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江民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2:13
国内杀毒先锋王江民先生仙逝,转发下面文章,以示记念。
*** 知识英雄-王江民传奇 ***2010-04-05 编者按:来自自江民科技的消息称,该公司创始人王江民近日因病去世,享年59岁,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反病毒事业的知名专家与老前辈,现摘录来自刘韧在知识英雄系列中采访其的一篇文章。
  王江民,著名的反病毒专家、国家高级工程师、中国残联理事、山东省烟台市政协委员、山东省肢残人协会副理事长,荣获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有着20多项技术成果和专利,在信息安全领域更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专家。钟情于残疾人事业,先后向国家残联个人无偿捐资百万元。
  1951年出生于上海。三岁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而腿部残疾,人生赋予他的似乎是一条不可能成功的路。初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山东烟台的王江民从一名街道工厂的学徒工干起,刻苦自学,成长为拥有各种创造发明20多项的机械和光电类专家。1979年,因为在激光产品方面获得多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王江民被评选为全国首批105个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之一。 1985年,他获得“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1991年,他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1989年,王江民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不出几年,他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 1996年的一天,王江民打了一辆黄色的“面的”来到中关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2003年,王江民靠着他的杀毒软件,挤身“中国IT富豪榜50强”。成为新世纪“知识英雄”的典范。
  “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80%以上。”,这些事实已经让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力,在业内被尊称为老师的王江民,凭借坚持而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这也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所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尽管现在KV系列产品中早已没有了一行他的代码,而且在市场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但毋庸置疑,KV系列让众多的程序员知道了王江民,而他身残志坚的毅力和品质也让很多程序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中得到鼓舞。
  王江民,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著名的反病毒专家、国家高级工程师、中国残联理事、山东省烟台市政协委员、山东省肢残人协会副理事长,荣获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有着20多项技术成果和专利,在信息安全领域更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专家。钟情于残疾人事业,先后向国家残联个人无偿捐资百万元。
  其开创的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业内技术和资金实力最雄厚,公司拥有中关村地标建筑五星级写字楼近7000平米产权,是中国最大、开发环境最好的反病毒基地。
  KV江民杀毒王,2001年产品出品日本,2003年销量直逼日本杀毒市场前三强,是国内首家以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海外市场的软件厂商。
  公司技术力量在业内名列前茅,1996年和1998年在对付宏病毒和CIH病毒的事件中表现出众,产品受到公安部的肯定和广泛使用。江民公司是2000年度中关村科技园区缴税大户前百名,王江民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2001年5月江民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100万元。
  王江民的经历
  不可思议谓之传奇。KV300作者王江民初中毕业,却拥有包括国家级科研成果在内的各种创造发明20多项;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80%以上;没学过市场营销,却使KV系列反病毒软件正版用户接近100万,创中国正版软件销售量之最。
  都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都说中关村不再相信传奇,传奇已为资本运营所代替,但王江民的传奇就发生在现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还在继续。
  无论这个时代多么地依赖和提倡集体协作,但个性的张扬永远不会泯灭,永远让人激动不已,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王江民的意义更在于,每一个想在中关村追求成功和传奇的人都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和信心,因为王江民各方面的起点都非常之低,低到在外人看来凭着王江民的外在条件,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不幸的童年
  在王江民记事的开始,他的腿就"已经完了"。王江民腿部的残疾是3岁时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我只知道自己下不了楼,一下楼,就从楼顶滚到了楼梯口。"下不了楼,王江民每天只能守在窗口,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寂寞时候,拿一张小纸条,一撕两半,将身子探出窗外,一捻,往楼下"放转转"。 王江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骑自行车压断了一次;他站在小桥上看河里的鱼,被过路人一碰,就一头栽到水里去了;在烟台海边的礁石上钓鱼,涨潮了,回不到岸上,只会潜水不会抬头游泳的王江民,一个猛子扎进海水里,虽然饱尝了苦涩的海水,从此也学会了抬头游泳;腿不方便,可王江民偏偏喜欢爬高山;腿不灵,王江民偏要学骑自行车,结果摔得鼻青脸肿,眼冒金花,但结果他还是学会骑自行车;王江民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了熬夜,熬出了双波段八个晶体管的收音机、无线电收发机以及电唱机。
  对于身上的残疾,王江民只是"有感觉但不痛苦",让王江民感到痛苦的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工厂愿意要他。"找了很多单位,不要工资白干,人家都不愿意接收。我觉得我被社会抛弃了。"孤独的王江民一边为自己的腿暗自伤心,一边在家里自学了一年针灸,试图医治自己的腿。这期间一个接骨医生曾经想收王江民为徒,但看到王江民身单力薄,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摁住病人的腿脚,就不提这事了。
  到1971年,终于有一家街道工厂愿意接收王江民。王江民很争气,一两年后就成为该厂的技术骨干,三年之后,王江民上了职工业余大学,等王江民成为工厂里的生产负责人,除了支部书记就数他最大的时候,再想去参加高考,厂里面就不放他了。王江民因此丧失了1977年通过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江民是革新能手。直到现在王江民还承认最精通的仍然是机电,“干机电就像我现 在杀病毒一样非常轻松。”但王江民也因此被文革中的工作组定为“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专不红,不能重用,不能当领导”的典型。王江民丧失了向仕途发展的机会。
  1979年,因为在激光产品方面获得多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王江民被评选为全国105个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之一。不管曾经失去了多少,最终能成为全国一百零五分之一,王江民认为自己的努力值了。
  38岁开始学计算机
  1988年,王江民接触计算机开始于工控。王江民意识到要搞光机电自动化,必须依靠计算机来控制,不学计算机肯定会落后。“我38岁开始学计算机,没有感觉我老了,没有感觉我不行,只感到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再说,计算机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搞计算机是用计算机,不是学计算机。”
  仅仅只是在上班的时候摆弄计算机,王江民感觉不过瘾,1989年,王江民花1000多元自己买了一台中华学习机,第二年又买了一台8088PC机。王江民首先学的是BASIC语言。当时,王江民的孩子正上小学一年级,王江民就琢磨着怎样用计算机教育孩子,就这样王江民编出了中国第一套按照教学大纲进度要求,成体系的一二年级数学、语文教学软件。这个软件在 《电脑报》交流,被评为第二名,第一名是WPS磁盘版。《电脑报》每“交流”出一套王江民的教学软件,就给王江民25元,三个月后,王江民收到了800多元钱。王江民从一开始就是在用计算机,而不是在学计算机。三年级以上的教学软件,王江民没再开发,因为此时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杀病毒。
  反病毒公告
  1989年,国内首次报道界定了病毒。在此之前,王江民就发现了小球和石头病毒,“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指出那是病毒。”
  王江民的工作是开发工控软件,但用户的机器因为感染病毒不能正常工作,用户就认为 是王江民开发的软件不好用。“这种情况逼着我必须解决病毒问题。”
  王江民先是用Debug手工杀病毒,跟着是写一段程序杀一种病毒,王江民第一次编程序 杀的病毒是1741病毒。王江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杀一种病毒就在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 ,公布这段杀病毒的程序。后来,王江民觉得这些各自独立的杀病毒程序用起来很麻烦,就 把6个杀不同病毒的程序集成到了一起,命名为KV6,后来发展到KV8、KV12、KV18、KV20。
  王江民第一次参加计算机学术交流会时,有人讲,中国软件编程人员开发水平怎么怎么低 ,连一个计算机病毒都编不出来,遇到的都是外国人编出来的病毒。两年之后,中国人编的 病毒出来了,而且非常厉害,不像当时外国病毒那样大多是搞恶作剧,而是真正破坏数据。 王江民第二次参加计算机学术交流会,一些专家们的论调改成了“计算机病毒现在越来越厉害了,研究计算机反病毒不能随随便便研究,研究反病毒软件,最后总要卖,如果卖,难免 要出现前面放病毒、后面卖软件的恶性循环”云云。王江民不同意这种狭隘的言论,“无论 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不可能发生反病毒的人编病毒的事情,从心理学上不可能,从法律上讲是犯罪行为,而且能够杀病毒也不见得就能编病毒,编病毒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反病毒要复杂得多。”
  1992年前后,市面上开始流行防病毒卡,各种防病毒卡多达五六十种。王江民认为,“ 防病毒卡能让病毒吃一个闭门羹,但病毒进不去这台机器,通过软盘会带到别的机器上,装 防毒卡的机器毕竟是少数,所以,防病毒卡越防市场越火。”
  王江民坚持走杀病毒的路。就在这个时候,王江民收到了武汉大学篮球教研室寄给他的 变形病毒样本,这是王江民第一次遇到,也是在中国第一个出现的变形病毒。用传统的杀病 毒方法,王江民想了一周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最后王江民想到了“广谱过滤法查毒”,结合后来又掌握的几个变形病毒样本,王江民在理论上归纳出了变形病毒的特性,开创了独特的“广谱过滤法”,这篇论文在全国计算机专业学术交流会上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拥有了先进的理论基础,王江民决心把自己的反病毒软件商品化。但等到王江民真正要把产品商品化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杀病毒软件同样会和其它杀病毒软件一样,遇到对病毒反应滞后的问题。“KV在烟台大受欢迎是因为我就在烟台,因此,我比其它反病毒软件反应及时,但如果在别处,KV会同其它反病毒软件一样严重滞后于病毒。怎么办?”王江民联想到了外地用户遇到新病毒,自己打电话、发传真,告诉用户反病毒广谱特征码,查杀病毒的方法。“能不能在报纸上一个星期公布一次新病毒特征码,让用 户自己升级。”王江民将自己的想法连同开放式、可扩充的KV100软件一起寄给了《软件报 》,并为它起了个非常鲜明的名字“超级巡警”,以示高效广谱的查毒特性。《软件报》认 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1994年7月15日首次发布了《反病毒公告》。KV100在《软件报》上一炮打响,王江民快速杀病毒网的理想初步实现。“在没有Internet和光盘传播的时候,报纸的反病毒公告发挥了绝对的作用。有不少单位的领导要求计算机管理员把每一期的报纸都剪下来,把新病毒特征码加上去。”
  聚散离合
  手里有了一个好软件怎样把它卖出去?仅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王江民开始跑中关村 ,寻求转让对象。第一个识货的是天博公司的李鸿业,但他拿不出王江民开的2万元转让费 ,于是李鸿业就把王江民介绍给了鲍岳桥。当时鲍岳桥很想找一个杀毒软件捆绑到UCDOS3. 0里面,因为用户的汉字系统染上了病毒,老说汉字系统不好。王江民和当时负责UCDOS的宋 明 华谈,宋明华大方地说:不要说2万元转让费,5万元也没问题。但宋明华不同意软件上署名 UC-TB(天博)-KV,只同意署名UC-KV,宋明华问王江民对此有什么意见?“我比较尊重 第一个和我接触的人,我说我希望把李经理的公司也带上去。宋明华就不跟我谈了。”“现在来说,多亏希望公司当时没有接受,如果接受了,我就没有今天了。”从希望出来,李鸿业对王江民说:“既然没有人愿意接受,我就给你代销吧。”第一次,王江民给李鸿业留了5套KV100,第二次王江民留了10套,一个星期以后,李鸿业给回到烟台 的王江民打电话:“再寄20套过来。”卖KV100尝到了甜头,李鸿业对王江民讲:“干脆 转让给我吧。不过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先给你一万行吗?”王江民把加密程序给了李鸿业,李鸿业从此卖KV100,只要付给王江民3%的提成就可以了。
  王江民转让KV100的时候说得很清楚,20万是独家许可,5万是地区许可,2万是普通许 可,普通许可就是想转让多少家就转让多少家。看到天博卖KV100很赚钱,得力公司也跟着 代销了KV100。天汇也想代销,因为是和当时销量很大的天汇汉字系统捆绑,王江民要 价三万。天汇认为,别人都是两万,为什么天汇代销就要三万,一气之下不代销了。这之后 ,王江民又在广州和西安分别各转让一家。“加上我在烟台,KV100在全国东西南北 全面铺开了市场。”
  王江民第一次通过朋友介绍和华星公司接触,华星开始并没有意识到KV100的价值,是 国 外某大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20多台微机染毒瘫痪事件,让华星公司认识了KV100和王江民 的价值。
  20多台微机染毒瘫痪,硬盘启动不了,几个亿的合同在机器里面打印不出来,该公司急 得四处找人杀毒,找国外反病毒软件清病毒,都没有解决问题。没法子,该公司召集外围技 术支持的计算机公司开了一个会议,承诺谁帮助解决了这次问题,以后的硬件就从谁那儿买 。这样作为该公司硬件供应商之一的华星公司打长途电话找到了王江民。
  王江民从烟台来到北京某外国大公司时,正碰上该公司花3万美元请来的美国专家 查解病毒。王江民在休息厅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听到外面的美国专家一个劲儿地说:“NO !NO!Format!Format!”轮到王江民试试了,当时的气氛很紧张,王江民对机器进行的每 一个操作都被身旁站着的记录员记录在案。王江民很快判定机器感染的病毒是火炬病毒,这 个病毒发作只抹去硬盘分区表,不破坏数据。10分钟,王江民让病毒已经发作的机器,重新 启动了起来,20多分钟,王江民指导该公司的人把20多台机器上的病毒全部清除干净。该公 司当场留下了20套KV100。华星开始接受转让,销售KV100。
  KV100转让的家数多了,市场体系自然会乱。因为大家都有加密程序,都可以无限制地 制作商品盘,为了抢占市场,必定会竞相压低价格,争夺客户。“协议规定大家不准互相抢 客户,都去创建新客户。但我给连邦供货70元一套,从我这拿到版权的公司以50元一套的价 格向连邦批发。”这样一来,KV100的批发价格就从80、70、60、50一路跌了下来。而且, 这时,“为了不付3%的提成,市场上出现了假包装。”
  “技术需要进步,市场需要整顿,但用KV100整顿不了市场。因为加密程序全给了他们 。”王江民通过用KV100技术升级到KV200的方法整顿了市场,因为当初谈转让的时候,协议就清楚地写明了只限于某个版本,所以,王江民始终掌握着主动权,这是王江民的高明之处。
  为了避免KV200的市场混乱,王江民决定只转让华星一家,原来代销KV100的公司,可以优惠价格从华星进货。协议规定:由王江民统一发放激光防伪,统一市场,统一价格,每个激光防伪10元,各代理的批发价不得低于90元。“谁也不许压低价格,低了之后,协议规定可用任何方法制裁。”
  但到后来,王江民发现了假防伪。“我是在做技术咨询中发现的假防伪,等我发现假防 伪的时候,假防伪已经做了3个多月了。”尽管,王江民面对合作方的背信弃义内心很难过,“他们靠KV200赚大钱了,连个小小的提成费都不想给我!”但是为了KV这块牌子不倒,为了顾全大局,王江民找到当事人,单独对他说:“只要你承认你做的事,以后不再做了,我们还能合作下去”。这次谈判之后,王江民每个月收到的防伪提成,从2万元长到了5万元 。
  尽管如此,王江民心里清楚,这种方法不可能彻底杜绝假防伪的问题,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王江民又一次用升级的办法争取了主动。等硬盘分区表修复技术成熟后,王江民把KV20 0升级到了KV300。被KV100、KV200市场混乱搅得头昏脑胀的王江民,决定干脆一些,KV300 一次性出售版权120万元,前80万一次付清,后40万卖了再付。“我不想像以前那样一点一点提成了,免得合作方作弊。”
  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KV100、KV200发展到KV300,并不是一帆风顺,但王江民都挺了过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中始终掌握着软件的版权和主动权。不管王江民当初有没有意识到,从一开始他就是在自我创业,从一开始他就是在为自己打工,就是在创KV的品牌。“我是自由撰稿人,不 是哪家报社的记者。我掌握着版权,谁犯了错误,我都可以加以纠正。即使是最后卖KV300 版权也只是卖了一年的许可权。”  但是,在1996年的中关村,没有哪个软件一年的版权能卖到100万的,所以,王江民开出的120万,没有人愿意接受。但王江民觉得自己的软件值这么多钱,“我知道我发出去了多少KV200的激光防伪。”王江民决定停薪留职,亲自出山。王江民从KV100、KV200中挣的 钱总共不到50万,这些钱对于办公司而言,只够打底用。
  后来KV300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有人说,王江民捡了个便宜,是华星们把KV这品牌炒红了,王江民在后面收钱。但是当初王江民要卖KV300版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买呢?后来被“炒”的反病毒软件也不少,但又有哪一个成了气候呢?王江民说:“自己是被逼着挣钱。”王江民不相信几个经销商就能左右一切,他后来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你们只要下苦功夫,开发出一些新东西,中关村这个环境,我的体会是,是个东西就能卖,是个好东西就会抢着卖。海淀区注册登记的高科技企业一万一千多家,加上柜台商不知道有几万个。这些经销商每天都要进货,每天都要吃饭,都要卖东西才能维持生存。我刚到中关村, 不熟悉行情,中关村有经销商压制我,逼迫我,要挟我,要我给他们一个好价钱,但后来, 你不卖,有人卖,新的经销商都起来了,因为市场需要这个产品。”
  王江民来到北京的第一周就挣到了150万。王江民制定了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他很清 楚中关村喜欢“拼货”(多家经销商联手加大进货数额,求一个好的批发价格),所以把50 00套的批发价定得很诱人。这样两个“拼货”的单子下来,定货就上了100万,再加上连邦的单子,三个合同就订了150万的货。“没想到这样火,我原来想能挣个一两百万就不错了 。”  
  KV靠什么
  有人把KV的成功归功于反病毒公告的宣传作用,王江民认为,这种解释言不及意:“后 来 可扩充的反病毒软件不止我一个,去年软交会一下冒出来十几个杀毒软件,大约有一半以上 兼容KV病毒特征库,但最后谁起来了?有了Internet和光盘之后,我们就较少在报刊上公布 反病毒公告了,但KV300依然旺销,仍然把KV300的成功归功于反病毒公告,在时间上总说不 过去了吧。”
  还有人把KV的成功归功于竞争对手犯了错误。如果说竞争对手犯的错误对王江民来说是一个机遇,那么王江民告诉你:“机遇都在空中飘着,到处都是,关键是你有没有本事抓住它。”
  王江民认为,KV能够成功的基础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定位”。“杀毒不能靠‘ 炒 作’,而是要看是不是真正能为用户解决问题。我们不是站在战术基础上,而是站在战略的 高度上,想方设法在中国建立一个基础广泛而又非常有效的反病毒网络。我们的竞争对手一 会 儿这个上来了,一会儿那个下去了,全在那儿拚广告,消耗实力,浪费资金,而我们则按照 既定的方案行进,不为它们所动。”
  “长期稳定地发展对江民公司至关重要,因为现在的用户已经从原来选产品和技术,逐 渐转变为选公司,用户现在根本不敢去买明天或许就不存在的公司的产品。”“快速反病毒网和服务网这两个工程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拥有这两个工程,我们就 能快速杀毒,解决问题,我们就拥有用户,拥有中国杀病毒的80%以上的市场。我不会在具 体细节上,钻进牛角尖不出来,比如,杀毒种类KV300不是最多的,但KV杀中国病毒总是最 实用的,而且,KV的广谱杀病毒理论基础也非常先进,更为先进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即将 加入KV300之中。”
  在宣传上,“我们绝不说同行不好,我们怕让用户产生逆反心理。我们的产品做到哪一步, 就说到哪一步,说到而做不到,口碑就会不好了,我们最怕让用户失望。”王江民平时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撰写反病毒文章。他说,这样做是为了创造一个KV品牌的小文化,做到 提到。杀病毒不能不提到KV品牌。王江民表示,等他腾出时间,会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反病毒 经验,写一本书。
  与病毒作斗争
  王江民是反病毒专家,但他承认反病毒专家没有病毒作者的水平高。“编病毒的人多,反病毒的人少,几个反病毒专家的思想怎么能够和数不胜数的编病毒人的思想相比。另外,编病毒在暗处,反病毒在明处,所以,我们不可能超越他们,也无法知道他们正在琢磨什 么怪招法。”
  但只要是病毒编出来,王江民就有决心“把它消灭掉”。“我从不傲视同行,但我傲视 病毒。外国有些反病毒软件常常查出来某种病毒,但告诉你无解,建议把文件删掉算了。但 只要是我遇到的病毒,我就非要杀了它不可。”
  王江民反病毒,写病毒的人也在想方设法对付王江民。合肥1号病毒作者1996年10月3号 将KV300解密后,把合肥1号嵌入到KV300之中,然后把带有合肥1号病毒的KV300解密放到了BBS上传播。病毒在1997年1月1号发作后,合肥1号病毒作者马上就在网上大肆宣传KV300中藏 有病毒。王江民很快把合肥1号病毒杀了,合肥1号作者马上又在网上跳出来说:“为什么只有王江民能杀这个病毒,而别人杀不了?是因为王江民自己编了这个病毒,这个病毒应该叫KV300病毒。”他一边叫嚷,一边又炮制出了合肥2号病毒,但这两个病毒都没有得到大规模传播就让王江民的快速反病毒网消灭了。
  王江民说,他迄今遇到的最难解、最厉害的Joke病毒也首先出现在安徽。“它有无数次变形,把加密学上的加密手段都用上了。我头疼了三天多,才把它杀了,用的是破解密码的方法。”
  往王江民身上泼脏水的还有上海1号病毒。上海1号一出来,KV300上海技术中心马上就收集到了该病毒的样本,王江民立刻就把它杀了。紧接着上海2号出现,上海2号把病毒发作的显示信息改成了KV300C,但上海2号病毒还没有离开上海市又被王江民消灭了。1997年2月,出现了上海3号病毒,这个病毒干脆把病毒发作信息写作王江民的拼音字母“Wangjiangmi n”。“三个病毒我归纳了一下,也就这个水平和思想状态,我出一组反上海病毒的广谱代码,这之后再没有出现上海4号病毒,因为这个病毒的作者写的病毒格式再怎么改也逃不出 我的那一串广谱查毒代码。”
  王江民回烟台老家,给当地办的软件展销会捧场,烟台证券公司把求救的电话打到了展销会上,告之证券公司的系统全部瘫痪,当时正值股票起伏的时候,股民急得要闹事。但软件展销会刚开始,王江民一时走不开,证券公司的人实在是急了,派了几个人,到软件展销会 上问谁是王江民,然后,连拖带拽把王江民塞进汽车,拉到了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一百多台 机器感染的是1150夜贼病毒,Windows95启动不了。王江民用半个多小时将联网的一百多台机器上的病毒全部清除干净。中午吃饭的时候,证券公司的经理对王江民说:“你是个实在人,如果你先讲条件,开口要两万元,我也得老老实实赶紧给你,因为我今天弄不好设备的话,要损失的不止十多万,还有我在股民中的信誉。我们想聘请您作为特别安全顾问!”
  对付不同的病毒,王江民采用不同的方法。新DIR病毒由于是针对450兆以内的硬盘编写的,对于超过450兆的硬盘,该病毒算法有错误,如果用普通杀病毒方法,很容易出错。王江民针对该病毒潜藏在内存中的“反串”功能(即为迷惑用户自动解除病毒,然后再传染的特性),先在内存中取消新DIR病毒的感染功能,然后去查病毒,新DIR病毒发现有查毒操 作,立刻自己解毒,把硬盘恢复成原来没有染毒的样子,“我在后面查,它就在前面自己解除自己。等它把硬盘完全恢复了过来,它也就被彻底清除了,因为我事前已经切断了它的传染功能,当它想再度传染的时候,已经不能得逞了。”王江民管这叫做“掉转枪口,以毒攻毒。”
  王江民反宏病毒的过程是:“1996年10月份,用户第一次把宏病毒寄给我,11月13日,我收到几个反映宏病毒的电话,12月13日,反映宏病毒的电话增加到了十几个,到了1997年1月13号,变成了好几十个电话。我意识到了宏病毒的严重性,半个月中一天都没有下计算 机,研究Word格式。KV300反宏病毒再次发挥了广谱的优势。”王江民自豪的是。我第一个把能查杀宏病毒的国产软件KV300送到北京市公安局”。
  第一次剖析宏病毒,王江民用了半个月时间,而1997年12月,对付Word97宏病毒,王江民只用了三天时间。
  王江民坦言,现在收到的病毒样本比以前少多了,“以前一个星期能收到二三种,而现在半年我才收到20多种。这一方面是因为,KV300推出来以后,国内很少再出现引导区病毒, 因为引导区病毒几乎没有可能逃过KV300;另一方面,KV300的智能广谱也挡住了许多未知病 毒和宏病毒的兴风作浪。”王江民说:“这主要归功于公安部门加强了对计算机病毒的监察力度,归功于公安部批准了国内外杀毒产品上市,归功于所有反病毒产品厂商和全民反毒意识的提高。”
  病毒少,对反病毒产品的销量肯定会有影响。“去年PC的销量350台,今年预计是600万 台,增长近100%,按道理反病毒市场也会增长一倍,但今年的杀毒软件市场只会在去年的 基础上略有增长,增长不会太大。”
  L++事件前因后果
  王江民一手和病毒做斗争,一手还要和盗版做斗争。王江民要打击的盗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解密的可拷贝版,而是带有加密点的可以和正版卖一个价的假冒产品。1996年9月,KV300正式推出,12月就出现了这种假冒产品,一小部分经销商开始卖假冒KV300。
  北京市公安局在一家经销商那里查出了900多套假冒KV300,工商管理局也查出了许多假 KV300,但不法经销商被查出了经验,摆在柜台上的样品是真的,而卖给用户的却是假的, 这使KV300的批发量“一下子掉了下来”。
  1997年4月24号,Internet网上出现了专门攻击KV300的毒岛论坛,它一方面在舆论上攻 击KV300,另一方面专门解密KV300,提供制作KV300盗版盘的工具MK300V。王江民和毒岛斗了起来,毒岛出MK300V1,王江民把它反了,让用MK300V1做出的假冒盘不能升级,毒岛接着 出MK300V2和MK300V3,王江民先后也都把它们反了,就这样从4月斗到了6月。
  这期间KV300假冒版大量出现。成都市公安局收缴400多套,不法商贩打电话给公安局,叫嚣要在一个月之内用假冒KV300挤垮真KV300,让KV300从此没有市场。接着,王江民接到了几个外地印刷厂落实印刷KV300包装的电话,电话说:“你们委托的10万个KV300包装和说明书,我们已经印了2万个,你们交钱,我们再印下两万套。”但王江民从来就没有和这个印刷厂接触过。这样的电话不断地从哈尔滨、深圳、广东传来。
  正版KV300销量下降到公司难以维持的地步,受骗的用户拿着假冒的KV300要求江民公司打击假冒,帮用户索赔。“我一忍再忍,到了无法忍受的状态下,我决定反击一下。我不是从战术上考虑这个问题,而是从整体战略上考虑做这样一个事情,以扭转大局。”王江民先在广告上警告,假冒KV300不能升级,制造假冒者会死机!接着王江民在KV300 L++升级本中加入了“主动逻辑锁”,专门用来对付MK300V4,这个“逻辑锁”确认机器在 用MK300V4做出的假KV300时,会把机器加密锁住。主动逻辑锁在网上一共放了6天。把制造 假冒者装的满满一硬盘各种各样盗版软件的硬盘锁住了,气得盗版商们在网上哇哇乱叫乱骂 。
  “我的目的是打击盗版,教育不法经销商,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引起这样一个讨论— ——打击盗版到底有个人行为、企业行为?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行为?个人和企业是没有资格打击盗版?讨论的结论是只有职能部门能打击盗版,否定了个人和企业打击盗版的行为,但国家职能部门打击盗版的力度怎么样?”
  “所以,企业必须自己救自己,必须在加密技术上站住脚,不能等着盗版、假冒者的法 律意识都提高了,我们再来卖正版软件,到那时,我们都老了,我们的公司也早就垮了。另外,也要依靠有独家技术的特殊激光防伪和经常性地换新包装。”
  L++事件出来以后,王江民受到围攻。网上各种言论都有,但就是找不到L++事件的真实受害者用户。这一方面是因为L++网络升级版只在网上放了六天,二是因为正版用户 和使用没授权的解密版KV300的用户绝不会受伤害,被锁住机器的是那些在大量生产假冒KV300的盗版商。王江民自信“这个逻辑锁就是这样准确!”
  公安部门最终对L++事件定性:北京江民新技术有限公司为打击“中国毒岛论坛”提供盗版工具MK300V4的违法活动,在KV300L++网上升级版中加入保护版权程序,造成使用盗版工具MK300V4的机器死机,属于故意输入有害数据,危害计算机信息 系统安全的行为,罚款3000元。
  L++事件后,“KV300销量直线上升,一直到今天,用户越来越多,并没有因为这个事件用户不敢再买KV300。”王江民说:“用户最心明眼亮!”
  不仅如此,L++事件以后,KV300的品牌知名度非常之高,以致于王江民打破了KV系列杀病毒软件一年大升级一次的惯例,1998年的KV300没有改叫KV400(尽管这时KV在技术上加 入KV300 forWord,并OEM了Sun DOG驻留防病毒软件)而把这个新版本叫作了KV300+。KV3 00+的加密是一层套一层的加密,它的假冒盗版率远远低于KV300。
  毒岛论坛最后承认,王江民用3000元钱换到了花30万元也起不到的的宣传效果。王江民 说:“岂止30万!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帮我‘宣传’。广告学中说‘宣传自己产品时,千万不 可说别人的产品不好,这等于帮别人宣传,本来用户可能不知还有另外一个产品,这下就知 道了,先去看看怎样?一看,蛮好的,买了吧’。”
  实质  
  L上标事件触发,王江民受围攻的时候,不少人觉得江民公司这下彻底完了—— —KV300中藏有“逻辑炸弹”,今后还有谁敢买!反病毒软件中藏有“有害数据”,看王江民如何向公安部门交待?但后来的结果却是KV300自L++事件之后销量一路攀升,好势头一直延续到现 在不减,江民公司也从计算机界知名的公司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公司。这样一种演变结果,让很多人始料未及,莫名其妙,异常惊诧。但感到意外的人们当初为什么不仔细想一想,L+ +的出发点是反盗版,它的负面影响没有任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在全国竟然找不出任 何一个到公安机关报案的“受害者”等等这些实质性问题,倒反被纷扰的现象弄花了眼睛。
  王江民只有一个成功,对王江民这一成功的解释却有很多个版本,而且,版本还在升级 之中———KV100的成功被定义成“反病毒公告”的宣传作用;KV200的成功被解释为“众代 理帮忙炒市场”;KV300最后更被说成了“L++事件后,用户不敢再用盗版了”。这种种 解释全都在有意无意地否认了KV本身技术过硬这一实质。外在的因素可能使一个产品轰动 一时,但像KV这样长期占据同类软件第一位置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炒作”、一个“时运” 或者其他牵强的外在因素所能够解释的。这些言不及意的解释和对别人成功的不服气心理同 出一辙。
  上一步和下一步
  现在的王江民和他的江民公司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王江民以KV300的销量证明了他的上一步走得正确,而且在江民公司还是小公司的时候 ,只能那样走,才可能获得成功。王江民认为,“中关村软件起步最稳固的结构是独资店、 兄弟店、夫妻店和家族店,这些结构是中国软件起步阶段的基本方式。”,“不成熟的股份 制积累到一定程度是要分家的。没有钱,大家都是穷哥们,有钱了,就不平衡了。特别是对 于像我们这样特别依赖某项技术的公司,最怕的就是分家所造成的技术流失。”
  “系统软件是集体工程,但工具软件却个性化比较强。工具软件完全可以由一两个人做 ,而且,中关村现实的状况也是一两个人写的软件居多。”
  “别的产品好不好?也好!但没有像KV300这样赚钱的产品?所以,江民公司的主要精 力干脆是确保KV300。这个产品市场这么大,我为什么要分散精力?我们抓好了这么一个产品,等于做了10个产品。我们的专业方向就是杀毒,在杀病毒方面已经有了接近10年的技术 积 累,对其他行业我们不太懂。KV300市场形势很好,我们还会让它更好,我比较自信,短时 间内市场上不会有比KV300好的东西,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摆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多元化谱。”
  但是,到了现在,到了江民公司有了较雄厚的基础的时候,当王江民面对新的情况时 ,王江民有了新的打算。“现在我可以运作我的资金了,现在的江民公司已经有能力收购一个产品、一个公司,有能力招兵买马,聘用一些高技术人才。”
  “但江民公司打基础的方式不仅是投入到一个具体的产品上,一个产品的投入最多一二百万,而我们筹建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在为未来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及员工们准备居住的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不是一二百万就能解决的事。同时,我们会完成股份制改造,向大 型科技企业发展。我们将为用户提供的,是更先进、更稳定、更全面的防毒技术和产品,向 用户展示以服务为宗旨的防毒软件专业厂商形象。”
  买公司,买技术,买人才是一个方面,把自己卖出去是另一个方面,现在江民公司也在积极和其他公司洽谈技术合作和融资的问题,致力于计算机安全领域,走国际化道路。王江民认为,自己在合作谈判中最大的王牌是“KV300拥有80%以上的杀毒软件市场”,“这是江民公司最大的无形资产。”
  ****
  采访手记
  《人物素描》曾经做过“下一个最想读到的人物是谁?”的读者问卷调查,回收问卷一万多份,王江民排名第一。这个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江民公司毕竟不是像 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公司,王江民比起求伯君、王永民、严援朝、王志东这样的知名程序员,成名也较晚,况且,王江民也从来都没有刻意地包装过自己,从没有发表过什么先进的理念。
  王江民的影响是KV系列杀病毒的影响。《人物素描》迟迟没有采访王江民,原因是王江民是中关村最有争议的成功者。“一个非名校毕业的山东烟台人,1996年跑到中关村,把北京人的钱都赚走了”,一个有残疾的外省人,两年之内就取得了许多优秀人物在中关村苦心经营多年而无法企及的成功,这多少让人在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中关村是中关村人的中关村, 王江民像个外来户似的一下子抢走了原本属于别人的成功,当然会使一些人产生排斥心理。可是又有谁注意过,KV系列杀毒软件为中国的信息安全产生了多么大的社会效益!与病毒作斗争已经够王江民累的了,可是王江民还有比和病毒作斗争更累的干扰…… 局外人看问题可能比较客观。当我们和重庆《电脑报》编辑部主任黎和生讨论该不该写王江民的时候,黎和生脱口而出:“当然值得一写!”在黎和生眼里,王江民是中关村个人创业的典型代表。
  王江民的成功靠的的确是个人的力量,但靠个人力量有什么不对?我们不是一直渴望着传奇的出现吗?但当个人的成功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又在心理上不准备予以承认呢?这个时代一再地强调集体力量,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矫枉过正的问题。技术人员则喜欢直来直去,一个杀毒的同行把王江民的软件说明书看了十遍后,打电话对王江民说 :“我认为KV300是最有效的杀毒软件,我愿意到你的公司工作。”
  王江民是一个平实的人,一如KV300的界面追求实用,而不追求奢华。王江民是一个坦诚的人,他说他是一个很差的程序员,“但是在杀病毒这一块,我是轻车熟路,我不怕病毒 ,没有难倒我的病毒。”王江民是一个热心的人,鲍岳桥、简晶离开希望的时候,王江民一见新闻记者就说“你们要支持支持他们”,一面问鲍岳桥他们是否需要资金帮助。尽管后来 鲍岳桥他们一时还用不着资金,但王江民还是留下了话:“你们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来找我。”王江民是一个清醒的人,他说:“IT业竞争很激烈,成败就在瞬间,软件公司风险更大,江民公司也不例外,这是正常的,但无论今后怎样,毕竟我们曾经成功过。”
  王江民最欣赏高尔基的一句话———人都是在不断地反抗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王江民自己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所以,王江民能够顶得住任何的压力。这一性格在L ++事件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不管谣言和中伤有多少,王江民始终保持着平静和镇定, 他相信自己能够把问题向用户、向社会讲清楚,最后,他也讲清楚了。渡过这个难关很不容易。
  共青团对王江民帮助最大,所以,他和烟台团市委成立了青年科技奖励基金,另外,他还向烟台残疾人联合会捐了十万元奖励基金。王江民对他的家乡很有感情。
  王江民上下班总是背一个有点旧的包,因为这个包是他的夫人给买的,他说除非夫人再给他买一个新的,否则,他不会换这个包。王江民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夫人。

*** 杀毒王的草莽传奇 ***

   4月4日上午9时20分,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反病毒专家、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民,因病在京去世,享年59岁。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时代,可谓是孤身仗剑走天涯的时代。而王江民是当时诸多草莽英雄之中的一员,而无论是开发推广五笔字型的王永民,还是汉字显示技术的开创者吴晓军,写下第一个中文操作系统 C C D O S的严援朝,他们都曾经在那个风云跌宕的时代里为了理想而燃烧,只是王江民的故事似乎更为传奇———38岁接触电脑,43岁就凭借一己之力写出了当年震惊业界的杀毒软件 K V100,之后开始在这条道路上纵横捭阖。比较24岁就写出了 W P S的求伯君,王江民是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

  而大器晚成或许只是王江民草莽传奇之中的一个环节,更多的传奇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谁能够想到,这位江民软件的创始人,3岁就因患小儿麻痹导致腿部残疾?谁又能想像到他只是初中毕业,但却成就了国家级科研成果20多项发明?而他在初中毕业之后,曾经因残疾的身体被若干单位拒之门外,等到第一家接受他的“公司”,其实只是一个街道小厂;而他写下的第一个程序,竟然只是为了当时在上小学的儿子学习需要……

  而随着江民杀毒软件的一步步风行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王江民可谓功成名就———这一切的得来,其实也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从1994年的 K V100亮相,到1996年王江民打一辆黄色的面的挺进中关村,再到2000年的 K V300上市,一条看似青云直上般的康庄大道上,王江民一路成为昔日中关村的领军人物。而其中涉及的人生故事里,有和第二任妻子高宁之间的情感纠葛,她曾帮助他克服了前进路上的障碍,但是最终两人同样未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王江民的离去,其实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如今的互联网领域里,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类似的个人英雄奇兵崛起的传奇。而带有着浓重的家族产业色彩的江民公司,又将在他的儿子王营的手中如何传承?高宁一句“心被掏空了,那个战友走了,老了的时候,没有人和我坐在一起回顾创业经历……”似乎已经表明了她缘何在此时要全部出让手中34%%江民公司股份的初衷,而王营将如何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毕竟,以360为首的免费冲击波,对于传统杀毒软件来说,意味着严峻的挑战。此前,在360“云查杀”来势汹汹的前提下,瑞星不得不“交出”持续9年之久的第一把交椅,而金山也好,江民也罢,在“后江民时代”,其实所面临的困境都大同小异。文/曲宏波 

  从小厂职工到国际杀毒王

   2010年清明以来的这些天里,整个中关村和中国通用软件的圈子里都在以各种方式去怀念一个人,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反病毒专家、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民。4月4日上午9时20分,王江民在京西信翔鱼池钓鱼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据说,作为“杀毒鼻祖”的王江民最欣赏的就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人都是在不断地反抗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王江民本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王江民是个坚强、倔强的人,也正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的“奇迹”。

  失落童年身患残疾酷爱钻研

   1951年10月,王江民生于上海,后搬回老家烟台。他3岁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而腿部残疾,每天因行动不便不能下楼,只能一个人孤独地从屋内窗前呆呆地看着楼下别的孩子玩耍,日子久了便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一位和王江民从小同住烟台地委大院的发小儿黄先生告诉记者,江民因为身患残疾,上学后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和嘲笑,让他有些自卑,言语不多。“但他内心极其要强,正是这种童年的悲惨遭遇,激励着江民做出连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我对江民印象最深的是江民非常聪明,喜欢钻研,上小学时,就比较喜欢自学无线电,搞半导体收音机。”黄先生说,从矿石收音机到晶体管收音机,再到电唱机留声机,这些东西江民全都钻研透彻并亲自动手成功制造出来过,当时就让身边的人对江民另眼相看。

  王江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骑自行车压断了一次。腿不方便,他却喜欢爬高山。对身上的残疾,王江民只是“有感觉但不痛苦”,让王江民感到痛苦的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工厂愿意要他。“找了很多单位,不要工资白干,人家都不愿意接收。我觉得我被社会抛弃了。”孤独的王江民甚至在家里自学了一年针灸,试图医治自己的腿。

  1971年,已经20岁的王江民进入一个街道小厂当技术员,后来被调到了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光机电设计和工控软件设计,靠着自己的刻苦钻研,获得了包括国家级科研成果在内的20多项创造发明。

  不过38岁之前,他还不知道电脑为世间何物。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从未受到社会眷顾的“弃儿”,后来却成为中关村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知识英雄,中国软件业界中的奇才,国际上都赫赫有名的“杀毒王”。

  机缘巧遇独创杀毒软件

  在王江民38岁那年,单位进口了一台 I B M电脑,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江民一下子被迷住了。不过迷恋也受限制,“现在想那个档次就是186。后来单位的电脑看得太死了,任何人不准动。学的时候还得偷偷摸摸去学几下,动不了几下让领导看见还得挨批评。后来感觉到不方便,就干脆自己买一个。那时候刚刚社会上有一个中华学习机,是咱们国家第一批生产的电脑,不过第二年,我就买了一个 P C机也是国产的。”王江民生前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起步阶段,有艰难但是也有乐趣。

  买了 P C机之后,这让王江民如鱼得水,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据了解,王江民作为杀毒软件的发明人,当年开发的第一个软件竟然是被儿子逼出来的,并风靡全国。当时,王江民的孩子正上小学,他就琢磨着怎样用计算机教育孩子,就这样他编出了中国第一套按照教学大纲进度要求,成体系的一二年级数学、语文教学软件。这样一套辅助软件,后来被评为全国教育类软件第一名,也是中国教育类软件里第一个有版权登记的。这个软件让王江民一共赚到了800块钱。

  此后,他发现电脑总有病毒出没,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喜欢动脑的他便自己尝试着写程序来杀这些病毒,效果明显,很多人都找他索要杀毒软件,这便是后来影响了最早一代计算机用户的江民 K V系列杀毒软件。1989年,国内首次界定了电脑病毒。在此之前,王江民就发现了小球和石头病毒,“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指出那是病毒。”

  创业传奇建立杀毒王国

  在拥有了属于自己先进的杀毒理论基础后,王江民决心把自己的反病毒软件商品化。然而,商品化的过程确实曲曲折折。一方面,在商品化时,他发现自己的杀病毒软件同样会和其它杀病毒软件一样,遇到对病毒反应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卖产品的过程中与代理商间的利益冲突也是很大的困扰。

  1994年7月,王江民推出了 K V100超级巡警。在这之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南京信源自动化技术公司 简称南信源 推出的 V R V电脑杀毒软件以及其他一些软件公司的产品,杀毒市场已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而王江民的商业才能也在此显现。面对那时没有网络和光盘传播,杀毒软件经常遇到对病毒反应滞后的问题,王江民想到在报纸上一星期公布一次新病毒特征码,让用户自己升级。 K V100由此一炮打响,在反病毒市场上大受欢迎。

  有了市场基础之后,王江民并没有停留,马上趁热打铁。王江民找到了黄向伟,当时黄是北京华星电脑公司的老总,在中国软件界人称“灵活人”。两人一拍即合,华星成为 K V的总代理,并取得公安部及各地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 K V100半年销售期共售出近1万套,之后升级的 K V200一年销售期共售出近20万套。

  此后,王江民研制的杀毒软件从烟台流到了北京中关村,但当时他从代理商那儿就只能获得几万元的代理费,直到江民遇到了自己后来的第二任妻子,时任《电脑教育报》广告部主任的高宁。“当时国内几乎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杀毒软件,凭我对市场的敏感,我当时就劝他去中关村下海开公司。”高宁在见到王江民之后,对王江民的人品和能力产生了崇拜之意,这也促成了二人的一段姻缘和创业佳话。

  1996年9月,为了杀毒软件 K V300的上市,王江民停薪留职,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在高宁的帮助下江民科技完成了繁琐的注册过程,公司安顿在36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江民开始夜以继日地狂写新的杀毒程序 K V300。“他的腿不好,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动不动,晚上睡觉时腿脚冰凉,顾不上喝水,满嘴起泡。”高宁对记者讲起当年江民创业的情形,历历在目,禁不住开始哽咽。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江民的 K V300上市大卖。江民科技公司刚一成立,凭借王江民的名声立马拿到了三个大订单,一共150万元的采购额。在获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后,江民杀毒软件一鼓作气,不断走红,王江民的杀毒软件生涯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下转45版)

  王江民生平

   1951年出生于上海;

  197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1985年获得“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

  1989年开始电脑病毒研究;1991年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1996年来到北京中关村,开始创业;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5年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软件杰出贡献奖”;

  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

  2007年被奥组委技术部聘为信息与网络安全专家;

  2009年被授予“中关村二十年突出贡献奖”;2010年在京病逝。 

  技术奇才凭人品赢得同行尊重

不管拥有多大的财富,王江民始 终奋斗在杀毒技术研发的第一线。

身残志坚的王江民生前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是钓鱼,二是爬山。

   上接44版

  商战自卫 逻辑炸弹奠定地位

  王江民到中关村发展时,高宁已经是他的夫人。由于有 K V前两个版本的大量用户基础和品牌优势,加上先期 K V拥有了通畅的销售渠道,再加上高宁在市场策划以及广告宣传上的才能和资源优势, K V300的销售有了奇迹般的增长,到1997年底销售量就达50万套,遥遥领先 K i l l及其他杀毒软件。

  任何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允许一家独大,尤其像反病毒软件市场越往后越成“技术上无差异竞争”的局面。王江民从一开始就面临挑战,比如著名的“ L 事件”。

  1997年7月,北信源、华美星际、瑞星、经纬、蓝盾5家国内反病毒软件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同声谴责江民。发布会上,5家厂商向北京20多家新闻机构记者散发了一份“联合声明”,指称江民公司6月下旬发布的 K V300 L 版杀毒软件含有“逻辑炸弹”,“在特定条件下对计算机实施破坏,其结果与某些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作用相似,给众多用户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严重败坏了中国计算机反病毒与市场的形象与声誉……江民公司为维护其自身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在其产品中安装逻辑炸弹,使得所有 K V300 L 用户都有可能遭受该逻辑炸弹的攻击……”

  一时间舆论四起,公安部主管部门对此事给予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晚间节目也做了相关报道,形势对江民公司十分不利。最后经过江民百般化解,北京公安局对江民公司以罚款3000元了事。

  在这个危机公关中,高宁发挥了她在做广告部主任时的公关能力,不停地约见媒体,并向不少主流媒体砸下大量广告费。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关于这一事件有过众多的解释版本。不少媒体最后将矛头指向“ K V300 L 中的‘逻辑炸弹’完全是竞争厂商出于不正当目的而捏造出来”。江民此役大获成功,由此开始开创杀毒软件的“江民时代”。

  从1996年到1998年,王江民一时风光无限, K V300曾一度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将同时代的其他软件厂商远远抛在后头。

  财富积累成中关村首富

  业内人士称, K V系列每年销量都是千万级的,2001年前后,王江民绝对是中关村首富,手里攥着两三亿元资金。上世纪90年代,在中关村混迹的都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不少都有海归背景。其中中年创业的人物有两个,柳传志和王江民。柳传志年长王江民7岁,40岁才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后来两人分别成为中国 I T业硬件和软件领域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在王江民的推动下,中国软件渠道才真正发展起来。

  刚开始由于代理过多, K V100价格十分混乱,王江民便将其升级为 K V200,并让一家公司做“总代”,同时发放激光防伪标志来收费。按照行业分析人士的说法,这也是“区域总代”的由来。不久,王江民将 K V200升级到 K V300。中国 I T产业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林军回忆说, K V系列很长时间是中关村的硬通货之一,王江民借此积累了第一批财富。“ K V杀毒火到什么程度,那时候基本上市场一半的软件是 K V杀毒软件。软件市场赚一块钱,里面有五毛是 K V杀毒的。”

  K V的成功,渠道商功不可没。林军说,王江民对渠道商非常好,渠道商的收入里有一半是从 K V杀毒那里来的。“ K V系列的终端售价是260元,给批发商的成本价只有80元,所以渠道商利润很高。每卖出一张盘,王江民就能有至少50至60元的收入。”

  王江民一直觉得,公司资金够用。王江民认为,除了业务挣钱外,他还有不少地产,靠租金收入,养个公司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据说,王江民挣的钱很多都投向房地产,他在北京、青岛都有不少地产。

  技术天才从不间断研发杀毒技术

  许多人以为王江民取得技术上的成就是因为他是技术天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决定王江民成就的,是他对杀毒技术坚持不懈的钻研。”一位王江民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认为。不管拥有多大的财富,王江民始终奋斗在杀毒技术研发的第一线。他说,电脑病毒不断花样翻新,互联网加快了病毒传播的速度,如果不亲自参与技术研发,就会感觉底气不足,对不住信赖自己、信赖 K V软件的用户朋友。

  王江民对技术的热爱,甚至显得有点书生气。2001年以后,杀毒软件市场群雄并起, K V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还有一些竞争对手悄悄地在市场营销上给江民使绊。这时候,有人劝王江民把精力放到市场运作上,王江民笑着拒绝了,他依然坚持以技术立身。

  一位同事回忆说,那几年,好几家杀毒软件都在强调能杀多少种病毒,王江民却从来不许手下的工作人员宣传这个,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到误杀误报上,力求降低误报率。这在当时的市场竞争中是非常吃亏的,因为用户只能看到 K V软件能查杀的病毒比其他软件少,极易误认为 K V软件查杀能力不行。但是王江民依然坚持这样做。

  几年后,数个著名杀毒软件的“误报”事件验证了王江民的先见之明。虽然也有人认为 K V软件的市场份额萎缩原因正在于此,但是人们也会看到 大浪淘沙,剩下的杀毒软件成功者并不多, K V软件还站在市场的最前列。

  王江民正是这样一个人,执著地完成着自己的责任,执著地维护着自己的信念,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在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选择退休或减少一点工作量,终于倒在了为电脑世界除“虫”的征途上。

  王江民去世后,一位网友为他写了一副挽联:江河翻涌,昔年凭自强时人称道;九州悲泣,今日留风骨后世颂仰。

  朋友眼中品德和为人赢得敬重

  回忆起王江民的成功历程,同行、朋友们都认为,技术好其实不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中关村的天才程序员很多,创业成功者也不少,但像王江民一样,赢得如此多的人敬重的却很少。比起过硬的技术,他的品德和为人更为朋友们津津乐道。

  2001年,王江民的资产已经上亿元。让人想不到的是,亿万富翁王江民只给公司买了一辆别克跑业务和做接待用,他自己坚持骑自行车或者打车。低调、朴素的王江民不是守财奴,他自己花钱很节省,但是却屡屡向贫困地区、残疾人捐献电脑等等,还经常帮助朋友。王江民心里,有比钱财更重要的东西。

  王江民创业的时候,正是中关村的草莽英雄时代。许多和王江民一样的创业者经常缺少资金。有的人找到王江民请他帮助,王江民经常甩手就给他们几百套 K V杀毒软件———不是王江民小气,当时的 K V软件销路太好了,每一套软件基本就等于可以在中关村流通的一百多元现金。

  后来的联众网创始人鲍岳桥等人,在创业关键时刻也曾得到王江民的资助。王江民说 “我借给你50万,以后干得好就还,干不好就不用还了。”在王江民的朋友们眼里,那是王江民对朋友的情意、对杰出同行的惺惺相惜。王江民也曾因此受过骗,损失了500万元,但他乐于助人的作风依旧不改。据《经济观察报》《钱江晚报》《经济参考报》报道 

  竞争对手不吝赞美之词

   “心太软”、“聪明人”,“技术天才”,王江民身后,竞争对手也不吝赞美之词。

  在江民科技创立的第二年,瑞星公司诞生,2001年,金山公司也涉足杀毒领域。随后几年卡巴斯基、诺顿、小红伞这些国际杀毒软件先后涌入中国杀毒市场。一时间杀毒软件市场风云变幻,江民在较量中逐渐落了下风,瑞星和金山两家公司后来居上,都先后超越了江民的市场份额。

  2006年,奇虎360成立后,高举“免费”大旗,在杀毒软件市场左冲右突,几轮下来,几家老牌杀毒软件公司渐显疲态。林军说,“杀毒市场已经不再是江民的天下了。”

  2003年,王江民退出研发一线。据媒体此前报道的数据,从这一年开始,江民科技的市场份额便逐步下滑。它在单机版市场以及本土中小企业市场的应对不力,让它成了一个边缘的品牌,市场份额已从鼎盛时的90%%下滑到不足10%%。

  对此,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王江民心太软。如果他在2001年下狠心,不对渠道商念旧情,对于一些不合格的渠道商制裁,江民不会到这一步。而国际杀毒厂商进入市场,让江民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也不再凸显。

  另一种说法是,王江民是个聪明人。他赶上了杀毒软件市场最赚钱的时候,2003年金山、瑞星起来后,发动市场价格战,王江民一下子就看明白了,这个市场不再赚钱了,再加上心脏一直不好,因此王江民有心抽身出来。

  王江民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业内人士公开发文吊唁,包括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吝赞美之词。“杀毒市场风云变换,有人令人恨,有人令人怕,但是王江民一直是圈子里令人敬重的人物。王江民的时代,是一个技术天才的大草莽时代。”蓝港在线 C E O王峰如是说。本报综合报道

  后江民时代谁来扛起家族大旗?

王江民的儿子王营(中)将有可能接管公司,他能否带领江民科技再创辉煌呢?

王江民与前妻高宁(左)。

   作为江民科技的精神领袖,王江民的突然逝去,也让江民科技的未来蒙上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对此,江民科技策划部总经理曹凌翔对外表示,尽管江民科技是王江民一手创建的,但几年前他已有意淡出,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一直由总裁陶新宇负责。曹凌翔同时表示:“公司董事会成员已经明确表态,现有的公司管理层不变,我们的各级代理商、合作伙伴也都表示,会跟江民公司继续合作。”而且有消息称王江民的儿子已从加拿大回国,目前正在全权负责其父亲的丧事,下一步将有可能接管公司。

  继母急转34%%股权

  据了解,王江民持有江民公司股权的66%%,其余34%%股权为其第二任妻子高宁所有(注:两人于2001年离婚)。据悉,王江民的父母目前均已离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王营。据悉,其为王江民第一任妻子所生,高中毕业后即赴加拿大留学,主修工商管理,且已经拿到硕士学位。曹凌翔对外表示,高宁现在只是持股人,并不参与公司运营,而且其已经明确表态由王营来接管公司。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4月8日,即王江民追悼会当日下午,高宁突然对外发布公开信,表示下定决心淡出江民公司,并将转让以自然人身份持有的江民公司34%%的股份。

  高宁表示,在2003年左右她已经不具体负责江民的管理业务,目前已经远离杀毒行业六七年之久。据悉,在2004年、2008年间,高宁曾两次向王江民提出转让股份,但是都被王江民劝服。对于股权转让方面,高宁表示没有详细的想法,但是她的思考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零退出”;二是考虑转给王江民的继承人;三是希望引入战略股东,能够给江民公司带来资源和能力。

  对江民公司的竞争对手如瑞星、金山、卡巴斯基、奇虎等考虑接手股份,高宁表示目前并没有太详尽的想法,但是从她个人感情上,不能够接受瑞星接手。“这件事出来的比较突然,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答复。”江民科技内部相关人员4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亟待王营的具体对策,也许对他来说这会是其接手前的第一个考验。

  转让只因心灰意冷?

  而或许这一切,也都表明了一种态度,在王江民去世之后,高宁已经向外界表明了自己的心情,“4月4日,王老师因为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王老师的突然离去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的事业从此没有了一个战友似的陪伴。今天,在八宝山跟王老师做最后的告别,我顿感属于江民的时代过去了,我也将随着他的离去彻底淡出这个和‘毒’有关的行业。于是就有了我现在想对外界宣布的一个决定:经过慎重思考后,我决定正式淡出江民公司。”在得知王江民去世的消息后,高宁第一时间在天涯论坛上写出自己的感受,“我的心被掏空了,那个战友走了,老了的时候,没有人和我坐在一起回顾创业经历……与王老师相识十五年,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曾一起创业、一起奋斗,五年的婚姻是我们彼此心灵深处最深刻的记忆。”

  “如今,江民都这样离开了,我有什么离不开的,现在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比江民幸运得多,至少我还活着,活着就能做很多事,也会让家人有所依靠,让亲人有所寄托。我相信江民科技的事业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离开老的创业人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挑战机会!”高宁这样说,“目前,我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江民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有目共睹。虽然我目前还没有确定好退出的方式,但我不会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离开,我希望通过我的退出引进一家对江民未来发展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战略股东。这对江民公司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当然,我也不排除‘零退出’和以其他方式退出的可能性。总之,我想表达的是,我淡出江民公司的决心已定,剩下的只是方式和时间问题。办好江民公司是王老师最大的心愿,如今已成为遗愿,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江民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免费杀毒”的考验

  事实上,目前从杀毒产业来讲,对王营更大的考验在于如何应对“免费冲击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近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使用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愿意使用免费杀毒软件的网民比例高达58.6%%;而在收费杀毒软件用户中,35.6%%的用户明确表示到期后将不再续费。

  360公司总裁齐向东据此认为,在个人用户市场,杀毒软件的免费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杀软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增长,未来15个月内将有望超过80%%。

  据悉,自360杀毒正式发布以来,主导了一场杀毒软件“免费”和“收费”两大阵营的激烈碰撞。

  “只有用免费的方式普及安全软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如此诠释,“360不仅要推动免费杀毒的普及,还要在产品上全面超越收费杀软。”

  艾瑞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中旬,免费的360杀毒市场份额稳步攀升至33.76%%,正式发布仅一个季度便跃居行业第一,从而终结了瑞星自2001年起连续9年排名第一的历史,据悉瑞星的份额已跌至30%%以下。

  而360不仅带给瑞星压力,江民科技同样如此,而现在相比瑞星,江民的处境更为不佳,有数据称其市场份额目前只有10%%左右。

  对于免费杀毒的冲击,曹凌翔对外表示,江民科技始终坚持收费理念,即使在个人业务方面可以彻底免费,在核心业务方面也会始终坚持收费,当然,以后的发展趋势是费用越来越少。

  不过这毕竟是曹凌翔现在的观点,而江民科技已经开始逐渐步入“小江民时代”,王营接手“父业”后具体怎么考虑,目前还不得而知,当然无论如何“免费杀毒时代”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考验。据《华夏时报》《第一经济日报》报道 

  两只螃蟹赢得芳心

   1995年冬天,《电脑报》广告部主任高宁和王江民在工作中结缘。高宁在当年公关界颇有名声。她是促成王江民停薪留职北上京城开拓反病毒市场化之路的幕后功臣。自此,中关村1996年的历史上就有了王江民和他的江民科技。尽管两人的姻缘只持续到2001年,但是在高宁心中,一直将王江民比作太阳,她说:“我由衷地崇拜他,我觉得他需要我。为他做市场,我心甘情愿。”

  王江民和高宁是中关村乃至整个 I T业最黄金的搭档。高宁善于做市场,而王江民是软件天才。1996年,两人在北京远郊区安了家后开始创办江民公司。创业时,王江民已经45岁,高宁也已经34岁了。但是短短两年之内,他们就创造了许多公司苦心经营多年也无法获得的成功。

  高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王江民隆重地租了一辆当地最好的黑色林

  肯车来机场接她。坐在

  这辆车里,高宁有一种很被重视的感觉。两个人一起吃海鲜时,王见高宁很喜欢吃螃蟹,就把自己那一只也递了过去……

  尽管这次为期三天的游玩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他们惟一的一次。但高宁百分之百愿意嫁给这种男人。

  在最初的日子里,王江民和高宁婚姻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工作。结婚时买的两套西服穿了一年。一天下来两个人交流最多的就是从家到公司的路上,一起讨论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全是在路上开会。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本来合作愉快的两个人也出现了一些裂痕,导致两人在2001年分手。直至如今,高宁手中一直保留着的江民公司股份———更像是一种纪念,而在王江民辞世之后,不排除高宁会零转让手中股票的可能。



*** 慈善之心兼济天下 ***


图为:王江民(右一)向邓朴方先生(右二)递交100万元的捐款。

 


图为:王江民(右一)在特教颁奖会上.

 

    慈善之心兼济天下

     在大千世界生存,对残疾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从台阶迈步下去,这件在正常人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对下肢有残疾的人来讲,就是件要小心对付的事。手要紧握扶手来保证下肢无法支撑全身重量时不会摔倒,抬腿时身体要避免与其他人碰撞而摔倒,这些事做好后才会移动腿和脚走完这步,任何失误就会让残疾人滚落在地,摔的鼻青脸肿。

    我是下肢有残疾的人,帮助残疾人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的生活,是我的义务!

              江民公司董事长   王江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圣贤孟子的这句话,多少年来成为有志之士的座右铭。作为孔、孟圣贤的老乡王江民,在这方面更为出色。

   2001年,王江民向中国残疾人协会捐款100万元,设立“江民特教园丁奖”,资助那些在聋哑、盲人等残疾学校教书的老师。

   王江民出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在那里设宴款待从全国各地赶来领奖的老师。当时有人对王江民说,人民大会堂1桌饭要5000多块钱,这顿饭要好几万元,不如请老师们到外面去吃。

   王江民听完摇摇头说,这些老师大多数是偏远山区来的,他们首次到北京,来到天安门,来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有的人以后可能再也来不了。我多花点钱请他们在这里顿饭,他们会很开心的,回到家里,工作单位他们会说,我在中央领导人开会、吃饭地方,也开过会吃过饭。

那天出席会议的有邓小平长子, 中国残疾人协会理事长邓朴方,他在发言中对王江民评价很高,他激动的说,我要号召大家向王江民同志学习!

   首届获奖的特教老师中有不少自身就是残疾人,他们大多数都是身穿蓝色衣装朴素甚至有些寒酸,这些老师从千里之外赶到北京获奖穿成这样,他们的工资待遇可想而之。他们有的人不停的用手触摸,大会堂中如同金银耀眼的设施,有的人在不停的照相留影。

吃饭时,王江民如同大哥哥似的,不停为在座的老师们加菜,添饭、倒酒。当他听老师们说这次到北京,没能去故宫看看皇帝的金銮殿很是失望。王江民马上说,老师们来趟北京不容易多住几天,我让公司的人组织老师们到故宫参观,费用由公司支付。在座的老师和残协的工作人员听后都很感动。

    还有个小插曲, 邓朴方理事长讲完话后,他说有件急事要赶到财政部,不能陪老师们用餐。邓朴方走后残协的工作人说, 以前残疾人基金放在残协,目前有关方面让放在财政部,邓朴方到财政部谈基金拨款的事,.邓朴方的身子不好,坐时间长都不行,身体好的人不去找他,还让他跑来跑去,邓老爷子在时谁敢。大家听这话心里很是不好受。

    王江民在会议结束后走出人民大会堂,叫辆黄色的夏利出租车回到中关村。这是我亲眼见,因为跟他同座一辆车回来的。

    张海迪女士是自强不息著名的残疾人,她写了本《登顶》的长篇小说,各大出版社都不给出版。王江民听说后出资助她出版,并在人民大会堂给她召开该书的首发仪试。张海迪女士现在接替邓朴方,出任残协理事长。

    在2000年5月,回烟台老家探亲的王江民,听说烟台龙口一名年轻聋哑人开的木工厂,因为大火被烧光生活困难,马上拿出五万元现金给他,鼓励这名残疾人重新开厂继续创业。

    王江民对家乡烟台的残疾人事业特别关心,为烟台市特殊教育事业捐赠30万元。

    让世界充满爱!就要大家去作,去伸手干。

    如果光去说,去唱不去干。让世界充满爱!就是个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