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9:50

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找,就是统计人员看见那个地方有建设,就顺藤摸瓜寻找项目和投资单位;二要,就是投资统计人员与发改、扶贫、建设、教育、卫生、经贸、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项目,通过部门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三问,就是投资统计人员向单位同事、亲朋好友及所认识的人问项目,尽量多渠道、全方位掌握投资项目,力争做到不漏统一家。在项目掌握到手后,就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单兵教练,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而且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收集报表是通过人情关系,即与基层报表人员经过长期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此基础上搞更难上加难。四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掌握各个企业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区)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搞其他专业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区)局在月底30日前上报,而投资单位也要到月底才能报出基层报表到县(区)局,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各类报表进行审核、录入、汇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二是登门拜访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公章不在,经常是满怀信心而去,空手而归。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一个乡办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经费短缺,目前乡办财政困难,有时统计人员连报送统计报表的路费都无法报销。三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四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每个月都要三催五催,工作十分被动。五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天,要进行总结、布置报表、上机操作等事项,时间太短,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对改进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想摆脱投资统计的这种窘境,仅仅靠基层统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法制、体制和业务方面同时进行大胆完善和改革,多管齐下,各个击破。

1、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统计部门做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信息中心,只靠统计一家来做工作,难度肯定会较大,但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工业、建设、商务、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提请政府研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2、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统计。三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

3、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备案制度

   对投资项目开工实行“备案制”。凡是由发改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4、坚持依法统计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规范,使之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节省统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应统尽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而且是年年增长,层层制定考核办法,级级加码。目标任务年年长,而事实上投资是由市场和经济发展大势所决定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甚大。一些经济总量不大的地方,因为一、两个大型投资项目的开工和竣工也会使其投资增长的比率大起大落,不能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任务只能是挖地三尺使劲的东拼西凑,找项目,挖潜力,凑足目标任务。因此,建议取消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考核指标,增设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找,就是统计人员看见那个地方有建设,就顺藤摸瓜寻找项目和投资单位;二要,就是投资统计人员与发改、扶贫、建设、教育、卫生、经贸、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项目,通过部门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三问,就是投资统计人员向单位同事、亲朋好友及所认识的人问项目,尽量多渠道、全方位掌握投资项目,力争做到不漏统一家。在项目掌握到手后,就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单兵教练,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而且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收集报表是通过人情关系,即与基层报表人员经过长期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此基础上搞更难上加难。四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掌握各个企业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区)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搞其他专业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区)局在月底30日前上报,而投资单位也要到月底才能报出基层报表到县(区)局,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各类报表进行审核、录入、汇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二是登门拜访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公章不在,经常是满怀信心而去,空手而归。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一个乡办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经费短缺,目前乡办财政困难,有时统计人员连报送统计报表的路费都无法报销。三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四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每个月都要三催五催,工作十分被动。五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天,要进行总结、布置报表、上机操作等事项,时间太短,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对改进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想摆脱投资统计的这种窘境,仅仅靠基层统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法制、体制和业务方面同时进行大胆完善和改革,多管齐下,各个击破。

1、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统计部门做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信息中心,只靠统计一家来做工作,难度肯定会较大,但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工业、建设、商务、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提请政府研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2、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统计。三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

3、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备案制度

   对投资项目开工实行“备案制”。凡是由发改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4、坚持依法统计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规范,使之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节省统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应统尽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而且是年年增长,层层制定考核办法,级级加码。目标任务年年长,而事实上投资是由市场和经济发展大势所决定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甚大。一些经济总量不大的地方,因为一、两个大型投资项目的开工和竣工也会使其投资增长的比率大起大落,不能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任务只能是挖地三尺使劲的东拼西凑,找项目,挖潜力,凑足目标任务。因此,建议取消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考核指标,增设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找,就是统计人员看见那个地方有建设,就顺藤摸瓜寻找项目和投资单位;二要,就是投资统计人员与发改、扶贫、建设、教育、卫生、经贸、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项目,通过部门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三问,就是投资统计人员向单位同事、亲朋好友及所认识的人问项目,尽量多渠道、全方位掌握投资项目,力争做到不漏统一家。在项目掌握到手后,就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单兵教练,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而且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收集报表是通过人情关系,即与基层报表人员经过长期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此基础上搞更难上加难。四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掌握各个企业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区)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搞其他专业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区)局在月底30日前上报,而投资单位也要到月底才能报出基层报表到县(区)局,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各类报表进行审核、录入、汇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二是登门拜访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公章不在,经常是满怀信心而去,空手而归。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一个乡办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经费短缺,目前乡办财政困难,有时统计人员连报送统计报表的路费都无法报销。三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四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每个月都要三催五催,工作十分被动。五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天,要进行总结、布置报表、上机操作等事项,时间太短,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对改进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想摆脱投资统计的这种窘境,仅仅靠基层统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法制、体制和业务方面同时进行大胆完善和改革,多管齐下,各个击破。

1、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统计部门做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信息中心,只靠统计一家来做工作,难度肯定会较大,但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工业、建设、商务、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提请政府研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2、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统计。三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

3、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备案制度

   对投资项目开工实行“备案制”。凡是由发改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4、坚持依法统计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规范,使之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节省统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应统尽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而且是年年增长,层层制定考核办法,级级加码。目标任务年年长,而事实上投资是由市场和经济发展大势所决定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甚大。一些经济总量不大的地方,因为一、两个大型投资项目的开工和竣工也会使其投资增长的比率大起大落,不能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任务只能是挖地三尺使劲的东拼西凑,找项目,挖潜力,凑足目标任务。因此,建议取消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考核指标,增设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找,就是统计人员看见那个地方有建设,就顺藤摸瓜寻找项目和投资单位;二要,就是投资统计人员与发改、扶贫、建设、教育、卫生、经贸、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项目,通过部门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三问,就是投资统计人员向单位同事、亲朋好友及所认识的人问项目,尽量多渠道、全方位掌握投资项目,力争做到不漏统一家。在项目掌握到手后,就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单兵教练,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而且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收集报表是通过人情关系,即与基层报表人员经过长期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此基础上搞更难上加难。四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掌握各个企业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区)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搞其他专业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区)局在月底30日前上报,而投资单位也要到月底才能报出基层报表到县(区)局,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各类报表进行审核、录入、汇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二是登门拜访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公章不在,经常是满怀信心而去,空手而归。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一个乡办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经费短缺,目前乡办财政困难,有时统计人员连报送统计报表的路费都无法报销。三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四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每个月都要三催五催,工作十分被动。五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天,要进行总结、布置报表、上机操作等事项,时间太短,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对改进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想摆脱投资统计的这种窘境,仅仅靠基层统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法制、体制和业务方面同时进行大胆完善和改革,多管齐下,各个击破。

1、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统计部门做为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信息中心,只靠统计一家来做工作,难度肯定会较大,但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工业、建设、商务、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提请政府研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2、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统计。三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

3、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备案制度

   对投资项目开工实行“备案制”。凡是由发改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

4、坚持依法统计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规范,使之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节省统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应统尽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取消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而且是年年增长,层层制定考核办法,级级加码。目标任务年年长,而事实上投资是由市场和经济发展大势所决定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甚大。一些经济总量不大的地方,因为一、两个大型投资项目的开工和竣工也会使其投资增长的比率大起大落,不能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任务只能是挖地三尺使劲的东拼西凑,找项目,挖潜力,凑足目标任务。因此,建议取消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考核指标,增设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