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7:37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
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2010-11-2


新(远处的高楼,在城外)旧(城墙里面是古城)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大同日报记者水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好多地方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一直在矛盾中徘徊。为了保护,大同曾划定保护范围;为了发展,还划定了建控地带。殊不知,正是建控地带,使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被肢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气场被击碎。
                
    为此,大家一直试图找到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但无情的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在一个区区几平方公里的古城区,保护与发展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
                
    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就提出北京古城保护的“梁陈方案”,即保护古城,另辟新区,把保护放在古城,把发展放在新区。可惜历史的误会让“梁陈方案”与古老的北京擦肩而过,给民族文化保护留下沉重的历史遗憾。
                
    2008年初,大同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正是梁思成先生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实践。可以这样讲,大同是中国目前唯一真正意义上按照“梁陈方案”保护古城的城市。
                
    有人说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每个时代都应当在城市发展中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因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可以有现代建筑的足迹。这种貌似正确的理论,往往把人引入歧途。
                
    传统建筑是农耕文明的样本,农耕文明是一个逐步消失的文明,与其伴生几千年的传统建筑已经走向终结,建筑遗存就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拥有的,别人永远不会有,这正是城市价值的独特体现。现代建筑是工业文明的结晶,别人拥有的,我们将来也会有。
                
    古城的空间很小,实在没有必要和老祖宗较劲,在狭小的古城塞进今天的记忆。大同在这方面成功的尝试,让古城成为纯粹的古城,新区成为纯粹的新区,古代和现代形成强烈的视觉对冲和文化魅力,震撼人的灵魂,带来深刻的思考和绚丽的想象。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一--旧城改造需要慎思慎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8jw.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二--整体保护方能避免文脉割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v0.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gl9.html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四--尊重历史就要修旧如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glw.html

大同:实至名归的大古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wz.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盘点之七--平城遗址的所在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5s0.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之六--三朝文物的聚宝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5iq.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五--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4m8.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四--改革创新的大舞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4mp.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三--都城建设的里程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d1.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c5.html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一--民族融合的大平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dn.html

不断刷新完善的中国大古都标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vk.html

各具特色的8位大古都兄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vv.html

不断被认识并认可的中国大古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r8.html 

云冈石窟导游词(52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vt.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三--新旧分开才能两全其美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五--观念更新才能产业创新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二--整体保护方能避免文脉割裂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四--尊重历史就要修旧如旧(7P) “大同模式”给全国名城古都保护的启示之一?旧城改造需要慎思慎行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三:大同中原王朝国力消长寒暑表 积极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样板(11P)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之六--三朝文物的聚宝盆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五:古都大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10P)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四:与南京比肩而立的古都 古都大同 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 谈谈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地位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二——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五--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四--改革创新的大舞台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的“家底”之八--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熔炉 大同成功入列大古都家底盘点之七--平城遗址的所在地 专家学者眼中的古都大同之二:平城时代民族文化大融合 全面认识大同古都文化价值与意义,深入推进大同古都文化研究与古城保护工作 新旧幻化看大同 专家建议:确立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