化 大同冲刺“中国大古都”(图) 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 谈谈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地位 中国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 专家建议:确立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历史地位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五:古都大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10P) 全面认识大同古都文化价值与意义,深入推进大同古都文化研究与古城保护工作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四:与南京比肩而立的古都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三:大同中原王朝国力消长寒暑表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一--民族融合的大平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五--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四--改革创新的大舞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之六--三朝文物的聚宝盆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盘点之七--平城遗址的所在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八--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熔炉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一?旧城改造需要慎思慎行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