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雅·下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4:43

 

《诗·大雅·下武》

 

12维周,世有哲3王。三后4在天,王56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7作求8。永9言配命,成王之孚10

成王之孚,下士之式11。永言孝1213,孝思维则14

15兹一人,应侯16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1718

昭兹来许19,绳20其祖21武。于万年斯,受天之祜22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斯万年,不遐23有佐24

【译文】地上继承唯有周,世世代代有明王。太王、王季、文王在天上,武王匹配驻京都。

武王匹配在京都,世代规律能探求。长久言说匹配命,成王诚信天下人。

成王诚信天下人,天下之士来效法。长久言说继承法,继承司法唯效法。

喜欢武王这一人,响应美丽顺规律。长久言说继承法,昭明后代来承当。

昭明后代来应允,准则来自承袭武。从此享国万万年,接受上天赐大福。

接受上天赐大福,四方诸侯来朝贺。从此享国万万年,岂有不来辅佐人。

【说明】这是一首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本歌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段先讲周国世代有明王,在大地之上的人类唯有周国才能继承统治者的责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和文王,又描述了周武王进驻京都。第二段先赞颂武王,然后又赞颂成王(注:真正的周国大封建是从周成王开始)。歌的第三、四、五段赞颂成王能继承和效法先辈,最后一段以四方诸侯来朝贺作结,将颂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修辞上,本歌特别精于使用顶针格,将顶针格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这种刻意安排的巧妙结构,表现出其节奏流美谐婉,使本来刻板的颂歌变得优美谐和。

——————————————————

【注释】1.下:《书·尧典》:“格于上下。”孔传:“至于天地。”《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王逸注:“言天地未分,混沌无垠,谁考定而知之也。”上指天,与上相对,这里用为大地之意。

2.武:《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诗·商颂·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尔雅·释言》:“武,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3.哲:《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诗·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尔雅》:“哲,智也。”《说文》:“哲,知也。”这里用为聪明有智慧之意。

4.三后:指周人的三王——太王、王季和文王。后:君主。

5.王:这里用指为周武王。

6.配:《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诗·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豫·象》:“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楚辞·王逸·九思守志》:“配稷契兮恢唐功。”这里用为匹配之意。

7.德:《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8.求:《易·随·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玉篇·裘部》:“求,索也。”这里用指为寻找、探索之意。

9.永:《易·萃·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诗·周南·汉广》:“江水永矣,不可方思。”《诗·周颂·载见》:“以介眉寿,永言保之。”《尔雅·释诂上》:“永,长也。”《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永部》:“永,引申之,凡长皆曰永。”这里用为久远、长久之意。

10.孚:《易·中孚·辞》:“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书·洛诰》:“答其师,作周孚先。”《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尔雅·释诂上》:“孚,信也。”邢昺疏:“谓诚实不欺也。”《说文·爪部》:“孚,信也。”这里用为诚信之意。

11.式:《书·微子之命》:“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商颂·长发》:“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管子·小匡》:“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韩非子·内储说上》:“勾践知之,故式怒蛙。”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12.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卷阿》:“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里用为能继先人之志之意。

13.思:《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注:“思次若今市亭也……郑司农云:思,辞也;次,市中候楼也……玄谓思当为司字,声之误也。”《易·临·象》:“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名·释言语》:“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思,假借为司。”这里用为司法之意。

14.则:《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孔传:“皆法壤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诗·大雅·皇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诗·鲁颂·泮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礼记·中庸》:“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史记·夏本纪》:“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这里用为仿效、效法之意。

15.媚:《诗·大雅·假乐》:“百辟卿士,媚于天子。”《诗·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周颂·载芟》:“思媚其妇,有依其士。”《国语·周语》:“若是乃能媚于神。”《说文》:“媚,说也。”这里用为喜欢之意。

16.侯:《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注:“侯,《韩诗》云:‘美也。’”《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这里用为美丽之意。

17.嗣:《书·洪范》:“禹乃嗣兴。”《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继嗣我日。”《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尔雅》:“嗣,继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弟嗣书。”《说文》:“嗣,诸侯嗣国也。”本意为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之意,后来逐渐发展为继承之意。

18.服:《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诗·大雅·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老子·五十九章》:“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盐铁论·未通》:“今五十已上至六十,与子孙服輓输,并给徭役,非养老之意也。”这里用为担任、承当之意。

19.许:(xǔ栩)《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诗·鲁颂·閟宫》:“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许。”《战国策·魏策》:“其许寡人。”《列子·汤问》:“杂然相许。”《吕氏春秋·首时》:“王子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可不许。”《说文》:“许,听也。”这里用为应允、许可之意。

20.绳:《诗·周南·螽斯》:“宜尔子孙绳绳兮。”《诗·大雅·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管子·宙合》:“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韩非子·孤愤》:“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商君书·开塞》:“王道有绳。”这里用为准则、法度之意。

21.祖:《诗·大雅·烝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乡饮酒义》:“亨狗于东方,祖阳气发于东方也。”《战国策·韩策二》:“秦王必祖张仪故谋。”《广雅·释诂一》:“祖,法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皆祖屈原。”这里用为承袭之意。

22.祜:(hu户)《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诗·大雅·皇矣》:“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诗·周颂·载见》:“思皇多祜,烈文辟公。”《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尔雅·释诂下》:“祜,福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大的幸福之意。

23.遐:通“胡”。《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六书故·人九》:“遐,又借为胡、何之遐。”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遐,何也。”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24.佐:(zuǒ左)《周礼·天官》:“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管子·霸言》:“材振四海,王之佐也。”《国语·周语下》:“四岳佐之。”《墨子·贵义》:“故周公旦佐相天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广雅》:“佐,助也。”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这里用为辅助、帮助之意。